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关于水蒸发制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率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率相对较小;
④速率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C.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两种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冬天装有水的水管爆裂——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隙变大
3.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五氧化二磷
4.“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6.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7.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8.关于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甲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B.过程乙表示的是化学变化
C.过程甲、乙都表示物理变化
D.过程甲表示的是化学变化,过程乙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9.下列微粒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氮分子 D.氢分子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二、填空题
11.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主要说明粒子运动的是 (填序号,下同),主要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主要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 。
①美酒飘香 ②盐咸糖甜 ③干冰升华 ④轮胎爆胎 ⑤热胀冷缩 ⑥水银非银
12.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不可再分。
13.【关注生活现象】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
山西汾酒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汾酒用优质高粱、大米、豌豆等原料酿制而成。酿制汾酒的过程属于 变化。打开汾酒瓶盖,能闻到清香气味,微观原因是 。将5 mL酒精和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 (填“>”“<”或“=”)10 mL,微观原因是 。
14.结合你学过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变化 变化前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后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否改变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蔗糖溶于水
石腊在空气中燃烧
水变成水蒸气
霓虹灯里稀有气体显彩色光
15.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请选择合适的选项: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 。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
三、简答题
16.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
四、综合题
17.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
18.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下图 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五、实验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20.如图所示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 ,其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水蒸发制冷现象,水分子运动速率有大有小,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蒸发制冷的原理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答案正确;
B、气体能够被压缩装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答案错误;
C、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答案正确;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根据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析;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答案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答案错误;
C、纯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答案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C符合题意;
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的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A答案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因为汞原子之间有间隔。B答案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答案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过程甲表示一种分子变成了另外两种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过程乙只是表示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物理变化。
9.【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项,热胀冷缩,主要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减小,而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错误;B项,有香味的物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所以人会闻到花香,故正确;C项,食物腐败产生新物质,物质不同,分子不同,因此分子发生变化,故正确;D项,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故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的。
11.【答案】①③;④⑤;②⑥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轮胎爆胎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热胀冷缩也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水银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逐一分析。
12.【答案】分子;原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
13.【答案】化学;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酿酒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打开瓶盖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14.【答案】红磷分子、氧气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改变;蔗糖分子、水分子;蔗糖分子、水分子;不改变;石蜡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改变;水分子;水分子;不改变;稀有气体分子;稀有气体分子;不改变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变化前的分子是:磷原子和氧分子;变化后的分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改变;
蔗糖溶于水---变化前的分子: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变化后的分子: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石蜡在空气中的燃烧----变化前的分子:石蜡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的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变化前的分子:水分子;变化后的分子:水分子;变化过程中中: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霓虹灯里稀有气体显彩色光---变化前的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变化后的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改变。
【分析】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和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改变分析。
15.【答案】C;A;B;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也随之改变,所以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分子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所以夏天的水比冬天的蒸发的快;分子很小,所以糖水可以透过滤纸;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较容易压缩,所以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
16.【答案】B试管容易推压,因为水中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空气中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B更容易推压;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特征:(1)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微粒之间有间隔;(3)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由此进行解答。
17.【答案】(1)分子
(2)很小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一滴水的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又有这么多,说明了水分子很小;(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遇冷时间隔变小,所以,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3)由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雨季,大量的水分子进入室内,所以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
故答案为:(1)分子(2)很小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结合题目中的叙述解答
18.【答案】(1)氯化钠
(2)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其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19.【答案】(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
(2)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
(3)有必要;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没必要实验Ⅰ、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蒸馏水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的变化,当再加入浓氨水时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通过本实验可得出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3)因实验I和实验Ⅲ的目的都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与实验Ⅱ相对比来得出结论的,则实验Ⅲ没有必要再做。
【分析】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以及氨水显碱性再结合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来解答。
20.【答案】(1)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
(2)滤纸条由管口至管底逐渐出现红点;氨水具有挥发性
(3)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两种试剂放反了;氨水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1)取少量液体时通常用胶头滴管;(2)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也就是氨分子不断地运动,遇到了滤纸条上的酚酞,又因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所以滤纸条由管口至管底逐渐出现红点;(3)在白纸的衬托下,红色看到更明显;(4)脱脂棉变红有可能脱脂棉上滴了酚酞溶液,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氨分子不断运动遇到了脱脂棉上的酚酞,脱脂棉就变成红色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不断运动着的。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关于水蒸发制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率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率相对较小;
④速率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水蒸发制冷现象,水分子运动速率有大有小,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水蒸发制冷的原理分析。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C.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两种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冬天装有水的水管爆裂——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隙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答案正确;
B、气体能够被压缩装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答案错误;
C、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答案正确;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根据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析;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3.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五氧化二磷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答案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答案错误;
C、纯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答案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4.“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C符合题意;
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的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6.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A答案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因为汞原子之间有间隔。B答案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答案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分析。
7.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分析。
8.关于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甲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B.过程乙表示的是化学变化
C.过程甲、乙都表示物理变化
D.过程甲表示的是化学变化,过程乙表示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过程甲表示一种分子变成了另外两种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过程乙只是表示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物理变化。
9.下列微粒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氮分子 D.氢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回答。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项,热胀冷缩,主要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减小,而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错误;B项,有香味的物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所以人会闻到花香,故正确;C项,食物腐败产生新物质,物质不同,分子不同,因此分子发生变化,故正确;D项,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故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的。
二、填空题
11.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主要说明粒子运动的是 (填序号,下同),主要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主要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 。
①美酒飘香 ②盐咸糖甜 ③干冰升华 ④轮胎爆胎 ⑤热胀冷缩 ⑥水银非银
【答案】①③;④⑤;②⑥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轮胎爆胎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热胀冷缩也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水银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逐一分析。
12.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不可再分。
【答案】分子;原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
13.【关注生活现象】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
山西汾酒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汾酒用优质高粱、大米、豌豆等原料酿制而成。酿制汾酒的过程属于 变化。打开汾酒瓶盖,能闻到清香气味,微观原因是 。将5 mL酒精和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 (填“>”“<”或“=”)10 mL,微观原因是 。
【答案】化学;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酿酒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打开瓶盖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14.结合你学过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变化 变化前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后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否改变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蔗糖溶于水
石腊在空气中燃烧
水变成水蒸气
霓虹灯里稀有气体显彩色光
【答案】红磷分子、氧气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改变;蔗糖分子、水分子;蔗糖分子、水分子;不改变;石蜡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改变;水分子;水分子;不改变;稀有气体分子;稀有气体分子;不改变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变化前的分子是:磷原子和氧分子;变化后的分子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改变;
蔗糖溶于水---变化前的分子: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变化后的分子: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石蜡在空气中的燃烧----变化前的分子:石蜡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的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变化前的分子:水分子;变化后的分子:水分子;变化过程中中: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霓虹灯里稀有气体显彩色光---变化前的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变化后的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改变。
【分析】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和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改变分析。
15.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请选择合适的选项: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 。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
【答案】C;A;B;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也随之改变,所以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分子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所以夏天的水比冬天的蒸发的快;分子很小,所以糖水可以透过滤纸;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较容易压缩,所以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
三、简答题
16.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
【答案】B试管容易推压,因为水中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空气中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B更容易推压;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特征:(1)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微粒之间有间隔;(3)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由此进行解答。
四、综合题
17.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
【答案】(1)分子
(2)很小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一滴水的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又有这么多,说明了水分子很小;(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遇冷时间隔变小,所以,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3)由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雨季,大量的水分子进入室内,所以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
故答案为:(1)分子(2)很小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结合题目中的叙述解答
18.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下图 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1)氯化钠
(2)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其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五、实验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答案】(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
(2)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
(3)有必要;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没必要实验Ⅰ、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蒸馏水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的变化,当再加入浓氨水时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通过本实验可得出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3)因实验I和实验Ⅲ的目的都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与实验Ⅱ相对比来得出结论的,则实验Ⅲ没有必要再做。
【分析】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以及氨水显碱性再结合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来解答。
20.如图所示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 ,其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答案】(1)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
(2)滤纸条由管口至管底逐渐出现红点;氨水具有挥发性
(3)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两种试剂放反了;氨水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1)取少量液体时通常用胶头滴管;(2)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也就是氨分子不断地运动,遇到了滤纸条上的酚酞,又因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所以滤纸条由管口至管底逐渐出现红点;(3)在白纸的衬托下,红色看到更明显;(4)脱脂棉变红有可能脱脂棉上滴了酚酞溶液,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氨分子不断运动遇到了脱脂棉上的酚酞,脱脂棉就变成红色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不断运动着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