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异彩纷呈的中国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课型 欣赏评述 年级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国雕塑、工艺、建筑色彩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从丰富的作品遗存中感受其艺术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承中国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关
教学重点 雕塑、工艺、建筑的分类,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能够自主感受艺术之美,评述某件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 讲述法、欣赏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课件等。
导入阶段: 新授阶段: 发展阶段: 研究阶段 小结阶段: 拓展阶段: 1. 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 “网红”,引发网络热点评论就来源于一张网络红图(PPT展示图片),知道说的是谁吗?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2.乾隆是个收藏控,而且还是个盖章狂魔,不管是名帖字画还是瓷器,凡是他经手的文物,非得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痕迹,表示“朕已阅”。“爱他就要给他盖章”这句话,几乎被这位立志于当一个“文艺青年”的乾隆宝宝贯彻到了极致,好在被乾隆爱到疯狂的《富春山居图》有幸逃过了一劫,黄公望的真迹被乾隆误认为伪作,真要感谢“不盖之恩”! 3.而在去年,真真正正把乾隆网红身份坐实的是这样一件作品。(ppt展示各种釉彩大瓶) (一)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 1.看到图片你们觉得乾隆审美怎么样啊?看到各种釉彩大瓶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2.看视频,介绍作品的工艺成就(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如果国宝会说话 它会跟你说什么?(看视频,了解中国历代艺术作品) 工艺美术: 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也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生产,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4.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期(玉鹰 兽面纹玉琮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艺术的发展时期:夏商周(青铜器)、战国(漆器)、两汉时期(织绣) 中国艺术鼎盛时期:唐宋时期(玫瑰紫釉花盆) 中国艺术中兴时期:元明清(青花海水水龙纹瓷扁瓶 粉彩九桃天球瓶) 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相继取得辉煌成就。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发展和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 1、新石器时代 玉鹰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出土 98M29:6 长8.4厘米,高3.5厘米,厚0.3厘米。 玉灰白色。器宽扁形。鹰做展翅飞翔状。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头猪表现展翅飞翔,腹部规整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圈,直径0.8厘米。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尾部雕刻呈扇形齿纹。 鹰两面雕刻相同,表面抛光润亮。 2.《玉琮》 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 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 。 3、《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具有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6、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7、大盂鼎: 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8、三彩陶骆驼:重要的交通工具,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由安通向西域丝绸路外贸易重要交通纽带具沙漠舟美誉骆驼既往商客坐骑商品物资运载工具 9、青花灵芝纹石榴式尊 明代 尊折沿口,直颈,鼓腹,外撇足,台阶式内底。通体呈六瓣瓜棱形。青花装饰。口沿饰莲瓣纹,颈饰圆圈纹,肩饰莲瓣纹,腹饰折枝灵芝纹,近足处饰仰覆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尊器形仿石榴形象,构思巧妙。 10、黄绢地长寿绣 汉代 织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这件长寿绣纹样的单元较大,每个图案单元的穗状流云纹花头较多。主要用红棕、紫灰、橄榄绿、深绿等色丝线绣成。绣法主要是锁绣。 11、虎座凤鼓架 漆器 战国 中国古代艺术不仅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立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且对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艺术精髓需要我们探索的还有很多。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中国的雕塑艺术生去国外学习西方雕塑技巧,而他的雕塑老师却跟他说,你不要捧着金饭碗来要饭,你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中国古代雕塑分类: 中国古代雕塑以 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成就最为辉煌 一、陵墓雕塑: 陵墓雕塑包含着两部分, 一部分是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一部分是地下作为陪葬的俑。 前者特别重要的有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刻群、唐代昭陵六骏等 后者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俑类雕塑以汉唐两代的作品为最精。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跃马》 霍去病墓石雕 汉代 陕西西平 1、这些石雕皆巧妙地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相石取形”,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 2、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坐落于陕西临潼,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雕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尽精微”。俑人颜面表情、相貌、发型各不相同,人物性格刻画入微,形象丰富传神。陶马的头部和四肢头有细致的刻画,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它以宏大的群像,展示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磅礴气势,显示着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 问:对比跃马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造型艺术手法,区别在于? 这些作品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高度写实相比是一种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结:写实与写意对比 二、宗教雕塑 1、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古称天竺)传入中国,传来了有作为佛教经典和佛教美术造型的佛像。 2、在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有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3、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是中国石窟中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 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创建于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其中以北魏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奉先寺为典型。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卢舍那大佛,相传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建筑艺术: 特点:中国古建筑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木构建筑群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后经过不断地发展而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建筑有: 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居民建筑 例如: 《北京故宫太和殿及其广场》北京故宫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佛宫寺释迦塔》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 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过去的辉煌,今天的尊严,未来的希望 学生思考 白板展示 学 师生互动 白板展示 学生讨论 归纳方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