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南版生物中考专项练习: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选择题
1.下列材料中,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 )
A.一片菜叶 B.一根头发 C.西瓜瓤装片 D.手指头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一片菜叶、一根头发、 手指头不透明,光线不能透过,因此将一片菜叶、一根头发、 手指头放在通光孔的中央,用显微镜观察,视野一片黑暗,导致不能看清,若要观察必需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西瓜瓤装片是薄而透明的,可以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左下角,要想把物象调整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把物体(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物象在视野的左下角,要想把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去,玻片标本应该向左下角移动,这样物像就能到达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B。
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观察的玻片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B.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C.如果目镜是10x,物镜是40x,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0
D.在使用显微镜后发现物镜镜头上有污渍,必须使用擦镜纸擦拭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观察的玻片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便于光线通过,A说法正确。
B、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B说法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果目镜是10x,物镜是40x,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0,C说法错误。
D、在使用显微镜后发现物镜镜头上有污渍,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显微镜中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⑤ D.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①目镜和⑤物镜两者的乘积,显微镜中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⑤物镜,④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⑥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②粗准焦螺旋和③细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的玻片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bd”,则他在玻片上写的字母是()
A.pq B.dp C.qp D.bd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为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时“b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q”,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下列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下列哪组看到的红细胞体积最小。()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是5×10=50倍,B是10×10=100倍,C是5×40=200倍,D是10×40=400倍,所以,要使看到的红细胞体积最小,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A放大倍数为50倍,放大倍数最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从反光镜反射出来的光,依次要通过______,才能形成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A.载物台、镜筒、通光孔、物镜 B.载物台、物镜、目镜、镜筒
C.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D.目镜、物镜、镜筒、通光孔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光线路径是: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对光时,要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两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内,直至可以看见一个成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故答案为:C。
8.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
A.薄而透明的 B.有颜色的
C.具有生物活性的 D.容易切开的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才能透过材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最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玻片标本上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可能出现在物镜、目镜或者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仍然不动,那么污点则在物镜上,所以,题干中,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最可能在物镜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上网课时,小王对“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视频中的4个操作进行了截图,却忘记了顺序。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观察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是下降镜筒;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标本时升镜;所以题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②→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3七上·前郭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若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则选用下列哪一组镜头(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甲和乙是物镜,丙和丁属于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根据题干要观察到的物像最大,则应该选用放大倍数的大的物镜和目镜,即长的物镜和短的目镜,图中的乙和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如果房间里的光线较暗,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 )
A.较小光圈、凹面镜 B.较大光圈、凹面镜
C.较小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平面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某实验室的光线比较暗,在使用显微镜时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
故答案为:B。
13.显微镜对光的程序(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
④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可见,对光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2七上·青州期中)显微镜上装有4×、10×和40×三种不同倍数的物镜,某同学利用10×物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请推测他最可能进行了下列哪项操作?( )
A.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转动遮光器将光圈调整至最小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转动转换器将物镜调整至40×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某同学利用10×物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说明他的操作是换上高倍镜,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调整至40×,因为高倍镜的作用是使物像放大,但视野会因此变暗和模糊,此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还有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光线较暗时最好使用( )
A.大光圈和凹面镜 B.大光圈和平面镜
C.小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平面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视野较暗时,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光线较暗时最好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读图理解题
16.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及小贺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所看到的图像。
(1)图1中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 ,以免损坏玻片。
(3)小贺同学想使自己制作的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大50倍,则应选择的镜头为 。
(4)图2是小贺同学用高倍镜观察到的图像,即模糊又很暗,小贺同学应该调节[ ] 使图像变清晰;小贺同学想增加亮度,除调节反光镜外,还可以怎么调节? 。
【答案】(1)1 和 4
(2)4;物镜
(3)①④
(4)9;细准焦螺旋;调节遮光器选择大光圈(一定要提到大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图1中,1是目镜,2是镜筒,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载物台,6是遮光器,7是反光镜,8是粗准焦螺旋,9是细准焦螺旋,10是镜臂,11是镜柱,12是镜座,其中,4物镜和1目镜具有放大物象的作用。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着4物镜,防止物镜压碎装片。
(3)图中,①②⑤为物镜,③⑤⑥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所以,小贺同学想使自己制作的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大50倍,则应选择的镜头为①10x,④5x。
(4)图2可以看出,视野比较暗,是小贺同学用高倍镜观察到的图像,还比较模糊,所以,应该调节9细准焦螺旋,把物象调节的更加清晰,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应该选择遮光器和反光镜,小贺同学想增加亮度,除调节反光镜外还需要调节遮光器,选择比较大的光圈,允许更多的光线通过,是视野变的明亮一些。
故答案为:(1)1和4;(2)4、物镜;(3)①、④;(4)9、细准焦螺旋、调节遮光器选择大光圈。
17.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转动时能使镜筒升降的调节结构是[ ]粗准焦螺旋和[ ]细准焦螺旋。若物像不清晰,可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
(2)显微镜对光镜筒下降时,两眼要注视[ ] 。
(3)若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20×,则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了 倍。若视野内有污点,移动临时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 上。
【答案】(1)①;②;细准焦螺旋
(2)⑤;物镜
(3)200;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目镜、⑤物镜。
(1)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转动时能使镜筒升降的调节结构是①粗准焦螺旋和②细准焦螺旋。若物像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①;②;细准焦螺旋。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⑤物镜,避免损伤物镜或压坏玻片标本。
故答案为:⑤;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2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20=200(倍)。若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则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有目镜、物镜和临时装片,移动临时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故答案为:200;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