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狼》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
B.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
C.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D.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二、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 大窘 积薪 苫蔽 弛担 径去
suì入 假mèi yòu敌 狡xiá 意xiá甚 。
8.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 )
(2)一狼洞其中( )
(3)以攻其后也( )
(4)其一犬坐于前( )
三、填空题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两处)
久 之 目 似 瞑 意 暇 甚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 狼 》作者是 朝的 ,字留仙,世称 ,著有《 》,这是一部文言小说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 )
(2)其一犬坐于前( )
(3)缀行甚远(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一狼径去( )
(6)屠暴起( )
(7)弛担持刀( )
(8)一狼仍从( )
(9)一狼洞其中( )
(10)狼亦黠矣(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驼的喘息
粱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古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感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来听到过罢了。
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禁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嗔视我的样子。
(有删改)
12.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
→ →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13.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欲扬先抑 C.借景抒情 D.设置悬念
14.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150字以内)
16.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五、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狼拥有特殊的品质和超强的生存能力,是大自然中一支比较优秀的种族。它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警敏捷,善于捕捉;它们有速度,有纪律,善于伪装自己,大敌当前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它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并生存繁衍;它们熟悉荒原或丛林的种种游戏规则,可进可退,能屈能伸,闪转腾挪。
(1)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改正。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3)有人说狼是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应大肆捕捉或消灭,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倚”应读“yǐ”;
B.“少”应读“shǎo”;C无误;
D.“顷”应读“qǐng”。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2.【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没有通假字;B没有通假字;C“止”通“只”,“只”的意思;D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
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之”的用法有:(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4)用作动词,到……去;(5)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这里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4.【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朗读节奏应为“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朗读停顿能力。划分朗读节奏,可结合句意及相关标志词语进行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意,在此基础上划分朗读停顿。
5.【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困窘(jǐng)-(jiǒng);B注音无误;C注音无误;D注音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选A。B 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在……中”或“常常能够使”;C 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D 中表达不合事理,应删去“一个不说他”中“不”。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7.【答案】zhuì;jiǒng;xīn;shàn;chí;jìng;隧;寐;诱;黠;暇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根据词语“缀行”第1空填“zhuì”;根据词语“大窘”第2空填“jiǒng”;根据词语“积薪”第3空填“xīn‘’;根据词语“苫蔽”第4空填“shàn”;根据词语“弛担”第5空填“chí”;根据词语“ 径去”第6空填“jìng”;根据词语“suì入”第7空填“隧”;根据词语“假mèi”第8空填“寐”;根据词语“yòu敌”第9空填“诱”;根据词语“狡xiá”第10空填“黠”;根据词语“意xiá甚”第11空填“暇”。
故答案为:zhuì ; jiǒng; xīn; shàn; chí; jìng; 隧 ; 寐 诱; 黠; 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8.【答案】(1)代词,指代“两狼”
(2)代词,指代“柴草堆”
(3)代词,指代“屠户”
(4)其中的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根据翻译:害怕前后遭受狼的攻击,“其”是代词,指代“两狼”;(2)根据翻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其”是代词,指代“柴草堆”;(3)根据翻译: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其”是代词,指代“屠户”;(4)根据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其中的意思。
故答案为:代词,指代“两狼”;代词,指代“柴草堆”;代词,指代“屠户”; 其中的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9.【答案】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这句话的翻译是: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包括三层意思,一层表时间“久之”,第二层写眼睛“目似瞑”,第三层写神情“意暇甚”。
故答案为: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要读懂句意,然后技巧断句,具体方法有:按意义划分,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看看有几层意思,一般层与层之间应该停顿;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是复音词,可是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的,应注意分开,比如“可以”这个词;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来停顿;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都是按意义划分节奏,划分时,只需要停顿一两处,不宜过多。
10.【答案】清;蒲松龄;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生,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故答案为:清; 蒲松龄;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文学家代表人物及作品等文学常识,而且要对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之外,加强课外著名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是少数名家的作品,平常养成多阅读多积累多做笔记,它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很短一段时间内掌握它,确非易事,这便要求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
11.【答案】(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离开
(6)突然
(7)解除,文中指卸下
(8)跟
(9)打洞
(10)狡猾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 顾野有麦场”的翻译是: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所以“顾”是“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2)“其一犬坐于前”的翻译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犬”是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3)“ 缀行甚远”的翻译是:紧随着他走了很远,所以“缀”是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翻译是: 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所以“隧”是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5)“一狼径去”的翻译是:一只狼径直走开,所以“去”是离开的意思;(6)“屠暴起”的翻译是:屠户突然起身,所以“暴”是突然的意思;(7)“ 弛担持刀”的翻译是:卸下担子拿着刀,所以“弛”是解除,文中指卸下;(8)“一狼仍从”的翻译是: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所以“从”是跟的意思;(9)“一狼洞其中”的翻译是: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所以“洞”是动词,打洞的意思;(10)“狼亦黠矣 的翻译是”:狼也是狡猾的动物,所以“黠”是狡猾的意思。
故答案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离开;突然;解除,文中指卸下 ;跟;打洞;狡猾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答案】12.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3.B
14.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5.示例: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虽然认识回家的路,但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即使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手法。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注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修辞包括常考的比喻、拟人、借代、反问、设问等;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答题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结合主旨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有关骆驼自尊的句子,归纳后分析是否体现骆驼自尊,整合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12.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⑤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故答案为: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3.先批评北京动物园里被圈养的骆驼,再夸赞新疆见到的野骆驼,是欲扬先抑。
故答案为: B
14.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强调骆驼也像人一样,会感到累的,感到渴的,写了作者因为同情骆驼但是又不能及时帮助骆驼的内疚和痛苦。
故答案为: 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5.出差时见到的野骆驼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听陪行者介绍说这些骆驼是家养过的,被主人丢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我这次见到的这个骆驼,老了,但是如果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正侧面相结合,突出了骆驼的自尊心。
故答案为: 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虽然认识回家的路,但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即使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16.【答案】
【知识点】生动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说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内容。概括小说情节有“寻”“理”“抓”等方法,“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注意: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17.【答案】(1)不合逻辑,“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
(2)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句与修改病句;不合逻辑;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划线句子的语病是不合逻辑,只有先生存繁衍才能发展壮大,所以“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根据平常积累,关于狼的成语有: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狼狈不堪、声名狼藉、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等。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故答案为:不合逻辑,“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具体方法: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是否存在过度修改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应该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基本观点;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定要真情实切;针对某种和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和弄清作者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我们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要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狼》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倚”应读“yǐ”;
B.“少”应读“shǎo”;C无误;
D.“顷”应读“qǐng”。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没有通假字;B没有通假字;C“止”通“只”,“只”的意思;D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
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之”的用法有:(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4)用作动词,到……去;(5)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这里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朗读节奏应为“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朗读停顿能力。划分朗读节奏,可结合句意及相关标志词语进行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意,在此基础上划分朗读停顿。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
B.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
C.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D.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困窘(jǐng)-(jiǒng);B注音无误;C注音无误;D注音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选A。B 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在……中”或“常常能够使”;C 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D 中表达不合事理,应删去“一个不说他”中“不”。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二、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 大窘 积薪 苫蔽 弛担 径去
suì入 假mèi yòu敌 狡xiá 意xiá甚 。
【答案】zhuì;jiǒng;xīn;shàn;chí;jìng;隧;寐;诱;黠;暇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根据词语“缀行”第1空填“zhuì”;根据词语“大窘”第2空填“jiǒng”;根据词语“积薪”第3空填“xīn‘’;根据词语“苫蔽”第4空填“shàn”;根据词语“弛担”第5空填“chí”;根据词语“ 径去”第6空填“jìng”;根据词语“suì入”第7空填“隧”;根据词语“假mèi”第8空填“寐”;根据词语“yòu敌”第9空填“诱”;根据词语“狡xiá”第10空填“黠”;根据词语“意xiá甚”第11空填“暇”。
故答案为:zhuì ; jiǒng; xīn; shàn; chí; jìng; 隧 ; 寐 诱; 黠; 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8.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 )
(2)一狼洞其中( )
(3)以攻其后也( )
(4)其一犬坐于前( )
【答案】(1)代词,指代“两狼”
(2)代词,指代“柴草堆”
(3)代词,指代“屠户”
(4)其中的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根据翻译:害怕前后遭受狼的攻击,“其”是代词,指代“两狼”;(2)根据翻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其”是代词,指代“柴草堆”;(3)根据翻译: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其”是代词,指代“屠户”;(4)根据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其中的意思。
故答案为:代词,指代“两狼”;代词,指代“柴草堆”;代词,指代“屠户”; 其中的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三、填空题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两处)
久 之 目 似 瞑 意 暇 甚
【答案】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这句话的翻译是: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包括三层意思,一层表时间“久之”,第二层写眼睛“目似瞑”,第三层写神情“意暇甚”。
故答案为: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要读懂句意,然后技巧断句,具体方法有:按意义划分,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看看有几层意思,一般层与层之间应该停顿;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是复音词,可是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的,应注意分开,比如“可以”这个词;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来停顿;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都是按意义划分节奏,划分时,只需要停顿一两处,不宜过多。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 狼 》作者是 朝的 ,字留仙,世称 ,著有《 》,这是一部文言小说集。
【答案】清;蒲松龄;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生,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故答案为:清; 蒲松龄;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文学家代表人物及作品等文学常识,而且要对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之外,加强课外著名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是少数名家的作品,平常养成多阅读多积累多做笔记,它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很短一段时间内掌握它,确非易事,这便要求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 )
(2)其一犬坐于前( )
(3)缀行甚远(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一狼径去( )
(6)屠暴起( )
(7)弛担持刀( )
(8)一狼仍从( )
(9)一狼洞其中( )
(10)狼亦黠矣( )
【答案】(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离开
(6)突然
(7)解除,文中指卸下
(8)跟
(9)打洞
(10)狡猾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 顾野有麦场”的翻译是: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所以“顾”是“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2)“其一犬坐于前”的翻译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犬”是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3)“ 缀行甚远”的翻译是:紧随着他走了很远,所以“缀”是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翻译是: 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所以“隧”是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5)“一狼径去”的翻译是:一只狼径直走开,所以“去”是离开的意思;(6)“屠暴起”的翻译是:屠户突然起身,所以“暴”是突然的意思;(7)“ 弛担持刀”的翻译是:卸下担子拿着刀,所以“弛”是解除,文中指卸下;(8)“一狼仍从”的翻译是: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所以“从”是跟的意思;(9)“一狼洞其中”的翻译是: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所以“洞”是动词,打洞的意思;(10)“狼亦黠矣 的翻译是”:狼也是狡猾的动物,所以“黠”是狡猾的意思。
故答案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离开;突然;解除,文中指卸下 ;跟;打洞;狡猾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诵读和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驼的喘息
粱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古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感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来听到过罢了。
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禁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嗔视我的样子。
(有删改)
12.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
→ →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13.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欲扬先抑 C.借景抒情 D.设置悬念
14.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150字以内)
【答案】12.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3.B
14.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5.示例: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虽然认识回家的路,但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即使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手法。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注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修辞包括常考的比喻、拟人、借代、反问、设问等;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答题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后结合主旨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有关骆驼自尊的句子,归纳后分析是否体现骆驼自尊,整合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12.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⑤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故答案为: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3.先批评北京动物园里被圈养的骆驼,再夸赞新疆见到的野骆驼,是欲扬先抑。
故答案为: B
14.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强调骆驼也像人一样,会感到累的,感到渴的,写了作者因为同情骆驼但是又不能及时帮助骆驼的内疚和痛苦。
故答案为: 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5.出差时见到的野骆驼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听陪行者介绍说这些骆驼是家养过的,被主人丢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我这次见到的这个骆驼,老了,但是如果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正侧面相结合,突出了骆驼的自尊心。
故答案为: 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虽然认识回家的路,但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即使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16.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
【知识点】生动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说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内容。概括小说情节有“寻”“理”“抓”等方法,“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注意: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五、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狼拥有特殊的品质和超强的生存能力,是大自然中一支比较优秀的种族。它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警敏捷,善于捕捉;它们有速度,有纪律,善于伪装自己,大敌当前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它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并生存繁衍;它们熟悉荒原或丛林的种种游戏规则,可进可退,能屈能伸,闪转腾挪。
(1)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改正。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3)有人说狼是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应大肆捕捉或消灭,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不合逻辑,“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
(2)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句与修改病句;不合逻辑;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划线句子的语病是不合逻辑,只有先生存繁衍才能发展壮大,所以“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根据平常积累,关于狼的成语有: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狼狈不堪、声名狼藉、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等。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故答案为:不合逻辑,“发展壮大”与“生存繁衍”应对调位置;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生命属于每一个生物,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何况狼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它们很有母爱,懂得感恩,它们还是大自然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大肆捕捉或消灭,可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所以我认为不能大肆捕捉或消灭狼。
【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具体方法: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是否存在过度修改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应该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基本观点;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定要真情实切;针对某种和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和弄清作者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我们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要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