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赏析及同步练习
作品鉴赏
1、《月夜忆舍弟》赏析
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写出所见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颔联点题,写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也有抒情,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2、《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首联:借贾谊的遭遇,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围绕“过”字展开,描绘出一幅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借景抒情:通过对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颈联: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尾联:刻画了诗人独立风中的形象。荒村日暮图,交代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
这首诗表面上是对贾谊不幸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这是一首怀古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对贾谊被逐长沙之事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无罪被贬命运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4、《商山早行》赏析: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作者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二、基础综合题
1、下列对《月夜忆舍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舍弟”是对他人称自己的弟弟,“忆”字点明情感。
B、第二联写今夜露水白,故乡月亮明,都是写自己所见之景,写出秋夜的静谧美好,借景抒情,抒发虽在战乱中,仍逢良辰美景的喜悦。
C、第三联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结合《月夜忆舍弟》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3、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在贾谊古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 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4、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5、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6、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7、“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8、读《商山早行》,完成后面练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三、理解性默写
(一)《月下忆舍弟》
1、更鼓响过,行人断绝,孤雁的叫声愈显凄切,杜甫在《月下忆舍弟》中这样描述:
,
2、《月下忆舍弟》中诗人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3、白露既降,天气转凉,诗人愈加思念亲人的句子:
,
4、诗人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的句子:
,
(二)《长沙过贾谊宅》
5、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故居时,想到在这里谪居三年,不由发出
, 的嗟叹。
6、《长沙过贾谊宅》的颔联是 ,
7、诗人追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
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表现诗人获罪之快、行程遥远的句子是:
,
10、诗人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体现在: , 两句里。
11、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情此景,
, 道尽英雄失路的感慨。
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 ,
(四)《商山早行》
12、诗人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景物感受的传诵千古的诗句是: ,
13、 , 两句充分展现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山野情趣。
15、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家国情怀”,是韩愈“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忠君之心,是温庭筠“因思杜陵梦, ”的家园之思,是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深情告白,是余光中“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浓烈情思。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答案:
一、1、B 2、思乡(1分)思念亲人(1分)对时局的感伤、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争停止的期盼。(1分)3、D 5、D 6、C 7、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8、(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3)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