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11 21: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人:
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 年 月 日)
课 题
3、土地改革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土地改革的土地政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有哪些不同;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
方法
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哪些不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对比新政权下的土地政策,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策略
多媒体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提问: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1、回答:收取高额地租;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等。




2、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3、提问: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与旧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4、组织学生讨论两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有哪些不同?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3、回答: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归农民所有;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
4、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热烈讨论,举手发言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布置
1、完成导学训练
2、填写填充地图
3、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