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道教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等基本史实;
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了解两汉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在纸张出现以前,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
甲骨
青铜器
帛书
竹木简
陶器
缺点
书写、携带不方便
分量重
价格贵
世界
苏美尔人泥板
埃及莎草纸
印度贝叶
欧洲羊皮纸
缺点
书写、携带不便
书写面积狭小
价格贵
不能折叠,且粗糙
甘肃天水出土的纸质地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相关史事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一、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1、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优点:
“蔡侯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工艺流程图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一、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二:欧洲人之所以能从黑暗时代转入启蒙时代,中国造纸术的输入实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武斌《文明的力量》
材料一:
1、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一、造纸术的发明
纸的传播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中医鼻祖一一扁鹊
二、张仲景和华佗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二、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像
2、医圣一一张仲景
年代:
东汉末年
代表作:
《伤寒杂病论》
二、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像
2、医圣一一张仲景
年代:
东汉末年
代表作:
《伤寒杂病论》
成就: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总结了疾病症候;提出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③提出“治未病”。
二、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像
2、医圣一一张仲景
年代:
东汉末年
代表作:
《伤寒杂病论》
成就:
地位: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二、张仲景和华佗
3、神医一一华佗
年代:
东汉末年
成就: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
②能实施外科手术
③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④创编“五禽戏”
二、张仲景和华佗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传授吴普“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二、张仲景和华佗
3、神医一一华佗
年代:
东汉末年
成就: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
②能实施外科手术
③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④创编“五禽戏”
地位:
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鼻祖”。
三、历史巨著《史记》
姓名:
司马迁
生活年代:
西汉
成就:
著有《史记》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3000多年
黄帝
汉武帝
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问题思考:
三、历史巨著《史记》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三、历史巨著《史记》
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体例: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史记》书影
纪传体——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专体通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五斗米道:张陵创立。
太平道:张角创立。
道教兴起于何时?它的创始人是谁?
四、道教和佛教
对于道教的兴起,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道教?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支持。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四川成都青城山
史书记载,张陵曾在四川大邑的鹄鸣山传教。后世民间传说变为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
四、道教和佛教
丝绸之路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儿?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佛教在何时传入中国?
西汉末年
佛教是通过哪一途径传入中国的?
四、道教和佛教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他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四、道教和佛教
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四、道教和佛教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都源自佛经。
知识链接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 12千米,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建。
河南洛阳白马寺
四、道教和佛教
敦煌莫高窟
1、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A
2、下图“ ”处应填入(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B
3、《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班固
D.班超
A
4、四川省青城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文物重点保卫单位。在这里诞生了我国士生士长的宗教(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
D.教基督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