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典例1:(2023八上·青田期末)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3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3个暗箱在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1、2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通过蚕豆根的生长方向验证植物根的 性。
(2)用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3)装置3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 。
【答案】(1)向地 (2)2和3 (3)向光生长
【解析】植物的应激性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植物的应激性包含了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有向地性,向光性等,它是不可逆的,刺激方向与运动方向有关;植物的向光性与体内的生长素有关,植物在单侧的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侧,使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源生长;
【解答】(1)用1、2的装置进行实验,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蚕豆根的生长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2)探究豆苗生长与光线的关系,所以除了光线以外的变亮都要保持相同;
(3)植物在单侧的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侧,使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源生长;
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放在阳台上的滴水观音叶片都向外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以下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
【答案】C
【解析】向性运动是指外界因素对植物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不难看出向性运动是单方向刺激引起定向运动,而感性运动是不定向刺激引起的整体或局部运动。
【解答】A. 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茎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
B. 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
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
D. 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
变式2:(2022八上·定海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 的刺激,水稻的茎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但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还具有 性。
【答案】重力;向水
【解析】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应激性;植物的应激性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中运动方向和刺激方向无关;向性运动中,运动方向和刺激方向有关,常见的向性运动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光性等;
【解答】太空中没有引力,所以失去了重力,植物的根没有向地性,植物的茎没有了背地性,但是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还具有向水性能够,植物是利用他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变式3:(2023八上·杭州期末)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刚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上,如图,并且保持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②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并盖上湿润的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会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③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橡皮泥上,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遮光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有关问题:
(1)小金的实验目的是研究 。
(2)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本实验应该对 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3)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最下方,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答案】(1)植物根的生长是否具有向地性 (2)A、B、C、D根的生长方向 (3)A
【解析】植物的向地性的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植物根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解答】(1)小金设计的实验改变了根的朝向,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根的生长是否具有向地性。
(2)为了得到实验结论,应观察A、B、C、D根的生长方向,并记录。
(3)C处于最下方,应与最上方的玉米粒形成对照实验,所以选择A位置的玉米粒作为对照。
易错点二、混淆人体激素过多与不足的区别
典例1:(2023八下·奉化期末)“双减”政策要求保证中小华生的睡眠时间。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将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以下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是( )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甲亢 D.巨人症
【答案】B
【解析】不同的激素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项生理活动。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
【解答】A、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因为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符合题意;
C、甲亢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巨人症是因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3八下·镇海期末)下表是小科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你认为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患者的症状 分析
A 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 病人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B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假性近视 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脑干是生命中枢;
B.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呆小症;
C.凸度过大,使晶状体折射能力变强,易近视;
D.生长激素分泌过度导致指端肥大症。
【解答】A.脑干是生命中枢,控制心跳和呼吸;
B.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为呆小症;
C. 晶状体凸度过大为近视;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变式2:(2023八上·东阳期末)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含量极少,却是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是( )
A.甲亢和肢端肥大症 B.夜盲症和巨人症
C.呆小症和脚气病 D.侏儒症和骨质疏松症
【答案】A
【解析】人体内分泌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素
【解答】A.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A正确
B. 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巨人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B错误
C. 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C错误
D. 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是缺钙引起的,D错误
变式3:(2023八下·余姚期末)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B.激素通过导管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C.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答案】D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
【解答】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唾液腺是外分泌腺,所以A错误;
B. 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
C.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D正确;
重难点三、植物生长素的探究
典例1:(2022八上·定海期末)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含量很少,分离提取困难,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使用。1941年美国人R 波科尼发表了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2,4﹣D的合成方法。某兴趣小组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5只烧杯,分别编成①~⑤号,分别装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②选取的插条若干支随机均分成5份,分别插入5只烧杯中;
③每天测量每根枝条的生根数,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4﹣D溶液浓度 0 a1 a2 a3 a4 a5
根的平均数目(条) 1.8 6.4 7.8 10.2 7.8 1.3
注:a1、a2、a3、a4、a5溶液浓度依次增大
【过程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能促进根的数量生长最适宜的浓度为 。
【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拓展交流】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它的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同。植物的向光性也与生长素有关,请解释盆载植物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 。
【答案】a3;其他条件相同时,2,4﹣D溶液浓度高对根的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所以植物会向光一侧弯曲
【解析】对照实验又叫对照比较实验或单一变量实验,是探究实验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有何影响,处理意义(究果)或作用(析因)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简述为: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何影响的实验.
【解答】【过程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④组实验中根的平均数目最多,能促进根的数量生长最适宜的浓度为a3;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 2,4﹣D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生根是有促进作用,但是当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植物的生根;
【拓展交流】植物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使得背光一侧比赏光一侧长得快,所以植物会向光一侧弯曲;
变式1:(2023八上·东阳期末)图甲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
(1)从图甲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从图乙中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可判断:a处生长素的浓度 (填”>“、“=”或”<“)b处生长素的浓度。
【答案】(1)促进(2)<
【解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负向地性都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解答】(1)A点在横坐标上方,因此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促进作用
(2)从乙图可以看出根往下生长,说明b处生长的要比a处快,故a处生长素的浓度小于b处生长素的浓度
变式2:(2023八上·婺城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注:琼脂块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为胶状固体,其作用类似“海绵”。) 请回答: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填部位名称)有关。
(2)根据拜尔实验,推出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 (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直立”或“不”)生长。
(3)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答案】(1)胚芽鞘尖端
(2)向左弯曲
(3)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或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解析】达尔文实验的两组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有的向光弯曲生长,没有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拜尔实验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尖端,放了尖端的胚芽鞘长得更快。温特实验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
【解答】(1)达尔文实验的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所以他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2)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所以是向左弯曲。
(3)温特实验是要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会促进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所以变量是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再设置一组: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
变式3:(2023八上·德清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研究。
(1)达尔文通过实验A与实验B,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拜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C的结果,可以推测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 (选填“左”或“右”)弯曲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答案】(1)胚芽鞘尖端 (2)左 (3)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与胚芽鞘生长有关
【解析】达尔文实验的两组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有的向光弯曲生长,没有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拜尔实验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尖端,放了尖端的胚芽鞘长得更快。温特实验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
【解答】(1)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2)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物质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所以将尖端防止在右侧后将向左弯曲。
(3)温特实验是将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生长现象。所以他的猜想是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与胚芽鞘生长有关 。
重难点四、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等实验探究
典例1:(2023·温州模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
(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
(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
【答案】(1)葡萄糖(2)效应器
(3)进食1小时后糖尿病人血糖处于下降趋势,运动增加人体呼吸作用,加快血糖消耗
【解析】(1)淀粉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为葡萄糖;
(2)由图乙可知,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产生,经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脑),最终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胰岛,胰岛作出反应分泌胰岛素,所以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3)由图甲可知,进食后1小时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此时运动可以增加血糖的消耗,所以这时运动最佳。
变式1:(2022八上·舟山月考)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
【答案】(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解析】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1)从实验结果记录每只小鼠的体重,可以知道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
变式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
(2)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________。
【答案】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分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因为成年小鼠体长基本不生长,所以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变式3:(2023八上·温州期末)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百余年时间。.
材料一:1776 年,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
材料二:1889年,科夫斯基发现狗的胰腺里含有一种能维持血糖浓度正常的物质。
材料三:1921年,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猪胰腺与稀的酒精溶液混合,当他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材料四: 1965 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从马修的实验可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右图中的 。
(2)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3)医学的进步源于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通常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为24小时左右,只能暂时性的控制血糖,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下 列研究方向合理的 。(可多选)
A.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以确定治疗方案
B.研究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技术,以提高胰岛素的产量
C.研究诱导普通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
D.研究延长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减少注射胰岛素的频率
【答案】(1)甲 (2)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的种类或酒精溶液的浓度) (3)A;C
【解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液中血糖的浓度;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有关,如果是气体的话,海域温度有关;
【解答】(1)从马修的实验可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右图中的甲;因为缺少胰岛素,血糖浓度偏高;
(2)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猪胰腺与稀的酒精溶液混合,当他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3)为了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所以AC都是合理的研究方向;BD都是起不到根治糖尿病的作用的;
重难点五、反射弧
典例1:(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同学帮妈妈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如图是被扎到手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被月季刺扎到手时,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 。
(2)如果①代表的是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那么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3)体检时,医生有时会在指尖针刺采血,我们可以忍痛不缩手,这说明 。
【答案】(1)先缩手
(2)①→②→③→④→⑤
(3)大脑可以控制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解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1)手指被月季刺到手时,①皮肤内的感受器接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②传入神经传到③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脊髓迅速做出指令,通过④传出神经传到⑤手上的效应器,做出缩手动作。同时脊髓中通过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痛,由于传向大脑的路线较长,所以先缩手后感到痛;
(2)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3)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是医生给检验者手指采血时,体验者感觉到刺痛,但仍坚持不缩手,此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有时可以控制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变式1:(2023八上·青田期末)11月9日,某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如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C.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解答】A. 图中X表示感受器,A正确;
B. 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能够收缩,但是内分泌腺没办法促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 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正确;
D. 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所以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
变式2:(2023八上·南浔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浔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浔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A.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括由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组成,故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⑤→③→④,故A正确;
B.脊髓具有传到和反射的功能,脊髓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后,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故B正确;
C.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故C正确;
D.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细胞,故D错误;
变式3:(2022八上·临海期末)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前训练时,某队员不小心碰到同伴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开赛时,运动员听见哨声就立即发球,这种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3)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③⑤④② (2)条件反射;⑧ (3)激素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解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所以无意中手指突然碰到同伴的硬质首饰,立即缩回手,这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③→⑤→④→②;
(2)复杂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听到哨声后立即发球,此反射应属于复杂反射,是由⑧大脑皮层的参与完成的;
(3)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重难点六、人体的体温调节
典例1:(2023八上·义乌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答案】(1)体温调节(2)缩小
【解析】(1)根据“体温的控制”的知识分析解答;
(2)血管越粗,散热面积越大;血管越细,散热面积越小。
【解答】(1)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人体发生产热或散热的变化,最终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则“?”处应该为“体温调节”。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要减小热量的散失,即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缩小。
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今年6月30日,小明参加了嘉兴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
(1)参赛前,小明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持续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表示小明体温变化曲线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比赛中,小明出现了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身体产热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散热。
【答案】(1)甲(2)等于
【解析】人体的体温恒定,产热和散热维持着动态平衡的过程;安静时主要靠内脏产热,运动时主要靠骨骼肌产热;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在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主要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主要以皮肤直接蒸发散热为主;
【解答】(1)人的体温恒定,级产热和散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所以小明的变化曲线是甲;
(2) 比赛中,小明出现了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身体产热大于散热;
变式2:(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约为37℃。请回答: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下丘脑 (2)等于 (3)汗液分泌增加(或皮肤血管舒张)
【解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增加散热的方式是皮肤汗液增发或者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减小,血流量减小,散热减小;
【解答】(1)人体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持续高温,温度上升,说明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
(3)增加散热的方式有皮肤汗液增发或者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变式3: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答案】效应器 增加
【解析】(1)[1]图中T-E-N-F-A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说明该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的反射弧为: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内脏和骨骼肌,因此图中内脏和骨骼肌属于效应器。
(2)[2]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A+B=C+D。
(3)[3]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在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时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机体产热,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会增加。
1.(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植物的反应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B.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 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 D.捕蝇草捕捉昆虫
【答案】C
【分析】(1)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2)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单侧光刺激而使植物产生向光性;受地心引力的刺激而使植物茎产生的背地性,是植物根产生的向地性。
【解析】A.触碰含羞草的小叶,小叶立即合拢,叶柄下垂,属于感性运动,错误。
B.番红花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错误。
C.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属于向性运动,正确。
D.捕蝇草捕捉蚂蚁是感性运动,错误。
2.(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为研究植物的感应性,小明在杯壁和湿棉花之间放入4粒发芽的玉米种子(如图),并置于暗处定时观察。下列种子的摆放最适合图中“?”处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此实验是研究植物的向性,植物的向性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解析】种子萌发后,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根垂直向地下生长,芽改变方向背地生长,实验的变量是蚕豆种子的朝向不同,根据图示摆放最适合图中“?”处的是C。
3.(2023八上·南浔期末)如图所示,一片地里的向日葵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由于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重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C.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体现了植物的感应性
D.向日葵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的向地性
【答案】B
【解答】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解析】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A正确;
B.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是植物对光照刺激做出的反应,B错误;
C.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日葵向着太阳属于向性运动,C正确;
D.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对重力做出的反应,是根的向地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2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完美落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跑步中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C.皮肤血管舒张可以增加体表散热
D.大汗淋漓的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D
【解析】人是恒温动物,能保持自己的体温恒定在37度左右,所以只要是健康的人,就能一直保持自己的产热和散热平衡。
【解答】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蒸发散热是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速加快,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出汗为了增大散热量,人体体温保持动态平衡,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5.(2023八上·德清期末)靠近窗台的许多植物,通常会弯向光源生长,如图所示。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就是指植物会随着光的方向,从而变弯曲的能力,当植物的一侧受到阳光的时候,它就会弯曲生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解答】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从而表现为向光生长,故D正确。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B.炎热时,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寒冷时,体温的稳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答案】B
【解析】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 90% 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A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B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C寒冷时受体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失热,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D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肝脏,运动时产热主要器官为骨骼肌,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汗液是通过皮肤散热。
7.(2023八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B.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C.若N受损,反射不能完成,但能产生痛觉
D.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
【答案】C
【解析】M是感受器,N是传入神经,O是神经中枢,P是传出神经,Q是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A. 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正确;
B. 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正确;
C. 若N受损,信息无法传递到脊髓,脊髓有传导和反射两个作用,所以反射不能完成,也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产生痛觉,错误;
D. O是脊髓,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属于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学习的反射,所以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正确;
8.(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D.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膝跳反射是低级反射,不需要后天的学习,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答】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正确;
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正确;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错误;
D.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
9.(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析】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其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故A正确。
B.脊髓作为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其反射活动能受到大脑的控制。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故B正确。
C.人体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故C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故D错误。
10.(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11月9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下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解析】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中X表示感受器,正确。
B.听到警报声音快速奔跑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正确。
C.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错误。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1.(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长兴县教育局重点打造的“未来杯”校园足球联赛的比赛场景。
(1)比赛中球员大汗淋漓,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如图乙中 (选填字母)图所示状态。
(2)球员比赛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选填“内脏”或“骨骼肌”)。
【答案】(1)B (2)骨骼肌
【解析】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直接散热越快。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温度下降,散热减少;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解答】(1)比赛时运动员产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B正确。
(2)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
12.(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种有植株的两相同盆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独立的黑暗房间内,且将光源摆放在不同位置照射植株,经一段时间后,其生长状况如图一所示,若此时把光源移开,再经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生长方向。若图二为预测茎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则甲、乙两处的茎生长方向分别为 、 。(填序号)
【答案】①;①
【解析】因为没有光照因素影响以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所以甲乙两组实验中植株都会成负向地性生长;
【解答】图一中,甲图体现了茎生长的向光性,同时说明向光性强于背地性;乙图既体现了背地性又体现了向光性。如果把光源移开,茎只剩下了背地性,因此可以推测甲乙两处的茎皆如①方向生长。
13.(2023八上·东阳期末)图甲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
(1)从图甲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从图乙中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可判断:a处生长素的浓度 (填”>“、“=”或”<“)b处生长素的浓度。
【答案】(1)促进(2)<
【解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负向地性都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解答】(1)A点在横坐标上方,因此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促进作用
(2)从乙图可以看出根往下生长,说明b处生长的要比a处快,故a处生长素的浓度小于b处生长素的浓度
14.(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激烈刺激的比赛画面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刺激性场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_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_调节相互配合的结果。
【答案】感受器 脑干 效应器 神经
【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解析】眼球视网膜上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所以反射弧的组成上看,肾上腺属于效应器。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当情绪激动时,人体会支配有关腺体分泌激素,也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是肾上腺激素的作用,这一案例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
15.(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解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16.(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答案】⑤ 传导 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②效应器。
【解析】(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说明脊髓除了充当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以外还具有传导功能。
(3)若某人④处已断,用针刺①处,①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③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不能缩手。
17.(2023八上·东阳期末) 2022年12月4日,金华市发布通告: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该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若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在39℃,则在该时间段,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经医生诊断,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服用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答案】(1)神经调节;神经元(2)等于;②④
【解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
当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体的体温会升高;当产热等于散热时,体温保持不变;当产热小于散热时,体温会下降
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调节过程有体温调节中枢参与,因此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体温持续在39℃,体温保持不变,故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人体可以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来增加散热,故应选②④
18.(2023八上·上虞期末)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但长期注射胰岛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有人提出:“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就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完成下列问题。以下是实验设计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饲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待补充__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请将实验设计方案中b步骤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假如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仅用甲、乙两鼠进行实验,为什么不科学?
【答案】(1)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2)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3)实验会出现偶然性
【解析】①根据实验目的合理设置对照组,合理控制变量。
②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而失去功能,因此不能口服,应该注射。
③生物类探究实验为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一般要求实验样本不少于10个或尽可能多。
【解答】(1)实验目的是探究“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因此自变量是是否口服胰岛素,其他变量控制相同,故b为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2)若仅在乙鼠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但口服胰岛素并不能治疗糖尿病。
(3)实验样本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19.(2023八上·婺城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如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现象是 (填“天气”或“气候”)特点。
(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填“→”或“←”)门把手。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4)若图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答案】(1)气候
(2)←
(3)c
(4)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缩手
【解析】天气是指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总要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播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刺激。神经传递信息。效应器是作出反应。
【解答】(1)干燥的秋冬季节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天气现象,属于气候。
(2)手指接触门把手放电,所以电子移动的方向是手指到门把手,所以电流方向是门把手到手指。
(3)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是图中的C。
(4)图中的d是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受损,大脑无法把指令传递给效应器,所以能接收到电刺激但无法缩手。
20.(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答案】(1)神经调节
(2)等于
(3)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体温恒定是指产热和散热动态变动的结果;一条完整的神经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朱啊哟是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的;当外界的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的方式;
【解答】(1) 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 ;
(2) 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等于C;
(3) 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此时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
21.(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B
(2)把甲乙组鼠均置于低温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合理即可)
(3)甲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乙体温无明显变化
【解析】
①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②题中小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实验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温度在这里应该保持一致。
③若假设成立,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若假设不成立,即下丘脑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乙两组体温都保持恒定。
【解答】
(1)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实验中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两组小鼠应置于相同的温度环境。
(3)若假设成立,甲组小鼠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组小鼠能保持体温恒定。
22.(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图为一儿童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 。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选填序号)
①1→2→3→4→5 ②5→4→3→2→1
(3)当手受到针刺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
(4)图中若4受损,其它结构完好,当手指皮肤被针刺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
A.无反射,无感觉 B.有反射,有感觉
C.无反射,有感觉 D.有反射,无感觉
【答案】(1)反射弧
(2)①
(3)D
(4)C
【解析】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脊椎(低级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解答】(1) 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由感受器(1)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2)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会做出反应,并将信息通过传出神经(4)传给效应器(5)
(3)所有的感觉都是形成在大脑上的,所以痛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D。
(4)4是传出神经,若4损坏,其他结构完好,信息依然能传递到大脑,因此能在大脑上形成痛觉,但神经中枢做出反应无法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因此无法反射,故C选项正确,A、B、D错误
23.(2022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是 ,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填序号)。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 。该过程说明脊髓具反射功能。
(3)该人被蔷薇刺伤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当再遇到蘅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反射类型属于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4)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 (填“会”、“不会”)产生缩手反应。
【答案】(1)传入神经;②
(2)①→③→④→⑤→②
(3)大脑或大脑皮层;条件反射
(4)不会
【解析】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经验,属于条件反射。
【解答】(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②;
(2)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该过程说明脊髓具反射功能。
(3) 人的疼痛感觉形成于大脑或大脑皮层 , 当再遇到蘅薇时他会格外小心,属于后天形成的反射,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4) 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不会产生缩手反应了。
24.(2023八下·鄞州期末)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内容,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若干只正常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状况。
第二步: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给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正常。
第四步:在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恢复正常活动,B组小鼠没有明显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 (填“降低”或”升高”)血糖作用。
(2)实验中,B组起的作用是 。
(3)本实验所用的小鼠数量是若干只而不是两只的原因是 。
【答案】(1)降低
(2)对照
(3)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解答】(1)A组小鼠注射了胰岛素溶液,发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发现小鼠活动正常,说明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
(2)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起对照作用
(3)如果只用两只小鼠,这两只小鼠可能本身就有低血糖之类的,具有偶然性,因此小鼠数量若干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25.(2023八上·椒江期末)通过控制饮食减缓升血糖速度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有人建议多吃杂粮可以减慢升糖速度。小科为检验这一说法,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步骤二:喂食前先测定每只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步骤三:给甲组每只小鼠喂适量的精白面,同时给乙组每只小鼠喂等量的杂粮面,在喂食后每隔半小时给每只小鼠测定血糖浓度并记录;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因激素分泌异常造成的疾病,该相关激素是 。
(2)实验中选择的10只小鼠有什么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实验时,对各组同一时间测定的每只小鼠血糖浓度进行 处理后进行比较。
(4)预期观察到 现象,说明多吃杂粮可以减缓升血糖的速度。
【答案】(1)胰岛素(2)健康状况一致(或发育状况一致)(合理即可)
(3)取平均值(4)乙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比甲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升高较缓慢
【解析】对照组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需要对照组的原因是:没有对照组,就没有办法确定这样的操作或是某些其他变量(或几个联合变量) 是否产生了作用。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解答】(1)胰岛素分泌不足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
(2) 本实验探究通过控制饮食减缓升血糖速度是否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以应该选取健康状况一致的小鼠做实验;
(3) 多组侧同意只小鼠的数据,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应该去平均值;所以实验时,对各组同一时间测定的每只小鼠血糖浓度进行取平均值处理后进行比较。
(4)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甲组和乙组唯一的变量是适量的精白面和等量的杂粮面 ,所以如果观察啊预期观察到 乙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比甲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升高较缓慢现象,说明多吃杂粮可以减缓升血糖的速度。
26.(2022八上·临海期末)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通常保持高代谢水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为了探究肾上腺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只。
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1mL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______。
③将小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整个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耗氧量。
组别 平均耗氧量(×103mL)
甲 2.5
乙 2.0
(1)请指出实验中明显的不足之处 。
(2)步骤二中给乙组小鼠注射 。
(3)[结果分析]改进后继续实验,结果如右上表所示,兴趣小组得出了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的结论,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小鼠数量过少,具有偶然性 (2)0.1mL生理盐水
(3)甲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量大于乙组
【解析】由本实验的过程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注意实验变量的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要设计好对照试验。
【解答】
(1)在实验过程中,只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次数过少,实验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2)甲、乙两次实验是对比实验,因此给乙组的小鼠注射0.1mL生理盐水;
(3)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甲组小鼠的平均耗氧量大于乙组,兴趣小组得出了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的结论。
27.(2022·浙江期中)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感应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 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 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 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 。
(3)[实验二]右图所示,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 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 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的方向生长, 合理解释的是 。
【答案】(1)③④
(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3)茎的向光性大于茎的负向地性
【解析】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尖端产生;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长得快,植物会弯曲生长;植物的茎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具有负向地性;
【解答】(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 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③④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 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3)从图中看出光照对幼苗的影响大于茎的负向地性;
28.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答案】(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是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而设计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切除垂体的目的是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生长激素促进生物体的生长,注射后小鼠平均体重上升注入生理盐水的一组小鼠没有生长激素,难以长大,体重基本不变。如图所示。
29.(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________,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
【解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解答】(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成年小鼠已经发育较为完全,用来作为实验对象收效甚微。
(2)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据柱状图可知: n4>n1+n3﹣n2,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30.(2023·绍兴)2023年4月,由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国内上市申请获得国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将迎来治疗新选择。
口服胰岛素胶囊具有三大特点:pH保护盾,蛋白酶抑制剂,吸收增强剂。口服胰岛素能够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与代谢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我国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口服胰岛素胶囊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符合要求。
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阐述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理,分析口服胰岛素胶囊特点的作用并对口服胰岛素胶囊作出简单评价。
【答案】答题要点:从①胰岛素调节血糖;②口服胰岛素三个特点作用;③与传统注射胰岛素的对比评价三方面回答问题。
示例: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解析】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胰岛素经过消化系统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破坏了它的作用,但是该技术大大的减轻了病人注射带来的痛苦,并且使;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是技术的一大突破;
【解答】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故答案为: 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特点使药效不被胃、肠等消化系统破坏分解;口服胰岛素胶囊使用方便,同时也没有因长期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典例1:(2023八上·青田期末)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3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3个暗箱在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1、2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通过蚕豆根的生长方向验证植物根的 性。
(2)用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3)装置3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 。
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放在阳台上的滴水观音叶片都向外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以下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
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
变式2:(2022八上·定海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 的刺激,水稻的茎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但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还具有 性。
变式3:(2023八上·杭州期末)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刚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上,如图,并且保持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②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并盖上湿润的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会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③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橡皮泥上,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遮光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有关问题:
(1)小金的实验目的是研究 。
(2)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本实验应该对 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3)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最下方,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易错点二、混淆人体激素过多与不足的区别
典例1:(2023八下·奉化期末)“双减”政策要求保证中小华生的睡眠时间。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将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以下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是( )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甲亢 D.巨人症
变式1:(2023八下·镇海期末)下表是小科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你认为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患者的症状 分析
A 呼吸和心跳正常的昏迷植物人 病人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B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假性近视 用眼过度,晶状体凸度过大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变式2:(2023八上·东阳期末)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含量极少,却是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是( )
A.甲亢和肢端肥大症 B.夜盲症和巨人症
C.呆小症和脚气病 D.侏儒症和骨质疏松症
变式3:(2023八下·余姚期末)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B.激素通过导管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C.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重难点三、植物生长素的探究
典例1:(2022八上·定海期末)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含量很少,分离提取困难,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使用。1941年美国人R 波科尼发表了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2,4﹣D的合成方法。某兴趣小组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5只烧杯,分别编成①~⑤号,分别装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②选取的插条若干支随机均分成5份,分别插入5只烧杯中;
③每天测量每根枝条的生根数,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4﹣D溶液浓度 0 a1 a2 a3 a4 a5
根的平均数目(条) 1.8 6.4 7.8 10.2 7.8 1.3
注:a1、a2、a3、a4、a5溶液浓度依次增大
【过程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能促进根的数量生长最适宜的浓度为 。
【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拓展交流】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它的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同。植物的向光性也与生长素有关,请解释盆载植物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 。
变式1:(2023八上·东阳期末)图甲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
(1)从图甲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从图乙中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可判断:a处生长素的浓度 (填”>“、“=”或”<“)b处生长素的浓度。
变式2:(2023八上·婺城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注:琼脂块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为胶状固体,其作用类似“海绵”。) 请回答: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填部位名称)有关。
(2)根据拜尔实验,推出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 (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直立”或“不”)生长。
(3)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变式3:(2023八上·德清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研究。
(1)达尔文通过实验A与实验B,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拜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C的结果,可以推测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 (选填“左”或“右”)弯曲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重难点四、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等实验探究
典例1:(2023·温州模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
(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
(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
变式1:(2022八上·舟山月考)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
变式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
(2)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________。
变式3:(2023八上·温州期末)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百余年时间。.
材料一:1776 年,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
材料二:1889年,科夫斯基发现狗的胰腺里含有一种能维持血糖浓度正常的物质。
材料三:1921年,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猪胰腺与稀的酒精溶液混合,当他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材料四: 1965 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从马修的实验可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右图中的 。
(2)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3)医学的进步源于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通常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为24小时左右,只能暂时性的控制血糖,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下 列研究方向合理的 。(可多选)
A.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以确定治疗方案
B.研究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技术,以提高胰岛素的产量
C.研究诱导普通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
D.研究延长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减少注射胰岛素的频率
重难点五、反射弧
典例1:(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同学帮妈妈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如图是被扎到手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被月季刺扎到手时,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 。
(2)如果①代表的是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那么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3)体检时,医生有时会在指尖针刺采血,我们可以忍痛不缩手,这说明 。
变式1:(2023八上·青田期末)11月9日,某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如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C.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变式2:(2023八上·南浔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浔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浔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变式3:(2022八上·临海期末)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前训练时,某队员不小心碰到同伴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开赛时,运动员听见哨声就立即发球,这种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3)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六、人体的体温调节
典例1:(2023八上·义乌期末)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 。
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今年6月30日,小明参加了嘉兴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
(1)参赛前,小明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持续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表示小明体温变化曲线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比赛中,小明出现了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身体产热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散热。
变式2:(2022八上·定海期末)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约为37℃。请回答: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答出一点即可)
变式3: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1.(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植物的反应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B.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 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 D.捕蝇草捕捉昆虫
2.(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为研究植物的感应性,小明在杯壁和湿棉花之间放入4粒发芽的玉米种子(如图),并置于暗处定时观察。下列种子的摆放最适合图中“?”处的是( )
A. B. C. D.
3.(2023八上·南浔期末)如图所示,一片地里的向日葵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由于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重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C.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体现了植物的感应性
D.向日葵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的向地性
4.(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2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完美落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跑步中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C.皮肤血管舒张可以增加体表散热 D.大汗淋漓的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5.(2023八上·德清期末)靠近窗台的许多植物,通常会弯向光源生长,如图所示。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B.炎热时,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寒冷时,体温的稳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7.(2023八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B.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C.若N受损,反射不能完成,但能产生痛觉
D.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
8.(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D.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9.(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0.(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11月9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下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1.(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长兴县教育局重点打造的“未来杯”校园足球联赛的比赛场景。
(1)比赛中球员大汗淋漓,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如图乙中 (选填字母)图所示状态。
(2)球员比赛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选填“内脏”或“骨骼肌”)。
12.(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种有植株的两相同盆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独立的黑暗房间内,且将光源摆放在不同位置照射植株,经一段时间后,其生长状况如图一所示,若此时把光源移开,再经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生长方向。若图二为预测茎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则甲、乙两处的茎生长方向分别为 、 。(填序号)
13.(2023八上·东阳期末)图甲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
(1)从图甲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不同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从图乙中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可判断:a处生长素的浓度 (填”>“、“=”或”<“)b处生长素的浓度。
14.(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激烈刺激的比赛画面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刺激性场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_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_调节相互配合的结果。
15.(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16.(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7.(2023八上·东阳期末) 2022年12月4日,金华市发布通告: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该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若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在39℃,则在该时间段,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经医生诊断,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服用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18.(2023八上·上虞期末)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但长期注射胰岛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有人提出:“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就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完成下列问题。以下是实验设计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饲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待补充__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请将实验设计方案中b步骤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假如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仅用甲、乙两鼠进行实验,为什么不科学?
19.(2023八上·婺城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如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现象是 (填“天气”或“气候”)特点。
(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填“→”或“←”)门把手。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4)若图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20.(2023八上·义乌期末)“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此时散热方式为 。
21.(2023八上·南浔期末)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2.(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图为一儿童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 。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选填序号)
①1→2→3→4→5 ②5→4→3→2→1
(3)当手受到针刺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
(4)图中若4受损,其它结构完好,当手指皮肤被针刺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
A.无反射,无感觉 B.有反射,有感觉
C.无反射,有感觉 D.有反射,无感觉
23.(2022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是 ,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填序号)。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 。该过程说明脊髓具反射功能。
(3)该人被蔷薇刺伤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当再遇到蘅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反射类型属于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4)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 (填“会”、“不会”)产生缩手反应。
24.(2023八下·鄞州期末)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内容,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若干只正常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状况。
第二步: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给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正常。
第四步:在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恢复正常活动,B组小鼠没有明显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 (填“降低”或”升高”)血糖作用。
(2)实验中,B组起的作用是 。
(3)本实验所用的小鼠数量是若干只而不是两只的原因是 。
25.(2023八上·椒江期末)通过控制饮食减缓升血糖速度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有人建议多吃杂粮可以减慢升糖速度。小科为检验这一说法,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步骤二:喂食前先测定每只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步骤三:给甲组每只小鼠喂适量的精白面,同时给乙组每只小鼠喂等量的杂粮面,在喂食后每隔半小时给每只小鼠测定血糖浓度并记录;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因激素分泌异常造成的疾病,该相关激素是 。
(2)实验中选择的10只小鼠有什么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实验时,对各组同一时间测定的每只小鼠血糖浓度进行 处理后进行比较。
(4)预期观察到 现象,说明多吃杂粮可以减缓升血糖的速度。
26.(2022八上·临海期末)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通常保持高代谢水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为了探究肾上腺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只。
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1mL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______。
③将小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整个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耗氧量。
组别 平均耗氧量(×103mL)
甲 2.5
乙 2.0
(1)请指出实验中明显的不足之处 。
(2)步骤二中给乙组小鼠注射 。
(3)[结果分析]改进后继续实验,结果如右上表所示,兴趣小组得出了肾上腺素可提高小鼠代谢水平的结论,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27.(2022·浙江期中)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感应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 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 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 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 。
(3)[实验二]右图所示,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 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 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的方向生长, 合理解释的是 。
28.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29.(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________,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30.(2023·绍兴)2023年4月,由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胰岛素肠溶胶囊,国内上市申请获得国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将迎来治疗新选择。
口服胰岛素胶囊具有三大特点:pH保护盾,蛋白酶抑制剂,吸收增强剂。口服胰岛素能够模拟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与代谢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给药带来的副作用。我国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口服胰岛素胶囊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符合要求。
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阐述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理,分析口服胰岛素胶囊特点的作用并对口服胰岛素胶囊作出简单评价。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