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地形形成原因有的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的来自于外部力量。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石蘑菇
2.(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 B.
C. D.
3.(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
C.风蚀蘑菇 D.沙岛
4.(2023七上·龙港期末)神仙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式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5.(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地形地貌与风蚀作用有关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谷
D.冲积平原
6.(2023七上·临海期末)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称作”潮涌”(如图),意源于钱塘江潮。钱塘江湖与钱塘江江口特殊的形状有关,造成江口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 冰川 B.生物 C.风力 D.流水
7.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8.如图是沿MN和XY两条剖面线(MN和XY大致垂直)作的剖面图,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盆地
9.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 )
①荷兰的围海造陆
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
③建三峡水库大坝
④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图A、B、C、D、E五点中属于山地和平原的是( )
A.A,B B.D,C C.A,E D.D,B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嘉兴期末)如图是小嘉学习地形的变化后画出的部分思维导图。
(1)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嘉兴地处平原,其成因的外力作用因素是 。
12.(2023七上·杭州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选填:A、B、C或D)。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选填:“山脊”或“山谷”)。泥石流流向为 (选填:a或b)。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选填:①、②、③或④)。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
(5)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升高,表示 。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 。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 D ,E 。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
(3)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 方向。
16.读图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三、实验探究题
17.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
(2)甲村要建一条从清水河取水的管道,若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是1.5 cm,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 m。
(3)某校兴趣小组在大青山附近举行探险活动,夜晚宿营时在选择帐篷驻扎地点上组内产生了不同意见,在A、B、C、D四处地点中,你认为选择 处更合适。原因是 。
18.(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
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
19.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cm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 (选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
(5)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四、解答题
20.(2023七上·宁海期末)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
(2)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
(3)如图2,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
21.(2023七上·龙港期末)瓯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瓯江干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大多与山脉走向平行,河谷两岸地形陡峻,降水汇流快,滩多弯多,洪水暴涨暴落。灵昆岛青蟹是温州市瓯江口的龙湾区瓯江东侧的灵昆滩涂的特产,以肉肥膏腴、肥满度高、味道纯正、价格适中等优势,获得良好声誉。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又名温州岛,具有“沙洲绿树,江海一色”的景观特色,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灵昆岛出产的青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蟹头胸甲呈卵圆形,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宽度的2/3;背面圆突,有“H”形图案;表面光滑,胃心沟不甚明显;额具有4个齿;螯足粗大;腕节内缘具尖锐的刺,外缘具或不具2个刺;掌节在靠腕节边缘具强刺;内侧紧挨腕节处有一结核状凸起;座节不具刺;第二至第四对步足相似,第五对步足末端2节呈桨状;雄性腹部分为5节,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分7节,呈宽卵形;甲壳颜色因种类和生活环境不同而不同。
(1)请简述瓯江口是哪种外力如何形成的 。
(2)a.青蟹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b.下列观点支持青蟹生活在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 .
A.沙滩松软,容易筑穴 B.青蟹主要以小型鱼、虾、蟹、贝等为饵料,沙滩上多贝壳
C.螃蟹离开水后并不会里面干死,因为腮里仍残存许多水分,还可以不停地呼吸
22.(2023七上·温州期末)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如图为某山区等高线与隧道修建示意图,该地山体以岩石为主。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为隧道两端洞口,如何估算图中隧道AB的实际长度?不限材料,写出测算步骤。
(2)长隧道通风差,需在山体中挖井来增强隧道通风。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选择甲、乙、丙中的一处挖井,并说明选址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形的变化是地区的内力因素和外地因素共同的作用;内力因素是地势趋于陡峭;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因素使地势趋于平坦;
【解答】A长江三角洲是外力因素中流水的冲刷而形成的;
B.海边的怪石主要是外力因素中的流水撞击而成的;
C.喜马拉雅山主要是地球内力因素导致的,它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D.沙漠石蘑菇是外力因素中的风力作用而成的;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山顶是山的最高点;等高线越往里越高的是山地;等高线越往外越高的盆地;
【解答】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质作用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内的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内能,地球内能的积累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有关。
【解答】A.火山锥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
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C. 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D. 沙岛是风力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火山;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属于地球内力对地形的变化;地球外力的变化有流水,冰川,风力,生物因素等;
【解答】火山活动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火山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解答】A. 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风蚀作用产生的,A正确
B. 火山湖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B错误
C. 冰斗谷是由于冰蚀形成的,C错误
D. 冲积平原是由于流水冲击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湾三角洲,平面呈喇叭形,是由于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流水入海口处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即如图所示的钱塘江口的形状。因此形成此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
【解答】A.冰川作用主要发生在极地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钱塘江是平原地带,故A错误;
B.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主要是参与碳循环,而钱塘江潮主要是水引起的,故B错误;
C.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钱塘江是湿润地区,故C错误;
D.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湾三角洲,是由流水冲击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重合处为峭壁;等高线像低处凸起是山脊;等高线想高出凸起为山谷。山顶是指删的最高处,山的顶部;鞍部指的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等高线越密集越陡峭;等高线越疏的地方越平坦;
【解答】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正确;
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错误;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800m。错误,二号营地是8000米,峰顶是8848.8m.
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图中两条剖面线XY与MN大致垂直,O点相对于两侧山顶来说,地势中间低两边高,如右图所示;O点相对于两侧山谷来说,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如左图所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鞍部。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②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解答】①荷兰的围海造田;由于荷兰地势低,这个国家有27%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且人多地少,通过围海造田,既获得了土地,也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故①正确。
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②错误。
③建三峡水库大坝;对河流起到调节作用,使流量平衡,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获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故③正确。
④撒哈拉的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干旱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会导致沙化严重,土壤荒漠化加剧,故④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1.平原: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通常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2.丘陵:通常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通常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3.山地: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4.高原:海拔高度通常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5.盆地:人们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解答】读图可得,A所示的是山地,B所示的是高原,C所示的是盆地,D所示的是丘陵,E所示的是平原。
故选C。
11.【答案】(1)地壳变动
(2)流水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解答】(1)地球内力作用造成了地壳变动;
(2) 嘉兴地处平原,其成因的外力作用因素是流水;
故答案为:(1)地壳变动;(2)流水;
12.【答案】(1)B
(2)鞍部;山脊
(3)①
(4)西南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①是峭壁,是等高线的重合处;②是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③是山顶;④是山脊,等高线向外凸出,越往外等高线越低;
【解答】(1)从图上看李村的地形属于中间低,越往外地势越高,属于盆地的地形;
(2)②在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向外凸出,地势越来越低的是山脊;
(3)①是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适合开发攀援项目;
(4)图中是指向标定位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李村在王村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1)B(2)鞍部、山脊(3)①(4)西南
13.【答案】D;山谷;b;②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势陡峭,有大量碎屑物;暴雨。泥石流来是应该朝着垂直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爬,等高线向高处凸起的地形叫做山谷。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水会往地处流。
【解答】 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D。 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山谷。 泥石流流向b处,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向②跑去。
故答案为:D 山谷 b②
14.【答案】(1)相等
(2)陡坡
(3)缓坡
(4)峭壁
(5)山顶
(6)鞍部
(7)山谷
(8)山脊
(9)盆地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高线在地图上的呈现,要特别注意,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以及等高线在地图上呈现的名称,要注意在等高线上去判断山顶,山谷,鞍部,盆地,峭壁等。
【解答】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其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等高线的重叠之处是峭壁,在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升高,表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称之为鞍部,也就是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称之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的地方称之为山脊,等高线内侧呈现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盆地。
故答案为:(1)相等;(2)陡坡;(3)缓坡;(4)峭壁;(5)山顶;(6)鞍部;(7)山谷;(8)山脊;(9)盆地
15.【答案】(1)鞍部;峭壁;山顶;山脊;山谷
(2)自西北流向东南
(3)58 m
(4)东北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是:A是鞍部;B是峭壁; C是山顶;D是山脊; E是山谷.
(2)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读图可得,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m-620m=58m。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
16.【答案】(1)B;风蚀蘑菇
(2)A;峡谷
(3)C;角峰
(4)D;冲积平原(三角洲)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两者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但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内力占优势,也可能是外力占优势。
【解答】(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故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B图,该地形名称叫风蚀蘑菇。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河谷,沟壑等。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图,该地形名称叫峡谷。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故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C图,该地形名称叫角峰。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D1图,该地形名称叫冲积平原(三角洲)。
17.【答案】(1)峭壁;鞍部
(2)750
(3)C;C处地形为鞍部,较平坦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定不同部位表示的地形为: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解答】(1)A为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A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峭壁,C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甲村要建一条从清水河取水的管道,若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是1.5 cm,根据比例比例尺1:50000,
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750m。
(3)在A、B、C、D四处地点中,选择C处更合适。原因是C处地形为鞍部,较平坦2。
18.【答案】(1)B、C
(2)乙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故选B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乙,因为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19.【答案】(1)流水侵蚀
(2)风力侵蚀
(3)外力
(4)C
(5)A;B;C;E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1)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2)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
【解答】(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流水侵蚀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风力侵蚀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因为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都是自然界的外力作用。
(4)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风蚀地貌,因为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
(5)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都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因此 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A、B、C、E。
故答案为:(1)流水侵蚀(2)风力侵蚀(3)外力(4)C(5)ABCE
20.【答案】(1)甲
(2)东北
(3)①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图的比例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第一,陡坡;第二,大量的碎屑物;第三,长时间的暴雨;
【解答】(1)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所以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甲;
(2)根据指向标定向法,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
(3)泥石流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走,所以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①;
故答案为:(1)甲(2)东北(3)①
21.【答案】(1)流水
(2)无脊椎动物;AB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入海口的平原三角洲等都是流水冲刷形成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脊椎骨;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解答】(1) 瓯江口是流水外力的冲刷而成;
(2)a:青蟹没有脊椎骨,所以为无脊椎动物;
b:ABC都支持青蟹生活在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共同作用;
故答案为:(1)流水(2)无脊椎动物,ABC
22.【答案】(1)将棉线与图中隧道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将所测长度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隧道实际长度
(2)选择丙处,该处位于隧道正上方,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开采的工程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选择乙处,该处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开采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1)采用画曲为直法,将棉线与图中隧道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将所测长度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隧道实际长度;
(2)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 ,乙和丙都适合选择, 选择丙处,该处位于隧道正上方,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开采的工程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选择乙处,该处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开采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宁海期末)地形形成原因有的来自于地球内部力量,有的来自于外部力量。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石蘑菇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形的变化是地区的内力因素和外地因素共同的作用;内力因素是地势趋于陡峭;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因素使地势趋于平坦;
【解答】A长江三角洲是外力因素中流水的冲刷而形成的;
B.海边的怪石主要是外力因素中的流水撞击而成的;
C.喜马拉雅山主要是地球内力因素导致的,它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D.沙漠石蘑菇是外力因素中的风力作用而成的;
故答案为:C.
2.(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山顶是山的最高点;等高线越往里越高的是山地;等高线越往外越高的盆地;
【解答】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
C.风蚀蘑菇 D.沙岛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风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质作用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来自地表以内的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内能,地球内能的积累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有关。
【解答】A.火山锥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
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C. 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D. 沙岛是风力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3七上·龙港期末)神仙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式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属于地球内力对地形的变化;地球外力的变化有流水,冰川,风力,生物因素等;
【解答】火山活动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火山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故答案为:B.
5.(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地形地貌与风蚀作用有关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谷
D.冲积平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解答】A. 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风蚀作用产生的,A正确
B. 火山湖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B错误
C. 冰斗谷是由于冰蚀形成的,C错误
D. 冲积平原是由于流水冲击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3七上·临海期末)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称作”潮涌”(如图),意源于钱塘江潮。钱塘江湖与钱塘江江口特殊的形状有关,造成江口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 冰川 B.生物 C.风力 D.流水
【答案】D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湾三角洲,平面呈喇叭形,是由于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流水入海口处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即如图所示的钱塘江口的形状。因此形成此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
【解答】A.冰川作用主要发生在极地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钱塘江是平原地带,故A错误;
B.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主要是参与碳循环,而钱塘江潮主要是水引起的,故B错误;
C.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钱塘江是湿润地区,故C错误;
D.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湾三角洲,是由流水冲击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重合处为峭壁;等高线像低处凸起是山脊;等高线想高出凸起为山谷。山顶是指删的最高处,山的顶部;鞍部指的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等高线越密集越陡峭;等高线越疏的地方越平坦;
【解答】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正确;
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错误;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800m。错误,二号营地是8000米,峰顶是8848.8m.
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如图是沿MN和XY两条剖面线(MN和XY大致垂直)作的剖面图,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图中两条剖面线XY与MN大致垂直,O点相对于两侧山顶来说,地势中间低两边高,如右图所示;O点相对于两侧山谷来说,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如左图所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鞍部。
故选C。
9.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 )
①荷兰的围海造陆
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
③建三峡水库大坝
④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②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解答】①荷兰的围海造田;由于荷兰地势低,这个国家有27%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且人多地少,通过围海造田,既获得了土地,也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故①正确。
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②错误。
③建三峡水库大坝;对河流起到调节作用,使流量平衡,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获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故③正确。
④撒哈拉的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干旱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会导致沙化严重,土壤荒漠化加剧,故④错误。
故选D。
10.图A、B、C、D、E五点中属于山地和平原的是( )
A.A,B B.D,C C.A,E D.D,B
【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1.平原: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通常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2.丘陵:通常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通常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3.山地: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4.高原:海拔高度通常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5.盆地:人们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解答】读图可得,A所示的是山地,B所示的是高原,C所示的是盆地,D所示的是丘陵,E所示的是平原。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嘉兴期末)如图是小嘉学习地形的变化后画出的部分思维导图。
(1)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嘉兴地处平原,其成因的外力作用因素是 。
【答案】(1)地壳变动
(2)流水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解答】(1)地球内力作用造成了地壳变动;
(2) 嘉兴地处平原,其成因的外力作用因素是流水;
故答案为:(1)地壳变动;(2)流水;
12.(2023七上·杭州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答案】(1)B
(2)鞍部;山脊
(3)①
(4)西南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①是峭壁,是等高线的重合处;②是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③是山顶;④是山脊,等高线向外凸出,越往外等高线越低;
【解答】(1)从图上看李村的地形属于中间低,越往外地势越高,属于盆地的地形;
(2)②在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向外凸出,地势越来越低的是山脊;
(3)①是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适合开发攀援项目;
(4)图中是指向标定位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李村在王村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1)B(2)鞍部、山脊(3)①(4)西南
13.(2022七上·余杭月考)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选填:A、B、C或D)。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选填:“山脊”或“山谷”)。泥石流流向为 (选填:a或b)。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选填:①、②、③或④)。
【答案】D;山谷;b;②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势陡峭,有大量碎屑物;暴雨。泥石流来是应该朝着垂直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爬,等高线向高处凸起的地形叫做山谷。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水会往地处流。
【解答】 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D。 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山谷。 泥石流流向b处,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向②跑去。
故答案为:D 山谷 b②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
(5)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升高,表示 。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 。
【答案】(1)相等
(2)陡坡
(3)缓坡
(4)峭壁
(5)山顶
(6)鞍部
(7)山谷
(8)山脊
(9)盆地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高线在地图上的呈现,要特别注意,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以及等高线在地图上呈现的名称,要注意在等高线上去判断山顶,山谷,鞍部,盆地,峭壁等。
【解答】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其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等高线的重叠之处是峭壁,在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升高,表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称之为鞍部,也就是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称之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的地方称之为山脊,等高线内侧呈现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盆地。
故答案为:(1)相等;(2)陡坡;(3)缓坡;(4)峭壁;(5)山顶;(6)鞍部;(7)山谷;(8)山脊;(9)盆地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 D ,E 。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
(3)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 方向。
【答案】(1)鞍部;峭壁;山顶;山脊;山谷
(2)自西北流向东南
(3)58 m
(4)东北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是:A是鞍部;B是峭壁; C是山顶;D是山脊; E是山谷.
(2)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读图可得,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m-620m=58m。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
16.读图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答案】(1)B;风蚀蘑菇
(2)A;峡谷
(3)C;角峰
(4)D;冲积平原(三角洲)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两者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但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内力占优势,也可能是外力占优势。
【解答】(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故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B图,该地形名称叫风蚀蘑菇。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河谷,沟壑等。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图,该地形名称叫峡谷。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故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C图,该地形名称叫角峰。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D1图,该地形名称叫冲积平原(三角洲)。
三、实验探究题
17.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
(2)甲村要建一条从清水河取水的管道,若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是1.5 cm,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 m。
(3)某校兴趣小组在大青山附近举行探险活动,夜晚宿营时在选择帐篷驻扎地点上组内产生了不同意见,在A、B、C、D四处地点中,你认为选择 处更合适。原因是 。
【答案】(1)峭壁;鞍部
(2)750
(3)C;C处地形为鞍部,较平坦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定不同部位表示的地形为: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解答】(1)A为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A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峭壁,C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甲村要建一条从清水河取水的管道,若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是1.5 cm,根据比例比例尺1:50000,
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750m。
(3)在A、B、C、D四处地点中,选择C处更合适。原因是C处地形为鞍部,较平坦2。
18.(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
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1)B、C
(2)乙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故选B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乙,因为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19.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cm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 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 (选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
(5)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答案】(1)流水侵蚀
(2)风力侵蚀
(3)外力
(4)C
(5)A;B;C;E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1)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2)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
【解答】(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流水侵蚀是造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风力侵蚀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因为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都是自然界的外力作用。
(4)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风蚀地貌,因为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
(5)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都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因此 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A、B、C、E。
故答案为:(1)流水侵蚀(2)风力侵蚀(3)外力(4)C(5)ABCE
四、解答题
20.(2023七上·宁海期末)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
(2)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
(3)如图2,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
【答案】(1)甲
(2)东北
(3)①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图的比例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第一,陡坡;第二,大量的碎屑物;第三,长时间的暴雨;
【解答】(1)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所以图1中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甲;
(2)根据指向标定向法,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
(3)泥石流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往高处走,所以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①;
故答案为:(1)甲(2)东北(3)①
21.(2023七上·龙港期末)瓯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瓯江干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大多与山脉走向平行,河谷两岸地形陡峻,降水汇流快,滩多弯多,洪水暴涨暴落。灵昆岛青蟹是温州市瓯江口的龙湾区瓯江东侧的灵昆滩涂的特产,以肉肥膏腴、肥满度高、味道纯正、价格适中等优势,获得良好声誉。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又名温州岛,具有“沙洲绿树,江海一色”的景观特色,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灵昆岛出产的青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蟹头胸甲呈卵圆形,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宽度的2/3;背面圆突,有“H”形图案;表面光滑,胃心沟不甚明显;额具有4个齿;螯足粗大;腕节内缘具尖锐的刺,外缘具或不具2个刺;掌节在靠腕节边缘具强刺;内侧紧挨腕节处有一结核状凸起;座节不具刺;第二至第四对步足相似,第五对步足末端2节呈桨状;雄性腹部分为5节,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分7节,呈宽卵形;甲壳颜色因种类和生活环境不同而不同。
(1)请简述瓯江口是哪种外力如何形成的 。
(2)a.青蟹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b.下列观点支持青蟹生活在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 .
A.沙滩松软,容易筑穴 B.青蟹主要以小型鱼、虾、蟹、贝等为饵料,沙滩上多贝壳
C.螃蟹离开水后并不会里面干死,因为腮里仍残存许多水分,还可以不停地呼吸
【答案】(1)流水
(2)无脊椎动物;AB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入海口的平原三角洲等都是流水冲刷形成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脊椎骨;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解答】(1) 瓯江口是流水外力的冲刷而成;
(2)a:青蟹没有脊椎骨,所以为无脊椎动物;
b:ABC都支持青蟹生活在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共同作用;
故答案为:(1)流水(2)无脊椎动物,ABC
22.(2023七上·温州期末)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如图为某山区等高线与隧道修建示意图,该地山体以岩石为主。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为隧道两端洞口,如何估算图中隧道AB的实际长度?不限材料,写出测算步骤。
(2)长隧道通风差,需在山体中挖井来增强隧道通风。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选择甲、乙、丙中的一处挖井,并说明选址的理由。
【答案】(1)将棉线与图中隧道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将所测长度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隧道实际长度
(2)选择丙处,该处位于隧道正上方,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开采的工程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选择乙处,该处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开采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1)采用画曲为直法,将棉线与图中隧道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记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将所测长度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隧道实际长度;
(2)从开采量与通风效果考虑 ,乙和丙都适合选择, 选择丙处,该处位于隧道正上方,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开采的工程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选择乙处,该处与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开采量小或该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