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
B.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
C.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周围陆地和海域;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当发生地震时,找就近的地方躲避。室内避震应该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受力是最大的,所以最好选择形成三角区域的地方。室外避震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如操场等。地震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护自己。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将头埋于膝盖下。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地震时,不要躲在车内,更不要开车,防止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最好靠着车辆坐下,车旁边就是救命的三角区。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这个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做细微的挪动,避开身体上方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将周围的残垣断壁清理干净,扩大生存空间。待余震过后,要尽快脱离险境,逃到户外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这个时候不要想着还有多少现金和存折了,保命要紧。地震时如如果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不要大声呼喊,也不要哭,要想办法保持体力,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等待救援。
【解答】A.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错误;
B. 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错误,此行为轻则造成骨折,重则造成死亡;
C. 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鱼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错误;
D.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
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答案】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A. 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该做法可取;
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该做法不可取;
C. 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该做法可取;
D. 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该做法可取;
故答案为:B.
3.(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熔化的岩浆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孔隙或裂隙喷出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喷发。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解答】A. 发生地震时禁止乘电梯逃离,应该走楼梯,A错误;
B.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错误,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等养分可以滋养农作物生长,错误;
C. 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都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周围海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错误;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3七上·玉环期末)玉环石峰山是一座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现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是我国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火山遗址。现在火山口被建成了茶博园,主要以种植火山茶而闻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峰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B.火山茶生长旺盛是由于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
C.石峰山属于休眠火山
D.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C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的类型有: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死火山是人类历史时期和现今从未活动过的火山,休眠火山是人类历史时期有活动过,但如今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活火山是现今任然在活动的火山。
【解答】A. 火山是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A正确
B. 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以使土壤变的更加肥沃,B正确
C. 石峰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但在人类历史时期未活动过,是死火山,C错误
D. 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上·临海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护顶、固定”三要素
④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为了节省时间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不可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不能乘坐电梯迅速逃离等。
【解答】A. ①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撤离,保障安全,故①正确;②地震发生时,如果不幸被困,应急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故②正确;③地震发生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地震造成的倒塌危险,需要牢记“蹲下、护颈、固定”三要素,故③正确;所以A正确;
B. ②③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B错误;
C. ①②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C错误;
D. ①②③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3七上·南浔期末)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 球内力作用指由于板块的运动(碰撞或张裂)后形成的地形,例如山脉,海沟等;
【解答】A.沙漠中的岩石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B.冰斗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C.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D.大断崖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的;
故答案为:D
7.(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
【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A.北纬23.93度属于低纬度地区,故A错误;
B.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板块碰撞引起的,故B错误;
C.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故C错误;
D.地震发生时若无法及时撤到室外空旷地方,应在室内寻找支撑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2七上·余杭月考)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B.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救援他人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在高层应走楼梯逃生;在房屋倒塌前不应进入室内救援他人;从室内跑到空旷的场地上避难;
【解答】A. 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错误;
B. 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救援他人 ,错误;
C. 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错误;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2七上·义乌期中)2021年9月19日,位于地中海附近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发生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内地核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和固态,也有气态的污染物
C.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D.西班牙拉帕尔岛属于不容易发生地震地区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态的;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是内力作用中岩浆的活动;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A.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A错误;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态的,B正确;
C.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是内力作用中岩浆的活动,C错误;
D. 西班牙拉帕尔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D错误;
故答案为:B.
10.读图,两大板块交界处为b区域,此处分布着高大的山系,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张裂分离的结果
B.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
C.b处火山和地震频繁,a、c两处相对稳定
D.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错误;
B.b处地壳不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稳定,故B错误;
C.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故C正确;
D. 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错误,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玉环期末)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造成74人遇难。
(1)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处于 极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住在高层,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跳楼逃生
C.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
D.乘坐电梯下楼
【答案】(1)内力
(2)亚欧
(3)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在内力的作用下在运动,引起板块与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者拉伸,引起地震或者火山,因此板块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活跃的地方。
【解答】(1)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是适用于火灾时的逃跑方法,地震时不需要,应迅速逃到空旷地带,A错误
B. 跳楼会导致受伤甚至死亡,B错误
C. 地震时应迅速逃至空旷地带,但如果无法逃出,则应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C正确
D. 地震时严禁乘坐电梯,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内力 (2)亚欧 (3)C
12.(2023七上·临海期末)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6.0级地震。
(1)地震和 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2)阿坝州马尔康市(北纬32.23度,东经101.84度)与图甲中的 (填“A”、”B”或“C”)地最接近。
(3)图乙中表示地壳的是 (填序号)。
【答案】(1)火山活动
(2)B
(3)①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经纬网;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和火山爆发。经纬度差值越小,两地离得最近。地壳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1)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填火山活动。
(2)A( 北纬30度,东经90度 ),B( 北纬30度,东经100度 ),C( 北纬30度,东经110度 ),三地纬度相同,所以看经度。101.84 -90 > 110-101.84> 101.84 -100,故B点最近。
(3) ① 是最外面一层,所以是地壳。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如图为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即将喷发的画面。据图回答问题: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填“活火山”、“死火山”或“休眠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
【答案】(1)活火山;地幔
(2)岩浆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岩石的类型;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活火山是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岩石层层堆积固化压实形成的是沉积岩;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是变质岩。
【解答】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活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地幔层;
(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变质岩;
故答案为:(1) 活火山 ; 地幔(2) 岩浆岩 ;变质岩
14.(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答案】(1)板块
(2)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火山为岩浆活动的表现形式。
【解答】(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2)(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断裂的痕迹曲的岩层,(2)峭壁上岩层,(3)采石场上弯,均可以证明地壳是变动的。风蚀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外力即风力侵蚀而成,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故选A。
15.火山
(1)结构:由 、 、 组成。
(2)喷发物:有 、 和火山灰喷发物。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 、 。
(4)分布:主要分布在 ,
以及 一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 ,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答案】(1)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
(2)气体;岩浆;软流层
(3)死火山;休眠火山
(4)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5)提供无机肥料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火山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强化性记忆。火山是地壳运动中常见的地质现象,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有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爆发能喷射出多种物质。
【解答】(1)火山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2)火山喷发物有熔岩、岩浆和火山灰。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3)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4)火山的主要分布地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火山对人类的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以为农田提供肥沃的土壤,并且火山口可富给大量的矿产,如刘旷等。火山对人类的危害是:影响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故答案为:(1)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2)气体、岩浆、软流层;(3)死火山、休眠火山;(4)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边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5)提供无机肥料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A
(2)海洋
(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难和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1)途中插旗的小岛处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这种海陆变迁使海平面上升。因此,答案是A选项。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变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故答案为:(1)A;(2)海洋;(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但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
(2)地震的发源地称为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称为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余秒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答案】(1)地球内力;断裂;错位
(2)震源;震中
(3)10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 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 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 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 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 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 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 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地球内力 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 或 错位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震源是地震的 发源地 , 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 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
3.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
故答案为:1.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2.发源地、垂直投影处;3.10余秒。
18.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 处岩层在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 处,震源位于 处;从C、D两处看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答案】(1)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解答】
1.此次地震是由于 A 处岩层在 地球内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地震波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按解析图可知震中是 B 震源是 A ,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所以是 C 。
故答案为:1. 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四、解答题
19.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1)上图现象能作为 下列哪些观点的证据? (多选)。
A.地壳会做升降运动 B.地壳会做水平运动
C.地壳变动有时很激烈 D.地壳变动有时很缓慢
(2)请列举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A;D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兰溪灵洞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缓慢,因此AD符合题意。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
故答案为:(1)AD(2)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20.2018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敬畏生命。
(1)汶川在哪个地震火山带上?
(2)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保护好头部,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带容易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时不能往高建筑物地方跑去,应保持冷静,保护自己。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
B.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
C.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
2.(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
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3.(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4.(2023七上·玉环期末)玉环石峰山是一座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现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是我国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火山遗址。现在火山口被建成了茶博园,主要以种植火山茶而闻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峰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B.火山茶生长旺盛是由于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
C.石峰山属于休眠火山
D.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5.(2023七上·临海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护顶、固定”三要素
④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为了节省时间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23七上·南浔期末)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7.(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
8.(2022七上·余杭月考)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B.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救援他人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9.(2022七上·义乌期中)2021年9月19日,位于地中海附近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发生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内地核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和固态,也有气态的污染物
C.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D.西班牙拉帕尔岛属于不容易发生地震地区
10.读图,两大板块交界处为b区域,此处分布着高大的山系,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张裂分离的结果
B.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
C.b处火山和地震频繁,a、c两处相对稳定
D.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玉环期末)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造成74人遇难。
(1)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处于 极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住在高层,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跳楼逃生
C.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
D.乘坐电梯下楼
12.(2023七上·临海期末)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6.0级地震。
(1)地震和 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2)阿坝州马尔康市(北纬32.23度,东经101.84度)与图甲中的 (填“A”、”B”或“C”)地最接近。
(3)图乙中表示地壳的是 (填序号)。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如图为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即将喷发的画面。据图回答问题: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填“活火山”、“死火山”或“休眠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
14.(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15.火山
(1)结构:由 、 、 组成。
(2)喷发物:有 、 和火山灰喷发物。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 、 。
(4)分布:主要分布在 ,
以及 一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 ,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但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
(2)地震的发源地称为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称为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余秒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
18.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 处岩层在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 处,震源位于 处;从C、D两处看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四、解答题
19.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1)上图现象能作为 下列哪些观点的证据? (多选)。
A.地壳会做升降运动 B.地壳会做水平运动
C.地壳变动有时很激烈 D.地壳变动有时很缓慢
(2)请列举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20.2018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敬畏生命。
(1)汶川在哪个地震火山带上?
(2)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周围陆地和海域;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当发生地震时,找就近的地方躲避。室内避震应该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受力是最大的,所以最好选择形成三角区域的地方。室外避震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如操场等。地震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护自己。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将头埋于膝盖下。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地震时,不要躲在车内,更不要开车,防止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最好靠着车辆坐下,车旁边就是救命的三角区。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这个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做细微的挪动,避开身体上方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将周围的残垣断壁清理干净,扩大生存空间。待余震过后,要尽快脱离险境,逃到户外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这个时候不要想着还有多少现金和存折了,保命要紧。地震时如如果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不要大声呼喊,也不要哭,要想办法保持体力,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等待救援。
【解答】A.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错误;
B. 地震发生时,处在高层教学楼的同学应立即从楼上跳向楼下,错误,此行为轻则造成骨折,重则造成死亡;
C. 四川省多发地震原因是由于其处鱼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错误;
D.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造成的,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A. 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该做法可取;
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该做法不可取;
C. 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该做法可取;
D. 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该做法可取;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熔化的岩浆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孔隙或裂隙喷出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喷发。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解答】A. 发生地震时禁止乘电梯逃离,应该走楼梯,A错误;
B.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错误,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等养分可以滋养农作物生长,错误;
C. 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都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周围海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错误;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的类型有: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死火山是人类历史时期和现今从未活动过的火山,休眠火山是人类历史时期有活动过,但如今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活火山是现今任然在活动的火山。
【解答】A. 火山是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A正确
B. 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以使土壤变的更加肥沃,B正确
C. 石峰火山在史前曾喷发过,但在人类历史时期未活动过,是死火山,C错误
D. 火山喷发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不可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不能乘坐电梯迅速逃离等。
【解答】A. ①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撤离,保障安全,故①正确;②地震发生时,如果不幸被困,应急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故②正确;③地震发生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地震造成的倒塌危险,需要牢记“蹲下、护颈、固定”三要素,故③正确;所以A正确;
B. ②③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B错误;
C. ①②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C错误;
D. ①②③④ 中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容易引起被困,因此④错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 球内力作用指由于板块的运动(碰撞或张裂)后形成的地形,例如山脉,海沟等;
【解答】A.沙漠中的岩石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B.冰斗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C.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D.大断崖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的;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 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A.北纬23.93度属于低纬度地区,故A错误;
B.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板块碰撞引起的,故B错误;
C.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故C错误;
D.地震发生时若无法及时撤到室外空旷地方,应在室内寻找支撑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在高层应走楼梯逃生;在房屋倒塌前不应进入室内救援他人;从室内跑到空旷的场地上避难;
【解答】A. 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错误;
B. 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救援他人 ,错误;
C. 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错误;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火山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态的;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是内力作用中岩浆的活动;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A.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A错误;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态的,B正确;
C.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是内力作用中岩浆的活动,C错误;
D. 西班牙拉帕尔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错误;
B.b处地壳不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稳定,故B错误;
C.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故C正确;
D. 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错误,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1)内力
(2)亚欧
(3)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在内力的作用下在运动,引起板块与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者拉伸,引起地震或者火山,因此板块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活跃的地方。
【解答】(1)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2)四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3)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是适用于火灾时的逃跑方法,地震时不需要,应迅速逃到空旷地带,A错误
B. 跳楼会导致受伤甚至死亡,B错误
C. 地震时应迅速逃至空旷地带,但如果无法逃出,则应双手抱头,躲在坚固的家具下,C正确
D. 地震时严禁乘坐电梯,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内力 (2)亚欧 (3)C
12.【答案】(1)火山活动
(2)B
(3)①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经纬网;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和火山爆发。经纬度差值越小,两地离得最近。地壳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1)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填火山活动。
(2)A( 北纬30度,东经90度 ),B( 北纬30度,东经100度 ),C( 北纬30度,东经110度 ),三地纬度相同,所以看经度。101.84 -90 > 110-101.84> 101.84 -100,故B点最近。
(3) ① 是最外面一层,所以是地壳。
13.【答案】(1)活火山;地幔
(2)岩浆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岩石的类型;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活火山是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岩石层层堆积固化压实形成的是沉积岩;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是变质岩。
【解答】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活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地幔层;
(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变质岩;
故答案为:(1) 活火山 ; 地幔(2) 岩浆岩 ;变质岩
14.【答案】(1)板块
(2)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火山为岩浆活动的表现形式。
【解答】(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2)(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断裂的痕迹曲的岩层,(2)峭壁上岩层,(3)采石场上弯,均可以证明地壳是变动的。风蚀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外力即风力侵蚀而成,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故选A。
15.【答案】(1)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
(2)气体;岩浆;软流层
(3)死火山;休眠火山
(4)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5)提供无机肥料
【知识点】火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火山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强化性记忆。火山是地壳运动中常见的地质现象,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有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爆发能喷射出多种物质。
【解答】(1)火山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2)火山喷发物有熔岩、岩浆和火山灰。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3)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4)火山的主要分布地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火山对人类的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以为农田提供肥沃的土壤,并且火山口可富给大量的矿产,如刘旷等。火山对人类的危害是:影响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故答案为:(1)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2)气体、岩浆、软流层;(3)死火山、休眠火山;(4)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边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5)提供无机肥料
16.【答案】(1)A
(2)海洋
(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难和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1)途中插旗的小岛处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这种海陆变迁使海平面上升。因此,答案是A选项。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变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故答案为:(1)A;(2)海洋;(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17.【答案】(1)地球内力;断裂;错位
(2)震源;震中
(3)10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 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 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 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 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 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 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 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地球内力 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 或 错位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震源是地震的 发源地 , 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 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
3.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
故答案为:1.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2.发源地、垂直投影处;3.10余秒。
18.【答案】(1)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解答】
1.此次地震是由于 A 处岩层在 地球内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地震波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按解析图可知震中是 B 震源是 A ,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所以是 C 。
故答案为:1. 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19.【答案】(1)A;D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兰溪灵洞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缓慢,因此AD符合题意。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
故答案为:(1)AD(2)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20.【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保护好头部,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带容易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时不能往高建筑物地方跑去,应保持冷静,保护自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