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画家凡高》-课件+教案-2023.05.2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画家凡高》-课件+教案-2023.05.2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31 18:03:27

文档简介

人美版4年级下册第17课
《画家凡·高》教学案例
执教教师:邓嘉谊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通过欣赏凡 高的作品,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刻苦、顽强、执着、勇于积极探索、充满激情的精神,启发学生去感悟思考画家的内心世界。本课学习从了解画家开始,感受画家再到分析画家的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明白只有深入了解艺术家,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同时,欣赏活动是一种视觉分析练习,是从感性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欣赏活动从感性层面逐步提升到理性层面,学会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积累美术知识,建构美术能力。本课编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获得欣赏方法的能力,从朦眬的认识提升到对作品艺术独到的见解,激起了解更多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兴趣,学会直接去感受,与作者、作品对话。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的欣赏过数位中外画家的作品,对绘画题材、绘画形式、风格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力、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本课首次出现以画家为专题进行的欣赏的活动,学生在领悟和理解文化艺术时,还需要逐步搭建欣赏评述的阶梯,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开展专题性的欣赏学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凡高生活的背景及绘画作品,掌握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述。
2. 通过对凡高画作说一说、看一看、观察描述、动笔分析等方法,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述。
3. 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学习,提升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画家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难点】
赏析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尝试用内容、色彩、笔触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媒体
【教学过程】
—、新知导入
视频导入
1.探索引导欣赏真实的星空(视频及投影结合),感受星河的美,教师进行提问:如何把美丽的星空保存下来了随时欣赏呢?生答:摄影、绘画;师说:如果说西方艺术是美丽的星云,那么凡高就是这个星云里最美的恒星。出示课题——《画家凡·高》
二、感受新知学会观察
1.初步感知(背景了解)
(1)通过课下和书本的了解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凡高。教师进行总结简单概括凡高的母亲和弟弟提奥,以及凡高的一些经历,展示凡高的故事作品。
2.探索新知(内容分析)
(1)以时间为线索,1885年-1883年间的作品,展示凡高儿童时期及早起作品,通过欣赏学生体会早起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进行概括,写实、色彩黯淡、描写劳动人民。
(2)内容分析《吃土豆的人》作品赏析: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内容的分析:把握几个关键点,教师引导怎么从作品中去寻找关键信息,如人物的特征、表情、主题等。学生分析画面的内容,教师总结:作品欣赏的第一步是从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讲究分析作品的方法。欣赏同时期其他作品,再次体会作者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主要颜色以暗色调为主,主题描绘劳动人民。学生再谈感受,根据内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和分析,总结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三、探索新知
1.中期探索
(1)1886年—1887年凡高收到弟弟提奥的邀请来到法国巴黎,通过欣赏视频,引导学生探索中期凡高到法国后作品所产生的变化,色彩明亮鲜艳。
分析作品《向日葵》,体会初期与中期的颜色对比,此时色彩对心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尝试用选择卡的方式选出对应色彩,初谈感受。生答:作品色彩暖色为主,作者的情绪开心快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欣赏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体会这一时期凡高的内心变化。
2.晚期作品 ( 笔法 )
(1)师生讨论为什么用“疯狂”一词概括此时凡高的经历,分析凡高此时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
(2)欣赏在一时期凡高所创作的举世闻名的《星月夜》,引导学生初探画面的感受,发觉颜色的流动性。师:凡高绘画产生的流动现象与物理中的“湍流现象”相吻合,教师陈述湍流艺术的表现形式。学生动手进行尝试流体艺术,感受运动的画面,通过桌面的颜料、画板创作流体画,注意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让画板上的颜料流动起来。体验结束后,让学生尝试分析星月夜的艺术价值,寻找凡高绘画的笔触点彩,体会点彩的独特魅力,师:请同学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尝试画出有笔触的画面。
四、艺术实践
1.通过平板电脑,分别展示凡高作品,学生以书信的模式进行分析,教师强调:写信时要从我们作品欣赏的要素入手,作品内容、艺术特色、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课堂巡视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作,肯定学生的分析。同时也要委婉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即使的进行纠正。
3.分析评述小组间先相互分享书信内容,教师请学生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和补充。
五、总结拓展
1.师:我相信凡高先生已经感受到我们每一个同学对他作品的热爱,此刻请让我们再次追寻视频,体会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播放视频)
2.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凡高以及他的作品,希望每一同学可以热爱我们的艺术,热爱生活。课后我们可以去寻找更多有关凡高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见,下课。
六丶板书设计
画家凡·高
早期绘画-《吃马铃薯的人》
巴黎时期《唐基老爹》
阿尔时期《阿尔的房间》
圣雷米时期《星月夜》(共45张PPT)
遂宁卓同学校
执教人:xxx
xxx学校
说一说:
你们这位画家吗?
说说你们对这位画家的认识
《画家凡·高》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
凡.高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嗨,大家好!
我是凡高。
我是荷兰人,出生于1853年,我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我做过很多工作,商人,牧师……
27岁那年,我突然决定,我要成为一名艺术家!
自画像
我们那会儿没有照相机,有的话我也是自拍达人。
画家,总要到处写生,寻找灵感嘛,
1888年,我到了普罗旺斯的一个小镇,阿尔。就在这里,进入了我人生的巅峰……
梵高很忙
夜以继日的绘画,我已经很多天没和人说话了,慢慢的,我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有时我神志不清,意识不到自我,画面像梦幻一样冲我而来!
星空
1890年,我卖出了人生第一幅画《红色葡萄园》人生也逐渐顺遂起来。
我还被艺评人誉为未来的天才!
红色葡萄园
麦田乌鸦
这幅画被后世称为极具革命意义的旷世巨作,这幅画开启了现代艺术。
但短短的几个星期后我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凡·高9岁、10岁、11岁时的作品
学习指南
你知道《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画吗?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思考:
1.画中的人物是生活富裕的贵族还是贫苦的劳动者?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这张画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色调?
1885
吃马铃薯的人
1883年9月,凡.高离开海牙去了荷兰北部的德伦特省。12月,梵高完成了他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食土豆的人》“我试图清楚的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是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画面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的谋生。我想使人们对完全不同于我们文明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有一个印象。所以,我根本不企求得到每个人的喜欢或赞赏。”正是这幅画确立了梵高日后在美术
史上的大师地位。
凡·高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色彩暗淡
1886——1888 凡 高向印象派画家学习,在色彩上受到启发和熏陶,他的画面色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们称之为后期印象派。让我们一起走进凡 高的色彩世界……
自画像
黄色的房子
带红头巾的洗衣女郎
阿尔附近的吊桥
邮递员 鲁林
割耳后的自画像
向日葵
露天咖啡座
室内咖啡座
红色葡萄园
星月夜
加塞医生的画像
奥维尔教堂
麦田乌鸦
这些作品与凡·高的早期作品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变化?
学习指南
你能从色彩、线条、情绪三个方面试着说一说这些作品与凡高的早期作品在绘画风格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色彩:明快、灰暗、鲜艳、
单一、偏暖、偏冷
线条:扭曲、直线、怪异
流畅、奔放、细腻
情绪:愉快、平静、舒心
疯狂、压抑、害怕
思考:
1.这幅画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画面中有很多对比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3.这幅画主要由两种不同的线条组成,是哪两种线呢?
在绘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留下的痕迹叫做笔触。
播种者
落日下的播种者
比一比, 凡 高早期作品《播种者》和这幅《落日下的播种者》的笔触有什么不同?
《播种者》笔触细腻,写实。
《落日下的播种者》笔触粗犷,充满力量。
学习指南(四):
1.这是一幅以什么色调为主的画?
2.画家用的黄色一样吗?你能说出哪些黄色?
3.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中黄 土黄 橙黄 土红
 
深入看笔触,颜色是厚是薄?向日葵的花瓣象什么?
凡 高用厚重的颜色,有力的笔触,单纯强烈的色彩,描绘出的向日葵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火热向上的力量。
请以书信的模式进行分析,教师强调:写信时要从我们作品欣赏的要素入手,作品内容、艺术特色、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艺术实践
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