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3-11 14:50:34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扬州市梅岭中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你能找出共同点吗?
扶手双杠铁轨说一说请指出上面的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C DBA····AB//CDaba //b读作:AB平行于CD读作:a平行于b知识再现用三角尺和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已知直线a,画与a平行的直线b.画一画21acb21abcabc12∟∟填一填:画图时,∠1与∠2 ,
所画直线a、b . 相等平行讨论:若上一组图形中,∠1与∠2 不相等,直线a、b平行吗?如图:abc12填一填:
画图时,∠1与∠2
所画直线a、b就 不相等不平行 ∠1与∠2是否相等,
决定了直线a、b是否平行!哇!我发现啦!图中的∠1与∠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你知道吗?abc12同位角如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侧,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想一想,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若有,请你把它找出来!同位角一定相等吗?同位角不一定相等!注意: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如图,∠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例2、如图所示:∠1=∠C,∠2=∠C请你找
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解:(1)AB∥CD
因为∠1与∠C是 AB、CD 被AC截成
的同位角, 且∠1 =∠C
所以 AB∥CD(2)AC∥BD.
因为∠2与∠C是BD、AC被CD截成的
同位角,且∠2=∠C
所以AC∥BD3能力拓展1.结合图,当
或当 时,有
a1∥a2.2.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与∠2互为什么角?
(2) ∠1与∠2可能相等吗?试说明理由.ca14321a2ba2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1.知道了同位角的含义,能识别出同位角;2.能利用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3.通过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4.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布置作业:书P9~10:1~4课件10张PPT。扬州市梅岭中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如图,是一块小木板,在它上画了一条线段AB如果要求用量角器,通过度量某些角的大小来判断木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准备怎样去做?说一说探究交流课本中的“议一议”1、如图1,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2、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3=180°,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试说明理由。活动二: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图中的∠7与∠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abc12内错角如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在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内错角.想一想,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内错角?若有,请你把它找出来!内错角一定相等吗?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注意: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57648你知道吗?图中的∠7与∠4这样的一对角称为:abc12同旁内角如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旁内角.想一想,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旁内角?若有,请你把它找出来!同旁内角一定互补吗?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注意: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57648例1、如图, ∠1=∠2, ∠B+∠BDE=180°.
图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为什么?ADEBFC12解:(1) AB∥EF.
因为∠1与∠2是AB、EF
 被DE截成的内错角,且
 ∠1=∠2,
所以AB∥EF.(2) DE∥BC
因为∠B与∠BDE是直线BC、DE
被直线AB所截成的同旁内角,且
  ∠B+∠BDE=180°,
 所以DE∥BC例2、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 ∠C=∠D ,AC与BD平行吗?1.如图,∠1与∠B,∠3与∠4,∠2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的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1234ABCD练一练E2.如图,填空:
 (1)因为∠1=∠2,所以___∥___;
 (2)因为∠2=__,所以AD∥BE;
(3)因为∠1+∠B=180°所以__∥___;
 (4)因为∠1+∠__=180°,
所以AB∥DE.练一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1.知道了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能识别出内错角、同旁内角;2.能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3.通过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4.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布置作业:书P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