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1 09: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二课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 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全球尺度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01
02
03
地质构造与地貌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01 地质构造与地貌
火山
褶皱山
断块山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概念
1
(一)褶皱
褶曲 形态 褶皱示意图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构造
地貌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山岭
谷地
褶曲的形态
2
褶皱的地貌
3
A
B
背斜
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逆地形)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加拿大 班夫国家公园
C
D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如何区分向斜背斜
4
判断方法
背斜
向斜
岩 层
形 态
岩 层
新 老
1
2
3
4
5
6
3
3
中间老
两翼新
1
2
3
4
5
6
4
4
中间新
两翼老
学以致用
A----背斜
B----向斜
C----背斜
D---向斜
5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开采难度
隧道结构
三者密度
褶皱的实践运用
5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开采难度
隧道结构
三者密度
褶皱的实践运用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质疏松,易开采
背斜顶部
背斜
向斜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5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开采难度
隧道结构
三者密度
褶皱的实践运用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质疏松,易开采
背斜顶部
背斜
向斜
石油、天然气
背斜
向斜
地下水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概念
1
(二)断层
破裂
断层
内力作用
(强大的压力或者张力)
岩石破裂
断层
发生位移
注:区别断裂与断层
地质构造:地垒(上升)
地形:山岭,高地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泰山、庐山、华山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银川平原
基本形式
2
华山北坡大断崖
汾河谷地
案例:圣安德列斯断层
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1200千米,深度约16千米。断层两侧的地壳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活动: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图2.19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向斜构造
背斜构造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答案:
断层如图所示;
断层西侧岩体向上运动,东侧岩体向下运动。
断层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
科学家们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02 板块运动与地貌
1.在下图中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合作与探究
要求:阅读课本29页和图2.20,完成下列问题。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1)大西洋的形成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3)地中海面积的变化 (4)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图示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
板块张裂
板块相撞
:裂谷或海洋
1.两大陆板块相撞
褶皱山系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如:东亚海沟---岛弧链、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小结:板块运动与地貌
0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大。
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修什么?修在哪?呈现什么形状?
山区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修什么?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修在哪?
山区公路“之”字形迂回前行
呈现什么形状?
“之”字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缩短里程 , 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 ,避免自然灾害威胁。但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活动: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右图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答案:
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课堂训练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D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A
D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6.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①②③④为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 。
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 。
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C
B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