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鱼儿游啊游 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冀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鱼儿游啊游 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冀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01 09: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儿游啊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鱼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鱼的种类非常多,在水波光影中,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各种鱼让人叹为观止。人们喜爱鱼,不仅仅是人类因为鱼漂亮,还在于“鱼”与“余”同音,因此被给予美好的象征意义,寓意着岁岁有余,大吉大利。我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鱼、画家笔下的鱼和他们同龄孩子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出各种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做环保小使者。在讲解过程中渗透绘画小技法,让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从中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啊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鱼儿,能够在鱼的图形上画一些有变化的花纹,大胆地涂色。
2.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鱼形装饰品和鱼形图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感知艺术高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
3.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用所学知识画一条又大又美的鱼。
教学难点:大胆夸张的创作,将真实的鱼图案化,抽象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彩笔 彩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谜语: “花衣裳,身上穿,没有脚,走四方,游到西,游到东,家就住在水晶宫。”打开课件出事课题鱼儿游啊游。
(设计意图:教师以学生们熟悉的谜语导入,激发好奇心,从而引出课题——鱼儿游啊游。)
二、鱼的美好寓意
教师打开课件,展示上抱枕、瓷器、茶壶、年画、项链的鱼形图案。为同学们讲解“鱼”与年年有余的“余”同音,寓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年年有余,大吉大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用品上的鱼形图案,让学生了解鱼与生活系密切。)
三、感受鱼,模仿鱼儿游动。
1.设置情景:
老师也非常喜欢鱼,还和鱼儿交了朋友呢,它的名字叫丁丁他们邀请老师去海底世界游玩,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2.用身体动作模仿鱼
老师在前面带学生做鱼游的动作。播放课件鱼的儿歌配动画:“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真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模仿鱼儿游动,并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欢快的儿歌让学生感受鱼儿在水中生活的自由自在。)
四、认识自然界中的鱼
1. 总结鱼的外形。
播放课件,总结鱼的外形可归纳为:三角形,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等等。
2了解鱼的结构。
播放课件鱼是鱼头+身体+尾巴+鳍组成。
3、欣赏真实的鱼。
设置情境去海里服装展示会挑选漂亮的衣服。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鱼的图片,让学生对海底鱼类有个整体、直观的认识。在欣赏花纹时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五、作品欣赏,激活思维
1、赏析农民画《戏鱼》
出示课件——画家作品《戏鱼》。
总结绘画作品中的鱼和真实的鱼有什么不同。
2、欣赏老师和小朋友的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鱼与绘画作品中的鱼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欣赏教师的范画、同龄人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六、及时引导,大胆创作
丁丁提出愿望,请同学们把它们设计出像艺术家,老师,小朋友作品中那样富有想象力的衣服,教师提出创作建议。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提出作业要求。)
七、作业展示,发掘自我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训练学生评价能力。)
八、课尾总结,拓展延伸
欣赏用其他的形式表现鱼的图片,鼓励同学们课后尝试着用其他形式来创作鱼。
师:同学们,鱼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美好和向往。我们要爱护他们,去海边不要乱扔垃圾,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你们能做到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