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7.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7.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31 15: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7.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3分)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原子的数目⑥物质的种类⑦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⑦ D.全部
2.(3分)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
A.物质种类 B.元素种类 C.分子数目 D.分子种类
3.(3分)将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4.(3分)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
D.若X和Y的质量之和为10g,则生成M和R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g
5.(3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指(  )
A.反应前的存在各种物质
B.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
C.反应后存在的各种物质
D.反应生成各种新物质
6.(3分)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图可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7.(3分)4.6g某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8.8g CO2和5.4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是11.2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3
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
8.(3分)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9.(3分)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10.(3分)已知反应A+B→C+D,现取10g 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可生成7gC和8g D(  )
A.1:2 B.2:1 C.2:3 D.3:2
二、填空题
11.(3分)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总和。
12.(3分)“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成对空没有污染的两种气体   .
13.(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D.   。
14.(3分)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为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g.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
(3)ag某物质与bg O2充分反应后,所得生成物的总质量   a+b(填“<”“>”“≤”“≥”“=”).
(4)通过对(1)(2)两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   ,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15.(3分)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氢元素   ;②两个氢分子   ;③铜原子   ;④铵根离子   。
(2)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写出一条从图2中获得的信息   。
(3)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图3中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数目
②图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3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则生成的有机物中一定含   元素,可能含   元素.(填元素符号)
三、综合题
17.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填“有”或“没有”)改变; 参加反应的 A2与 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如图2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甲和乙   (填“是”或“不是”)同种物质。
18.取一种可燃物6.4克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7.2克。试求:
(1)该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各占多少克?
(2)可燃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通过计算,写出该可燃物的化学式。
19.如图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A”、“B”或“C”);
(2)化学变化前后,下列选项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3)该反应中,物质A、B、C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因此,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子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都可能会发生变化、C、D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A。
2.【解答】解:A、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图象不能有下降趋势;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图象不能为下降趋势;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图象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若X是单质,例如若X和Y分别是氧气和甲烷,不属于置换反应;
B、若Y为金属,例如若Y为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C、若X为紫红色金属,铜不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只能与盐反应生成铜盐为蓝色溶液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M和R的质量总和一定为10g,则M和R的质量总和就小于10g
故选:C。
5.【解答】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
故选:B。
6.【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8.8g×=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5.4g×=0.4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6.6g═3.8g<4.6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7.6g﹣2.8g﹣0.6g=6.6g,而且含有氧元素。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的质量为:2.8g+5.7g﹣4.6g=5.6g,故错误;
B.该物质中碳,故错误;
C.生成CO2和H5O 的分子个数比为::=2:4;
D.物质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分解过程中,说法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根据题意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铁作催化剂2分解为C与O2),而不是化合反应。
B、分解CO7的却有助于降低温室效应,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外一种产物可能是氧气。
D、根据CO2的性质知,二氧化碳性质在低温下很稳定,可推应该做催化剂。
故选:A。
10.【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可生成7g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是10g:3g=2:1。
故选:B。
二、填空题
11.【解答】解: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
故填:物质质量;物质质量。
12.【解答】解:由题意知,尾气的转化产物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2有毒;由质量守恒定律知、CO、碳、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或CO2和N2).
13.【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8+1+2+32=X+26+3+12,解得X=13,甲质量减少了5克;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丁质量减少了20克;丙质量不变,也有可能是杂质,生成物是乙。反应中甲。
故选: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4.【解答】解:(1)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木炭中的炭和氧气反应之后以气体的方式散发掉.
(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铁锈质量大于铁的质量.
(3)ag某物质与bg O2充分反应后,所得生成物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某物质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4)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1)>;(2)<;(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5.【解答】解:(1)①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
②表示化学式中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下角,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7;
表示粒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符号的前面,因此2个氢分子表示为2H3。
③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④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1要省略,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
(2)由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5+8+3=13,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6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等。
(3)①该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数目由4个变为2个;由于反应物由新物质生成。
②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由2个CO分子与2个NO分子发生反应7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为:2CO+2NON4+2CO2。
故答案为:(1)①H;②2H2;③Cu;④NH4+;(2)13;失;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②8CO+2NON2+3CO2。
16.【解答】解: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H、O三种元素,故可判断生成的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H,O.
三、综合题
17.【解答】解:(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A2与 B4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由甲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6H5OH,由乙的分子构成可知化学式是:CH3OCH4,甲的分子结构与乙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属于不同种物质。
故填:(1)分子;没有.(2)C2H5OH、CH5OCH3,不是。
18.【解答】解:(1)8.8g CO7中C元素质量=8.8g×(×100%)=4.4g2O中H元素质量=5.2g×(×100%)=3.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知可燃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和=2.2g+0.8g=6.2g<6.5g,
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其质量为6.4g﹣5.2g=3.5g,
答:可燃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2.8g;
(2)可燃物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设可燃物的化学式为CxH2xOx,根据题意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可得:12x+1×4x+16x=32
解之得:x=4
所以化学式为:CH4O。
答:该可燃物的化学式是CH4O。
19.【解答】解: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上述物质中,A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 一定发生了变化。
(3)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7。
故答案为:(1)A;(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