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31 19: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开国大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等感受。
课标 分解 学生学什么? 1.能正确书写“政、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书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书写端正、美观。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学到什么程度? 1.“体会”是指能够找出运用点面结合描写的内容,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用自己的话说出其表达效果。 2.“了解”是指能够恰当的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找出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语句。 3.“感受”是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出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氛围和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怎样学? 1.能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自主独立正确地书写词语。 2.通过齐读,生读,师范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概括出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面。 4.能结合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盛开,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材 分析 地位:《开国大典》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先描写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具体描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最后描写了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 内容: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课文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字里行间营造出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氛围,也体现出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在阅兵式部分的场面描写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总写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的情景,再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凸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课在落实这一要素上要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弘气势和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 重点:在课文的场面描写中,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对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对群众激动的心情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学情 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提取与梳理信息的能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了解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并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大典的主要内容。 但本课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要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资料、新闻报道、人物评论等),让学生适当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前,劳动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欺凌,国家内忧外患,如履薄冰的历史,而今对比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由此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对课文语言深入品味、批注并朗读好这些语句,从而把握作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 目标 会写“盏、栏”等14个生字,会写“协商、汇集”等20个词语。 通过浏览、跳读的方式说出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场面?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并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 通过自读、齐读、教师领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4.说说课文是怎样描述阅兵式的部分的。 5.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习作当中。
重难点 重点: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找它们的不同含义。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感受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 难点:1.仔细阅读阅兵式部分,通过对描写“点”的句子的理解和赏析,感受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2.能够找出运用点面结合描写的内容,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用自己的话说出其表达效果。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盏、栏”等14个生字,会写“协商、汇集”等20个词语。 2.通过浏览、跳读的方式说出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场面?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重难点 1.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词。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整体感知,疏通字词 1.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去看一看开国大典。 3.学生初读课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学生自读生词,读准字音。 宣告 宣布 汇集 旗帜 检阅 瞻仰 高潮 爆发 排山倒海 肃静 (2)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 (3)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区分词义。 第一组:宣告 宣读 宣布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典礼开始。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第二组:瞻仰 瞻望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从山脚抬头( ),只见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 (4)书写指导:盏、爆、隆、宣、射。 重点指导:盏的“”部件;爆的“ ”部件,提醒与“恭”的区别;“宣”和“隆”不要忘记短横;提醒“射”的“身”横变提。 (5)学生联系课题,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拼读正确、笔顺正确、书写正确。 2.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 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选择词语。
环 节 二 (二)提取信息,理清脉络 1.提炼场面,理清开国大典的过程。 (1)填过程图。 (2)学生汇报交流。 (3)总结方法:段落起始句往往提示了这段的主要意思,能帮助我们快速提取信息,把握内容。 2.串联场面,概括大典。 (1)小组内练说,教师巡视。 (2)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学生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连起来简要说说大典的过程。 3.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了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这几个重要场面。 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概括场面,完成开国大典过程图。 借助过程图说清楚、有条理。
作业 设计 在网上搜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了解历史。
板书 设计 典礼前:会场——庄严、盛大 开国大典 典礼:典礼——隆重、庄严 阅兵式:阅兵——雄壮、威武 典礼后:群众游行——壮观热烈
教学 反思
第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 2.说说课文是怎样描述阅兵式的部分的。 3.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习作当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感受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2仔细阅读阅兵式部分,通过对描写“点”的句子的理解和赏析,感受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难点3.能够找出运用点面结合描写的内容,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用自己的话说出其表达效果。
环 节 一 (一)寻找“点面”,聚焦“点” 1.过渡: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这篇文章中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写法。我们先走进开国大典最隆重的“典礼中”的场面,去看看吧。 2.聚焦“点”的描写。 (1)学生思考:聚焦这些描写“点”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基本都在写毛主席) (2)学生思考:在30多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 ◇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3)师生合作朗读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群众的反应,读出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4)小结:毛主席就是这三十多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看来,选“点”要聚焦典型。 1.小组之间相互尊重,认真倾听组员意见,并根据其观点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能正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 3.全班交流时,认真倾听别组同学的分享,并表达自己组的交流成果。
环 节 二 (二)对比“点面”,发现写法。 1.学习活动:对比“点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前三个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仪式”中“点”的描写很集中。 ◇前三个场面是一点一面,“阅兵仪式”是一次性罗列多个点。 3.联系《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加深对“多点罗列”写法的印象。 4.小结:点面结合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富有变化。 根据课文的学习,能自主独立地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课文主线/主要内容),提炼出课文的写作方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作业 设计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
板书 设计 典礼前:会场——庄严、盛大 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 典礼:典礼——隆重、庄严 隆重 突出重点 阅兵式:阅兵——雄壮、威武 盛大 兼顾全面 典礼后:群众游行——壮观热烈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