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8.1 碳的单质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8.1 碳的单质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31 15: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上册《8.1 碳的单质》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2分)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
A.浓硫酸
B.10g硝酸铵与8g水组成的溶液
C.医用酒精
D.100g酒精与5g碘组成的溶液
3.(2分)加入足量水形成悬浊液的是(  )
A.麻油 B.味精 C.食盐 D.面粉
4.(2分)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的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Cl﹣
5.(2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6.(2分)下列液体哪种不是悬浊液(  )
A.肥皂水 B.泥浆水 C.血液 D.粉笔灰水
7.(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经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C.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
8.(2分)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最小的是(  )
A.食盐 B.浓H2SO4 C.NH4NO3 D.NaOH
9.(2分)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0.(2分)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6分)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   ,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   .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填一条性质).
12.(6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消毒酒精   .
13.(6分)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用的无色液体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现象是   ,且U型管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原因是   。
14.(6分)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到生理盐水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存在的粒子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15.(6分)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电离,溴化氢(HBr)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溴离子(Br﹣)。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液的组成推断,医用酒精(含乙醇75%的水溶液)显   ,溴化氢的水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而把氢氧化铜放入水中则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
(3)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即吸热,但整体表现为吸热;
B、乙醇易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C、均一,例如水;
D、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硫酸中,硫酸为溶质;
B、硝酸铵与水组成的溶液,水是溶剂;
C、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D、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剂是酒精。
故选:D。
3.【解答】解:A、麻油不溶于水,属于乳浊液。
B、味精易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面粉难溶于水,属于悬浊液。
故选:D。
4.【解答】解: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的;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选:B。
5.【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故错误;
B、均一,如水、稳定的液体,不属于溶液;
C、溶液具有均一性,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肥皂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属于悬浊液;
B、泥浆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属于悬浊液;
C、血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属于乳浊液;
D、粉笔灰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属于悬浊液。
故选:C。
7.【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故A选项所得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碳酸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故B选项所得的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少;
C、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锌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锌溶液,故C选项所得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钠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会改变。
故选:D。
8.【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温度升高,温度降低。
A、食盐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因此等质量的四种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最小的是食盐。
故选:A。
9.【解答】解:A、都是黑色固体。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正确。
C、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不正确。
D、一定条件下,因为金刚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质。
故选:B。
10.【解答】解: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故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解答】解:(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属于溶液.
(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
(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答案:(1)溶液;乳浊液; ; (3)均一性.
12.【解答】解: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稀硫酸中的溶质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8;
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化学式为C2H7OH.
故答案为:CuSO4;H2SO7;Ca(OH)2;NaOH;C2H2OH
13.【解答】解:(1)烧碱溶于水后放热温度升高,导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瓶内压强变大;
(2)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大量的热,且U型管a.
故答案为:(1)升高;烧碱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2)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镁条与盐酸反应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14.【解答】解:(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故粒子有:Na+、Cl﹣、H2O
故答案为:Na+、Cl﹣、H2O;
(2)若外界条件不变,在溶液中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出来.
答:不会.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15.【解答】解:(1)由于酒精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在它的溶液中也就没有氢离子或者是氢氧根离子;而溴化氢能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
(2)由于氢氧化钠能溶于水,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而把氢氧化铜放入水中则不能导电;
(3)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溶液中含有水分子,符号分别为:H2O、Na+、OH﹣。
故答案为:(1)中性,酸性,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2O、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