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15:37:42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0年1—3月,我国共进口铁矿石26 273.2万吨,同比增加340.3万吨,增幅1.3%。据此完成1~2题。
1.从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来看,与铁矿石属于同一类自然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水资源
C.森林 D.钢材
2.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而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丰富,这反映了自然资源具有(  )
A.资源间的联系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分布的不均衡性
D.利用的发展性
1.A 2.C 解析:第1题,从资源的可再生性来看,铁矿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天然气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钢材不属于自然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A。第2题,世界上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贫乏,这说明铁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均衡,反映的是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 题。
3.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4.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类型
B.能源消费结构
C.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M省级行政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A 4.C 5.A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级行政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A正确。第4题,能源保障水平主要取决于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能源生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故选C。第5题,M省级行政区为四川,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故选A。
2020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表示,我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1斤=0.5千克)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是13 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6~8题。
6.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
7.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了运输压力
8.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为减少大豆进口,以下措施合理的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C 7.C 8.D 解析:第6题,材料“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故选C。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故选C。第8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可能会造成国内大豆及豆制品价格上涨,影响人们生活,①错误;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②正确;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对减少大豆进口影响不大,③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大户,可以增加国内大豆产量,减少进口,④正确。故选D。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10.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
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工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低级住宅占比大
1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水运动改变
9.B 10.A 11.D 解析: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选B。第10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A正确;工业功能、低级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B、D错误;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C错误。第11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水运动会被改变,D正确。
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山鸡、竹鼠等特色养殖,早熟核桃、百香果、红心蜜柚及其他新型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下图是龙井生态农业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生态农业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珍禽的羽毛制作为观赏标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该生态农业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C 13.D 解析:第12题,在红心蜜柚等新型水果林地中套种玉米草等牧草属于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是养殖业的生产需要,二者都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第13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及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②③④正确,①⑤错误。故选D。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示意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湿地的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影响的调查结果。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水源需求得到满足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15.利用恢复保护方式恢复的湿地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外界干扰少 D.植被稀疏
16.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
C.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14.A 15.C 16.B 解析:第14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工恢复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第15题,据材料可知,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隔离使湿地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第16题,据图分析可知,用恢复利用方式恢复的湿地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能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做法是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故选B。
电子垃圾指废弃的电子产品。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电子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废旧电子产品,并进行简单的手工拆卸,利用酸洗等方法提取贵重金属,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料露天堆放或焚烧、填埋处理。据此完成17~18题。
17.材料中“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做法直接损害了本国的(  )
A.社会安全 B.生态安全
C.经济安全 D.政治安全
18.为了减少电子垃圾手工拆卸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应(  )
①科学分类回收 ②对零部件或原料进行专业化处理 ③废液运送公海排放 ④采取直接焚烧或填埋措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B 18.A 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大量进口废旧电子产品并进行简单的手工拆卸可以获取一些贵重金属,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因而不会直接损害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A、C错误;由材料“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料露天堆放或焚烧、填埋处理”可知,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会损害本国的生态安全,B正确;环境问题不会直接损害政治安全,D错误。第18题,电子垃圾含有大量重金属,填埋、堆放后经雨水淋洗,重金属随废液下渗到地下,进入水循环,会造成水污染,危及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废料堆放还会带来土壤污染;燃烧废料会污染大气,给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对于电子垃圾要科学分类回收,对零部件或原料进行专业化处理,实行废液达标排放,严禁露天堆放、直接焚烧或填埋。故选A。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2000年流动沙丘面积已达70%。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凭借大自然本身的力量,使浑善达克沙地2010年回归草丛茂密、生机盎然的本来面貌。据此完成19~20题。
19.2000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危害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20.为改善生态环境,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
A.开垦耕地 B.植树造林
C.保护草场 D.自然恢复
19.B 20.D 解析:第19题,由材料“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2000年流动沙丘面积已达70%”可知,2000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选B。第20题,由材料“凭借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可以得知,自然恢复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治理环境时采取的措施。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读图,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4分)
(2)为了调整能源消费构成,我国把水能开发作为能源开发的“重中之重”,说明其原因。(5分)
(3)我国能源生产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使我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特别是世界油气资源市场的依赖不断增强,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试分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5分)
解析:第(1)题,注意要从能源消费量等角度思考。第(2)题,从我国的水能优势及水能本身的优点考虑。第(3)题,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明显。
(2)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能可再生、无污染。
(3)节约能源,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增加石油进口渠道,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4分)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5分)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5分)
解析:第(1)题,甲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商品粮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第(2)题,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第(3)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答案:(1)甲商品粮基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商品粮基地属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4分)
(2)图中乙区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6分)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从材料中对重点开发区含义涉及的几个方面对甲区进行合理分析。第(2)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从材料中对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含义涉及的几个方面对乙区进行合理分析。第(3)题,丙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矿产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答案:(1)甲区主要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镇化(工业化)基础好。
(2)乙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原因:该地区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丰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目前草原超载过牧,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对北疆地区绿洲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3)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叶子,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有哪些?(4分)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4分)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6分)
解析: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焦了绿化树,更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购买一次性商品;浪费水、电、纸张等;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在风景区乱涂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模块综合测评(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随着光伏发电用地需求的激增,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下图为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一带的风光渔互补产业,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养殖。据此完成1~2题。
1.“风光渔”互补产业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按资源的自然属性分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风光渔”互补产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提高水面温度 ②使鸟类减少栖息地
③减少大气污染 ④增加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B 2.C 解析:第1题,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风能和太阳能属于气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故选B。第2题,由材料“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水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养殖”,并结合图示可知,“风光渔”互补产业是利用水面上的集热板发电,水下进行养殖,这样会使鸟类栖息地减少;集热板反射、吸收太阳辐射,会降低水面温度;风能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使用会减小大气污染,故选C。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与动力。若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不变,则未来世界对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未经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世界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燃烧效率低,能源资源浪费严重
B.机械化大生产,就业机会少
C.大气污染加重,并导致全球变暖
D.煤炭、石油运量大,运力不足
4.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原因有(  )
①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②可再生能源,储量大 ③有利于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技术难度小,投资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C 4.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燃烧效率低,能源资源浪费严重,机械化大生产,就业机会少,煤炭、石油运量大,运力不足等均属于经济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加重,并导致全球变暖”属于环境问题,煤炭燃烧要排放大量的烟尘、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等,会引起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第4题,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巨大,作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污染物,①②正确。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③正确。太阳能发电具有“占地广,效率低,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特点,④错误。故选A。
长江中游平原区是我国小龙虾的重要养殖区,随着近年来小龙虾备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当地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调查显示,当前相当比例的养殖户基本上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且普遍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直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和庇护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这些现象引起了一些农业专家的担忧。据此完成5~6 题。
5.在长江中游平原区,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复种指数 B.减少农田需水量
C.增加经济收入 D.防治农田病虫害
6.当前,长江中游平原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中存在的现象可能会(  )
A.改善农田水质
B.提升农田土壤质量
C.提高农田单产
D.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5.C 6.D 解析:第5题,近年来小龙虾备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收益高,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C正确。养殖户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因此,防治农田病虫害并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并不能提高复种指数,也不能减少农田需水量,A、B错误。第6题,当前相当比例的养殖户基本上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且普遍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这种现象会降低农田单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C错误,D正确。大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会污染农田的水源,降低农田水质;还会污染农田土壤,A、B错误。
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指无水源保证和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份耕地利用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发展灌溉排水系统
B.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
C.实施高效的节水农业
D.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
8.关于图示各省份耕地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结构来看,A很可能表示上海市
B.云南因为降水少,旱地的面积较大
C.在各省份中西藏的水浇地面积最大
D.福建气候湿润,水田面积居各省份之首
7.B 8.A 解析:第7题,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关键是发展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根据各地实际,发展灌溉排水系统,A合理。实施高效的节水农业,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C、D合理。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投资成本高,受气象条件影响大,且望天田比较分散,B不合理,故选B。第8题,从图示各省份耕地结构来看,A省菜地占比重在各省中最大,说明市场需求量大。耕地主要是灌溉水田,应是南方水源充足地区,很可能表示上海市,A正确。云南降水多,但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地表水缺乏,导致旱地的面积较大,B错误。在各省份中西藏的水浇地面积占比重最大,受地形、气候影响,实际面积很小,C错误。福建气候湿润,境内多山,水田面积比重居各省份之首,实际面积比安徽小,D错误。
下图为2007—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消费的能源中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水电 D.天然气
10.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  )
A.新能源比重下降 B.能源利用单一化
C.已进入石油时代 D.以化石能源为主
9.C 10.D 解析:第9题,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只有水电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第10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新能源比重上升,能源利用趋向于多元化;以化石能源为主;以煤炭为主,尚未进入石油时代。
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岛(面积5.4平方千米),其石油储备主要来源于中东、拉美和俄罗斯。下图为岙山岛位置图。据此完成11~12 题。
11.按自然属性分,岙山岛储备的资源属于(  )
A.生物资源 B.后天性资源
C.矿产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12.岙山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大
B.靠近深水良港,海运便利
C.建设用地多,地价低
D.地理位置隐秘,安全性高
11.C 12.B 解析:第11题,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岛,按自然属性分,岙山岛储备的石油资源属于矿产资源,不属于生物资源,属于先天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按可再生属性划分。第12题,该地石油储备主要来源于中东、拉美和俄罗斯,通过海运方式运输;结合图例,岙山海域水深8~16 m,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靠近深水良港,海运便利;进口石油为主,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小;建设用地少,基地应建设在海底;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安全性差。
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3~14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598.57 93.81
乙林区 1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36.90
丁林区 2163.77 89.42
13.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面积土地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14.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13.C 14.D 解析:第13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越大,光合作用越强,对碳的吸收能力越强,单位面积土地上林地的叶片总面积比草地大,所以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A、B、D错误。第14题,从表中看出,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较低,说明森林面积较小,可判断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提高森林固碳价值主要是提高森林面积,我国华北地区为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因此提高丙林区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护田林网,故选D。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特点,叙述错误的有(  )
A.陆上水域面积小于海上水域面积
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
D.林地主要集中江苏南部地区
16.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
A.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B.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GIS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15.B 16.A 解析:第15题,读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陆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主要是湖泊和河流,东部黄海海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有多处且总面积大于陆上水域,A不符合题意;江苏省地形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极少数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区,太湖、洪泽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山地丘陵区面积小于平原面积,B符合题意;图中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面积大,盐城(盐城临海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大、占比较高, C不符合题意;江苏东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 D不符合题意。第16题,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A正确;应合理利用土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过度使用土地加剧生态恶化,B错误;图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森林破坏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生态破坏,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齐抓共管,C错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行为,涉及的现代信息技术有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D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17~18题。
17.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18.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17.D 18.D 解析:第17题,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冰雪融水是许多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1936—2015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近乎消失,年蒸发量先增加后减少,河湖水量也先增加后减少,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18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洼地带。潮汐和洋流等海水的运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小,不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依据。故选D。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该《公约》在我国(  )
①具有法律效力 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②《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 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 ④《京都议定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9.D 20.D 解析:第19题,根据材料提示,《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和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但不是制定《宪法》的依据。第20题,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和《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公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我国土地类型分布
(1)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类干湿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类干湿地区?(3分)
(2)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处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什么?B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什么?(5分)
(3)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C处应发展____________,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A处山地丘陵应发展______________,扩大森林覆盖率,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4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在图中找到对应土地类型的分布,再判断其所属的干湿地区。第(2)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状况来分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第(3)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1)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2)风蚀、沙漠侵吞。 水蚀、土壤次生盐渍化,城市、工矿生产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的不断扩大。
(3)畜牧业 林业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四川攀西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战略资源富集区。其中,钒钛磁铁矿资源占全国52%、世界11.6%,石棉拥有世界首例大型独立(非伴生)碲铋矿。四川省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
(1)简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区位优势。(6分)
(2)近几年来,随着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与战略资源生产相关的企业在攀西集聚,分析其原因。(4分)
(3)请你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6分)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区域开发的条件,读材料可知,该地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大,而且集中分布;该地处于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说明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第(2)题,此题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相关产业的积聚,能够接近原料产地,节约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第(3)题,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该地资源丰富,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园区工业的布局;实行同类园区的整合归并,促进相关产业和企业集中布局,以实现集聚的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能力;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1)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区域水能等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扶持。
(2)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完善产业链;调整优化园区布局,加强区域内同类园区的整合归并,推进相关产业和企业集中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废弃物产生及利用企业在园区关联布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能力;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港珠澳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该大桥所在海域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分析港珠澳大桥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6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4分)
(3)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的意义。(6分)
解析:第(1)题,分析港珠澳大桥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主要从遇到的自然困难、工程量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等方面分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海域宽阔,所以桥梁跨度大;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气象条件复杂),不利于施工;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成本高等。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大桥所在海域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说明该海域位于飞机航道上和重要的航线上,该海域位于飞机航道上,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该海域航运繁忙,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轮船的航行等。第(3)题,加强了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香港和澳门、香港和珠海之间的通行时间,从而节省能源消耗,提高效率。
答案:(1)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气象条件复杂);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等。
(2)该海域位于飞机航道上,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轮船的航行。
(3)加强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香港和澳门、香港和珠海之间的通行时间(节省能源消耗)。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但随着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亚洲象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出现了重叠。目前我国亚洲象仅存250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亚洲象1975—2014年分布范围的变化及该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1)描述我国亚洲象1975—2014年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4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6分)
(3)简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第(2)题,根据文字材料,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第(3)题,根据材料,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且碎片化严重。
(2)大规模采伐森林,改种经济林(橡胶林、茶园),导致栖息地缩小;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
(3)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模块综合测评(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基于各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估算)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代表的生态系统分别可能是(  )
A.冰川、荒漠    B.冰川、草地
C.荒漠、草地 D.草地、荒漠
2.推测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空间分布与(  )
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B.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C.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D.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1.D 2.A 解析:第1题,分析图文材料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甲生态系统介于水域与农田之间,最可能是选项中的草地;乙生态系统生物量最小,可能是荒漠或冰川。第2题,据图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大小与植被生物量密度呈正相关。受气候的影响,我国植被生物量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这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故选A。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滨海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强耐盐性,与珊瑚礁、盐沼、海草床等并列为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淡化与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涨潮时,大片红树林会被海水淹没,成为鱼、虾、蟹、贝类等生长繁殖的庇护所;等到海水退去,红树林又会成为各种鸟类觅食的天堂。下图为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世界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
A.加拿大、挪威、芬兰
B.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
C.俄罗斯、中美洲、赞比亚
D.美国、中国、东南亚各国
4.保护红树林可减轻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因为红树林具有(  )
A.防风固沙,防御风灾的功能
B.光合作用,固碳储碳的功能
C.繁衍生命,提供生物的功能
D.依靠根系,保护海岸的功能
3.D 4.B 解析:第3题,根据“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信息推断,加拿大、挪威、英国、俄罗斯、芬兰等国家没有热带或亚热带国土,其他国家有热带或亚热带海湾及河口泥滩的分布。第4题,因红树林生长茂盛,光合作用强,具有固碳和储碳的功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从而减轻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产业链所需的水资源量。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因作为可能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问题的策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其他区域虚拟水净贸易量地图。青藏高原地区对其他区域的净虚拟水贸易量是由虚拟水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差值所决定的。据此完成5~7题。
5.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其他区域虚拟水净贸易量(  )
A.西部各区域均为净输入
B.净输出仅分布在东部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贸易量大
D.整体为虚拟水的净输入
6.青藏高原地区虚拟水输入和输出的主要行业分别为(  )
A.农业 工业 B.工业 服务业
C.工业 农业 D.农业 服务业
7.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虚拟水贸易量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来往强度 B.空间距离远近
C.政策扶持力度 D.民族文化差异
5.C 6.C 7.A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西部的西北为净输入,西南为净输出,故A错误;净输出的地区包括华北、华中、西南、华南、华东地区,并非都在东部地区,故B错误;根据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大小,青藏高原地区与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大,故C正确;青藏高原地区对大部分地区为虚拟水整体净输出,故D错误。第6题,青藏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向其他地区输出的产品主要为农产品,因此输出虚拟水的主要行业为农业,而大量工业产品需要从我国其他地区输入,因此虚拟水输入的主要行业为工业。故选C。第7题,虚拟水的输入和输出主要依靠产品的输入和输出,因此虚拟水输入量的大小主要是受两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影响,A正确。空间距离远近、政策扶持力度、民族文化差异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C、D错误。
索尔顿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中的咸水湖,也是全世界十大沙尘暴源地之一。湖泊水主要来自东南部因皮里尔谷地的农田灌溉系统。索尔顿湖南端在1930年被划定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20世纪中叶起,湖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湖东岸旅游度假小城离湖面越来越远,湖岸周围散发出刺鼻的咸腥气味。下图为索尔顿湖及周边地区的卫星影像图,该图显示了农田分布及植物生长状况。据此完成8~9题。
8.造成图示方框区域内农业景观界线明显的原因是(  )
A.地形单元差异 B.行政管辖不同
C.热量带变化 D.降水量变化
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索尔顿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表现的是(  )
A.干涸裸露的湖床成为沙尘暴源地
B.湖面萎缩,湖水水量减少,盐度增加
C.湖水持续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D.湖床长满湖藻且到处是鱼鸟的尸体
8.B 9.C 解析:第8题,由图文可知,图示方框区域地形单元为谷地,A错误。由于行政管辖的不同,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农业景观,B正确。图示方框内区域为小区域单元,热量及降水无明显差异,C、D错误。第9题,由材料可知,湖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湖东岸旅游度假小城离湖面越来越远,说明湖泊水量越来越少,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C项与题意相符。干涸裸露的湖床成为沙尘暴源地、湖面萎缩,湖水水量减少,盐度增加及湖床长满湖藻且到处是鱼鸟的尸体都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A、B、D与题意不符。
“虚拟耕地”是指商品贸易中的产品在生产地或消费地生产所需要的耕地资源数量。近十几年中国成为虚拟耕地的净进口国,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净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10~11题。
10.促使中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 ②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 ③中国是人口大国 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⑤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应该(  )
A.维持中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
B.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中国农业领域
C.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
D.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
10.C 11.D 解析:第10题,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并不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因素,①错误; 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②正确;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③正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面积减少,④正确; 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会使进口量减少,⑤错误,故选C。第11题,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无法维持中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A错误; 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中国农业领域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 我国粮食单产较高,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作用较小,C错误; 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可以调节粮食生产,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品种全。“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占到全国稀土总储量的九成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等国家启动了与稀土相关的国家战略,如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而且美、日拥有利用稀土的核心高精尖技术。下图1示意中国稀土矿成矿带及主要稀土矿分布,图2示意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变化趋势,图3示意我国稀土消费需求总量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2~14题。
 
12.关于我国稀土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少,储量最大
B.福建省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多,储量最大
C.稀土资源分布均匀,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
D.稀土矿资源多分布东部沿海,品种全
13.美、日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原因(  )
A.稀土资源消费量小
B.稀土资源储量少
C.保护环境和战略保护
D.稀土资源进口多
14.关于我国稀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80年我国稀土储量比2000年大
B.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下降逐渐加快
C.1980年我国稀土消费年量比2000年大
D.我国稀土消费需求量逐年递增
12.A 13.C 14.D 解析:第12题,内蒙古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少,储量最大,“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占到全国稀土总储量的九成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A正确。福建省稀土矿矿址点数量多,但储量不是最大的,B错误。稀土资源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鄂博,C错误。内蒙古白云鄂博占到全国稀土总储量的九成以上,东部沿海资源数量少,D错误。第13题,美、日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原因是保护环境和战略保护,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C正确。稀土资源消费量大,A错误。稀土资源储量少、稀土资源进口多不是停止开发的原因,B、D错误。第14题,关于我国稀土的说法,读图可知,我国稀土消费需求量逐年递增,D正确。1980年我国稀土储量在世界的占比比2000年大,A错误。随着我国也对稀土进行保护,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下降不会逐渐加快,B错误。1980年我国稀土消费年量1024吨,比2000年19 270吨小,C错误。
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2019年11月7日,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南极洲封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全球海平面下降
B.板块运动更剧烈
C.南极地区上升气流加强
D.南极冰川更新周期变短
16.“冰室效应”的产生(  )
A.是因为西风漂流促进水热交换
B.是由于造山运动消耗地球内能
C.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增大
D.使南极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15.A 16.C 解析:第1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南极洲冰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进而使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海水大量结冰,导致海水减少,全球海平面下降,A正确;气候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板块的运动,B错误;南极地区气温变低,形成强大的冷高压,下沉气流加强,C错误;南极地区气温变低,降水减少,冰川更新周期变长,D错误。第16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冰室效应”是由于“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的,属于外力作用的过程,B错误;西风漂流阻断了南极大陆与低纬之间的水热交换,使南极进一步变冷,A错误;“冰室效应”使全球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增大,C正确;“冰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根据所学可知,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南极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也会减少,D错误。
滇池是云贵高原湖群中面积最大的湖泊,北端湖堤将滇池分为外海(290 km2)和草海(10 km2)两部分,平均水深4.1 m。20世纪7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逐年变差。2011—2015年,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引水入滇”“环湖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对降低滇池总磷污染、改善富营养化和防止蓝藻暴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外海2012年曾出现总磷含量较高的现象。下图示意滇池外海。据此完成17~18题。
17.滇池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入口多、出口少,污染物滞留时间长
C.盛行东北风,流速减慢
D.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18.2012年滇池外海总磷含量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态清淤——搅动湖底沉积物
B.引水入滇——增加水量
C.环湖截污——导致磷元素富集
D.生态修复——加快水体交换
17.B 18.A 解析:第17题,该地纬度低,温度高,蒸发量大,A错误;由图可知,该地入口多,出口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及时,自净能力弱,B正确;该区域主要盛行西南风,C错误;D项为人为原因,可直接排除。第18题,2011—2015年,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使得湖底的沉积物被搅动,湖水的磷含量增高;水量增加,磷含量有可能会减小;入湖的污染物减少,磷的含量会减少;水体交换加快,水质变好,磷含量降低。故选A。
2017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指数,构成绿色发展指数的6项分类指数分别为: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综合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据此回答19~20题。
19.北京的绿色发展指数综合排名第一,下列分类指数对北京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的可能是(  )
A.环境治理指数 B.环境质量指数
C.增长质量指数 D.绿色生活指数
20.与福建省相比,河北省最可能在以下哪项分类指数中排名靠前(  )
A.资源利用指数 B.环境治理指数
C.环境质量指数 D.增长质量指数
19.B 20.B 解析:第19题,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近年来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增长质量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都得到提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环境质量指数还是偏低,对北京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第20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和增长质量指数方面都相对较高,而河北省近年来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环境治理指数相对较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处,地理环境表现出过渡性和复杂性。图1为甘肃省东南部及周边区域简图。
材料二 2019年,陇南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品存货分别增长41.1%、23%,利润分别下降51.7%、79.5%,工业结构性矛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目前陇南市正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图2为陇南市2012—2018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指数越大越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1)从气候、地形角度简述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过渡地带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过渡性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2)分析陇南市有色金属工业盈利空间收缩的原因。(4分)
(3)从资源减量化指标和污染减排指标入手评价陇南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据此为陇南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
解析:第(1)题,从气候、地形两角度说明过渡性,结合图1中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1月0 ℃等温线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一致。就地形来看,当地南部是四川盆地,北部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且位于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位于过渡地带使当地的温度和水分变化比较明显,自然环境较为多样,同时自然环境受水热条件影响,较为脆弱。第(2)题,盈利空间收缩主要考虑因素是:产销关系、产品附加值、消费市场等。陇南市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水平低,产品竞争力弱,主要靠扩大产能提高效益;多为资源加工型企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效益差,污染重,治理污染成本高;且受当前国内、国际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市场缩小,盈利空间缩小。第(3)题,评价从不利和有利两个角度评价。不利方面:循环经济要求节能减排,图中资源减量化指标总体下降,说明资源投入量增加,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有利方面:污染减排指标总体上升,说明污染物排放减少,对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利。因此应从节能减排两方面提建议。节能方面: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排方面: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护环境。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寒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干湿)过渡地带;高原和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一、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影响: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外来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
(2)主要依靠扩大产能提高效益;科技水平低,优势特色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弱;多为资源加工型企业,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受当前国内、国际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销售市场缩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污染治理成本增加。
(3)资源减量化指标波动下降,说明资源消耗较高,利用率低;污染减排指标先减再增,说明减排效果趋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水平不高。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污染物达标排放,积极治理环境污染。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迄今为止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位。原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改变本国经济对原油过度依赖的局面,尼日利亚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中国某国有石化公司。该公司在哈科特港投资140亿美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工厂。下图为尼日利亚区域示意图。
(1)指出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3分)
(2)分析该中国公司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3分)
(3)说明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为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3分)
(4)有人建议,应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5分)
解析:第(1)题,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原料、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读尼日利亚区域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尼日尔河的入海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该地区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石油产地,原料充足。第(2)题,哈科特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交流沟通不畅;当地一些传染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第(3)题,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中国在此建设石化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在尼日利亚建厂,可以加强与尼日利亚的贸易往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增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第(4)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可以从提供就业机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角度分析;如果不赞同,可以从对当地产生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
答案:(1)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临近尼日尔河,水源充足;位于海港,并与铁路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等。
(2)当地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一些传染疾病,如疟疾等,可能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3)利用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地价低的优势发展石化工业,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加强我国和尼日利亚经贸往来;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等。
(4)赞同。理由: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发展石化工业,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石化工业可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动餐饮业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减轻本国经济对原油过度依赖的局面。
或不赞同。理由:该国经济相对落后,对石化工业产品需求量小,不利于发展石化工业;发展石化工业如果对废气、废水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石化工业产品易燃、易爆,如果不注意生产和运输安全,可能会造成突发性的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兴化垛田核心保护区的大面积垛田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形成了传统农耕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垛田进行改造,兴化垛田景观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入21世纪,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关注垛田传统农耕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和塑造垛田景观。2014年,兴化垛田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下图示意20世纪60年代前和现在的兴化垛田景观。
(1)分析兴化垛田的修建对土壤特征的改良作用。(3分)
(2)根据耕作方式分别指出垛田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类型和垛田农业生产特点,并说明理由。(3分)
(3)说出与20世纪60年代前相比,兴化垛田的变化,并评价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5分)
(4)试列举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部门在发掘和塑造兴化垛田景观方面的有益举措。(5分)
解析:第(1)题,垛田的修建能增加土壤的厚度;垛田地势较高,有利于土壤排水;用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土壤肥沃。第(2)题,垛田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一般是耐旱的作物,如油菜、瓜果等。 垛田因为高于地面很多,不利于灌溉;高低不平,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第(3)题,兴化垛田高度变低,而且由以前的高低不一致变成高度基本一致。 当地农户对垛田的改造,一方面体现出原有垛田抗洪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户尽量使垛田更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改造原有垛田的同时,又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第(4)题,利用垛田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增加新景观;利用垛田,建设垛田文化教育基地等。
答案:(1)利用河、沟中的淤泥垒田,改善了土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年增施淤土,使土层深厚;垛田地势高,利于土壤排水。
(2)主要种植油菜、冬小麦、蔬菜、瓜果等旱地作物。
理由:垛上耕作,垛田地势高于水面,灌溉不便,适合种植旱地作物。
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低。理由:垛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且有水道阻隔分割,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3)变化:垛田高度均变低;不同垛田高度变一致,(单个)垛田面积变大。
有利影响:垛田高度降低有利于灌溉和耕作;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垛田面积增大,粮食产量增加。
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垛田高低错落、绿水环绕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景观。
(4)加强对垛田、水域、农作物景观的保护;引导农民适当增种农作物类型,增加新景观;利用垛田景观,发展垛田休闲观光农业;利用垛田文化景观价值,建设科研文教基地。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碳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形因子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速率,导致区域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某地理研究团队以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沿南坡和北坡从900 m至1900 m自下而上每间隔100 m设置样地,调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得出成果如图所示。
(1)与下层土壤相比,指出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
(2)指出南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的关系,并从自然角度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3分)
(3)气候变化导致各类极端天气增加,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5分)
(4)说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表可知,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且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波动更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主要是因为枯枝落叶等生物的残骸输入量大。波动大,主要是因为表层受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多。第(2)题,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大,水分条件改善,生物量加大;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量减少,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生物量逐渐减小。第(3)题,极端气象灾害导致生物量减少,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极端暴雨会加快对表层土壤中有机碳的侵蚀。第(4)题,宝天曼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对气候变化敏感,且垂直带谱较多,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带谱的垂直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
答案:(1)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波动大。原因:地表接受枯枝落叶多,有机质输入量大;表层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及环境因子(如气温、降水等)影响明显。
(2)关系:整体来说,南坡各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
解释: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增大,水分条件改善,总体生物量增加,有机碳输入量较多;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总体生物量减少,有机碳输入量较少。
(3)暴雨出现的频率增加,降雨侵蚀力增强,导致土壤有机碳淋溶、流失;极端高温、极端严寒、干旱等天气增加,生物量及多样性减少,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4)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土壤有机碳量及带谱的垂直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地处南北过渡带,气候、植被、土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课时规范训练(八)
[基础达标]
1.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划分的是(  )
A.资源管理保护区 B.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C.生物物种保护区 D.自然遗迹保护区
A 解析: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2.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D 解析: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金丝猴为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稀有动物为华南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为主;卧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
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是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公园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
B.国家公园的管控原则是实行一般控制区管理,区域内限制人为活动
C.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D.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C 解析:自然保护地的分类系统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国家公园的管控原则是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类活动;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能保存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B.为人类持续提供各种山珍海味
C.是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良好基地
D.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
B 解析:自然保护区有以下意义: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题。
5.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A 解析: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排除B。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已经意义不大,排除C。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排除D。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市只有生态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城市功能分区
C.生态红线区取决于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7.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的生态意义(  )
A.调节城市的气候,增强热岛效应
B.影响城市水循环,减弱下渗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南京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6.C 7.D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不仅只有生态效益,A错误;设置生态红线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城市功能分区,B错误;生态红线的划定会着重考虑一个地区的资源、经济、科技及消费状况,即环境承载力,C正确;设置生态红线是为了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错误。第7题,设置生态红线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发展,由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热岛效应可能会减弱,A错误;生态变好意味着植被会增加,所以下渗会增加,B错误;植被类型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C错误;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D正确。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
(1)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
(2)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可以判断出,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结合保护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保护区内人地关系紧张;保护区地跨五国,管理难度大。第(2)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世界上面积最大等,都是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答案:(1)草原退化,物种减少,偷猎、盗猎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2)区域面积大,物种多样;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
[能力提升]
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延庆区西北部,距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读景区导游图,回答9~10题。
9.野鸭湖湿地公园(  )
A.具有较高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C.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
D.旅游者多为外省市多日团队游客
10.该景区(  )
A.最主要的景区吸引物为河流和湖泊
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方便近距离观鸟
C.规划设计定位突出了北京古都文化特色
D.内部采用了清洁交通方式,利于环保
9.C 10.D 解析:第9题,野鸭湖湿地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距市区70千米,对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影响不大;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距离北京近,旅游者多为附近游客。第10题,从图中看该景区有多个观鸟亭,是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景区吸引物为鸟类;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会破坏湿地;规划设计定位突出湿地特色和鸟类特色,与北京古都文化特色无关;内部采用了清洁交通方式,利于环保,D正确。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种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B.地势崎岖,排水不畅
C.补给水源充足,河流众多
D.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12.下列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B.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C.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
D.加强对湿地的管理,禁止放牧
11.B 12.D 解析:第11题,湿地的形成从补给、地形、蒸发、下渗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第12题,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因此不能禁止放牧;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天鹅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堤,堤内为农业区,是典型的江河泛滥湿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同,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并重建自然种群。据此完成13~14题。
13.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C.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D.麋鹿的人工种群
14.天鹅洲故道湿地成为麋鹿保护区是因为(  )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
②地势低平,水质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③土壤肥沃,湿地植被发育良好,牧草丰富
④远离人类密集区,人类活动干扰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D 14.A 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因此保护的对象是麋鹿的人工种群,故选D。第14题,天鹅洲故道湿地位于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加上位于长江故道,草类茂盛,为麋鹿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故①②③正确。但该地区并非远离人类密集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大,④错误,故选A。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生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
(1)简析甲河段易发生凌汛的主要原因。
(2)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3)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解析:第(1)题,产生凌汛的两个基本条件:冬季气温低于0 ℃,河流冬季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第(2)题,甘草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据此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乱采滥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现象,同时保护野生甘草资源,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冬季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
(2)甘草耐旱(或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
(3)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乱采滥挖,缓解土地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草种源;固氮,提高土壤肥力。课时规范训练(九)
[基础达标]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据此完成1~3题。
1.该图片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  )
①性质上的差异性 ②性质上的普遍性
③危害的全球性 ④影响的单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应对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3.在应对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  )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B 2.D 3.C 解析:第1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共同性、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第2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3题,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加造成的。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趋势;垃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6题。
4.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5.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 D.海洋污染
6.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截至2019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
4.D 5.C 6.C 解析:第4题,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由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国家应负主要的责任。故选D。第5题,只有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选C。第6题,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A错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B错误。“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吸收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C正确。2019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D错误。
青海海东市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以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的违法行为。据此完成7~8题。
7.海东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生态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  )
A.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7.A 8.A 解析:第7题,海东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是根据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①正确。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等违法行为,运用了法律手段,②正确。材料没有经济处罚、宣传教育信息,不能体现经济手段、生态环境教育手段,③④错误。第8题,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因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的评价,A正确。该环境管理发生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前,是预计的一种可能情况,B、C、D错误。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违规征地、粗暴开发等乱象屡禁不止,秦岭北麓地区生态保护形势日趋严峻。自2018年7月起,陕西省开展了整治秦岭违章建筑的专项行动。
列举秦岭的生态功能,并分析拆除违章建筑对秦岭生态环境功能的有利影响。
解析:秦岭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拆除违章建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有利于生态修复,保护植被。减少硬化地面,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促进水循环。拆除违章建筑减少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地面积,植被得到恢复,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生态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利影响:有利于生态修复;减少硬化地面,促进水循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野生动物;恢复土地面积,提高环境承载力。
[能力提升]
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 ℃。据此完成10~11题。
10.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11.“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0.C 11.A 解析:第10题,该行动属于“节能减排”行动,可减少能源的使用,可以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酸雨危害,①③⑤正确;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臭氧层,②④错误。故选C。第11题,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倡导节能减排,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故选A。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源、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下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体现在(  )
A.高寒气候为主,环境承载力大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水运发达
D.流域自然资源贫乏
13.黄河流域(  )
①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
②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③农业区加强农田整治,修建陡坡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
④加强生态区及低收入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B 13.B 解析:第12题,黄河流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错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B正确;黄河几乎没有航运功能,C错误;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D错误。第13题,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应该加强生态区及低收入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④正确,修筑陡坡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故选B。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材料回答14~15题。
14.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
A.购物时使用廉价的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1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人定胜天的观点
C.绿色发展的观点 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14.A 15.C 解析:第14题,使用塑料袋易造成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第15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相关观点符合绿色发展的观点。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3)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属于我国黄土高原,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以及疏密可知,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 m;同时,等高线弯曲错落分明,说明该地区地表较为破碎,沟壑纵横。第(2)题,该区域处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降水总量较少但降水的变率大,水旱灾害频发;地形千沟万壑,土壤因流水侵蚀严重导致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又加剧了流水对表土的侵蚀。综上所述,所以该地被称为“穷山恶水”。第(3)题,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生物措施方面: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工程措施方面:主要通过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在坡面上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防止泥沙流入河中。同时,还应该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村地区的燃料问题,减少农村地区为获取生活能源而对植被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脆弱的地区,可以实施生态移民。
答案:(1)海拔高度在1000~2000 m,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等高线错落、弯曲,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
(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平整土地、打坝淤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态移民;兴修水库等。课时规范训练(六)
[基础达标]
读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1.A 2.C 解析:第1题,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结合图示可判断为①环节。故选A。第2题,图示⑤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为维持其作用应保护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故选C。
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全球变暖通过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是(  )
①环境难民增多 ②粮食和水供应受损
③建筑物腐蚀严重 ④核污染事件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剧资源危机 B.移民、环境难民增加
C.生存空间扩大 D.疾病死亡人数增加
3.A 4.C 解析:第3题,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增多;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旱涝灾害增多,导致粮食供应受损,而引起的干旱导致水供应受损;建筑物腐蚀严重属于酸雨危害,核污染属于突发性环境事件,两者都不属于全球变暖的影响。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小。气候变化导致水、耕地等战略资源的数量减少和稳定性降低,当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正常运转的最低需求时,就会在国家内部出现资源危机;气候变化对某些国家造成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不利影响,导致疾病死亡人数增加,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间接威胁这些国家的安全。
下图示意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变化。据此回答5~6题。
5.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变化特征是(  )
A.1991—1996年持续增长
B.1997—2005年呈波动下降趋势
C.2005年之前年均碳排放量比2005年之后大
D.2005年之后碳排放量增长较2005年之前平稳
6.为减少山西省碳排放量,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GDP规模
C.变输煤为输电 D.关停所有煤炭企业
5.D 6.A 解析:第5题,1993—1994年碳排放量下降,A错误;1997—2005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B错误;2005年之前年均碳排放量比2005年之后小,C错误;2005年之后碳排放量大致呈直线增长,2005年之前碳排放量波动较大,D正确。第6题,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碳排放量,A正确;降低GDP规模不符合实际,B错误;煤炭发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变输煤为输电会造成山西省碳排放量增加,C错误;关停所有煤炭企业不符合实际,且会阻碍经济发展,D错误。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止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7~8题。
7.“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7.C 8.B 解析:第7题,“碳交易”是规范碳排放量的好方法,碳排放量得到了控制,环境质量逐渐好转;排放量大的企业可以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量,调节经济效益。第8题,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9.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箭头从二氧化碳指向植物,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箭头从死亡遗体指向煤、石油,表示沉积作用;③和④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表示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和气象灾害增加。第(2)题,从图中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第(3)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等。
答案:(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气象灾害增加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能力提升]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B.随植被覆盖率升高而升高
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10.A 11.C 解析:第10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高度,纵轴表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A正确;不能体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植被覆盖率、降水量和土层深度的变化,B、C、D错误。第11题,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C正确。光照、降水没有明显变化,A、B错误。高山地区是夏季放牧的牧场,D错误。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13.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
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12.C 13.B 解析:第12题,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耗矿物能源量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C正确,B错误;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A错误;产业转移力度对碳排放强度无影响,D错误。第13题,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A、C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但用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不现实,D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B正确。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14.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D 15.A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的总量增加很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先升后降,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③错误。2010—2018 年期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故选D。第15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火电比例,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可减少碳排放总量,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A。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图1
图2
(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
(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气候变暖,冬虫夏草分布范围下限上升,产区位置上升;气候变湿,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范围缩小,产区面积将会有所减小。
答案:(1)呈暖湿化发展趋势。判断依据:1981—2015年产区雨季平均气温表现为升高趋势,雨季降水量大部分站点呈增加趋势。
(2)雨季气候呈暖湿化发展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减少;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海拔下限抬升,产区位置上升;适宜区范围缩小,产区面积减小。章末测评(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碳排放系数是指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变弹系数)是反映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碳排放系数的影响。下图为北京市碳排放变弹系数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经历先升后降再升
B.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经历先降低再上升
C.1985—1995年间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
D.1985—1995年间北京人口迁出多导致系数下降
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有纸化办公减少电磁辐射
B.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C.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
D.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曲线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代表其自身的变化。分析可知,1985—1995年间,北京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C正确。第2题,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D正确。有纸化办公、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都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A、B、C错误。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2015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上图表明(  )
A.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日本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4.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减少使用钢铁产品
C.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D.减少进口含铁商品
3.D 4.C 解析:第3题, 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大于出口,A错误;日本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进口,B错误;韩国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大于进口,C错误;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等隐含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因此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正确。第4题,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C正确;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减少使用钢铁产品、减少进口含铁商品作用不大,A、B、D错误。
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传输,使周围国家受害,引起国际纠纷,影响国家安全。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随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读图,完成5~6题。
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示意
5.北欧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欧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输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6.为了有效防治酸雨,欧洲可采取的科学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②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B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欧国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源,北欧为扩散受影响地区,A错误;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所以造成酸雨污染,B正确;北欧并不是盆地地形,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D错误。第6题,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防治酸雨,一方面可提高废弃大气处理技术、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同时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故选D。
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但是,近年来“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读图,完成7~8题。
7.“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板块活动
C.洋流运动 D.太阳活动
8.人类已经在北极熊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可能与这种现象相关的是(  )
①大气循环 ②水循环 ③生物循环 ④地壳物质循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A 8.D 解析:第7题,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而出现在北极圈的“混血熊”是灰熊和北极熊交配的后代,这说明全球变暖使灰熊活动范围向较高纬度扩展,A正确;板块活动、洋流运动、太阳活动对灰熊的生存空间影响不大,B、C、D错误。第8题,北极熊体内的农药残余,可能通过大气循环(风,水汽输送)、水循环(洋流)、生物循环(食物链,鱼)进入北极熊体内,故选D。
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近几年影响东亚地区的沙尘暴,其沙源都来自中国。中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中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中国东部的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
10.中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有效的措施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D 10.D 解析:第9题,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所致,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携带,向东南扩散。选项中除蒙古以外的3个国家距我国东部较远,沙尘暴难以到达。第10题,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力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
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12.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
D.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11.C 12.B 解析:第11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生态农业观光园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C正确。第12题,在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中,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B正确。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总面积为38 79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塔里木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下图示意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位置。读图,回答13~14题。
13.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B.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C.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D.削减风力、保护农田、吸烟除尘
14.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系统依赖水源,但降水极不稳定
B.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土壤瘠薄,具有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13.A 14.B 解析:第13题,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盆地,主要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A正确。森林的美化环境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B错误。涵养水源作用主要体现在河流中上游,C错误。保护农田作用主要位于农耕区,D错误。第14题,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处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非常依赖水源分布,但是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B正确。该地区水资源主要靠河水下渗的地下水补给,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A错误。该地区土壤贫瘠,具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C错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与该地生态系统脆弱无关,D错误。
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鲜草。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回答15~16题。
1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A.过度放牧
B.滥捕使鼠类的天敌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存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6.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A.田鼠 B.草原鼠
C.林鼠 D.家栖鼠
15.B 16.B 解析:第15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滥捕鼠的天敌,使鼠类大量繁殖。故选B。第16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植被主要为草地,气候干旱,所以该鼠类应属于耐旱的草原鼠。故选B。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该“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是(  )
A.全球变暖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蔓延 D.臭氧层空洞
18.为了解决此种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 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A 18.D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都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18题,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全球看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某房地产平台曾携手全国104个地方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等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该倡议旨在唤醒老百姓低碳意识,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节能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公益活动的主题主要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设定的(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面积扩大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20.下列措施与该公益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牧
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19.C 20.C 解析:第19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推行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第20题,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 ℃~4 ℃。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变暖。
(1)简要分析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的原因。(2分)
(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4分)
(3)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导致的。第(2)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全球变暖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对低纬度地区来说,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第(3)题,“低碳经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经济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主要从资源的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等方面分析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
(2)有利影响:使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不利影响:使低纬度地区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
(3)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材料二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3分)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3分)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4分)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6分)
解析:第(1)题,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说明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人类活动中废弃的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生活中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排入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如化妆品)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第(2)题,南极海域人类活动较少,应该是随洋流、大气环流及南极科考带来的。随南半球大洋环流由人类活动密集区扩散至南极大陆地区;随大气环流(西风、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漂流、沉降到南极附近;南极科考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第(3)题,微塑料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微塑料体积小,数量大,污染面积广,可吸附有毒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被海洋生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第(4)题,从全球层面来看,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二是制定世界通用的标准,三是建设统一的监测网络,四是利用国际性组织督促各国政府重视微塑料污染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微塑料污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测调查,并加强执法力度,努力从塑料及制品生产、使用的末端管理转向源头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从个人层面来看,首先从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使用含微塑料成分的洗涤剂和护肤品;通过接受教育和对外宣传,提高个人对海洋塑料垃圾影响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去。
答案:(1)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任答3点)
(2)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漂流、沉降;南极科考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
(3)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4)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等。
23.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______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______。(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第(2)题,北京位于东部地区,受沙尘暴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春季,我国北方比较干燥,多大风,植物还未复苏,是沙尘暴多发季节,此季节多快行冷锋。第(3)题,首钢作为国有企业,其搬迁是在政府干预和指导、规划的条件下完成的,属于行政手段。第(4)题,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应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为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和减少沙尘暴,还应该大力提倡在城区和北京的远西北郊区植树造林。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1
图2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6分)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解析:第(1)题,结合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在山体不同海拔,由于水热条件差异形成不同自然带。该地区为丘陵,海拔较低,因此气温对自然带影响较小,应侧重分析水分对自然植被的影响。第(2)题,由材料可知,退耕还林之后该地出现了土壤干燥化,因此要从林地土壤水分的收支角度进行分析。水分来源方面,林地枝叶阻挡了雨水下渗,土壤水分补给减少;水分消耗方面,林地根系发达,耗水量大,加之蒸腾作用强,加剧了土壤干燥。第(3)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不同地形及水分条件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贸然改变植物类型(如种植农作物)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因此需要科学规划。
答案:(1)该地区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水分和温度变化使得自然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规律;沟壑处流水汇集,水分相对充足,且土壤肥沃,因此生长落叶阔叶林;坡面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且土壤水分减少,因此生长疏林草原;顶部风力大,蒸发量大且土壤储水少,加之气温低,出现灌木草原。
(2)林地枝叶茂密,树冠截留雨水作用强,落入地表的降水减少,导致土壤水分补给减少;林地植被生长旺盛且根系发达,消耗土壤水分多;森林蒸腾作用强,土壤水分不断减少,林地土壤逐渐干燥化。
(3)原则:因地制宜,依据原生植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途径:科学规划,有计划按步骤进行。课时规范训练(七)
[基础达标]
扎格罗斯山脉位于伊朗西南部,山脉中大多数岩石是中生代时期的石灰岩和页岩。首都德黑兰平均海拔1191 m,三面环山,属高原盆地,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读伊朗区域图,完成下题。
1.德黑兰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有(  )
①位于盆地,污染物质不易扩散
②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较多
③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污染物消散
④逆温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空气对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由材料“首都德黑兰平均海拔1191 m,三面环山,属高原盆地”可知,首都城市,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较多;位于高原盆地,污染物质不易扩散。同时,存在局部山谷热力环流(如:夜晚,盆地内部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四周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沿山坡在盆地内部聚集,盆地内部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层),逆温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空气对流,污染物质不易扩散;德黑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2~3题。
2.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
①减少工业、农业污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C 3.B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是藻类过量繁殖导致的,而藻类过量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3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太大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 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 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治理江苏省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 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D 5.B 解析:第4题,江苏省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东扩散,主要是生产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第5题,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
2017年2月24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指挥下,青岛海关开展了打击“洋垃圾”走私专项行动,一举端掉了5个走私废矿渣、废塑料的犯罪团伙,现场查扣废矿渣集装箱88个,共计1700余吨。据此回答6~7题。
6.近年来,“洋垃圾”从欧美发达国家向我国境内非法转移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百姓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这一违法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7.欧美发达国家的“洋垃圾”大量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于中国
B.欧美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需要很高的成本
C.我国政府鼓励废弃物进口
D.我国国土辽阔,有大量的荒地可堆放“洋垃圾”
6.A 7.B 解析:第6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题干中的行为破坏了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平等,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第7题,欧美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水平高于中国;欧美发达国家的“洋垃圾”大量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需要很高的成本。对于“洋垃圾”的处理,我国2018年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我国实现固体废弃物零进口,更不可能利用荒地堆放“洋垃圾”。故选B。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莱茵河一度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大。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流域各国成立了保护委员会,启动了莱茵河流域治理,经历了污水治理初始阶段、水质恢复阶段、生态修复阶段、提高补充阶段,注重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理,现在的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得较好的一条河流。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
(1)推测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简述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的措施。
解析:第(1)题,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大,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第(2)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莱茵河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结合沿河地区的人口、工农业可知污染物排放多;再看净化能力,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第(3)题,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治理污染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还要控制河流污染源,拆除不合理的设施,加强河岸的绿化等。
答案:(1)随着莱茵河沿岸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河道,废弃物任意排放,水土污染严重;河道污染和不适当的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快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2)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治理污水,恢复水质;进行生态修复,加强绿化,用草木绿化河岸;注重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对部分裁弯取直的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
[能力提升]
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完成9~10题。
9.1996年英国出口的牛肉检测出疯牛病病毒,这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的(  )
A.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B.污染物跨国传输
C.含有害有毒物质的产品走私
D.废弃物跨国转移
10.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
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9.A 10.A 第9题,1996年英国出口的牛肉含有疯牛病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属于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A正确;牛肉不属于污染物、废弃物,B、D错误;英国出口牛肉不属于走私,C错误。第10题,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①②符合,④不符合;该传染性动物疾病并不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③不符合。故选A。
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移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1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应“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入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D 12.B 解析:第11题,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可能是国外企业为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或庞大的市场,也可能是为了转嫁污染,但对于企业而言,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是根本目的。第12题,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转入产业的类型、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确定,①错误;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不适宜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②错误;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有利于保护我国环境,③正确;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④正确。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13~14题。
13.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C 14.B 解析:第13题,污染物质会随水流向下游运动,会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对上游鱼类影响小;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不是莱茵河;可能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第14题,面对国际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限制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限制鱼类产品流通;媒体应客观报道、协商谈判、合作应对;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
15.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2)题,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第(3)题,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分析。
答案:(1)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转向农村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