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13: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简称沧桑。
海陆的变迁
02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沧海桑田
◎ 说明了什么?
——该区域曾是一片海洋
【地壳的变动】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沧海桑田
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
◎ 说明了什么?
——该区域曾是一片陆地
【海平面的升降】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离岛区大屿山,该机场于1998年7月6日启用,预计于2024年完工。2010年起,其货运流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1位。
人类活动
海洋
陆地
人工岛屿
中 国
◎ 说明了什么?
沧海桑田
◎ 造成 海陆变迁 的原因有哪些?
1
地壳的变动
2
海平面的升降
3
人类的活动
主要原因
海陆轮廓探究
探究完海陆变迁的原因,
现在思考一下海陆轮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争论。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
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
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运动的
地球“活动论”
地球“固定论”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魏格纳的年轻人,因病在床时看到墙上的世界地图。他想……
为何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如此相似!以前是连一起的吗?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西洋
南美洲
非洲
非洲
南美洲
畅所语言
“大陆漂移学说”内容是什么?
1、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2、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思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
证据有哪些?
大陆漂移说
非洲
南美洲
◆ 证据一
——大洲轮廓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说
◆ 证据二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说
◆ 证据三
——古老生物的相似性
鸵鸟不会飞
海牛生活在浅海
◎ 为何大陆会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
  指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主要由哪些板块组成的?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
欧亚板块
北美板块
南美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G
填一填:各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思考:
板块运动会产生哪些现象?
板块运动
◎ 张裂
裂谷
海水侵入,形成海洋
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张裂 形成, 根据 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测量,红海的扩张速度是每年2厘米。
想一想: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红海在扩张还是缩小?
板块运动
◎ 挤压
(消亡边界)
板块1
板块2
海洋缩小
形成高山
出现海沟
想一想: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挤压碰撞 形成
(逐年升高)
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挤压碰撞 地带
想一想: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中海在扩张还是缩小?
形成( )、( )
张裂运动
碰撞挤压
板块运动
裂谷
海洋
(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
山脉
海洋
知识小结
随堂练习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的变化
C、大量的水土变化
D、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D
D
2、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可以解释它的原理( )
A、板块构造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大陆漂移学说 D、地质力学
C
随堂练习
4、经常发生地震的台湾岛处在两大板块交界的地带,
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A
5、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形成裂谷 B、形成低谷
C、形成海洋 D、形成高山
D
在板块交界处,或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板块构造学说
日本
日本境内共有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10,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大地震超过100多次?
为什么日本是火山地震多发区?
观看视频,说出火山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新闻链接
◆ 汶川地震成因:位于 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且地处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
亚欧
印度洋
活跃
汶川
课堂活动
思考: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何汶川多地震而武汉相对地震较少?
汶川
武汉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日本
日本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课堂练习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板块名称:
A是______板块,B是________板块,C是_______板块
D是______板块,E是________板块,F是_______ 板块
(2)写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B板块与E、A、D板块之间
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
A板块与C、E板块之间的火
山地震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欧
太平洋
非洲
美洲
印度洋
南极洲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