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945年1月,在英国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但这位上尉最终却出乎意料地完美完成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一次悬崖经历
4
一次心理成长
5
思考探究
6
课堂小结
7
积累拓展
8
字音字形
灼( ) 噎( ) 吁吁( )
倦( ) 和( ) 兀( )
怦怦( ) 嘲( ) 晕眩( )
哭泣( ) 呻吟( ) 恍惚( )
慰( ) 凌( ) 讶( )
惧( ) 参差( ) 措( )
juàn
hè
wù
yūn xuàn
pēnɡ
cháo
qì
shēn yín
huǎnɡ hū
wèi
línɡ
yà
jù
cēn cī
cuò
zhuó
yē
xū
检查预习
人
抽
气喘
厌
附
突
笑
安
乱
惊
畏
不齐
惊慌失
扒
扒拉( )
扒手( )
哄
哄堂大笑( )
哄骗( )
参
参观( )
参差不齐( )
差
差错( )
差评( )
大
恍然大悟( )
大夫( )
多音字
检查预习
bā
pá
cān
cēn
人参( )
shēn
钦差( )
参差( )
chā
chà
chāi
cī
起哄( )
hōnɡ
hǒnɡ
hònɡ
dà
dài
( )的一声
砰 pēnɡ
( )然心动
怦 pēnɡ
砰 怦
形近字
检查预习
( )耀
炫 xuàn
目( )神迷
眩 xuàn
眩 炫
( )年
暮 mù
( )然
蓦 mò
暮 蓦
张皇失( )
措 cuò
觥筹交( )
错 cuò
错 措
词语解释
灼:
恍惚:
抽噎:
检查预习
烧,烫。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一吸一顿的哭泣。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感悟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正视并积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心理学家、作家。出生于费城,先后求学于坦普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曾担任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
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知识必备
当时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对他的人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一次悬崖经历
在悬崖上发生了什么?
勾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字句。
(1)标志时间变化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
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2)标志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
在一个酷热的八月天,“我”的小伙伴们厌倦了玩弹珠的游戏,打算去爬悬崖。“我”内心犹豫,但不甘被嘲笑于是也加入他们。其他孩子很快离开了,只留下无助、恐惧的“我”陷入险境,进退两难。后来杰里带着爸爸来找“我”,“我”在爸爸的帮助和引导下,一步一步独立爬下了悬崖,脱离险境。这段经历让“我”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按照记叙文六要素,这个故事的情节应该如何划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悬崖
我/(好朋友)杰里、内德等五个小伙伴/父亲
玩弹珠、烧树叶游戏玩厌了,决定去爬悬崖。
小伙伴们一一爬上悬崖,我害怕得蹲在小山道上止步不前,
直到所有小伙伴都爬上崖顶离开了,天也黑了,我也不敢活
动寸步。
杰里带着父亲来找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冒险——入险——脱险
一次心理成长
在这段经历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冒险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
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犹豫、担心
入险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心理、动作、细节描写。具体真实地写出“我”内心的胆怯、恐惧和紧张。
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心理描写。写出“我”内心此刻极度的恐惧。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我”的外在行为和生理反应都体现出“我”当时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心理描写。写出此刻“我”对悬崖的极度惧怕,“我”内心在进退两难、孤立无援中趋向崩溃。
在这样的困境中,“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听到:周围一片寂静;有人在哭泣、呻吟
看到: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沉寂、恐怖的环境更是“我”恐惧害怕心理的一种外化。
脱险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语言描写。写出“我”此时的崩溃害怕。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动作描写。写出“我”此时虽然小心翼翼但是有了自信,迈出了第一步。
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动作、心理描写。写出“我”成功脱离危险后内心的激动自豪。
犹豫不决
胆怯、害怕
孤立无援、恐惧崩溃
建立自信
心理变化过程
巨大的成就感
在这段经历中,“我”能成功脱险,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谁?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父亲用正常、安慰的语气,分散“我”的注意力,减轻“我”的恐惧感,让我从慌乱中平静下来。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一面帮助“我”树立信心,另一方面给予“我”十分的安全感。
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强调了任务的简单,鼓励“我”将困难化大为小,进一步树立了“我”的信心。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一步一步给“我”具体的引导,不断地给“我”信心,鼓励“我”一点一点地向前进。
这是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合格的伟大父亲。在“我”下悬崖的过程中,父亲没有选择直接给予“我”帮助,而是有意识地引导“我”自己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鼓励“我”大胆尝试,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教给“我”面对的方法,使“我”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也增强了勇气、信心,同时体会到了自己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教子有方。
你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
思考探究
如果是你在经历此事之后,你会发一条怎样的动态来记录你的成长?
这次爬悬崖的经历,使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然后一个个地克服,最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写作特色
1.描写生动准确。
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等,将整个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在我们面前。
2.以小见大,富含哲理。
“遇险脱险”的小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怎样面对无数困难,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作者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小事赋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本文在叙事时注意巧用伏笔,前后照应,显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由“直到56年后的今天”引起回忆,交代当时的“酷热”和小伙伴们“已经厌倦了玩弹珠……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接着作者在文中介绍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警告,并且后文多次写到“我"的病弱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杰里,这些都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积累拓展
古人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后汉书》
司马迁忍受酷刑,在黑暗的日子里受尽煎熬,仍夜以继日地写作,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在逆境中以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
本文在心理描写上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脱险”部分,作者将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精彩。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选择一件小事,写一段描写心理的话。(100字左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