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2020九上·西夏月考)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 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2九上·海珠月考)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有关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用托盘天平称取氧化铜粉末
用量筒量取的稀硫酸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用量筒量取某溶液
A. B. C. D.
7.(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实验室中有不少实验规则。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进实验成功,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下列同学的做法中,遵守了实验规则的是( )
A.小健同学偷偷把玻璃管带出实验室
B.小叶同学把高锰酸钾粉末涂抹在脸上
C.小茹同学用嘴吹灭酒精
D.小静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8.(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化学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B.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绿色食品是指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9.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托盘上的砝码为5克,游码在0.4克的位置上,指针指向最右端,所称药品的质量是( )
A.5.4克 B.不足5.4克 C.超过5.4克 D.4.6克
10.(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11.(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麦磨成面粉 B.自行车轮胎在强光下爆裂
C.用电热壶烧开水 D.木材燃烧成灰烬
12.(2016·许昌模拟)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C.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
D.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1)英国的 和意大利的 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 和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 和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和 的科学。因此,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
1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成功和安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2)在实验室点燃镁条,应该使用的仪器有石棉网、 填完整。为了安全,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佩戴 。
(3)现要量取的盐酸,量液时,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填“”、“”或“”。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5)使用天平已调平衡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则应 。
(6)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小冬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和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龙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个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1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或“”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因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验证实验的方法和其中的步骤,所以为设计实验。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 方法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
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点燃蜡烛时会流蜡油,只生化学变化 ,也伴随物理变化,故错误;
B. 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先变黑的稳定高,故正确;
C.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故错误;
D.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蜡烛的固态小颗粒,能被点燃,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原理、现象,生成物的检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C. 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石蜡的性质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火焰上罩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石蜡具有可燃性,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跟着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C、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分析;
D、根据石蜡具有可燃性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克,所以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37.3g氧化铜粉末,故合理;
②5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所以不能用50mL量筒量取4.52mL的稀硫酸,故不合理;
③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0.1℃,所以不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0.38℃,故不合理;
④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7.8mL,故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化学实验在读取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托盘天平可准确到0.1克;广泛pH试纸的测量范围是0~14,不会出现小数;5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0.1℃。
7.【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小健同学偷偷把玻璃管带出实验室,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B. 小叶同学把高锰酸钾粉末涂抹在脸上,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C. 小茹同学用嘴吹灭酒精,容易形成火灾,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D. 小静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遵守了实验规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验室安全守则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食品,无污染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9.【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中放药品,右盘中放砝码,指针向右偏了,说明砝码这边沉了,药品那边轻了,所以药品不足5.4克。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蒸气遇到干冷的烧杯会凝聚成水滴,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会生成水,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故错误;
B. 火柴梗的两端显变黑,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故正确;
C. 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故错误;
D. 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放热,蜡烛蒸气形成石蜡颗粒,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验证实验,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小麦磨成面粉,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自行车轮胎在强光下爆裂,分子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用电热壶烧开水,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木材燃烧成灰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立即用冷水冲洗会炸裂试管,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稀释浓硫酸时,一般在烧杯中进行稀释,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
13.【答案】(1)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原子论;分子学说;原子;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
(2)门捷列夫
(3)分子;原子;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物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英国的道尔顿和意大利的 阿伏加德罗 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原子论 和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原子 和分子 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 分子 和 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性质、 组成 、 结构 和 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
【分析】(1)(2)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化学的概念分析。
(3)根据化学的概念分析。
14.【答案】(1)广口瓶;腐蚀胶头
(2)坩埚钳、酒精灯;护目镜
(3)<
(4)②①④③⑤⑥⑦
(5)取出部分食盐
(6)等于;7.3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胶头。
(2)在实验室点燃镁条,应该使用的仪器有石棉网、 坩埚钳、酒精灯。为了安全,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佩戴护目镜。
(3)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量液时,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⑤⑥⑦。
②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
①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④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⑤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⑥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⑦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5)使用天平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指针向左偏,说明物品的质量超重,则应取出部分食盐。
(6)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小冬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等于(10g+5g)15g。小龙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1个10g砝码,游码的质量=2.7g,此时天平平衡,因为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10g-2.7g=7.3g。
【分析】(1)根据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内,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镁条燃烧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4)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5)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注意左物右码分析。
(6)根据天平称量注意事项分析。
15.【答案】a;烧杯内壁有水雾;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因为蜡烛的外焰温度高;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答案】(1)a;因为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可燃
(4)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实验Ⅰ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因为a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第二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一端,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蜡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蜡烛的性质分析。
1 / 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2020九上·西夏月考)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 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因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验证实验的方法和其中的步骤,所以为设计实验。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 方法分析
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
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2022九上·海珠月考)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点燃蜡烛时会流蜡油,只生化学变化 ,也伴随物理变化,故错误;
B. 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先变黑的稳定高,故正确;
C.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故错误;
D.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蜡烛的固态小颗粒,能被点燃,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原理、现象,生成物的检验分析。
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有关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C. 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石蜡的性质分析。
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火焰上罩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石蜡具有可燃性,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跟着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C、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分析;
D、根据石蜡具有可燃性分析。
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用托盘天平称取氧化铜粉末
用量筒量取的稀硫酸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用量筒量取某溶液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克,所以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37.3g氧化铜粉末,故合理;
②5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所以不能用50mL量筒量取4.52mL的稀硫酸,故不合理;
③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0.1℃,所以不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0.38℃,故不合理;
④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7.8mL,故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化学实验在读取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托盘天平可准确到0.1克;广泛pH试纸的测量范围是0~14,不会出现小数;5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1mL;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0.1℃。
7.(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实验室中有不少实验规则。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进实验成功,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下列同学的做法中,遵守了实验规则的是( )
A.小健同学偷偷把玻璃管带出实验室
B.小叶同学把高锰酸钾粉末涂抹在脸上
C.小茹同学用嘴吹灭酒精
D.小静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小健同学偷偷把玻璃管带出实验室,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B. 小叶同学把高锰酸钾粉末涂抹在脸上,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C. 小茹同学用嘴吹灭酒精,容易形成火灾,没有遵守实验规则,故不符合题意;
D. 小静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遵守了实验规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验室安全守则分析。
8.(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化学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B.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绿色食品是指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食品,无污染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9.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托盘上的砝码为5克,游码在0.4克的位置上,指针指向最右端,所称药品的质量是( )
A.5.4克 B.不足5.4克 C.超过5.4克 D.4.6克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中放药品,右盘中放砝码,指针向右偏了,说明砝码这边沉了,药品那边轻了,所以药品不足5.4克。
故选:B
10.(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蒸气遇到干冷的烧杯会凝聚成水滴,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会生成水,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故错误;
B. 火柴梗的两端显变黑,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故正确;
C. 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故错误;
D. 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放热,蜡烛蒸气形成石蜡颗粒,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验证实验,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分析。
11.(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麦磨成面粉 B.自行车轮胎在强光下爆裂
C.用电热壶烧开水 D.木材燃烧成灰烬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小麦磨成面粉,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自行车轮胎在强光下爆裂,分子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用电热壶烧开水,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木材燃烧成灰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2.(2016·许昌模拟)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C.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
D.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立即用冷水冲洗会炸裂试管,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稀释浓硫酸时,一般在烧杯中进行稀释,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1)英国的 和意大利的 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 和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 和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和 的科学。因此,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
【答案】(1)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原子论;分子学说;原子;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
(2)门捷列夫
(3)分子;原子;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物质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英国的道尔顿和意大利的 阿伏加德罗 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原子论 和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原子 和分子 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 分子 和 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性质、 组成 、 结构 和 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
【分析】(1)(2)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化学的概念分析。
(3)根据化学的概念分析。
1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成功和安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2)在实验室点燃镁条,应该使用的仪器有石棉网、 填完整。为了安全,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佩戴 。
(3)现要量取的盐酸,量液时,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填“”、“”或“”。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5)使用天平已调平衡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则应 。
(6)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小冬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和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龙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个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答案】(1)广口瓶;腐蚀胶头
(2)坩埚钳、酒精灯;护目镜
(3)<
(4)②①④③⑤⑥⑦
(5)取出部分食盐
(6)等于;7.3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胶头。
(2)在实验室点燃镁条,应该使用的仪器有石棉网、 坩埚钳、酒精灯。为了安全,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佩戴护目镜。
(3)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量液时,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⑤⑥⑦。
②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
①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④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⑤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⑥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⑦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5)使用天平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指针向左偏,说明物品的质量超重,则应取出部分食盐。
(6)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小冬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等于(10g+5g)15g。小龙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1个10g砝码,游码的质量=2.7g,此时天平平衡,因为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10g-2.7g=7.3g。
【分析】(1)根据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内,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镁条燃烧需要的仪器、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4)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5)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注意左物右码分析。
(6)根据天平称量注意事项分析。
1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或“”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答案】a;烧杯内壁有水雾;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因为蜡烛的外焰温度高;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 。
【答案】(1)a;因为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可燃
(4)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实验Ⅰ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因为a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第二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一端,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蜡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蜡烛的性质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