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1935年10月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西江月 井冈山 采桑子 重阳 菩萨蛮 大柏地 浪淘沙 北戴河 水调歌头 游泳 卜算子 咏梅 念奴娇 井冈山 主 要 作 品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过草地 1红军过草地 2红军过草地 3红军爬雪山一红军爬雪山二红军爬雪山三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红军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写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解 释 课 题清平乐是词牌名,
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词牌名“清平乐”的由来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认 一 认词语仓库红旗 长缨 苍龙 长城
幸福 自豪 战士 缚住
苍龙 革命 坚定 信心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漫卷:遍卷、席卷。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缚住:擒住。
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长空高阔,白云悠悠,晴空万里。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两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六盘山,指六盘山脉,在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六盘山主峰在固原县西南,隆德县东北,海拔3500米。山路曲折险窄,盘旋六道,才达顶峰,故名“六盘山”。六盘山六盘山六盘山六盘山六盘山六盘山作品译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蒋介石呢?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上半阙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说明了革命正迅速发展,长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下半阕“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原意是什么? 长城绵亘万里, 雄冠天下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句俗语, 意思说 :“没见过长城雄伟的面貌, 怎么可能有阔达豪迈的胸襟呢? 这句话其实不是讨论什么是好汉 ,而是对长城的赞美之辞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
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
毛泽东用高妙的手法轻松
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
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屈指”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屈指:屈指计算。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征胜利的总结,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 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前程的展望,对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总结拓 展 延 伸 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能不高兴吗?在这漫长的长征路上苦难重重,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畏难过。收集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知 识 链 接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免费课件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