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初中物理 第19课时 内能 热传递 物质的比热容 2024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pdf版,共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初中物理 第19课时 内能 热传递 物质的比热容 2024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pdf版,共4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13 10:08:57

文档简介

中考轮果时教学索
第19课时内能
热传递
物质的比热容
课前热身
1.(成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2.(2023·鞍山)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
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
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4温度(
40
45
40
3
30
200T23456时问min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
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
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
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3.(2023·凉山州)小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均为
1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已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
容,通过实验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5mi内吸收的
热量为
J,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60
40
30
20
10
510152025min
新中考复习用书
第19课时内能热传递物质的比热容
4.(2023·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
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4.2×102

0.88×10
煤油、冰
2.1×10
铁、钢
0.46×10
砂石
约0.92×10

0.39×10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课堂互动
考点一内能
例1(2023·营口)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1.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刻小
D.t: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温度℃
O1 1:1s
1刑间s
第1题
第2题
2.(2022·武汉)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课时设计—一新课标新思维0.95g:cm3(3偏小7.B8.D9.(1)右
2.A3.B例3A4.B5.C例4
(2)①用手拿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砝码)②取
(1)匀速(2)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出5g砝码移动游码(3)202.7
(3)不变(4)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6.C
10.(1)③②①④(2)水平(3)1.08(4)大
7.A8.前增大9.(1)0(2)水平向左
11.(1)400cm(2)100cm
(3)1160g
10.拉力不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变大
例6D12.C13.C14.导电性好硬度大
例5略11.如图所示.12.略例6B
第9课时从粒子到宇宙
13.A
课前热身
1.原子核温度气态2.同正3.液面降
低分子间存在间隙4.B5,卢瑟福乙正
第11题
电荷负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6.C
第11课时二力平衡
课堂互动
课前热身
例1B1.C2.B3.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1.(1)摩擦力(2)静止(3)相等(4)同一直线
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例2
2.B3.C
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5.B6.C7.B
课堂互动
8.A例3B9.A10.A11.B
例1B例2B1.C2.C3.(1)相反钩
第10课时力
码的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课前热身
能否平衡(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4)A
1.D2.大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
例3C例4C4.B5.A6.C7.如图
体的形变就越大弹簧测力计3.地球竖直向
所示.8.C
下0.23.24.如图所示.5.B6.C
7.(1)等于(2)匀速直线1.4(3)压力大小
(4)不能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第7题
第12课时力与运动
第4题
课前热身
课堂互动
1.D2.C3.向上大于水4.(1)同一
例1B例2(1)①正比②大(2)BA
(2)做匀速直线运动(3)不需要(4)B
(3)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
课堂互动
相同的力拉两弹簧,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1,B
例1(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2)远慢
·3
(3)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4)C1.同一高度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例2A
重力距离例2C2.C3.A例30.5
6.D例3(1)注射器带刻度部分0.2
0.6会4.惯性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F十F
(2)1.05×103
(3)2V1(4)偏小7.1)拉
向后相互的5.C6.如图所示,
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拉力F,注射器带有刻度部分
的长度L(eg(31o,F
例4A
V△p
8.大气压
右9.大于小于10.小大
第6题
气压相同
第13课时压强
第15课时浮力
课前热身
课前热身
1.(1)乙压力(2)4×1052.压强4.2×
1.22.5×1032.上浮0.243.0.5不变
1083.增大不变4.A5.C6.(1)6.25
4.漂浮<=5.C6.(1)4.8(2)液体
×103Pa(2)0.03m
的密度(3)CD(4)控制变量法(5)①0.6
课堂互动
②8×10
例1略例2A.10NB.15NC.5N
课堂互动
D.5N1,D2.略例3(1)C(2)受力面
例1(1)0.5(2)c、d(3)液体密度(4)0.8×
积(3)错误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3.D
1031.0.8不变2.A例2(1)②和③
例4C例5(1)2×103kg(2)1.2×10Pa
①和④(2)相等(3)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
4.D5.A6.90003×105小于7.(1)
次实验(4)绕杯中的水没有装满3.C4.D
980N(2)3×103Pa8.(1)2mrs
(2)200N
5.B例3A6.D7.C8.D9.C
(3)1.6×105Pa
10.=13.611.小于小12.竖直向上自
第14课时液体的压强
身重力
P水P铁V
2P铁一2P水
13.(1)1.4×10sN
气体的压强
(2)1.4×10°N(3)1.4×10Pa14.(1)2N
课前热身
(2)1.2N(3)1.2×10-m
1.(1)液面高度差大于
(2)压强计的金属盒到
液面的距离B2.B
第16课时杠杆滑轮
课堂互动
课前热身
例1B1.B2.A3.C4.B5.(1)变大
1.A2.省力方向3.C4.(1)左
(2)变小(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
(2)F,1,=F2l,(3)寻找普遍规律(4)省力C
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面儿液
课堂互动
体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压
例1如图所示.例2略1.B2.如图所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