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 邓正生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函数的图象》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函数及其图象、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函数图像教学的第一节课,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探究出特殊点的坐标特征,为以后学习函数图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能根据点的坐标描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数轴知识、统计图知识,经历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动手画图,达到训练的程度,并充分感受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介绍笛卡儿创立直角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
2、教学难点: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以及它们特征的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
1、加强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2、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重视学生直观感知的作用。
3、重视学生对必要的数学语言和符号的理解与准确应用。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一排队伍,问:要表示某个队员的位置,应该怎么说?需要用多少个数来表示?这与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有什么样的联系?
再出示几排队伍,问:要表示某个队员的位置,应该怎么说?需要用多少个数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排队伍要表示某个队员的位置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与一条数轴上要表示某个点的位置是相似的。几排队伍里要表示某个队员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数来表示,我们把这两个数称一对有序实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感知从一维到二维的发展。)
再举出几个生活中需要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如:电影院的座位,教室的座位,门牌号,象棋、围棋的棋谱等。
(设计意图: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上面的例子,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如何用两个实数来确定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问题。那么数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早在1637年以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受到了经、纬线的启发,建立了“笛卡儿直角坐标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笛卡儿创立直角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二、探索活动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概念
1、我们已经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给定一个点就能找到它对应的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反过来,给定一个实数,就能在数轴上找到它所对应的一个点。大家想一想,一个实数我们可以用一条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那么,以上我们举的这些例子需要两个数来确定,你觉得应该用几条数轴来表示?
笛卡儿的方法是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条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
(设计意图:由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引入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承上启下。)
练习1:你能参照定义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进一步理解、掌握概念。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激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教师启发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统计图知识,发现它们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所有要素。
(设计意图:加强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新概念并纳入自己的知识范围。)
2、任取平面内一点,我们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描述它的位置。如点P,从P点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点M、N在x轴与y轴上所的对应的数,就是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由此得出的有序实数对就是点P的坐标P(3,2)。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练习2:写出图中P,B,C,D,E,F各点的坐标。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激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2、解决相关问题
例1 分别在平面内描出坐标是(2,3)、(-2,3)(3,-2)的点Q、S、R,Q(2,3)与P(3,2)是同一点吗?S(-2,3)与R(3,-2)是同一点吗?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由此体会和理解“有序实数对”的意义。
例2 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A、B、C、E、F各点的坐标.
观察你所求出的这些点的坐标,回答下列问题:
(1)象限内的点有什么特征?
(2)坐标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自行探索、交流,师生总结归纳:
(1)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为(+、+)
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为(-、+)
第三象限的点的坐标为(-、-)
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为(+、-)
(2)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0;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练习3:
(1)点A(2,-3)在第 ____ 象限。
(2)点C(a-1,-b+3)在X轴上,则b= ____ 。
若点D(-3a-1,-2b+3)在Y轴上,则a= ____ 。
(3)点P(4a-8,1-2 a)是第三象限的点,且a是整数,a= ____ 。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象限内点的特征、坐标轴上点的特征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归纳: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大家知道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与它对应,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坐标平面内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回忆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一点,都有唯 一的一对有序实数与它对应.( )
2、在直角坐标系内,原点的坐标是0。( )
3、点A(a ,-b )在第二象限,则点B(-a,b)在第四象限. ( )
4、若点P的坐标为(a,b),且a·b=0,则点P一定在坐标原点. ( )
(二)、填空
1、已知P点坐标为(2a+1,a-3)点P在x轴上,则a= ____________;点P在y轴上,则a= ____________;
2、若点P(x,y)在第四象限,|x|=5,|y|=4 则P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3、点A(3,1)到x轴的距离是____
4、点B(a, b)到y轴的距离是_____
5、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是3的点有___ ____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以提问的形式,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此时的学生反思课堂教学收获、自行归纳、总结,能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
五、作业:课本第31页练习题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因为课堂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所以省略板书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