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1 14: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清代诗人杨昌浚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人称赞的是( )
A.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 B.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 D.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2.以下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是( )
第六款第一条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两国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 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4.1867年,围绕京师同文馆是否应招收科举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的问题。御史张盛藻上书批评此举易使士人“重名利而轻气节”;候补知州杨廷熙则在奏折中把“久旱不雨”“阴霾蔽天”“大风昼晦”等自然现象归罪于同文馆的设立。这说明当时( )
A.洋务运动遭到朝廷反对 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深刻变化
C.顽固保守势力根基深厚 D.列强文化侵略遭到有力抵抗
5.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变法
6.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指出:“在中国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由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带有浓厚的旧式农民起义特征
C.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7.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 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 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8.如表为1876年京师同文馆公布的五年制和八年制课表。据此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
学年 课程内容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 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A.标志着经学退出教学领域 B.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
C.适应了科举选官制度需要 D.超越了中体西用理念
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教法兼行”的思想,主张将教育和立法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倚仗于法。教虽以西学西艺为手段,但“教法兼行”的思想源于儒家。他在后面提到“以刑辅教”“先德后刑“,也与董仲舒的说法基本一致。这表明洪仁玕的法制思想( )
A.具有典型的儒家色彩 B.秉承中体西用的观念
C.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意在提振天国的声威
10.1981年安徽省望江县曾发现两件有“太平天国”纪年的农民卖地契,2018年安徽省安庆市老峰镇鲁氏家族档案遗存中,一份有“太平天国已未九年”年款的田契再次呈现。据此可知,太平天国( )
A.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C.土地纲领未能真正贯彻 D.实际控制区仅限安徽
11.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12.《清稗类钞》中提道:“金陵久为洪秀全所据,自湘乡曾忠襄公国荃克复以后,战兵虽遣裁,而留防湘军常万数。故同(同治帝1861年~1875年在位)、光(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年间,江督一缺,必於湘军宿将中选之,盖非此不足安其心,且恐有他变。”由材料推知,同、光年间( )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 B.清政府中央权力日益下移
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D.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13.1869年,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建立经心书院,书院的课程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强调学有根柢,反对空谈心性的理学。1898年他又规定,经心书院分习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四门,诸生于四门皆须兼通,四门分年轮习,无论所习何门,均兼算学。这说明,经心书院( )
A.为洋务新政培养实用人才 B.意欲弱化儒学的影响力
C.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 D.注意借鉴西方教育模式
1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国家的预势,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5.1898年7月4日,张之洞与陈宝箴提议将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经济,以策论为文体;第二场考西方经济、技艺以及政治;第三场考四书五经。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建议( )
A.强化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带有一定经世致用色彩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形成 D.凸显了西学的主导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沙俄、英国为争夺新疆,加紧勾结、控制阿古柏,新疆由此面临被分割出去的危险。正当中国西北“塞防”吃紧的时候,中国东南“海防”由于日本武力侵台也同时告急。如何决策边防?清政府内部由此发生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论。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况且依清朝的力量,“塞防”、“海防”很难兼顾,所以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
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海防与塞防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片面强调海防而忽视塞防,势必“扶得了东边倒了西边”,到头来“西边必倒东边亦未能扶也”。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是保蒙古进而拱卫京师的重地。所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概括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简要评述海防与塞防之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秀全为了表示冲决封建网罗的决心,把家乡祠堂中供奉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捣毁,公开宣称孔子为“妖魔”“邪神”,在南京拆孔庙,将孔子牌位劈烂丢进类坑。1851年金田起义后,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他还颁发《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作为太平天国教育的主要教材,在教育中否定孔子地位,否定儒学思想。洪秀全早期所写《百正歌》以传统道德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学正道”“行正事”“做正人”。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明确规定了从王至帅各级的称呼,有万岁、千岁、大人、善人、公子等。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将儒学中不符合自己统治的东西删除,要求根据拜上帝教的宗旨和革命的需要删改儒学,经过修改的书还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儒学在这个过程中与拜上帝教逐渐融合,得以共同发展。
——摘编自肖楠楠《洪秀全对传统学的批判与继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秀全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洪秀全上述态度的原因说明当代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儒学。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眼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12 格致 3 160 7
船政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计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洋务派翻译活动积极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利息为4厘5,限45年还清。因关税抵额不足,另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江苏、湖北、浙江和江西四省七处厘金(清末至民初征收的国内贸易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即1%)抵偿部分债款。这一举措意味着庞大的厘金税收通过海关纳入户部直接管辖范围,地方财政收入将严重缩减。为弥补厘金抵债省份损失,清廷推出以昭信股票银为主,裁兵节饷、丁漕折钱平余款项为辅的拨补方案。却因拨补款的来源不够稳定,各种牵制因素变动不居,造成拨补虚悬的窘境。抵债省份和承协省份再三呼吁改变拨款无着的困局,但因调整难度大,随后又新增庚子赔款等筹款压力,户部对拨补方案仅作了微调,相关省份只能自行应对困局。清廷固执于“内重外轻”观念,财政调度能力渐趋低下,央地矛盾不断升级,演变成内外失信态势,这是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王静雅《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财政纾困筹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可知,边指边疆,天山位于新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 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C项正确;天京在今南京,与天山无关,排除A项;黄海海战发生于黄海北部海域,与天山无关,排除B项;镇南关大捷发生于广西镇南关,与天山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可知,这与《马关条约》中的内容一致,C项正确;据所学,《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排除A项;《北京条约》中开放天津为商埠,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没有规定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结合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期以后,生产的商品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市场的影响。民用企业的创办方式从从报请上逾批准的官办方式变为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实现。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及其生产方式,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C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巨变,排除A项;洋务民用企业起源于洋务军工生产对资金、原料等的需要,排除B项;清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在甲午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年(中国)。据题意可知,京师同文馆招收科举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一事遭到了以张盛藻、杨廷熙等封建旧官僚的批评与攻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反映出当时顽固保守势力根基深厚,C项正确;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廷的封建统治,故“洋务运动遭到朝廷反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还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是洋务派学习西方教育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饷的需要十分迫切,不得不创办新税,以供军需,这些督抚是通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才获得政治上的权力,他们“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A项正确;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发生在厘金产生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62年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基础不动的情况下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并未使社会基础发生变化,带有浓厚的旧式农民起义特征,B项正确;马克思并未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排除A项;马克思并未强调太平天国反侵略的效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太平天国对社会转型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5年2月(中国)。据题意可知,李鸿章以国际法为依据对马嘉理案加以申说,说明他不再以天朝上国的观念处理国际争端,具有近代外交意识,D项正确;材料体现李鸿章据理力争中国主权,排除A项;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没有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排除B项;材料体现李鸿章据理力争中国主权,没有体现维护中国民众权益,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介绍了1876年京师同文馆公布的五年制和八年制课表,观察课表内容可知此时的学习内容涉及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这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B项正确;“标志着经学退出教学领域”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具体的知识,与科举选官无关,排除C项;“超越了中体西用理念”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教虽以西学西艺为手段,但‘教法兼行’的思想源于儒家。他在后面提到‘以刑辅教‘先德后刑’,也与董仲舒的说法基本一致”可知,洪仁玕的法制思想兼采中西思想文化精华,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C项正确;洪仁玕的法制思想兼具中西特色,“具有典型的儒家色彩”说法片面,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洪仁玕法制思想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卖地契”“ ‘太平天国已未九年’年款的田契”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圣库制度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做法,但仍存在田契,说明天平天国时期土地纲领未能真正贯彻,也反映出该纲领的局限性,C项正确;若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则不会出现田契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天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并非土地私有制度的废除,排除B项;天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控制区并非只有安徽,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材料材料“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历史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这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据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B项正确,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同、光年间湘淮系官僚集团日益壮大,而非开始崛起,排除A项;“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经心书院在1869年建立时,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性;1898年,张之洞规定经心书院的课程包括外政、天文、格致、制造等,并强调学生必须兼学算学,这进一步体现了经心书院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这说明经心书院是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C项正确;1898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课程名称“经解”“格致”可知,这些名称带有强烈的儒家色彩,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教育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B项正确;据所学,扶清灭洋19世纪90年代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据所学,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据所学,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根据材料“中国经济”“西方经济、技艺以及政治”等信息可知,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建议带有一定经世致用色彩,B项正确;当时西学东渐不断深入,“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松动,故排除A项;学堂选官制度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才得以形成,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学的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有限财力下,国防的侧重点。
(2)这次论战发生在清政府国力衰弱的背景下;推动了清政府出兵和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从而迅速揭开了左宗棠督兵新疆的战幕;推动北洋水师等新式海军的建立与发展,加速清政府的军事近代化;反映了他们的近代国防观念;更充分体现了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材料“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认为海防与塞防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得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有限财力下,国防的侧重点。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从清政府的状况分析,得出这次论战发生在清政府国力衰弱的背景下;据材料“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是保蒙古进而拱卫京师的重地”,得出推动了清政府出兵和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从而迅速揭开了左宗棠督兵新疆的战幕;据材料“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得出推动北洋水师等新式海军的建立与发展,加速清政府的军事近代化;从国防观念的角度分析,得出反映了他们的近代国防观念;从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角度分析,得出更充分体现了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17.(1)态度:态度复杂,批判与继承并存。
表现:捣毁孔子牌位、拆除孔庙,查禁、焚烧孔孟之书,否定儒学教育;以传统道德规范民众,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制,删改经书保留儒家思想。
(2)原因: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详解】(1)本题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中国。态度:根据材料“在南京拆孔庙,将孔子牌位劈烂丢进类坑”“儒学在这个过程中与拜上帝教逐渐融合,得以共同发展”可知,态度复杂,批判与继承并存。表现:根据材料“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在教育中否定孔子地位,否定儒学思想”可知,捣毁孔子牌位、拆除孔庙,查禁、焚烧孔孟之书,否定儒学教育;根据材料“洪秀全将儒学中不符合自己统治的东西删除,要求根据拜上帝教的宗旨和革命的需要删改儒学,经过修改的书还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可知,以传统道德规范民众,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制,删改经书保留儒家思想。
(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儒学的影响力来看,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从巩固政权的角度来看,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需要;从阶级局限性的角度来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对待: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态度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8.(1)原因:一些学者认为中学西学相通相合;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的需要;传教士有意迎合“西学中源”学人士子对西学的接纳与融合。
成果:《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泰西水法》。
(2)积极影响: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和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有意识介绍科学基础知识起到了科学启蒙的作用。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一“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学者认为中学西学相通相合。根据材料一“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可知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可知传教士有意迎合“西学中源”学人士子对西学的接纳与融合。
成果: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一“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有,《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泰西水法》。
(2)积极影响: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到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翻译书目的种类涵盖了“工程、矿学、工艺、物理、化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和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结合维新变法开展的背景可知,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根据材料二“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可知有意识介绍科学基础知识起到了科学启蒙的作用。
19.(1)特点:与列强侵华战争赔款直接相关(带半殖民地色彩);内重外轻,加强中央集权;拨补途径较多但不稳定;清廷财政调度能力低下(失败告终)。
实质: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清廷“内重外轻”的治理观念(央地矛盾,内外失信);清末统治腐朽,积重难返;目的不是发展经济,而是维护专制统治;清廷财政治理能力低下;列强侵略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详解】(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根据材料“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得出与列强侵华战争赔款直接相关;根据材料“这一举措意味着庞大的厘金税收通过海关纳入户部直接管辖范围,地方财政收入将严重缩减”得出内重外轻,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清廷推出以昭信股票银为主,裁兵节饷、丁漕折钱平余款项为辅的拨补方案。却因拨补款的来源不够稳定,各种牵制因素变动不居,造成拨补虚悬的窘境”得出拨补途径较多但不稳定;根据材料“财政调度能力渐趋低下,央地矛盾不断升级,演变成内外失信态势”得出清廷财政调度能力低下。实质: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结合上述材料可知,晚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反映了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根据材料“清廷固执于‘内重外轻’观念,财政调度能力渐趋低下,央地矛盾不断升级”得出清廷“内重外轻”的治理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晚清的腐朽统治、财政目的及治理能力以及列强侵略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