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八上科学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3.2 浮力(原卷版)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共6小题)
1.(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B.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
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
2.(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锥形物体P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水的压力为F1,受到竖直向上的水的压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F1和F2的大小
3.(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2021年12月9日下午,“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如图是王亚平演示浮力消失的实验,将乒乓球没入水中一定深度后释放,乒乓球并没有上浮,而是悬停在水中,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 )
A.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上下表面的压力都为零
B.太空中失重状态下,乒乓球的重力为零,所以浮力为零
C.乒乓球上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D.若此时向水中加入盐,乒乓球会上浮
4.(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如图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太空中的“天宫一号” B.航行的“辽宁号”
C.下潜的“蛟龙”号 D.上升的热气球
5.(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如图,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
A.大气存在压强
B.连通器原理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6.(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浮力的方向。随着木板不断被抬高,在水不溢出烧杯的前提下,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 (选填“不断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小气球将 运动(填写方向)。
二.浮力大小的计算(共7小题)
7.(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8N,竖直向上 B.5N,竖直向下
C.3N,竖直向下 D.3N,竖直向上
8.(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 )
A.物体受到的浮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和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差
9.(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所示,鸡蛋沉入水底,鸡蛋重为G,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在鸡蛋渐渐浮起到静止的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物体的密度是 。
11.(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甲所示,一底面积S1=100cm2的圆柱形水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水槽底部放有一底面积S2=40cm2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底面与水槽底部用一轻质细绳连接。从t=0时刻起往水槽里面匀速且缓慢注水,假设木块上浮时保持竖直状态,水槽足够高,木块最后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没有水溢出,细绳也没有断裂。水槽底部受到木块的压力FN与细绳的拉力FT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则在t=300s时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绳子的长度为 cm。
12.(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N。
13.(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实心立方体A重0.3N,边长为4cm。B容器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0cm2,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0g的水。(ρ水=1×103kg/m3,g=10N/kg)则: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大?
(2)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A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则B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三.浮力的利用(共2小题)
14.(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潜器在深海匀速直线下潜时若只受重力与浮力,则深潜器所受重力大于浮力
B.万米深海中没有生物可以存活
C.深潜器在下潜过程中每下潜10米约增加一倍大气压的压强
D.深潜器是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沉状态的
15.(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浮力知识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以下不属于浮力应用的是( )
A.热气球 B.飞机 C.潜水艇 D.轮船
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共9小题)
16.(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如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N/kg)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过 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
(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
(4)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8.(2022秋 鄞州区期中)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进一步探究浮力的有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下(ρ水=1.0×103kg/m3,g取10N/kg):
步骤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为0.96N;
步骤2:如图乙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步骤3:如图丙所示,将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N;
步骤4:观察量筒中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可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N。
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小明又将该物体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合理,她判断的理由是 。
液体 液体的密度(g/cm3)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cm3) 物体状态 物体受到的浮力(N)
液体1 0.85 100 沉底 0.80
液体2 1.2 80 漂浮 0.96
(3)该物体在液体1中处于沉底状态,说明物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1的密度;若使该物体在液体1中上浮,你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19.(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0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 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B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乙。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如图丙。
④则B物体的密度=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 。
20.(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2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甲、乙两位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
实验者 实验序号 物重G(N) 浸入水中的深度h(cm) 弹簧秤读数F(N) 浮力的大小(N)
甲 1 4.8 2.0 0.6
2 4.0 3.6 1.2
3 6.0 3.0 1.8
乙 4 4.8 3.0 3.6 1.2
5 4.0 3.2 1.6
6 5.0 2.8 2.0
(1)在整理仪器过程中,甲同学不小心将一滴水滴在了实验数据记录纸上,导致实验数据模糊不清,表格中的数据为 。
(2)分析甲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乙的数据也说明了这点。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3)课后,甲、乙两位同学讨论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
22.(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小科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中ABCDE在水中完成,F在煤油中完成。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比较图 ,可以排除浮力大小跟物浸没深度无关;
(2)由图可知,水和煤油的密度比为: 。
(3)从A至E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23.(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A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8 4.2 3.4 2.8 2.8 2.6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24.(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丁、戊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由图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以下选项中若 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F1﹣F2=F3﹣F4 B.F1﹣F3=F4﹣F2 C.F3﹣F2=F1﹣F4
(3)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B的示数逐渐 ,且A、B示数的变化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 。
A.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五.浮力大小的比较(共1小题)
25.(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真题 3.2 浮力(解析版)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共6小题)
1.(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B.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
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
【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个同样形状,即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两个长方体所受水的浮力相等;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两个长方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相等,
由图可知两个长方体上、下表面的面积大小不相等,由Δp=可知,两个长方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相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锥形物体P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水的压力为F1,受到竖直向上的水的压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F1和F2的大小
【答案】A
【解答】解:锥形物体P浸没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所以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水的压力F2大于受到竖直向下的水的压力F1。
故选:A。
3.(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2021年12月9日下午,“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如图是王亚平演示浮力消失的实验,将乒乓球没入水中一定深度后释放,乒乓球并没有上浮,而是悬停在水中,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 )
A.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上下表面的压力都为零
B.太空中失重状态下,乒乓球的重力为零,所以浮力为零
C.乒乓球上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D.若此时向水中加入盐,乒乓球会上浮
【答案】A
【解答】解:太空中失重状态下,乒乓球的重力为零;水也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水对放入其中的乒乓球不会产生压力的作用,所以乒乓球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若此时将乒乓球放到盐水中,盐水对乒乓球也不会产生浮力,乒乓球会悬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如图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太空中的“天宫一号” B.航行的“辽宁号”
C.下潜的“蛟龙”号 D.上升的热气球
【答案】A
【解答】解: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
A、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太空中运行的“天宫一号”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题意;
B、航行的“辽宁号”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下潜的“蛟龙”号在水中尽管下沉,但仍然受到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上升的热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如图,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
A.大气存在压强
B.连通器原理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答案】C
【解答】解:A、乒乓球上下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相同,开始物体不上浮,后来又上浮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连通器至少有两个部分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只有一个乒乓球不属于连通器。不符合题意。
C、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下部没有液体只受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当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乒乓球上浮,跟浮力的产生有关系。符合题意。
D、乒乓球上升是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研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浮力的方向。随着木板不断被抬高,在水不溢出烧杯的前提下,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 保持不变 (选填“不断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小气球将 竖直向上 运动(填写方向)。
【解答】解:小气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因此,随着木板不断被抬高,在水不溢出烧杯的前提下,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保持不变。
剪断悬线,小气球将竖直向上运动。
故答案为:保持不变;竖直向上。
二.浮力大小的计算(共7小题)
7.(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8N,竖直向上 B.5N,竖直向下
C.3N,竖直向下 D.3N,竖直向上
【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金属块重G=8N,金属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5N,
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G﹣F示=8N﹣5N=3N;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选:D。
8.(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 )
A.物体受到的浮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和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差
【答案】D
【解答】解:物体浸在水中时,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弹簧秤的示数:F示=G﹣F浮,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所示,鸡蛋沉入水底,鸡蛋重为G,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在鸡蛋渐渐浮起到静止的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鸡蛋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时,盐水的密度变大,由F=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当鸡蛋开始露出液面的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小,直到浮力等于重力,最后始终漂浮,浮力不再发生变化。
由上分析知,浮力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保持不变。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6N 物体的密度是 1.5×103kg/m3 。
【解答】解:物体在浸入水中之前,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象知,G=F示=9N;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3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N﹣3N=6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
由F浮=ρ液gV排得,物体的体积:
V=V排===6×10﹣4m3;
物体的质量m===0.9kg;
物体的密度:ρ===1.5×103kg/m3。故答案为:6N;1.5×103kg/m3。
11.(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甲所示,一底面积S1=100cm2的圆柱形水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水槽底部放有一底面积S2=40cm2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底面与水槽底部用一轻质细绳连接。从t=0时刻起往水槽里面匀速且缓慢注水,假设木块上浮时保持竖直状态,水槽足够高,木块最后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没有水溢出,细绳也没有断裂。水槽底部受到木块的压力FN与细绳的拉力FT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则在t=300s时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8 N;绳子的长度为 6 cm。
【答案】8;6。
【解答】解:
(1)由图丙可知,木块所受的重力G=F压=4N;由图丁可知,t=300s时木块受到的拉力F拉=4N,
则t=300s时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F拉=4N+4N=8N。
(2)设注入的水的速度为m3/s,则:
①100s注入的水为V1=vt1,则水面升高的高度为:h1==,
当100s时,水槽底部受到木块的压力为0,即此时木块刚好浮起,故所受浮力F浮1=G=4N,
此时木块浸没在水的体积为V浸1=V排1=S木h1=S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ρ水gV排1=ρ水gS木;
所以,注入的水的速度v===6×10﹣6m3/s;
②根据丙图和丁图可知,木块从100s开始浮起到绳子出现拉力,共注水时间为t2=200s﹣100s=100s,则水面升高的高度即为绳子的长度,
所以,L=h2====0.06m=6cm。故答案为:8;6。
12.(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5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6 N。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水的深度为9cm时,木块刚好漂浮;水的深度从9cm增大到16cm,木块一直处于漂浮状态;水的深度为22cm时,木块刚好浸没;
当木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最大,
由图乙可知,木块底部受到水的最大压强p大=1500Pa,
由p=可得,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大S=1500Pa×0.01m2=15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15N;
(2)由图乙可知,当木块刚好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900Pa,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S=900Pa×0.01m2=9N,
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9N,
因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木块的重力:G木=F浮′=9N,
当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细线的拉力最大,
则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F拉=F浮﹣G=15N﹣9N=6N。
故答案为:15;6。
13.(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实心立方体A重0.3N,边长为4cm。B容器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0cm2,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0g的水。(ρ水=1×103kg/m3,g=10N/kg)则: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大?
(2)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A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则B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10×10﹣2m=1000Pa;
(2)根据G=mg知实心立方体A的质量为:
mA===0.03kg,
实心立方体A的体积为:
VA=(4cm)364cm3=6.4×10﹣5,
实心立方体A的密度为:
ρA===0.46875×103kg/m3<ρ水,
所以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A处于漂浮状态,A受到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即F浮A=GA=0.3N;
(3)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则B对地面的压力为:
F=G总=GB+G水+GA=mBg+m水g+GA=30×10﹣3kg×10N/kg+600×10﹣3kg×10N/kg+0.3N=6.6N,
B对地面的压强为:
p===1.32×103Pa。
答:(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1000Pa;
(2)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A受到的浮力是0.3N;
(3)如果把A投入B中(水未溢出),则B对地面的压强是1.32×103Pa。
三.浮力的利用(共2小题)
14.(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潜器在深海匀速直线下潜时若只受重力与浮力,则深潜器所受重力大于浮力
B.万米深海中没有生物可以存活
C.深潜器在下潜过程中每下潜10米约增加一倍大气压的压强
D.深潜器是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沉状态的
【答案】C
【解答】解:A、深潜器在深海匀速直线下潜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错误;
B、由生活经验知万米深海中仍然有生物可以存活,只是适应了较大的压强,故B错误;
C、标准大气压约为105Pa,10米水产生的压强为:p=ρgh=1.0×103kg/3×10N/kg×10m=105Pa,所以深潜器在下潜过程中每下潜10米约增加一倍大气压的压强,故C正确;
D、深潜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深潜器受到的浮力不变,它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状态的,故D错误。
故选:C。
15.(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浮力知识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以下不属于浮力应用的是( )
A.热气球 B.飞机 C.潜水艇 D.轮船
【答案】B
【解答】解:热气球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轮船是应用了水的浮力,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潜水艇是利用增加自身重力,使重力大于浮力,慢慢下潜;飞机升空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故选:B。
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共9小题)
16.(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在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先增大后不变,
∵F浮=ρ水gV排,
∴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故选:A。
17.(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如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N/kg)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0.5 N;
(2)通过 c、d 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
(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
(4)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0.8×103 kg/m3。
【解答】解:
(1)由a、c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水=G﹣Fc=2N﹣1.5N=0.5N;
(2)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相同,所以应该对比cd;
(3)由图c、e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该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实验步骤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c=G﹣Fc=2N﹣1.5N=0.5N;
实验步骤e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e=G﹣Fe=2N﹣1.6N=0.4N;
因物体均浸没,所以V排水=V排液;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所以该液体的密度为:
ρ液=×ρ水=×1×103kg/m3=0.8×103kg/m3。
故答案为:(1)0.5;(2)c、d;(3)液体密度;(4)0.8×103。
18.(2022秋 鄞州区期中)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进一步探究浮力的有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下(ρ水=1.0×103kg/m3,g取10N/kg):
步骤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为0.96N;
步骤2:如图乙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步骤3:如图丙所示,将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0.96 N;
步骤4:观察量筒中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可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0.96 N。
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
实验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小明又将该物体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合理,她判断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液体 液体的密度(g/cm3)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cm3) 物体状态 物体受到的浮力(N)
液体1 0.85 100 沉底 0.80
液体2 1.2 80 漂浮 0.96
(3)该物体在液体1中处于沉底状态,说明物体的密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1的密度;若使该物体在液体1中上浮,你的方法是 把物体做成空心的,降低物体的密度 (写出一种即可)。
【解答】解:(1)物体的重力为0.96N,如图丙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为平衡状态,由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受到的重力大小为0.96N;
观察图乙和图丙量筒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296cm3﹣200cm3=96cm3=9.6×10﹣5m3,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ρ水V排g=1.0×103kg/m3×9.6×10﹣5m3×10N/kg=0.96N;
综合上面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实验中改变了液体的密度,但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故实验结论不可靠,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为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物体在液体1中处于沉底状态,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1的密度;要该物体在液体1中上浮,要使物体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可以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把物体做成空心的,降低的物体密度。
19.(2022秋 宁海县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0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甲、丙、丁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 6 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2 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B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 a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ρ0ga (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乙。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如图丙。
④则B物体的密度= ρ0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 刻度尺测量时读数有误差 。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6N,由乙可知此时受浮力1N,由丙图可知此时受浮力2N,所以比较甲乙丙可得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丙、丁两图中,物体A全部浸入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深度不同,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两图中受到的浮力都是2N,所以比较实验序号甲、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6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6N﹣4N=2N;
(3)①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a,所以浸入液面以下的部分高度为(1﹣)a=a;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ρ0ga;
④由图2甲可知,木块漂浮于液面,所以F浮=G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ρ液gV排=ρ液ga,则G木=ρ0gSa ①,
同理由图2乙可知:G木+GB=ρ0gS(a﹣h1)②,
同理由图3丙图可知:G木+GB=ρ0g[VB+S(a﹣h2)]③,
①②联立解得:GB=ρ0gS(a﹣h1),②③联立解得:VB=S(h2﹣h1),
则物体B的密度为:ρB====ρ0;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会有误差。
故答案为:(1)大;甲、丙、丁;无关;(2)6;2;(3)①a;ρ0ga;④ρ0;刻度尺测量时读数有误差。
20.(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0.6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
【解答】解:
(1)根据2、3、5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拉+F浮=3.6N+0.4N=3.5N+0.5N=3.3N+0.7N=4.0N;
第4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则V排相同,第6次实验数据与第3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2倍,而浮力是原来的2.8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F浮=G﹣F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在V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故答案为:(1)0.6;(2)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2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甲、乙两位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
实验者 实验序号 物重G(N) 浸入水中的深度h(cm) 弹簧秤读数F(N) 浮力的大小(N)
甲 1 4.8 2.0 0.6
2 4.0 3.6 1.2
3 6.0 3.0 1.8
乙 4 4.8 3.0 3.6 1.2
5 4.0 3.2 1.6
6 5.0 2.8 2.0
(1)在整理仪器过程中,甲同学不小心将一滴水滴在了实验数据记录纸上,导致实验数据模糊不清,表格中的数据为 4.2 。
(2)分析甲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乙的数据也说明了这点。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2、4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3)课后,甲、乙两位同学讨论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解答】解:(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F示=G﹣F浮=4.8N﹣0.6N=4.2N;
(2)分析甲的数据知,浸入水中深度h越大,弹簧秤读数越小,由称重法测浮力:F浮=G﹣F示,受到的浮力越大,即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乙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3)分析2与4实验知,重力相同的物体,第2次实验浸入水的深度较大,由称重法测浮力,两次实验受到浮力相同,说明浮力与深度无关,即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课后,甲和乙讨论后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1)4.2;(2)2、4;(3)排开液体的体积。
22.(2022秋 奉化区校级期中)小科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中ABCDE在水中完成,F在煤油中完成。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比较图 D、E ,可以排除浮力大小跟物浸没深度无关;
(2)由图可知,水和煤油的密度比为: 5:4 。
(3)从A至E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C 。
【答案】(1)D、E;(2)5:4;(3)C。
【解答】解:(1)由D、E两图可知,物体都是完全浸没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由A、E可得,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0N﹣7N=3N,
由A、F可得,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F浮煤油=G﹣F′=10N﹣7.6N=2.4N,
因为在水和煤油中都是全部浸没,V排=V,则F浮水=ρ水gV=3N,
V=﹣﹣﹣﹣﹣﹣①,
则F浮煤油=ρ煤油gV=2.4N,
则V=﹣﹣﹣﹣﹣﹣②,
由①②可得=;
(3)物体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由A、B、C、D可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示数F越小,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金属块全部浸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F浮=G﹣F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则从A至E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变化是先变大,后不变,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D、E;(2)5:4;(3)C。
23.(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A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8 4.2 3.4 2.8 2.8 2.6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D、E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液体密度 有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N,金属块密度为 2.4×103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答案】(1)D、E;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2)大于;(3)2;2.4×103。
【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D、E,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也增大,因此可得出: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分析比较A、B、C、D可知,随着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也增大,因此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图A可得金属块的重力为4.8N,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4.8N﹣2.8N=2N;金属块浸没在F中液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4.8N﹣2.6N=2.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F中液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由(2)可知,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2N
所以,根据F浮=ρ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2×10﹣4m3,
由G=mg可知,石块的质量:
m===0.48kg
金属块的密度:
ρ===2.4×103kg/m3。
24.(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丁、戊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由图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F1﹣F3 。
(2)以下选项中若 B 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F1﹣F2=F3﹣F4 B.F1﹣F3=F4﹣F2 C.F3﹣F2=F1﹣F4
(3)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B的示数逐渐 变大 ,且A、B示数的变化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 BC 。
A.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G=F1,由图丁可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3,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F1﹣F3;
(2)由图乙可知空烧杯的重力为F2,由图戊可知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与烧杯的总重力为F4,则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2,
当F浮=G排即F1﹣F3=F4﹣F2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相等;
(3)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
重物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薄塑料袋内水的重力越大,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越大,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相等;
(4)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可知,改进后:
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
B.由图2的实验装置和器材(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可知,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故B正确;
C.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C正确。
故答案为:(1)F1﹣F3;(2)B;(3)变小;变大;相等;(4)BC。
五.浮力大小的比较(共1小题)
25.(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答案】B
【解答】解:据图可知,乙图中半潜船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其次是丙图,甲图排开水的体积最小,所以据F浮=ρ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是相同的,乙图中船受浮力最大,其次是丙图,再次是甲图,即浮力大小关系是:F2>F3>F1。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