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微点突破19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等形式的实验评价
第六部分 化学实验基础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微点精讲
01
该微点涉及的题型常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化学内容很广泛,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有机物等。此类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要求的实验能力很强。命题人可以在实验操作上设计错误,也可以在现象与结论上设计错误。
(2022·全国乙卷,T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C [氯水过量,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C正确;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聚氯乙烯会焦化,分解产生HCl气体,HCl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错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等的评价注意事项
(1)对“实验操作”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以及是否环保等。
(2)对“现象”要注意与“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同时要注意“现象”是否全面。
(3)对“结论”要注意根据“现象”能否得出“结论”,是否有干扰因素等。
学以致用
02
1.(2022·潍坊模拟)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生成沉淀,溶液变红 氧化性:Fe3+
B 将蔗糖和稀硫酸混合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调pH至碱性,加入适量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C 向浓溴水中滴加苯酚 有白色沉淀生成 苯环对羟基活性产生影响
D 将有机物C6H10O滴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 溴水颜色褪去 C6H10O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B [稀硝酸具有氧化性,也会将Fe2+氧化为Fe3+,氧化剂不一定是Ag+,A错误;蔗糖和稀硫酸混合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蔗糖会发生水解,调pH至碱性,加入适量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B正确;向浓溴水中滴加苯酚,酚羟基的邻、对位被溴原子取代,体现了羟基对苯环活性产生影响,C错误;若C6H10O中含醛基,醛基也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D错误。]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两块相同的未经打磨的铝片,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入5.0 mL等浓度的CuSO4溶液和CuCl2溶液中 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剧烈反应 Cl-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B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Cl后再加入少量NaI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 Ksp(AgCl) > Ksp(AgI)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含Fe2+
D 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稀释 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存在Cu2+
AB [等浓度等体积的CuSO4溶液和CuCl2溶液中阴离子不同,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uCl2溶液中反应剧烈,可知Cl-能加速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A正确;向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Cl后,溶液中Ag+沉淀完全,转化为AgCl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NaI,生成黄色沉淀,说明AgCl沉淀发生了转化生成AgI,则可说明Ksp(AgCl)>Ksp(AgI),B正确;若溶液中只含有Fe3+,溶液也会变成红色,C错误;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可能有浓硫酸,所以要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D错误。]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