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期中真题 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期中真题 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09:57: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期中真题 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解析版)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2022秋 宁波期中)一定条件下,2A+B=2C的反应中,若8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 C,则物质B的质量为 64g ;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C的化学式可能为 H2O 。
【解答】解:2A+B=2C的反应中,若8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的质量为72g﹣8g=64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B=2C
2x 32
8g 64g
x=2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的化学式可能为H2O。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36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次加盐酸前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158.0 246.2 X 423.6
所加盐酸的溶液质量/g 90.0 90.0 90.0 90.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246.2 334.4 423.6 513.6
每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g 1.8 1.8 Y 0
(1)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写出X、Y两数据的值:X  334.4 Y  0.8 。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 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某同学在如图坐标纸上绘制出了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
请你求出图中转折处P点的坐标。(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X=334.4g;Y=334.4g+90g﹣423.6g=0.8g;故答案为:334.4;0.8;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1.8g+0.8g=4.4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g

x=10.6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96%,所以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
答: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成1.8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溶液的质量为90g,设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y=220g
所以P点坐标为:(220,4.4);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3.(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 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分析】(1)根据图象进行分析;
(2)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求碳酸钠的质量;
(3)根据碳酸钠可以求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故答案为:2.2;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44
x y 2.2g
= =
x=5.3g y=4.9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4.1%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4.1%;
(3)由图象看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为50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H2O
80 98
z 4.9g

z=4.0g
答: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4.0g。
4.(2022秋 鄞州区期中)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② (填序号).
①KCl; ②NH4HCO3; ③Ca3(PO4)2.
(2)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试计算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解答】解:(1)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②.
(2)设2.0g样品中质量分数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33
2g×x 2.33g
得:x=87% 因为87%>85%,故符合产品包装说明.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K2SO4的含量高于85%,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5.(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工厂废液中含有NaCl和NaNO3两种溶质,为测定其含量以方便回收利用,人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向100g废液中滴加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沉淀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滴加AgNO3溶液/g 40 40 40 40
沉淀质量/g 5.74 5.74 2.87 m
(1)表中m= 0 。
(2)滴加的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7% 。
(3)求原废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第1、2次滴加40gAgNO3溶液,都生成5.74g沉淀,第3次滴加40gAgNO3溶液,只生成2.87g沉淀,说明此时氯化钠已经全部反应,第4次再滴加AgNO3溶液,就不会有沉淀生成,所以表中m=0。
(2)第1、2次滴加40gAgNO3溶液,都生成5.74g沉淀,则第1、2次滴加AgNO3溶液时硝酸银全部反应,40g硝酸银能完全反应生成5.74g氯化银沉淀,
设滴加的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NaCl+AgNO3=AgCl↓+NaNO3
170 143.5
40gx 5.74g

x=17%
所以滴加的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
故填:17%。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5.74g+5.74g+2.87g=14.35g,
设原废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y,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00gy 14.35g

y=5.85%
答:原废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5.85%。
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为了测定某硫酸钠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样品中只含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15克,加入180克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克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试计算:
(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 23.3 克.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氯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解:(1)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为:15g+100g+180g﹣271.7g=23.3g,
故填:23.3;
(2)设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x=14.2g,y=11.7g
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94.7%
答: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4.7%;
(3)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15g﹣14.2g+11.7g=12.5g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5g.
7.(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勇同学取20g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为四等份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次序 ① ② ③ ④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a 1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a的值为  12 。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50% 。
(3)求该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求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分析】根据第一次固体减少4g,而第三次后质量不变,为10g,说明第二次也减少4g,第三次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的10g为铜单质,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10g,结合25g稀硫酸与4g氧化铜完全反应求算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第一次固体减少4g,而第三次后质量不变,为10g,说明第二次也减少4g,所以a=12;
(2)第三次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的10g为铜单质,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10g,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0%=50%;
(3)设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4g 25gx
x=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4)设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20g﹣12g y
y=16g
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6%。
答: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6%。
8.(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回答:
(1)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Na2CO3、NaCl、NaH CO3 (填化学式)。
(2)B点横坐标为  36.5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3)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分析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
(2)根据在B点时Na2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计算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及参加该反应盐酸的质量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
【解答】解:(1)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A点时,溶液中碳酸钠部分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对应溶液中溶质有:Na2CO3、NaCl、NaHCO3;故答案为:Na2CO3、NaCl、NaH CO3;
(2)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B点时,溶液中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设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盐酸的质量为x。
Na2CO3+HCl═NaCl+NaHCO3
106 36.5
53g×10% x×5%

x=36.5g
故答案为:36.5;
(3)设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36.5 44
(54.75g﹣36.5g)×5% y

y=1.1g
答: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9.(2022秋 鄞州区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 6.6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解答】解:(1)由表可以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最大量为6.6g,在第8分钟和第12分钟时均为6.6g,则第10分钟也为6.6。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解得:x=15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3)根据表中给出的时间和气体的质量绘制图如下:
(4)由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烧碱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而导致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10.(2022秋 北仑区期中)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求:
(1)所用稀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4g;生成氢气对应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15.0g﹣15.0g=100.0g
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y。
Fe+2HCl═FeCl2+H2↑
56 73 2
12.8g×(1﹣y) 100.0gx 0.4g
x=14.6%
y=12.5%
答:(1)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2)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2.5%。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g 5.0 10.0 15.0 20.0 2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0.3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7g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 。
(3)计算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1)由4、5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3克为杂质质量,所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g﹣0.3g=1.7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5%。
(3)设生成CaCl2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7g x y
=,=
x=1.887g,y=0.748g
所以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100%≈7.3%。
答:(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7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3)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约是7.3%。
1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工业盐酸因含FeC13而呈黄色(不再含其他杂质),取该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且当加入的NaOH溶液至一定量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请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FeCl3、NaCl 。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7.3% 。
(3)a= 1.07 g。
(4)求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答】解:(1)工业盐酸中含有氯化铁,滴加盐酸后,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3、NaCl;
(2)根据图可知,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质量为20g,设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20g×20% x y


x=3.65g y=5.85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100%=7.3%;
(3)设产生Fe(OH)3沉淀的质量为z,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w。
3NaOH+FeCl3=3NaCl+Fe(OH)3↓
120 175.5 107
6g×20% w z


z=1.07g
w=1.755g
(4)氯化钠质量=5.85g+1.755g=7.605g
当NaOH溶液加至26g时,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1%.
答: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1%。
四.解答题(共9小题)
13.(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取6g鸡蛋壳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质量 1 m 0.2 n
(1)表格中的m= 1 ,n= 0 。
(2)实验前将鸡蛋壳碾碎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充分反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
(3)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4)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过滤所得的滤渣经洗涤称量也求出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但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  滤渣没有烘干(合理即可) 。
【解答】解:(1)第一次加入25g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1g,第三次加入25g的稀盐酸后生成了0.2g的二氧化碳,说明第二次加入的25g盐酸后,碳酸钙仍没有反应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是1g,第三次加入25g的盐酸只生成了0.2g的二氧化碳,说明碳酸钙完全反应,所以m=1;n=0;
(2)实验前将鸡蛋壳碾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充分反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g+1g+0.2g=2.2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6g×x 2.2g
解得:x≈83.3%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
(4)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过滤所得的滤渣经洗涤称量也求出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但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滤渣没有烘干等,致使滤渣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偏小。
14.(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现在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喜欢喝苏打水。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气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气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王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 。(选填“—”或“二”),理由是  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
(2)小王发现厨房里有一袋久置的包装破损的小苏打,在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里面的NaHCO3还剩多少?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久置的NaHCO3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称取20.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6.9g。请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解答】解:(1)因为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所以他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是受热分解,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为中有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4)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20.0g﹣16.9g=3.1g。
设样品中NaHCO3的质量是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质量差
168 106 168﹣106=62
x 3.1g

x=8.4g
答: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4g。
15.(2022秋 北仑区期中)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有一种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1)表中的m 值为 152.9 。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若要计算、确定所用的100克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表格中的三次实验数据是否足够? 否 (填“是”或“否”)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样品已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为2.2g,则第一次4g的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所以:m=150g+4g﹣1.1g=152.9g
(2)设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解得:x=5.3g
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33.75%
(3)根据表中的数据不能确定盐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6.(2022秋 北仑区期中)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10克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小资料】
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优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2FeCl3═3FeCl2
②Cu+2FeCl3═2FeCl2+CuCl2
(1)图中线段MN代表 Cu 与FeCl3溶液反应的过程。
(2)计算m的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往此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FeCl3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将会发生变化,请在原图中大致画出。
【解答】解:(1)铁金属活性强于铜,所以加入氯化铁溶液后,铁先与氯化铁反应,到M点时铁与氯化铁反应完毕,剩余铜与氯化铁再反应,所以MN段表示铜与氯化铁的反应;
故答案为:Cu。
(2)m点时铁与氯化铁完全反应,此时消耗氯化铁溶液质量为162.5g,此时消耗氯化铁质量=162.5g×20%=32.5g,消耗铁质量为n,
Fe+2FeCl3═3FeCl2
56 325
n 32.5g
n=5.6g,m=10g﹣5.6g=4.4g;
故答案为:4.4。
(3)氯化铁溶液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图象中斜率回增大,所以剩余固体减少的速度加快,因此剩余固体为零时,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因此图象斜率比之前要大,剩余固体质量到达零时时间变短;
故答案为:
17.(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量将石灰石样品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一组】
(1)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3.6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0% 。
【第二组】
(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减少药品 ;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50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25.56 35.12 44.68 54.24 64.24
(3)分析数据,进行计算。
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6 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52.24 g。
【解答】解:【第一组】
(3)由于剩余固体为不溶性物质,所以减少的质量就是碳酸钙的质量,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0%.
【第二组】
(1)称量6g固体的操作为: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砝码和游码之和调节到6g,然后加入药品,当发现指针略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加多了,所以应该减少药品才能使指针居中。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50g+10g﹣64.24g=1.76g。
②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x=4g
所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66.7%。
③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4.24g﹣10g﹣(6g﹣4g)=52.24g。
18.(2022秋 北仑区期中)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2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2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1中的  分液漏斗 仪器相同(填仪器名称)。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1中反应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的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时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对沉淀进行对应处理后,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3。则分析可得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CaCl2、HCl (写化学式)。
(3)根据第(2)小题中的数据和图3,通过计算说明a、b的数值分别为多少。
【解答】解:(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
(2)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时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开始没有沉淀而是气体,说明有盐酸,后来有沉淀是盐酸反应完毕,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HCl、CaCl2;
(3)溶质的质量=10g×26.5%=2.65g;
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2.65g x

x=1.1g
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CaCl2+Na2CO3=2NaCl+CaCO3↓
106 100
y 5g

y=5.3g
溶液质量是:=20g,所以b点质量应该为:20g+10g=30g。
19.(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明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求: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200.0 200.0 200.0 200.0
混合物质量/g 12.0 24.0 36.0 48.0
所得溶液质量/g 207.6 215.2 220.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  5:1 。
(2)表中a的值为  222.0 。
(3)表中m的值为  5.0 。
(4)表中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12.0g混合物,溶液增加7.6g,第三组加入混合物36.0g,溶液增加质量为20.0g小于7.6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故:
(1)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0+12.0g﹣207.6g=4.4g
设12.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解得x=10.0g
故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10.0g:(12.0g﹣10.0g)=5:1;
故答案为:5:1;
(2)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48.0g﹣36.0g=12.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12.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12.0g﹣10.0g=2.0g,所以a=220.0+2.0=222.0;故答案为:222.0;
(3)第三组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0g+36.0g﹣220.0g﹣m=16.0g﹣m。
设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16.0g﹣m

解得y=,
36.0g混合物中的碳酸钙质量为36.0g×=30.0g,所以+m=30.0g,解得m=5.0g;
故答案为:5.0;
(4)n中比m多了10g碳酸钙,故n=5.0+10.0=15.0;
答:表中n的值为15.0。
20.(2022秋 宁波期中)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  > (选填“>”“=”或“<”)7;
(2)取c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 ;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解答】解:(1)a点加入稀硫酸继续产生沉淀,说明对应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pH>7;
(2)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稀硫酸,不断滴加 NaOH 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后和硫酸铜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
(3)设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质量:5.64g﹣4.66g=0.98g
CuSO4+Ba(OH)2═BaSO4↓+Cu(OH)2↓
233 98
x 0.98g
x=2.33g
m=2.33+0.98=3.31
答:m的值为3.31.
21.小忠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冶炼”之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金属铁,硬玻璃管中装的是铁矿石样品(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图A中需方框内连接图B装置。
(1)图A硬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图A装置中的a导管口需要与图B装置的  c (填字母)导管口相连接。
(3)实验测得反应前图A装置硬玻璃管中铁矿石样品的质量为10g,反应完全后,继续通一氧化碳气体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此时测得图B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了6.6g(假设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且不计溶液中水分的散失),则此时硬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多少?
【解答】解:(1)A硬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B装置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使药品充分接触,图A装置中的a导管口需要与图B装置的c导管口连接;
(3)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生成铁的质量为y。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132
x y 6.6g
x=8g
y=5.6g
硬玻璃管中固体质量=10g﹣8g+5.6g=7.6g
答:此时硬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7.6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期中真题 华学方程式简单计算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2022秋 宁波期中)一定条件下,2A+B=2C的反应中,若8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 C,则物质B的质量为   ;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的化学式可能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36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次加盐酸前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158.0 246.2 X 423.6
所加盐酸的溶液质量/g 90.0 90.0 90.0 90.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246.2 334.4 423.6 513.6
每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g 1.8 1.8 Y 0
(1)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写出X、Y两数据的值:X    Y    。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 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某同学在如图坐标纸上绘制出了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
请你求出图中转折处P点的坐标。(保留一位小数)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3.(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4.(2022秋 鄞州区期中)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②NH4HCO3; ③Ca3(PO4)2.
(2)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试计算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5.(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工厂废液中含有NaCl和NaNO3两种溶质,为测定其含量以方便回收利用,人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向100g废液中滴加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沉淀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滴加AgNO3溶液/g 40 40 40 40
沉淀质量/g 5.74 5.74 2.87 m
(1)表中m=   。
(2)滴加的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3)求原废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为了测定某硫酸钠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样品中只含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15克,加入180克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克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试计算:
(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   克.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7.(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勇同学取20g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为四等份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次序 ① ② ③ ④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a 1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a的值为    。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3)求该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求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8.(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回答:
(1)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2)B点横坐标为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3)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9.(2022秋 鄞州区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10.(2022秋 北仑区期中)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求:
(1)所用稀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g 5.0 10.0 15.0 20.0 2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0.3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工业盐酸因含FeC13而呈黄色(不再含其他杂质),取该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且当加入的NaOH溶液至一定量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请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
(3)a=   g。
(4)求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四.解答题(共9小题)
13.(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取6g鸡蛋壳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质量 1 m 0.2 n
(1)表格中的m=   ,n=   。
(2)实验前将鸡蛋壳碾碎目的是    。
(3)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4)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过滤所得的滤渣经洗涤称量也求出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但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    。
14.(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现在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喜欢喝苏打水。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气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气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王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或“二”),理由是    。
(2)小王发现厨房里有一袋久置的包装破损的小苏打,在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里面的NaHCO3还剩多少?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久置的NaHCO3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称取20.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6.9g。请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15.(2022秋 北仑区期中)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有一种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1)表中的m 值为   。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若要计算、确定所用的100克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表格中的三次实验数据是否足够?
   (填“是”或“否”)
16.(2022秋 北仑区期中)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10克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小资料】
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优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2FeCl3═3FeCl2
②Cu+2FeCl3═2FeCl2+CuCl2
(1)图中线段MN代表   与FeCl3溶液反应的过程。
(2)计算m的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往此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FeCl3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将会发生变化,请在原图中大致画出。
17.(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量将石灰石样品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一组】
(1)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3.6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第二组】
(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50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25.56 35.12 44.68 54.24 64.24
(3)分析数据,进行计算。
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18.(2022秋 北仑区期中)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2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2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1中的    仪器相同(填仪器名称)。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1中反应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的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时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对沉淀进行对应处理后,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3。则分析可得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根据第(2)小题中的数据和图3,通过计算说明a、b的数值分别为多少。
19.(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明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求: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200.0 200.0 200.0 200.0
混合物质量/g 12.0 24.0 36.0 48.0
所得溶液质量/g 207.6 215.2 220.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    。
(2)表中a的值为    。
(3)表中m的值为    。
(4)表中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20.(2022秋 宁波期中)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    (选填“>”“=”或“<”)7;
(2)取c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21.小忠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冶炼”之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金属铁,硬玻璃管中装的是铁矿石样品(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图A中需方框内连接图B装置。
(1)图A硬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A装置中的a导管口需要与图B装置的    (填字母)导管口相连接。
(3)实验测得反应前图A装置硬玻璃管中铁矿石样品的质量为10g,反应完全后,继续通一氧化碳气体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此时测得图B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了6.6g(假设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且不计溶液中水分的散失),则此时硬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