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版块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解答】A. 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正确,胡克发现的细胞是死细胞;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正确;
C.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正确;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3七上·嘉兴期末)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后,结合化石等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先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接着是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说明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解答】A. “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正确;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正确;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错误,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D. 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3七上·长兴期末)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壳、地幔三层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C.火山与地震带都位于各大板块的中央
D.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火山;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解答】A. 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错误;
B.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错误;
C. 火山与地震带都位于各大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错误;
D.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3七上·临海期末)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吻合,且两岸的生物高度相似。这可作为下列哪一学说的证据(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细胞学说
【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 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A.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吻合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故A正确;
B.海底扩张说的证据是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的年龄,故B错误;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上述证据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故C错误;
D.细胞学说是生物学的内容,证据是地理学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3七上·金华期末)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 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 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可以说明地壳的变动,用板块运动来解释,正确;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是一个科学的事实,地球一直以否这样,没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错误;
C. 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D.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在篮球上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在青藏高原岩层中发现含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固结成岩等。
【解答】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不能作为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3七上·上虞期末)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
A.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大西洋不断扩张就是板块张裂造成的 ,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就能够说明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是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乘船出海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
D.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板块。2.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是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处。4.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拉张边界上。
【解答】A. 地球是圆的,乘船出海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A正确;
B.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B正确;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错误;
D.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2七上·镇海期末)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
C.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
A.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故B错误;
C.由于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故C错误;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D。
10.(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
A.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错误;
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C正确;
D、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义乌期末)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 相互挤压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可取的是 。
A.靠墙角抱头蹲下 B.乘电梯逃生
C.跑到空旷场地 D.躲到洗手间里
【答案】亚欧板块;AC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 汶川大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可取的措施是ACD;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CD;
12.(2023七上·嘉兴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震中指图中的 (选填“A”或“B”) 。
【答案】亚欧板块;A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一带的周围海域和陆地;
【解答】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B是震源;A是震中;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
13.(2023七上·玉环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
(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
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
【答案】(1)A
(2)②③①
(3)B;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位于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其中主要的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解答】(1)A.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A正确
B.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B错误
C. 麦哲伦是进行了环球航行,C错误
故选A
(2)三种学说中最先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说,再是板块构造学说,故应是②③①
(3)A.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A错误
B. 板块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在不断运动,B正确
C. 相邻的板块可能是相向运动发生碰撞,也可能是往相反方向运动发生张裂,C错误
D. 板块交界处会不断发生碰撞或者张裂,所以比较活跃,D正确
故选B D
故答案为:(1)A (2)②③① (3)B D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国家测量队2020年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 ;比2005年测得高度增加了一些,珠峰真的“长高了”。
(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 。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 (选填:“张裂”或“碰撞”),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 的。
【答案】(1)米(m)
(2)亚欧;碰撞
(3)变动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长度单位的正确选用;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陆变迁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答】 (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米;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碰撞,使得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变动的;
故答案为:(1)米(2) 亚欧; 碰撞(3) 变动
15.(2022七上·长兴月考)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 (填“交界处”或“内部”)。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 之间的地震带上。
(2)下列是小科整理的有关抗震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C.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
【答案】(1)交界处;印度洋板块
(2)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考查了地震来临时正确的操作;
【解答】(1) 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2)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 C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ACD都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1)交界处、印度洋板块(2)B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上·余杭月考)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 (选填“较老”或“较新”)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答案】(1)海底扩张说
(2)较老
(3)软流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 是因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版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海底扩张说 (2) 海底扩张说 (3) 软流
17.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②一③一①;
(2)ABD都是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
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C;
(3)①非洲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
18.读图“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答案】(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地中海面积正在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解答】(1)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E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C太平洋板块。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四、解答题
19.(2023七上·宁海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答案】(1)②③①
(2)A;B;C
(3)③⑤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解答】(1)地球构造理论为发展先后顺序是:先是魏格纳的大部漂移说,再是海底扩张学说,再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所以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ABC;D是由于地球外力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3)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③⑤⑥;能说明曾经是同一块陆地,经过漂移,现在分开了;
故答案为:(1) ②③① (2) A B C (3) ③⑤⑥
20.(2023七上·上虞期末)印尼(大致位于图甲中黑色箭头所示位置)爪哇岛东部塞梅鲁火山于2022年12月4日开始喷发,火山喷发导致当地数千人紧急逃离。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 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塞梅鲁火山属于活火山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爆发是地球外部能量释放的过程
D.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组成
【答案】(1)印度洋
(2)地幔
(3)A;D
【知识点】火山;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三大类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有两个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和常含有化石。
【解答】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地幔,因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壳深部或地幔物质部分熔融;
(3)A.塞梅鲁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是活火山,故A正确;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故B错误;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故C错误;
D.火山是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印度洋;(2)地幔;(3)AD。
21.(2023七上·德清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答案】(1)②③
(2)张裂
(3)四川位于板块交界处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
(1)① 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大熊猫的故乡是中国,如今世界各国的大熊猫是中国迁移出去的,故不是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人们在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距今2亿年前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将上述几块陆地拼合起来,古老地层也完美对接,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答案为:②③。
(2)板块的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山。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发生火山地震。
五、综合说理题
22.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动物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鸵鸟和海牛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分布在大洋的两岸,这表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故答案为: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版块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2023七上·嘉兴期末)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后,结合化石等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3.(2023七上·长兴期末)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壳、地幔三层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C.火山与地震带都位于各大板块的中央
D.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4.(2023七上·临海期末)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吻合,且两岸的生物高度相似。这可作为下列哪一学说的证据(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细胞学说
5.(2023七上·金华期末)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 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6.(2023七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在篮球上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在青藏高原岩层中发现含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7.(2023七上·上虞期末)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
B.大西洋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球内力作用
8.(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乘船出海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
D.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9.(2022七上·镇海期末)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
C.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0.(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义乌期末)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 相互挤压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可取的是 。
A.靠墙角抱头蹲下 B.乘电梯逃生
C.跑到空旷场地 D.躲到洗手间里
12.(2023七上·嘉兴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震中指图中的 (选填“A”或“B”) 。
13.(2023七上·玉环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
(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
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
14.(2022七上·余杭月考)国家测量队2020年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 ;比2005年测得高度增加了一些,珠峰真的“长高了”。
(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 。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 (选填:“张裂”或“碰撞”),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 的。
15.(2022七上·长兴月考)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 (填“交界处”或“内部”)。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 之间的地震带上。
(2)下列是小科整理的有关抗震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C.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上·余杭月考)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 (选填“较老”或“较新”)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17.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18.读图“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四、解答题
19.(2023七上·宁海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20.(2023七上·上虞期末)印尼(大致位于图甲中黑色箭头所示位置)爪哇岛东部塞梅鲁火山于2022年12月4日开始喷发,火山喷发导致当地数千人紧急逃离。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 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塞梅鲁火山属于活火山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爆发是地球外部能量释放的过程
D.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组成
21.(2023七上·德清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五、综合说理题
22.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解答】A. 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正确,胡克发现的细胞是死细胞;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正确;
C.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正确;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先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接着是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说明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解答】A. “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正确;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正确;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错误,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D. 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火山;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解答】A. 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错误;
B.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错误;
C. 火山与地震带都位于各大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错误;
D.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 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A.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吻合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故A正确;
B.海底扩张说的证据是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的年龄,故B错误;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上述证据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故C错误;
D.细胞学说是生物学的内容,证据是地理学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 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可以说明地壳的变动,用板块运动来解释,正确;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是一个科学的事实,地球一直以否这样,没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错误;
C. 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D.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固结成岩等。
【解答】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不能作为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
A.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的结果,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大西洋不断扩张就是板块张裂造成的 ,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非洲西部海岸与南美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就能够说明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是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板块。2.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是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处。4.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拉张边界上。
【解答】A. 地球是圆的,乘船出海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A正确;
B.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B正确;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错误;
D.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
A.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故B错误;
C.由于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故C错误;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
A.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错误;
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C正确;
D、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亚欧板块;AC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 汶川大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可取的措施是ACD;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CD;
12.【答案】亚欧板块;A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一带的周围海域和陆地;
【解答】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B是震源;A是震中;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
13.【答案】(1)A
(2)②③①
(3)B;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位于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其中主要的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解答】(1)A.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A正确
B.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B错误
C. 麦哲伦是进行了环球航行,C错误
故选A
(2)三种学说中最先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说,再是板块构造学说,故应是②③①
(3)A.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A错误
B. 板块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在不断运动,B正确
C. 相邻的板块可能是相向运动发生碰撞,也可能是往相反方向运动发生张裂,C错误
D. 板块交界处会不断发生碰撞或者张裂,所以比较活跃,D正确
故选B D
故答案为:(1)A (2)②③① (3)B D
14.【答案】(1)米(m)
(2)亚欧;碰撞
(3)变动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长度单位的正确选用;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陆变迁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答】 (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米;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碰撞,使得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变动的;
故答案为:(1)米(2) 亚欧; 碰撞(3) 变动
15.【答案】(1)交界处;印度洋板块
(2)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考查了地震来临时正确的操作;
【解答】(1) 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
(2)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 C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ACD都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1)交界处、印度洋板块(2)B
16.【答案】(1)海底扩张说
(2)较老
(3)软流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 是因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版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海底扩张说 (2) 海底扩张说 (3) 软流
17.【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②一③一①;
(2)ABD都是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
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C;
(3)①非洲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
18.【答案】(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地中海面积正在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解答】(1)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E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C太平洋板块。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19.【答案】(1)②③①
(2)A;B;C
(3)③⑤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解答】(1)地球构造理论为发展先后顺序是:先是魏格纳的大部漂移说,再是海底扩张学说,再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所以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ABC;D是由于地球外力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3)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③⑤⑥;能说明曾经是同一块陆地,经过漂移,现在分开了;
故答案为:(1) ②③① (2) A B C (3) ③⑤⑥
20.【答案】(1)印度洋
(2)地幔
(3)A;D
【知识点】火山;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三大类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有两个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和常含有化石。
【解答】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地幔,因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壳深部或地幔物质部分熔融;
(3)A.塞梅鲁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是活火山,故A正确;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故B错误;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故C错误;
D.火山是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印度洋;(2)地幔;(3)AD。
21.【答案】(1)②③
(2)张裂
(3)四川位于板块交界处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
(1)① 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大熊猫的故乡是中国,如今世界各国的大熊猫是中国迁移出去的,故不是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人们在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距今2亿年前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将上述几块陆地拼合起来,古老地层也完美对接,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答案为:②③。
(2)板块的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山。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发生火山地震。
22.【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动物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鸵鸟和海牛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分布在大洋的两岸,这表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故答案为: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