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石油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石油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综合思维:结合图表材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石油的生产与消费的现状。3.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说明世界石油和中国石油的分布特点。4.地理实践力:能运用地理学的角度评价我国石油资源的供需变化。
一、石油的价值
1.石油:一种赋存于地下岩层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可燃性液体矿物。
2.石油时代发展历程
3.石油的价值
(1)石油既是主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世界上超过80%的石油被用作燃料,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1/3。
(2)石油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
[微思考] 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石油经过加工生成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这种认识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目前,世界上超过80%的石油被用作燃料,用作化工原料的仅占石油用途的10%。
二、石油资源的分布
1.石油的地质分布规律:油气田的形成与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多存在于沉积岩盆地中。
2.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
分布 情况
世界总体分布 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大陆和近海
地区分布 中东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其次为中南美洲和北美洲
国家分布 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
3.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
(1)分布
(2)储量:人均石油探明储量少,是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
[微思考] 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石油储量非常少。这种认识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和近海,有些发达国家石油储量很丰富,如美国、加拿大。
三、石油的生产与消费
1.石油的生产与消费
(1)实质:反映了石油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2)影响石油生产的因素:石油的分布以及勘探、开采技术水平等。
(3)影响石油消费的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等。
2.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
(1)世界石油的生产
生产地分布相对集中
从地区分布看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
从国家分布看 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较多的国家
(2)世界石油的消费
与经济规模高度相关
从地区分布看 亚太、北美和欧洲西部是世界石油消费数量最多的地区
从国家分布看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石油消费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变化趋势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数量增长较快
(3)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地与生产地分布格局及其影响
3.我国石油的生产与消费
(1)我国石油的生产
①特点:起步晚,但发展快 。
②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投产;进入21世纪,石油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目前,我国已跨入世界石油生产大国行列;近年来我国开始对石油产量进行宏观调控。
(2)我国石油的消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国内石油供给开始出现不足且缺口扩大,因而石油进口数量也逐年攀升;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微思考] 近年来闹“油荒”、“石油危机”日益严重,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提示:说明石油资源短缺。原因是世界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石油又是非可再生资源,同时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石油增加。
四、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1.石油安全的实质:石油供给安全。
2.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现状及其应对举措
(1)现状
受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复杂多变、动荡不定,我国海外石油供给和运输链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
(2)应对举措
①积极开展国际石油合作,加大海外石油投资;
②有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③努力保障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加强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保护;
④通过扩大人民币结算、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方式,谋求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3.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1)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原则:立足国内,稳定石油生产,引导石油消费,增加石油储备,有效化解石油供给风险。
(2)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措施
①通过技术创新,陆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均有了新突破,为稳定石油产量奠定了基础。
②通过倡导节约用油,大力推广节油技术,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推广以电代油、以气代油、以煤代油等措施,努力降低石油消耗。
③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提高石油储备水平,增强抵御极端风险的能力。
[微思考] 针对我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的现状,从节约和研发方面考虑,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提示:节约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节油设备,提高石油利用率;加大石油管理力度,杜绝浪费现象。
研发方面:开发研制太阳能动力汽车;研制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研发煤炭液化技术,部分替代石油。
探究点一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材料 美国某杂志发布的2021年全球油气储量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石油产量较2020年提高1.3%至44.23亿吨。2021年全球石油储量较2020年小幅下降,其中石油储量为2362.3亿吨,下降0.2%,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和美洲地区。2020年,世界总消费量为4006.7百万吨,同比下降9.7%,亚太、北美以及欧洲三地为全球主要石油消费地,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高达76.1%。下图是世界石油分布、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统计图。
注:独联体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9国。
[探究]
1.分析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的共同特点。
提示:极不均衡。
2.分析世界石油资源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在地理空间上是否一致。
提示:世界石油资源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在地理空间上不一致,存在相背离的现象。
3.分析世界石油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和输入地。
提示:世界石油贸易主要通过海运实现,亚太、北美和欧洲进口石油最多。
1.多角度看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
特点 体现
极不均衡 从东、西半球看 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约占1/4
从南、北半球看 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南半球储量小
从纬度位置看 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北纬50°~70°两个纬度带内
从海陆分布看 主要分布在大陆和近海
从地区分布看 中东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其次为中南美洲和北美洲
从国家分布看 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世界石油储量前十位的国家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探明储量的86.4%
2.当今全球石油贸易的特点
(1)全球石油贸易总量保持增长态势。
(2)全球石油贸易重心继续东移至亚太地区。
(3)全球石油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4)美国成为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中的新出口力量。
(5)全球石油贸易不稳定性加剧。
?知识拓展?
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地与生产地背离带来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石油供需矛盾突出 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存在显著差异
石油贸易地位突出 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地与生产地相背离,决定了石油在国际贸易中的独特地位。目前,世界石油贸易量占石油消费量的比例超过60%,亚太、北美和欧洲进口石油最多,约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80%
世界石油运输繁忙 世界60%以上的石油贸易量需依靠海运,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苏伊士运河等成为海上石油运输线上的重要节点
3.世界最主要产油区(即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外运通道
4.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危害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由于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酸雨的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30%的未开发天然气资源和13%未开发的石油资源都集中在北极地区。下表示意北极地区未开发油气储量分布(%)。读表,完成(1)~(3)题。
国家 石油 天然气
俄罗斯 41 70
美国(阿拉斯加州) 28 14
丹麦(格陵兰岛) 18 8
加拿大 9 4
挪威 4 4
(1)我国亟需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主要原因是我国( )
①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②油气资源进口来源单一 ③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④极端环境开发油气资源经验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俄罗斯是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历史最悠久和开采量最多的国家,其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
A.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B.国际市场大幅度衰退
C.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
D.西方国家制裁延缓开发
(3)国际生态环境组织对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持有抵触态度,其原因不包括( )
A.地震波勘察油气时可能干扰海洋生物
B.俄美欧对抗加剧和北极军事化逐渐抬头
C.油气勘探钻井等设施易影响破坏北极生物繁殖地
D.陆地管道和海上石油泄漏长久影响北极敏感的生态环境
[思维路径]
信息获取 1.文本信息。(1)北极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几乎尚未开发;(2)我国亟需与北极国家加强油气开发合作;(3)俄罗斯在北极油气开发中历史悠久但仍存在着诸多障碍;(4)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导致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2.表格信息。北极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少数国家:俄罗斯、美国、丹麦、加拿大、挪威等。
整合信息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气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外依存度逐渐升高。但目前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来源单一,我国的能源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加强与北极国家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扩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不是为了学习极端环境下开发油气资源的经验。(2)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大,开发历史悠久。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资金回笼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对油气资源的巨大资金投入带来一定的干扰;俄罗斯地广人稀,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影响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采;西方国家的制裁使得拥有充裕资金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国际石油公司退出在北极地区与俄罗斯的合作,增加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难度。(3)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包括勘察、勘探、开采、存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在开发过程中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这都属于国际生态环境组织抵触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不属于北极沿岸的国家,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并没有提升,①错误;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有助于扩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来源渠道,②正确;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有助于扩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来源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③正确;我国加强与北极国家油气资源合作,主要是获取能源来源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国类似北极极端环境的地区少,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习极端环境下开发油气资源经验,④错误。故选B。第(2)题,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资源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低,影响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采,A错误;国际市场对油气资源需求量还很大,并没有衰退,不属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障碍,B正确;俄罗斯人口稀少,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影响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采,C错误;西方国家制裁延缓了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D错误。第(3)题,地震波勘察油气时可能干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国际生态环境组织有抵触态度,A错误;俄美欧对抗加剧和北极军事化逐渐抬头是政治军事事务与国际生态环境组织无关,不属于生态环境组织抵触的原因,B正确;油气勘探钻井等设施易影响破坏北极生物繁殖地的环境,属于国际生态环境组织抵触的原因,C错误;陆地管道和海上石油泄漏,影响北极敏感的生态环境,加剧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属于国际生态环境组织抵触的原因,D错误。
答案:(1)B (2)B (3)B
探究点二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能源安全战略及对策
材料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原油进口数量为21 558万吨,同比增长5.2%。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能源,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炼油国和石油消费国、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原油进口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预测披露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到2024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将上升到1000万桶/天。而美国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到2024年的原油净进口量将上升到500万桶/天,也就是说,到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美国两倍。
专家甚至预言,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5年,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5亿吨。
[探究]
1.漫画反映出的私家车主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油价过高,消费压力较大。
2.我国目前的石油消费状况有何特点?
提示:经济总量大,石油消费总量大,严重依赖进口,存在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
3.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应怎样面对石油安全隐患?
提示:积极扩大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储备;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石油的替代品;提高石油的利用率。
1.多角度看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
从地理分布看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内陆盆地,以及渤海湾、东海、南海北部大陆架上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 m)和中深层(2000~3500 m),而深层(3500~4500 m)和超深层(>4500 m)分布较少
从地表特征看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
从资源品位看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
2.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战略 内容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障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多元化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3.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
(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信息获取 1.文本信息。(1)对外依存度的计算公式。(2)为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采取措施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图示信息。(1)纵横坐标轴的含义,注意两个纵坐标轴含义不同。(2)结合图例,我国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整合信息 (1)根据对外依存度的公式(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连年上升,可以推断出我国净进口量逐年上升。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的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结合对外依存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年的净进口量和生产量。生产量=石油消耗总量-净进口量。通过分析每年生产量的数据,可以得出我国的石油生产量具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较小。(2)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减少石油净进口量。为此,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石油的消耗,另一方面加大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另外加强石油的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寻求新的进口渠道不能减少石油净进口量。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正确,C错误。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B、D错误。第(2)题,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正确。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减少进口量,①③错误。
答案:(1)A (2)C
知识点一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与消费
下图表示的是欧洲四个国家矿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四个国家中石油生产超过消费最多的国家及其原因分别是( )
A.英国 北海油田供应
B.德国 大量使用煤炭
C.法国 农业发达,工业用量小
D.挪威 峡湾海岸,资源丰富
2.从全球石油供应市场的角度分析,欧洲西部各国与美国相比的主要优势是( )
A.需求量小
B.接近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地
C.机械化水平高
D.交通便利
解析:1.A 2.B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石油生产超过消费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北海油田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应英国。第2题,欧洲西部各国与美国相比的主要优势是接近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地(中东地区)。
下图示意世界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及变化(图中圆圈大小表示炼油能力大小)。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关系最大的是( )
A.石油资源 B.科技水平
C.市场需求 D.人口数量
4.炼油能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将导致( )
A.石油运输量增加
B.欧美经济萎缩
C.世界贫富差距加剧
D.污染区域更集中
解析:3.C 4.A 第3题,从图中看,炼油能力最大的地区在北美、东亚等消费市场,而产油地中东炼油能力相对较小。第4题,炼油能力大的地区在空间上靠近消费市场,炼油与原油分布不一致,导致原料运输量增加。
知识点二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及对策
结合中国石油供需图,完成5~7题。
5.图示阶段我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图示阶段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7.我国未来应(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5.D 6.B 7.C 第5题,图中数据表明,图示阶段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迅速。第6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产业,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大,小排量汽车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小。第7题,石油应当适度开采、均衡生产;合成纤维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形势严峻。下图示意我国2002—2018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8~10题。
8.2002—2018年我国消费的最主要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其他能源
9.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2008年后我国( )
A.能源消费基本实现自给
B.能源生产结构保持稳定
C.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
D.石油消费比重明显下降
10.下列关于我国维护能源安全的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提升能源勘探开发能力
B.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C.减少化石能源开发
D.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解析:8.A 9.C 10.C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2018年煤炭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8%~72%,高于其他能源的消费比重。故选A。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08年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于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不能实现自给,A错误;煤炭、石油生产比重下降,天然气和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生产比重上升,B错误;2008年后石油消费比重有所上升,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说明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C正确,D错误。第10题,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要坚持立足国内,提升能源勘探开发能力,维持必要的能源自给能力,A合理;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保障海外能源安全供应,B合理;要重视节约能源,减少浪费,D合理;减少化石能源开发虽然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但这会减少我国的能源供应,不利于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C不合理。
课堂小结
本节核心要点 宏观把控
1.石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2.世界和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匀。3.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极不平衡。4.我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现状。5.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措施。
能源消费结构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常见的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有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饼状)统计图等,是试题中常见的图像。注意分析该类图时,既要进行横向比较,又要进行纵向比较。
下面结合我国2000—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来说明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的判读过程。
第一步:阅读图名,读懂坐标
一般来说,同一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可反映不同时期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不同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可反映某一时期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构成特征。例如上图,图名为我国2000—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说明该图为我国不同时期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仔细分析图中坐标可知,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各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及能源消费增速。
第二步:运用图例,读懂构成
结合能源图例,观察各能源的比例大小。例 如上图中2005年煤炭消费占比约为75%,所占比重最大,说明2005年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另外注意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既有可再生能源(水能),又有非可再生能源,既有非清洁能源,又有清洁能源。
第三步:总结趋势,分析问题
总结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分析变化的原因及意义等。注意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对比上图中2000—2015年各能源消费情况,可看出能源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水能消费所占比重有增加趋势。根据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及趋势可知,我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等,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巴基斯坦产业结构以农产品生产和纺织业为主,2016年约19%的天然气合成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下图为巴基斯坦1971—2016年间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巴基斯坦需进口能源比重较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2.巴基斯坦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在能源生产结构中比例不高,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开采技术水平低 B.经济落后需求少
C.煤炭生产不稳定 D.煤炭比石油价高
解析:1.B 2.A 第1题,根据图中巴基斯坦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可知,巴基斯坦能源生产结构中,石油占比只有6%,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为30%,石油的供需矛盾突出,B正确;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比9%,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属于供大于求,无需进口,A错误;能源生产结构中,天然气占比78%,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53%,属于供大于求,无需进口,C错误;能源生产结构中,水能占比6%,消费结构中水电占比10%,与石油相比差值不大,D错误。第2题,由于巴基斯坦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开采技术水平低,所以煤炭产量低,导致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中比例不高,A正确,C错误。由上题可知,巴基斯坦存在石油进口的情况,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程度高,对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旺盛,B错误;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价格低廉,D错误。课时规范训练(二 ) 石油与国家安全
[基础自测]
读中国石油生产、消费与自给率变化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自给率在2000年前后首次低于100%
B.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C.生产量与消费量均持续快速上升
D.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 ②国外进口价格低廉 ③传统油田长期开采后产量减少 ④新增探明储量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影响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①对外依赖程度高 ②进口来源单一 ③运输距离较远 ④国际原油品质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B 2.D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石油自给率在1995年前后就已低于100%,A错误;图中数据可以看到,1990—2015年,其石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B正确;1990—2015年,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后石油产量较为平稳,并非快速增长,C错误;1990年其生产量高于消费量,D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而我国石油的产量增长较为缓慢,预期探明的储量也有限,造成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①③④正确。国外石油其运输成本和关税成本较高,相较于国内自产,其价格并不低廉,②错误。故选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石油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大大影响了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①正确;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并不单一,我国从多个国家进口石油,②错误;目前我国石油主要源自中东地区,自中东运输到我国,其运输距离较远,运输路线中所经过地区较多,石油运输安全隐患较大,③正确;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且石油质量较好,国际原油的品质较高,④错误。故选B。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IEA在《2010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称203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接近峰值,届时每桶油价将超越200美元。为应对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现象,各国加强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读美国和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图,回答4~6题。
4.美国在图示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靠近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口 ③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④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根据图示,判断我国第一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石化工业发达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有( )
①对石油市场起到调节作用,抑制投机交易 ②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 ③稳定油价,调节市场 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4.B 5.A 6.B 第4题,美国的石油储备基地大多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墨西哥湾沿岸,墨西哥湾有丰富的石油;墨西哥湾沿岸有许多石油输入港口,方便石油的储存,②③正确;美国的石油消费市场在东北部,出于国防考虑不会建设在边境地区,①④错误。第5题,从四个基地的位置看,都位于我国沿海地区,靠近石油输入港口,海运条件优越;接近消费市场。石油储备与劳动力、石化工业发达无关。第6题,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打击国际石油投机分子哄抬油价的行为,稳定原油市场,使油价波动幅度不至于过大,①③正确;石油储备不能从根本解决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短缺,②④错误。
新疆独山子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开工兴建标志着中国第二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甘肃兰州、新疆鄯善等几个地区入选国家第二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名单。据此完成7~9题。
7.兰州和鄯善入选国家第二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名单的最大优势是( )
A.接近市场,交通便利
B.位于石油产地,运输距离近
C.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D.可利用便利的石油管线输入原油
8.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下列关于石油与煤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炭单位发热量比石油小
B.煤炭比石油易于储存
C.煤炭的开采、利用难度较石油小
D.煤炭污染严重而石油属于清洁能源
9.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最主要的是( )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C.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D.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7.D 8.D 9.C 第7题,兰州和鄯善地处我国西部地区,靠近中哈原油管道,有利于输入原油。故选D。第8题,石油燃烧会释放出一些有污染的气体,并不是清洁能源,D错误,符合题意。第9题,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可以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故选C。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下图为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读图,完成10~11题。
10.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乙、b B.丁、c
C.乙、d D.丙、d
11.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今后在能源的开发上,应该( )
①从国情出发,继续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水能 ②优先发展核电,尤其在西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③北方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南方农村充分挖掘水能 ④限制生产规模以缓解能源短缺 ⑤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
A.②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④
解析:10.C 11.B 第10题,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最大,其次为石油,因此甲对应煤炭,乙对应石油;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对应字母d。中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是石油,在两图中是指乙、d,C正确,A、B、D错误。第11题,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今后在能源的开发上,应该从国情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水能,①正确。在西部地区能源充足,科技水平低,开发中不适宜发展核电,②错误。北方气温较低,不适合大力发展沼气,水能受水量、落差条件限制,③错误。限制生产规模会阻碍经济发展,④错误。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⑤正确。故选B。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已竣工启用。中巴正在商讨修建一条连接新疆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和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
材料二 下图是瓜达尔港位置图。
(1)拟建的中巴石油运输线可能受哪些条件制约?
(2)对于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从瓜达尔到新疆喀什的石油管线对新疆的经济有何影响?
(3)近年来,国际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应如何积极应对?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中巴石油运输线经过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经过高原、高山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大气稀薄,空气中氧气含量低,缺氧;巴基斯坦西部基础设施落后,由材料“连接新疆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和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可知,经过中国、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地区民族关系复杂。第(2)题,从瓜达尔到新疆喀什石油管线的修建,促进新疆的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修建管道过程中吸纳部分劳动力,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通过石油管道输入中东的石油,增加石油能源供给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石油管线连接中国、巴基斯坦和波斯湾地区,加强我国边境贸易发展,促进中巴贸易通道形成,增强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力;扩大新疆西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对外联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第(3)题,近年来,国际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清洁生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增收燃油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加强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对我国的冲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石油输入途径多元化。同时加强石油的勘探,增加石油储量,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
答案:(1)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巴基斯坦西部基础设施落后,民族关系复杂。
(2)促进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我国边境贸易发展,促进中巴贸易通道形成,增强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力;扩大新疆西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对外联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积极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收燃油税;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推动石油输入途径多元化。
[能力提升]
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原油进口中( )
A.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
B.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最集中
C.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
D.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差别较小
14.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是( )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 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3.C 14.B 第13题,由图可知,我国从南非进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较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大量进口的原油货流量大,时间较为集中,A错误。东北亚的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较低,可见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比较分散,B错误。从欧洲进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从少数港口进口原油为主,C正确。图示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在各大洲的数值不同,同时各大洲的石油进口量没有具体的数值,无法判断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的差别,D错误。第14题,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给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投资核心港口会导致该港口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②错误。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路线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的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集中时间进口会导致港口因等待办理手续等造成港口、航线等拥堵,不利于保障原油进口,④错误。故选 B。
“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LNG(液化天然气)和柴油双燃料,并逐步被纯LNG动力燃料替代的油改气工程,LNG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气化长江”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2021年12月建成的长江三峡地区首个LNG加注码头主体工程。据此完成15~17题。
15.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最显著的优点是( )
A.安全可靠 B.成本低廉
C.来源广泛 D.运输灵活
16.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
①凸岸或凹岸 ②水流平稳的河岸 ③河道宽阔的河岸 ④水深岸陡的河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实现“气化长江”的主要目的是( )
A.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解析:15.D 16.C 17.A 第15题,LNG(液化天然气)可以利用水运和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强,D正确;LNG需要专用设备实现天然气的液化,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成本有所增加,B错误;LNG来源和安全性与管道天然气基本一致,A、C错误。第16题,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深的河岸,利于加注码头设施的建设,而且利于船舶停靠,还不影响其他船舶的航行,并且要求水流平稳,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水上加注,②③正确;凸岸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深较浅,①错误;岸陡的河岸,可利用土地较少,不利于建设LNG加注码头的主体工程,④错误。第17题,“气化长江”是利用LNG部分或全部取代柴油、重油作为长江内河船舶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航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A正确;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采用双燃料模式会增加管理成本,从而也不会降低运输成本,B、D错误;涉及船舶动力改造,不会提高船舶的运量,C错误。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19.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0.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8.A 19.C 20.A 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分布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故选A。第19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保障水平就越高,C正确;单一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不能影响保障水平,A、B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影响能源消费总量,D错误。第20题,读图可知,M地区位于四川省,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且经济相对东南部地区较落后,能源的消费量较小,所以其能源保障水平较高,①②符合;核能对技术要求高,该地核能不丰富,③不符合;该地阴雨天多,太阳能不丰富,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 ,B、C、D错误。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地区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苏丹、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吉布提、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印度洋西部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这些国家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东非地区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都发现了大量的原油矿藏。我国石油公司正积极参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下图为东非地区位置分布示意图。
(1)分析东非地区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的原因。
(2)分析投资东非油气工业的不利社会因素。
(3)为了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措施,请选择其一,评价其对东非地区的影响。
措施①: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石化工业。
措施②:大力开采石油,并将大部分石油资源外运出口。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东非地区石油开发历史、石油加工能力、石油需求量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较近。第(2)题,本题主要从基础设施、开发风险、潜在安全隐患、恐怖活动等方面分析。东非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增加了运营成本;油气勘探开发存在资源风险;治安较差,民族宗教关系复杂,本土意识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边界领土争端,周边国家恐怖活动时有发生。第(3)题,如果选择措施①,有利影响主要从发展石化工业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工业化水平、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从发展石化工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措施②,有利影响从石油外运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答案:(1)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较近。
(2)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增加了运营成本;油气勘探开发存在资源风险;治安较差,民族宗教关系复杂,本土意识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边界领土争端,周边国家恐怖活动时有发生。
(3)措施①。 有利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促进东非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工业化水平;能够带动东非地区各国就业;能够增加石油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会加重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或措施②。 有利影响: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将资源优势直接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大力开采石油可能会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