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榨汁 B.云开雾散 C.冰块融化 D.钢铁生锈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苹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 云开雾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错误;
C、 冰块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错误;
D、 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2.(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 )
A.电灯通电发光 B.物质燃烧
C.颜色改变 D.产生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 A、电灯通电发光无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物质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颜色改变不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错误;
D、产生气体不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如冰变成水蒸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产生气体反应过程无法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B.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3.(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发射航天飞机通过物质的燃烧提供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A正确;
B、水力发电通过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太阳能发电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风力发电通过风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分析】判断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4.(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易燃、易爆的药品属于危险药品,要远离火源,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方便操作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自己或他人受伤, C不符合题意;
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原瓶药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废液缸或指定容器中。
5.(2021·贺州)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烧杯、锥形瓶、燃烧匙都可以用作反应容器,但是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分析。
6.(2023·前郭尔罗斯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取用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取用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7.(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
B.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C.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A正确;
B、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选用玻璃棒, B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上方,C不正确;
D、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知识点分析。
8.(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污染试剂
C.引起失火 D.试管炸裂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标签受损可能导致装入的药品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可能未清洗会污染试剂,B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体积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容易造成液体沸腾喷溅受伤,而不是导致火灾,C符合题意;
D、试管口没有略朝下,空气中的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可能导致试管炸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后果判断。
9.(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镁MG B.钠Na C.氧O D.硫S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 A、镁Mg,A不正确;
B、钠Na,B正确;
C、氧O,C正确;
D、硫S,D正确;
故选A.
【分析】 元素符号书写规范首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0.(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某同学做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模型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该模型只能表示含有氢、氧两种元素,A错误;
B、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氢元素组成、②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③表示氢气这种物质, 能表示氢分子,B正确;
C、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氧元素组成、②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③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不能表示氢分子,C错误;
D、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氧、氧两种元素组成、②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③表示水这种物质, 不能表示氢分子,D错误;
故选B.
【分析】本体主要考察化学用语的运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B.种类繁多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D.现今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答案】A,C,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A正确;
B、种类繁多的物质 ,有些是原子构成的、有些是分子构成的,B错误;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C正确;
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D 正确;
故选 ACD .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以及离子。
12.(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答案】B,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正确;
B、点燃酒精灯不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失火,错误;
C、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需用灯帽盖灭,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错误;
故选BCD .
【分析】识记:规范使用化学仪器.
13.(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置滴管 B.给固体加热
C.液体的量取 D.给液体加热
【答案】A,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A错误;
B、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朝下,B错误;
C、 液体的量取,视线与凹液面保持相平,C错误;
D、 给液体加热 ,试管口朝斜向上,D正确;
故选ABC.
【分析】学会正确的使用化学仪器.
14.(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某同学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原因会造成试管炸裂的是( )
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45°
C.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 D.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答案】A,B,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 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导致受热不均, 会造成试管炸裂 ,A符合题意;
B: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45°,冷凝水回流,会造成试管炸裂,B符合题意;
C: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使其受热均匀,试管不易炸裂,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灯芯部分温度低,其他部位温度高,D符合题意;
故选ABD .
【分析】 造成试管炸裂 的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匀。
15.(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与车胎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A,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摩擦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比如铁和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该固体物质的名称是 。该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白光;氧化镁;Mg+O →Mg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第1空、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第2空、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产的物质是氧化镁。
第3空、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文字符号表达式:Mg+O →MgO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
17.(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微观上:
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和一个 。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化学符号为 。
【答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子;O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水和氧气分别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氧气的化学符号:O2.
【分析】有些物质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以及正确书写化学符号。
18.(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根据下列图示,将仪器的名称填在对应横线上: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 ;
(2)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
【答案】(1)酒精灯
(2)集气瓶
(3)胶头滴管
(4)量筒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1) 酒精灯用于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
(2)集气瓶用于收集少量的气体。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
19.(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默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碳 氮 钠 氯 钙
【答案】C;N;Na;Cl;C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碳的元素符号:C;氮的元素符号:N;钠的元素符号:Na;氯的元素符号:Cl;钙的元素符号:Ca 。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的书写化学元素符号,首字母大写,第二的字母小写。
20.(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如图是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为手取药品。
(2)进行步骤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写出一点)。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一处错误: 。
【答案】(1)不可以
(2)标签正对手心;瓶塞倒放
(3)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1) 禁止手取药品,否则会污染药品或者伤害手,取药品应选用钥匙;
(2) 加稀盐酸时, 标签正对手心防止腐蚀标签, 瓶塞需倒放。
(3)、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
【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知识点分析。试管夹试管时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1 / 1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榨汁 B.云开雾散 C.冰块融化 D.钢铁生锈
2.(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 )
A.电灯通电发光 B.物质燃烧
C.颜色改变 D.产生气体
3.(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4.(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
5.(2021·贺州)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
6.(2023·前郭尔罗斯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7.(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
B.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C.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8.(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污染试剂
C.引起失火 D.试管炸裂
9.(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镁MG B.钠Na C.氧O D.硫S
10.(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某同学做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模型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B.种类繁多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D.现今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12.(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13.(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置滴管 B.给固体加热
C.液体的量取 D.给液体加热
14.(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某同学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原因会造成试管炸裂的是( )
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45°
C.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 D.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15.(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与车胎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该固体物质的名称是 。该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
17.(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微观上:
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和一个 。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化学符号为 。
18.(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根据下列图示,将仪器的名称填在对应横线上: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 ;
(2)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
19.(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默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碳 氮 钠 氯 钙
20.(2023九上·济南开学考)如图是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为手取药品。
(2)进行步骤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写出一点)。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一处错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苹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 云开雾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错误;
C、 冰块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错误;
D、 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 A、电灯通电发光无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物质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颜色改变不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错误;
D、产生气体不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如冰变成水蒸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产生气体反应过程无法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B.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发射航天飞机通过物质的燃烧提供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A正确;
B、水力发电通过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太阳能发电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风力发电通过风能转化为电能,是通过物理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分析】判断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变化,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易燃、易爆的药品属于危险药品,要远离火源,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方便操作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操作中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自己或他人受伤, C不符合题意;
D、为了节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原瓶药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废液缸或指定容器中。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烧杯、锥形瓶、燃烧匙都可以用作反应容器,但是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取用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取用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A正确;
B、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选用玻璃棒, B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上方,C不正确;
D、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知识点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标签受损可能导致装入的药品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可能未清洗会污染试剂,B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体积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容易造成液体沸腾喷溅受伤,而不是导致火灾,C符合题意;
D、试管口没有略朝下,空气中的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可能导致试管炸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后果判断。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 A、镁Mg,A不正确;
B、钠Na,B正确;
C、氧O,C正确;
D、硫S,D正确;
故选A.
【分析】 元素符号书写规范首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该模型只能表示含有氢、氧两种元素,A错误;
B、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氢元素组成、②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③表示氢气这种物质, 能表示氢分子,B正确;
C、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氧元素组成、②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③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不能表示氢分子,C错误;
D、该模型能表示①该物质有氧、氧两种元素组成、②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③表示水这种物质, 不能表示氢分子,D错误;
故选B.
【分析】本体主要考察化学用语的运用。
11.【答案】A,C,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A正确;
B、种类繁多的物质 ,有些是原子构成的、有些是分子构成的,B错误;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C正确;
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达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D 正确;
故选 ACD .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以及离子。
12.【答案】B,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正确;
B、点燃酒精灯不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失火,错误;
C、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需用灯帽盖灭,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错误;
故选BCD .
【分析】识记:规范使用化学仪器.
13.【答案】A,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A错误;
B、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朝下,B错误;
C、 液体的量取,视线与凹液面保持相平,C错误;
D、 给液体加热 ,试管口朝斜向上,D正确;
故选ABC.
【分析】学会正确的使用化学仪器.
14.【答案】A,B,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 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导致受热不均, 会造成试管炸裂 ,A符合题意;
B: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45°,冷凝水回流,会造成试管炸裂,B符合题意;
C:加热前先给试管预热,使其受热均匀,试管不易炸裂,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灯芯部分温度低,其他部位温度高,D符合题意;
故选ABD .
【分析】 造成试管炸裂 的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匀。
15.【答案】A,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摩擦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比如铁和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16.【答案】白光;氧化镁;Mg+O →Mg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第1空、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第2空、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产的物质是氧化镁。
第3空、镁与氧气生成氧化镁,文字符号表达式:Mg+O →MgO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
17.【答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子;O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水和氧气分别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氧气的化学符号:O2.
【分析】有些物质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以及正确书写化学符号。
18.【答案】(1)酒精灯
(2)集气瓶
(3)胶头滴管
(4)量筒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1) 酒精灯用于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
(2)集气瓶用于收集少量的气体。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
19.【答案】C;N;Na;Cl;C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碳的元素符号:C;氮的元素符号:N;钠的元素符号:Na;氯的元素符号:Cl;钙的元素符号:Ca 。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的书写化学元素符号,首字母大写,第二的字母小写。
20.【答案】(1)不可以
(2)标签正对手心;瓶塞倒放
(3)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1) 禁止手取药品,否则会污染药品或者伤害手,取药品应选用钥匙;
(2) 加稀盐酸时, 标签正对手心防止腐蚀标签, 瓶塞需倒放。
(3)、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
【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知识点分析。试管夹试管时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