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题型测评卷-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8分)
1.汽车厂27天生产汽车297辆,比原计划多生产了81辆。原计划每天生产( )辆。
A.8 B.9 C.10
2.有三个条件:①图书室里有1200本图书;②平均分给6个年级;③每个年级有5个班。根据②③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
A.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书
B.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C.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书
3.学校里有7箱粉笔,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42盒,那么7个箱子里剩下的粉笔盒数正好等于原来4箱粉笔的盒数。原来每个箱子里有粉笔( )盒。
A.56 B.98 C.188
4.列表整理数据时,整理的是( )。
A.解答和检验 B.算式和结果 C.条件和问题
5.小动物赛跑,赢两次者胜。乙组要想获胜,应按( )安排比赛顺序。
甲组 猎豹9.0秒 小鹿9.5秒 小狗9.9秒
乙组 狮子9.3秒 羚羊9.6秒 兔子10.0秒
A.兔子-小狗;羚羊-小鹿;狮子-猎豹
B.兔子-小鹿;羚羊-小狗;狮子-猎豹
C.兔子-猎豹;羚羊-小狗;狮子-小鹿
6.妈妈买5双袜子用了10元,照这样计算,买15双袜子需要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 )。
A.10÷5×15 B.10÷(15÷5) C.15÷5×10
二、填空题(共12分)
7.在游乐场游玩,每人第一个小时付款13元,以后每小时付款7元,军军和弟弟同时游玩后共付了96元,他们在游乐场各玩了( )小时。
8.三位同学到果园参加助农实践。三人合作运苹果,一筐苹果需要两人同时运。从采收点运到果园门口要走210米。运一筐苹果,平均每人要走( )米。
9.一种玩具小汽车原来每辆80元。降价后,原来买6辆的钱可以多买2辆。降价后的玩具小汽车每辆( )元。
10.王老师带750元钱正好够买25个足球。如果足球按半价销售,王老师能买( )个。
11.公司员工去食堂就餐,小张点了一荤两素花了15元,小王点了两荤三素花了26元,问一份荤菜的价钱应该是( )元。
12.李阿姨买3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共用了88元,已知2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的价钱相等,那么1千克苹果的价钱应该是( )元。
三、判断题(共10分)
13.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 )
14.6枚1元硬币重30克,15枚1元硬币重65克。( )
15.13元可以买6个无花果,那么26元可以买12个无花果。( )
16.用0、8、9三个数字,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 )
17.13元可以买6个无花果,那么26元可以买12个无花果。( )
四、计算题(共22分)
18.直接写出得数。(共10分)
70÷10= 160÷20= 200+80= 90×2= 300÷60=
320÷40= 50×8= 2×48= 48+24= 3600÷400=
19.用竖式计算。(共12分)
96÷20 612÷18 288÷36
480÷60 516÷25 938÷13
五、解答题(20题8分,其余每题6分,共38分)
20.张大伯在果园里种了一些树,有15行梨树、17行桃树和8行苹果树,梨树每行17棵,桃树每行8棵,苹果树每行9棵。
(1)完成下面的表格。
果树 梨树 桃树 苹果树
每行的棵数
行数
(2)张大伯的果园里哪种树种得最多?
21.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少先队举行探望退伍老兵活动。少先队志愿者分成4组,计划3天完成。希望小镇共有60位退伍老兵,少先队平均每组每天探望多少位老兵?
22.往一个空水壶里灌水,灌进3杯时,连壶共重910克;灌进5杯时,连壶共重1410克。空水壶重多少克?一杯水重多少克?
23.有一批货物,用5辆大卡车和2辆小卡车正好运完,或者用2辆大卡车8辆小卡车也正好运完,如果全用大卡车运,要几辆才能运完?
24.水果店运来7箱同样的苹果,从每箱拿出10千克,剩下的苹果正好装满5箱,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25.有两根绳子,第一根比第二根多16米,当两根各用去5米绳后,剩下的第一根刚好是第二根的3倍。第一根绳子原来长有多少米?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实际生产的辆数减去实际比原计划多的辆数,求出原计划生产多少辆,再除以生产的天数,即可求出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辆。
【详解】(297-81)÷27
=216÷27
=8(辆)
原计划每天生产8辆。
故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原计划生产的辆数,再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求解。
2.B
【分析】根据②、③中的两个条件可知,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年级的个数×每个年级的班级数=这几个年级的总班级数,依此选择。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根据②③两个条件可以求出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先明确题目中对应的关系。
3.B
【分析】从每个箱子里取出42盒,从7个箱子里取出(42×7)盒。现在7个箱子里的粉笔盒数等于原来4箱粉笔盒数,则取出的粉笔盒数等于原来3箱粉笔的盒数,原来每个箱子里有粉笔(42×7÷3)盒。
【详解】42×7÷(7-4)
=42×7÷3
=294÷3
=98(盒)
原来每个箱子里有粉笔98盒。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取出的粉笔盒数等于原来3箱粉笔的盒数。
4.C
【分析】列表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整理到表格中,然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列式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列表整理数据时,整理的是条件和问题。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表整理数据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5.C
【分析】乙组要想获胜,那么乙组中至少要有两次胜利,根据路程相同,所花的时间越少,则跑的越快,据此逐项分析。
【详解】A.兔子-小狗,小狗赢;羚羊-小鹿,小鹿赢;狮子-猎豹,猎豹赢;则甲组赢;
B.兔子-小鹿,小鹿赢;羚羊-小狗,羚羊赢;狮子-猎豹,猎豹赢;则甲组赢;
C.兔子-猎豹,猎豹赢;羚羊-小狗,羚羊赢;狮子-小鹿,狮子赢,则乙组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及应用,关键是明确路程相同,所花的时间越少,则跑的越快。
6.B
【分析】方法一:先10除以5求出一双袜子的价钱,再乘15求15双袜子的价钱;方法二:先用15除以5,看15双里有几个5双,再乘5双袜子的价钱即等于15双袜子的价钱;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方法一:10÷5×15
=2×15
=30(元)
方法二:15÷5×10
=3×10
=3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7.6
【分析】两人一起玩,共付了96元,平均每人付96÷2=48(元)。用总钱数减去第一小时付款钱数,求出剩下的钱数,再除以每小时付款钱数,求出游玩的时间。用游玩的时间加上1小时,求出每人游玩总时间。
【详解】96÷2=48(元)
(48-13)÷7
=35÷7
=5(小时)
5+1=6(小时)
他们在游乐场各玩了6小时。
【点睛】解决本题时先求出每人付的钱数,再求出按照每小时7元付款游玩的时间,注意还要加上1小时,才是游玩总时间。
8.140
【分析】一筐苹果需两个人同时运,每人需要运2次,所以3人运送苹果的总路程是果园收采点到果园门口距离的2倍;再把运送苹果的距离平均分成3份就是平均每人要运多少米,依此解答。
【详解】210×2=420(米)
420÷3=140(米)
运一筐苹果,平均每人要走140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共需要3人运送这筐苹果,是解题的关键。
9.60
【分析】先算出原先买6辆车花了多少钱,降价后同样的价钱可以买8辆车,用除法列式计算即可得出。
【详解】6+2=8(辆)
80×6÷8=60(元)
降价后每辆玩具车60元。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乘除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50
【分析】750除以25等于每个足球的价钱,再除以2等于足球的半价,750除以半价即可解答。
【详解】750÷(750÷25÷2)
=750÷(30÷2)
=750÷15
=50(个)
王老师能买50个。
【点睛】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7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个荤菜的价钱+2个素菜的价钱=15元,2个荤菜的价钱+3个素菜的价钱=26元,由此可知,2个荤菜的价钱+4个素菜的价钱=30元,因此1个素菜的价钱为(30-26)元,再根据“1个荤菜的价钱+2个素菜的价钱=15元”即可计算出1个荤菜的价钱,依此解答。
【详解】15×2=30(元)
30-26=4(元)
15-2×4
=15-8
=7(元)
一份荤菜的价钱应该是7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明确“2个荤菜的价钱+4个素菜的价钱=30元”是解题的关键。
12.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千克苹果的价钱+4千克梨的价钱=88元,2千克苹果的价钱=1千克梨的价钱,则4千克梨的价钱=(4×2)千克苹果的价钱,因此用88除以(3+4×2),即可计算出1千克苹果的价钱,依此解答。
【详解】3+4×2
=3+8
=11(千克)
88÷11=8(元)
1千克苹果的价钱应该是8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明确88元相当于多少千克苹果的价钱,是解题的关键。
13.√
【详解】得数代入原题是解决问题检验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比如:一共有25只鸡,公鸡有15只,母鸡有多少只?
25-15=10(只),经过计算可以知道母鸡有只,那么怎么判断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将结果带入算一算公鸡和母鸡总只数是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4.×
【分析】30除以6等于1枚硬币的重量,再乘15即等于15枚硬币的重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0÷6×15
=5×15
=75(克)
15枚硬币重75克,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先计算出一枚硬币的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分析】26元是13元的几倍,26元可以买的无花果的个数就是13元可以买的无花果的个数的几倍。
【详解】26÷13×6
=2×6
=12(个)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倍比法解决实际问题。
16.√
【分析】先排列百位数,0不能在百位上,百位上只能是8和9两种可能,再将每种可能可以组成的数列出来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用0、8、9组成三位数,百位上是8:809、890;百位上是9:908、980;共4种可能。故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是写三位数,为了不重复,不遗漏,运用排列数的方法来写,确定最高位,按顺序写出所有三位数。
17.√
【分析】可以用12除以6计算出12个无花果里面有几组6个无花果,然后用无花果的组数乘13计算出12个无花果需要的钱,最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判断即可。
【详解】12÷6=2(组)
13×2=26(元)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12个无花果里面有几组6个无花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7;8;280;180;5
8;400;96;72;9
【详解】略
19.4……16;34;8
8;20……16;72……2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详解】96÷20=4……16 612÷18=34 288÷36=8
480÷60=8 516÷25=20……16 938÷13=72……2
20.(1)17;8;9
15;17;8
(2)梨树
【分析】(1)根据条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2)每行果树的棵数乘行数,即可算出每种果树各是多少棵,再比较果树棵数大小即可。
【详解】(1)
果树 梨树 桃树 苹果树
每行的棵数 17 8 9
行数 15 17 8
(2)17×15=255(棵)
17×8=136(棵)
9×8=72(棵)
255>136>72
答:张大伯的果园里梨树种得最多。
【点睛】列表整理已知条件,能使题目一目了然,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21.5位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退伍老兵的总人数÷志愿者的组数=每组探望的总人数,每组探望的总人数÷探望的天数=平均每组每天探望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详解】60÷4=15(位)
15÷3=5(位)
答:少先队平均每组每天探望5位老兵。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要先计算出每组探望的总人数,应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除法计算。
22.空水壶重160克,一杯水重250克
【分析】先算出一杯水的重量,灌5杯水时壶的重量减去灌3杯水时壶的重量的差再除以2就等于一杯水的重量;灌进3杯时,连壶重量减去三杯水的重量就是空水壶的重量。
【详解】一杯水的重量:
(1410-910)÷(5-3)
=500÷2
=250(克);
空水壶的重量:
910-3×250
=910-750
=160(克)
答:空水壶重160克,一杯水重250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一杯水的重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6辆
【分析】这批货物用5辆大卡车和2辆小卡车正好运完,如果用2辆大卡车8辆小卡车也正好运完,两种运法大卡车减少了(5-2)辆,小卡车增加了(8-2)辆,说明(5-2)辆大卡车的载重量和(8-2)辆小卡车的载重量相等,据此算出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载重量的几倍,如图: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8-2)÷(5-2)
=6÷3
=2
2÷2=1(辆)
5+1=6(辆)
答:要6辆才能运完。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等于几辆小卡车的载重量。
24.35千克
【分析】从每箱拿出10千克,7箱里剩下的苹果正好等于原来5箱苹果,也就是说从7箱苹果拿出的苹果重量就是原来7-5=2(箱)苹果重量,先求从7箱中拿出苹果的重量,再根据原来每箱苹果重量=拿出苹果的重量÷2解答。
【详解】7×10÷(7-5)
=7×10÷2
=70÷2
=35(千克)
答:原来每箱苹果重35千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拿出来的苹果是几箱苹果的质量,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5.29米
【分析】两根绳子用去的长度相等,则两根绳子用去前与用去后的长度差没有变,即剩下的长度差16米不变。根据剩下的长度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可得16米就是第二根用去后剩下长度的(3-1)倍,由此用除法可求出第二根剩下的长度,进而求得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最后加上用去的长度即可。
【详解】16÷(3-1)
=16÷2
=8(米)
8×3=24(米)
24+5=29(米)
答:第一根绳子原来长有29米。
【点睛】本题主要是利用差倍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