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31 19: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01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 果、科学家和发明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标志等史实。
02
立足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03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
壹·追溯革命之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背景
主要标志
时间
理论基础
主要发明
领先国家能源
特点
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英国
煤炭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社会阶级、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
政治、经济、思想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政治、经济、市场、科学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生物学方面,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正式出版《物种起源》,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世纪—14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 意大利
14-16世纪 为资本主义奠定基础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世界近代史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6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生物学方面,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正式出版《物种起源》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科学支持
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建立
政治前提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经济基础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主要标志
时间
理论基础
主要发明
领先国家 能源
特点
影 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英国
煤炭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社会阶级、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
政治、经济、思想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政治、经济、科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等
贰·探寻发明之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领域 国家 发明家 成果
美国
爱迪生
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建成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德国
本茨
汽车
美国
福特
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瑞典
诺贝尔
炸药
美国
海厄特
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法国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重大成就
电力应用
内燃机和交通
运输
化学
工业和
新材料
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
【合作探究】
你是否同意“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观点?
蒸汽机:维护成本高、能源效率低、噪音大、体积大、运行 不够安全
电:低廉、高效、污染小、 能远距离输送、传递速度快
内燃机:动力更大、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
1、政治经济:是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
2、科学:自然科学的进步
3、动力:电力有低廉、高效、污染小、能远距离输送等特点
背景
主要标志
时间
理论基础
主要发明
领先国家 能源
特点
影 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英国
煤炭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社会阶级、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
政治、经济、思想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政治、经济、科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等
耐用的白炽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炸药
德国、美国
石油、电力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领域 国家 发明家 成果
美国
爱迪生
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建成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德国
本茨
汽车
美国
福特
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瑞典
诺贝尔
炸药
美国
海厄特
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法国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电力应用
内燃机和交通
运输
化学
工业和
新材料
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
特点:
1、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
2、侧重于重工业
(行业)
3、电力的广泛使用(动力)
4、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技术)
叁·思革命之意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背景
主要标志
时间
理论基础
主要发明
领先国家 能源
特点
影 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英国
煤炭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社会阶级、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
政治、经济、思想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政治、经济、科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等
耐用的白炽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炸药
德国、美国
石油、电力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
世界格局、消极
生产规
模扩大
竞争
激烈
垄断组织
改善管理
降低成本
经济迅
速发展
干预国
家生活
加紧海
外扩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就叫垄断
新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即独占,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集团,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集团被称为垄断组织。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外:国家可以依靠对外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人民劳动,得到利润,故又称“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引发一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
——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纪美国城市问题探源》
消极: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影响:
推动城市化进程
叁·思忖革命之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开辟新航路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对中国的影响:
1902年沙俄在大连
建造的瓦斯工厂
《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政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②经济:帝国主义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③思想:学习西方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背景
主要标志
时间
理论基础
主要发明
领先国家 能源
特点
影 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英国
煤炭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社会阶级、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
政治、经济、思想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政治、经济、科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等
耐用的白炽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炸药
德国、美国
石油、电力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国家、行业、动力、技术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面貌、
世界格局、消极
政治、经济、思想
肆·悟科技之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技的确改变世界,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发展还需趋利避害,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是科技文化的发明者、创造者,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