《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品读欣赏语言,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情感,丰富语言积累。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通过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欣赏语言,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入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理念 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力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2、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1、教法:(1)采用"导入激趣——整体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的教学模式。(2)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3)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了帮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质疑,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2、学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 查阅资料: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激趣 由题目导入。 说出从题目中读到的信息。 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2、出示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教师适当引导。 通过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 1、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文章内容。2、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4、体会报告文学的形象性。
研读探究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读文,概括分析。体会运用数字的作用,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 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按照所给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拟写一条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写作后展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习活动马上结束了,但是只要我们心存生态意识,心存环保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就会随手捡起一个包装皮,随时拧紧水龙头,随手关掉电灯,从我们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 听总结,回顾内容。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强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播放歌曲《月牙泉》 欣赏《月牙泉》 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震撼。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给你身边的人讲些人类破坏环境的例子,呼吁他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保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 对比 现在 水草丰美 一片绿洲 死亡之海 一片荒漠 改道 “四盲” 生态意识 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评价: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萧瑟 ( ) 和煦 ( ) 裸露 ( ) 戈壁滩 ( )
吞shì ( ) 干hé( ) cāng ( ) 海桑田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A、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B、30年前那片胡杨茂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眼中消失了。
。
3、最后一段连用了三个“救救”,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二、课内文段阅读。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技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
选文第三段划线句中所罗列的数据能说明什么?
。
3、选文第四段划线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4、从上文看,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
5、西部大开发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你由罗布泊的消失,谈谈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注意什么?
.。
课后反思:
1、本色入题是对此文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的文题中包含了很丰富的信息:罗布泊消逝前曾经是怎样一个仙湖,那它消逝后是什么样子的?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消逝而不是消失呢?这些信息学生在解题中应该都能从文章题目中捕捉出来,可能形不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信息链,教师就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者的作用,因为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沿着这些问题展开就可以以一线带全篇,也把学生引入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解题之后用投影展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印证文题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这样设置情境会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真阅读。
2、在阅读中教师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而要让文本自己说话。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做“勾画圈点”标注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之外,不设置牵制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在解题之后学生会自觉的带着疑问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可能会读出新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阅读缺失和阅读去个性化的背景下,有时候这种素读,也就是静心本色的阅读,更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3、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主探究后,我设立了让学生将圈点勾画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学习环节,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讨。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质疑环节,而且都是把它安排在研读赏析之前,因为我发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思考的广度深度往往超过我的预期,而他们质疑比较集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找出并解决比教师预设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更有价值。当然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由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小组学习和质疑解疑更有意义,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的思考由窄处引向宽处由浅处引向深处,把偏离的扶正,而不是流于形式。
4、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本节课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合作交流,质疑探疑,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人痛心疾首。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坚定树立保护我们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我的这节研究课的成功之处吧。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没有课前预设的活跃。而且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充足,致使探究结果比较肤浅。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2、在拓展延伸环节,时间太仓促,没有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共14张PPT)
速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的样子。
生的渴望与挣扎
大漠无言
研读探究
自读课文11-13自然段,概括分析
造成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研读探究
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篇
报告文学?请找出文中表达作者
情感的句子加以体会。
昔日青海湖
今日青海湖
我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一根草,一滴水,我要说——
我是一位世纪老人,我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我要说——
作业
给你身边的人讲些人类破坏环境的例子,呼吁他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保护我们的家园。
coco image
anfangdaily.com.c
风集回
SoDiC cO32
madebywww.IMarch
走近月牙泉
COOLPIX $3 F8 5X1/348Is050
学学宁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