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915年前,北京大学师生的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学生:(懒懒散散地站起来)
老师: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回溯1915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新旧之辩——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
“新文化”即资产阶级文化
“旧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
回溯1915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
1.思想上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
2.政治上
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1914年底,北洋政府
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一、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
3.经济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1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推动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
袁世凯
1914年9月25日颁发“祭孔告令”
1914年9月28日孔庙祭孔
1914年12月23日天坛祭天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 逆流
(1)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2)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一、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
新旧思想杂陈
政治混乱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发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同封建思想文化斗争。
回溯1915
二、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探究:阅读课文完成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北京大学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法语“青年”,受到启蒙运动影响,体现自由平等等思想。
“钢铁大王”卡内基,象征一往无前的勇气。
第二次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阵地。
阵地一
一所思想自由的学府
北京大学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之有效,尚不持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阵地二
看看他们的感受:《新青年》一经问世,立即被青年读者视为“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灯光”“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许德珩
匡互生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
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
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1916年23岁
1916年29岁
阵地二
《北大的钟声》又名《宽容》
陈独秀
辜鸿铭
蔡元培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梁漱溟
钱玄同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1.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北京大学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新潮、老旧;新旧思想的碰撞与并存
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回溯1915
三、新旧之辩——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新青年》读书会之:《狂人日记》(第四卷第5号)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1、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吃人”的礼教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1)鲁迅抨击的旧道德指什么?
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 常:仁、义、礼、智、信
(2)他们追求的新道德指什么?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
1、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官僚)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陈独秀
专制VS民主
2、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华老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患了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 ——鲁迅《药》
愚昧VS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
精神、科学方法
2、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专制
迷信
×
×
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
胡 适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提倡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摩仿古人,不作无病呻吟。
探究:阅读教材58页找出在文学革命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阶段 内容 主张 代表
前期 思想革命 提倡新道德,反对 ; 鲁迅
提倡 ,反对专制迷信; 陈独秀
文学革命 提倡 ,反对旧文学 胡适
陈独秀
后期 宣传 ,
民主科学
旧道德
根据表格内容,完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
白话文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回溯1915
四、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孔子 153
孟子 61
姓名 票数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李大钊 25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考师范之笑话》
上海《时报》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2、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是片面的,是偏激的。
3、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新文化运动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和科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 容
①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与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 价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启 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探索 阶级阶层 代表人物 口号 学习内容 性质
洋务 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派 中央:李鸿章; 地方:曾国藩、奕 、张之洞、左宗棠 前期:求富 后期:自强 西方先进 思想文化 统治集团
_____运动
戊戌 变法 资产阶级 革命派 _____、梁启超、谭嗣同等 维新变法 西方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
_____运动
武昌 起义 资产阶级 维新派 _____、黄兴等 民主、科学 西方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_____革命
新文化 运动 先进 知识分子 _____、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 民主、共和 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 伟大的
_____运动
近代化探索专题小结
地主阶级
奕
李鸿章
自强
求富
科学技术
自救
维新
辛亥
革命
革命
康有为
君主立宪
改良
民主
共和
陈独秀
科学
民主共和
思想文化
思想解放
孙中山
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