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说课稿(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说课稿(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31 14: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课题: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对象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设计理念及意图
六、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枝与2枝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课上亲自动手操作,增加学习的兴趣及对加法的了解。
一、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
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
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
信心。
一、说教材
3、说重难点 
(1)重点:学会5以内的加法
(2)难点:让学生了解加法含义
二、说教学对象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知识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
本节课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方式进行。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说出想说的话。因此,采用讲授法为主的策略。而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能跟老师一起进行课堂互动。练习法的运用就是要让学生在新课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加深,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说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
   在本教学设计中,在讨论加法构成的环节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加号”、“等于号”等成分。然后教师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最后准确的得出加法的构成成分。本课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需要流动监督,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并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七色鸟找朋友的故事
   本课伊始,我采用讲故事的办法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对色彩艳丽的事物比较关注,因此故事对象选择为有七个颜色的七色鸟。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法,所以故事的内容就是七色鸟找朋友。最后通过提问“七色鸟一共找到几个朋友?”正式揭开本节课主题。
四、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讲授新课的阶段,我准备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帮助教科书中的笑笑解决问题,第二个环节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加法的组成及算式的读法。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的理念,本节课设计帮笑笑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笑笑手拿铅笔的动作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玩耍的动作,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而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加法构成及读法”的设计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众所周知,一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学生不参与到讨论中,或者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因此,我采用小组分坐的形式来上课,也就是将班级分为4—5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分开坐,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巡视,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在班级中比较有责任感的学生,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地讨论。在讨论环节结束,我会让每个小组都来汇报结果,都正确就通过,不正确的大家一起纠错。
之后,我在ppt上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办法进行计算,同样以小组的方式汇报结果。
四、说教学过程
3、课堂巩固练习
   在本阶段,我在ppt上展示教材上的习题——“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将算式完整的写出来。
    在讲授新知的阶段,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一定各有不同。在本环节,我将巡视学生答题的情况,并将书写有漏洞的同学的算式写在黑板上。等大家都写完后,让同学一起纠错。这样做,不仅能让书写错误的同学认识到自己错在哪,也能让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对加法有更深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4、课堂总结
   本阶段,我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5以内加法的算式作为本节课的结束。通过大声朗读,更加深学生对5以内加法的认识。
五、设计理念及意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本教学设计力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七色鸟”的故事让同学们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听故事”、“帮助笑笑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加法构成”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等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靠。
六、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讲故事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共有多少》所凸显的主题是加法,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学生准确得到结果。这个枯燥的过程需要教师利用故事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故事中寻找问题的来源和结果。
(二)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本教学设计中,在讨论加法构成的环节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加号”、“等于号”等成分。然后教师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最后准确的得出加法的构成成分。本课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需要流动监督,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并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本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帮助淘气和笑笑”、“试一试”等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