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红旗中学 陈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3节“有理数的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法则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既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又要注意运算中的符号,学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正数的混合运算,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的熟练掌握,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提高学生正确运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 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掌握有理数运算的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确定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并根据我校初一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引导发现、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合作、探索新知——应用举例、运用新知——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有理数的运算 问题2:提问3+50÷22×(-)-1 =?有哪几种运算 问题3:在家里,有客人来了,要泡茶,这就要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而完成这件事可以有下列各种不同的顺序:①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 ②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 ③找茶叶→烧开水→洗茶杯④洗茶杯→烧开水→找茶叶⑤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⑥烧开水→洗茶杯→洗茶杯以上六种顺序,你觉得哪种效果好?(二) 师生合作,探求新知1、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⑴-50÷2×() (2) 6÷(3×2) (3)6÷3×2 (4)17-8÷(-2)+4×(-3)(5)32-50÷22×()-1 (6)-1×(0.5-) ÷1 (7)-1-[1-(1-0.5×43)] 2: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3.思考并回答:⑴2÷(-2)与2÷-2有什么不同 (2)(-2) ÷(2×3)与(-2) ÷2×3有什么不同 (三)应用举例,运用新知1 例题讲解例1、计算:(-) ÷1÷=例2、计算:2×(-) ÷(-2) 解:原式=2×(-) ÷(-1)(先算小括号内的减法) =×× (除法转化为乘法,并先确定积的符号) =1(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教科书第68页练习2、补充练习 计算:(1)(-8÷2 3)-(8÷2)3(2)(-2)2-(-52) ×(-1)5-87÷(-3) ×(-1)4 3.下列计算有无错误 若出错如何改正 (1) ;(2)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计算时,要注意选→定→算→查→改(六)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2.13第1、2题。2、自编两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题,再计算。(七)板书设计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例1、 例2、①② ③ 巩固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意巩固几种运算法则,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几种法则的要点。学生思考、交流回答;师:后两种,因为先烧开水,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找茶叶,省时效果好多了.同样,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要注意运算顺序.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回答,由另外学生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加以引导运算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运算的顺序的运用是否正确。对于运算顺序的概括,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小学学过的正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师明确: (1)2÷(-2)是有括号先算括号,先减后除; 2÷-2是先算高级再算低级,先除后减; (2)(-2) ÷(2×3)是有括号先算括号,先乘后除; (-2) ÷2×3是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先除后乘。教师出示例1,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含有减法、除法和小括号,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注意:
①小括号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在例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然后教师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纠正规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教师纠正错误。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题目中计算有错误的改正过来。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评。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归纳:正确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认真审题,利用法则,确定好运算顺序,仔细运算,注意检查. 问题1、2的设计是复习前面的内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对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和性质的理解与强化,是学好混合运算的基础,也为了这节课作好铺垫。问题3是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现欲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的探究,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空间,目的是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把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通过思考与比较,强化学生对有理数运算顺序的认识。.例1的板演过程给学生一个示范,强化学生对有理数运算顺序的意识,提高运算的准确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学生应用运算顺序过程中书写格式问题;强调运算的准确率。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提高运算能力。 通过对一些典型的错误例子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目地是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简洁、有条理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