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数 学
《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学校: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中学
姓名:董红凤
函 数 的 图 象
教材分析:
《函数的图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函数的图象”(第三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第一、第二课,变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进一步确立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是以后探索函数性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怎样从图象中了解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结合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画出实际问题中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信息。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两课时,已经掌握了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图象。
2、班上的学生已经有了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并且在学生学习氛围中有了想自己动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设计理念:
1、在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活动,体现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中,获得图象所传达信息,逐步熟悉图像语言。体会数学,正是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领略函数图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步骤,从图象上了解信息。
3、进一步确立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教具中多媒仪,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常常见到由图像来反映实际生活的例子,并且从函数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得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你们都爬过山,能否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王教授和他孙子小强爬山的情景。
[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爬山”事件入手,引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又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内容]
二、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一)
(课件展示)问题1: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两人都爬上了山顶,(如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时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的体验]
1、(课件展示、图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图像)
2、你能从图像上获得哪些信息?
(1)它的横轴(X轴)和纵轴(y轴)各表示什么?
(2)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小强追上爷爷的时间?
(3)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
(4)两图象交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5)线段上有一点P,能从图中看出P的坐标是多少吗?这些数值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同桌二人为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选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为情境,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获得图像所传达的信息,逐步熟悉图像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孝和探索,细心观察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师:就上面的函数图象特征,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得出哪些看法?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先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同桌一组进行交流,讨论,派代表到班上发言。教师巡视课堂各组讨论情况,并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组织,鼓励同学们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提出尽量多的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同桌互相交流,相互提问与回答。观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师对学生的分析,解决进行归纳:在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应该先看清两坐标轴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两变量的相互关系,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
合作学习(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对图象进行观察,获得信息,如果给你们一个函数关系式,你能否自己动手画出函数图象再说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呢?
(课件展件)插有打高尔夫球动画的问题2:王强在电脑上进行高尔夫球的模拟练习,如果球的飞行路线与函数关系式的图象重合,则球正好进洞,其中,图象中y(m)是球的飞行高度,x(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设计带有动画形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动手,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试一试:
(1)你能画出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
(2)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多少?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函数的图象可以用描点法画出图象,画函数图象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列表
x 0 1 2 3 4 5 6 7 8
y 0 1.4 2.4 3 3.2 3 2.4 1.4 0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
(抽几位学生所做结果,用投影仪投影,学生自己效订,再让课件展示,图形的画法)
[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得出图形、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你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学会设计问题串,通过分组讨论,再由学生来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全方位的评价,培养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思想)
三、课堂实践活动
用已学的有关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个实际问题。
1、下面的图像反映小明傍晚从家里出发,外出散步的整个过程途中他到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继续散步……
(根据上述情节和下面图像,请你尽可能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当时情况的故事。)
2、在下面表格中填写,图中四段路程的故事情景和与这段路程的故事情景有关的数据。
路程 故事情景 有关数据
O A
A B
B C
C D
[让学生经历将数学模型 还原为实际生活的过程、获得数学应用的体验]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2、函数图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3、怎样从图象上去获取信息?
4、布置作业:课本37页①②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的主要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外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的经验,另外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的背景,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故事。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和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领略函数图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以生活中的“爬山”、“打高尔夫球”向学生提供图像应用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形成函数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3、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所有成功。充分体现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的思想。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时间紧凑、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间还不够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P
Y=-X2+X
·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