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20: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课题 运动的快慢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的定义、单位、单位换算及公式;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并能够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5.初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总结能力,提高思维的应用。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应用与生活的意识,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单位换算及公式的应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理解。 教学难点:运动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课题 新课讲解 课堂小结 课程回顾:同时向右行驶的汽车和自行车,已知汽车比自行车快,若以汽车为参照物,自行车向哪运动?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情景判断: 1.百米赛跑时,裁判时如何比较两个运动员跑的快慢呢?观众又是如何比较的? 2.若小明跑了50m,用时7.5s,小华跑了80m,用了9.5s,此时如何比较谁快谁慢呢? 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后,归纳总结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速度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速度的方法: 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概念: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重点强调公式的重要性,以及单位及单位换算) 4.单位及单位换算: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老师强调多个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与单个物理量的换算不同,并展示单位换算过程。 5.及时巩固 (1)10m/s=_____km/h 54km/h=____m/s (2)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以12.91s获得了男子110m栏金牌,试求这项奥运会记录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6.生活中的物理——速度表 老师介绍生活中马路上的限速牌,汽车里的速度表,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 在生活中,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那直线运动有什么特呢?思考想想议议的问题。 老师归纳总结并重点讲解匀速直线运动。 1.含义: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的运动,或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2.注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3.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老师引入,平均速度可粗略的计算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的速度 平均速度=相对路程/相对时间(公式与速度相同) 并及时举例练习 4.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三、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提起学生思维,融入课堂。 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融入课堂中。 引导得出速度的定义与公式 让学生初次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让学生知道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使学生知道单位换算的原理,提高对物理的本质认识。 提高对公式、单位和单位换算的应用,并初步感受物理的计算过程。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完善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知道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的本质联系。 初步认识图像,逐渐要适应对图像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1.3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的快慢 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表达式: 3、单位及换算: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1、理解: 2、平均速度: 3、图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