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盐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6 盐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10:00: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 盐的化学性质(原卷版)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小王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称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
(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
   的性质。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反应Ⅰ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    (选填“快”或“慢”),但差距不大。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酸碱盐的应用(共4小题)
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碳酸钡不溶于水 做肠胃X射线透视服用
B 氢氢化钠固体能潮解 干燥二氧化碳
C 稀硫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干燥氧气
A.A B.B C.C D.D
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 检验水的存在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4.(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根据下列物质的某些用途,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    。
(2)用于建筑材料的一种碱    
(3)可作防腐剂和调味剂的一种盐    。
5.(2022秋 北仑区期中)按要求,从A.烧碱.B.盐酸.C.熟石灰.D.大理石.E.硫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入相应的横线上(用化学式表示)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
(2)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
(3)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固体    。
三.盐的化学性质(共3小题)
6.(2022秋 慈溪市期中)《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7.(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往其中慢慢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如图四个图像能说明废液中有盐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21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
四.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共12小题)
9.(2022秋 海曙区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a2+、SO42﹣、Cl﹣、Na+ B.OH﹣、K+、NO3﹣、Ba2+
C.Mg2+、SO42﹣、Al3+、NO3﹣ D.Na+、CO32﹣、Ca2+、Cl﹣
10.(2022慈溪市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pH=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a2+、Cl﹣ B.、K+、
C.Cu2+、Cl﹣、 D.Ba2+、Al3+、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 Cu2+、NO3﹣
C.Cl﹣ K+、SO42﹣、Na+ D.Ca2+、Cl﹣、Na+、CO32﹣
12.(2022秋 北仑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HNO3、CaCl2 B.Ba(NO3)2、H2SO4、KNO3
C.K2SO4、CuCl2、HCl D.NaCl、K2CO3、KOH
13.(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
A.Fe3+、Mg2+、Cl﹣ B.K+、Na+、SO42﹣
C.Na+、NH4+、NO3﹣ D.H+、K+、Cl﹣
14.(2022秋 鄞州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NH4NO3 CaCl2
15.(2022秋 海曙区期中)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1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17.(2021秋 象山县期中)在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一组物质是(  )
A.NaNO3、HCl、CuCl2、K2SO4
B.Ba(NO3)2、NaOH、KCl、KNO3
C.KCl、HNO3、AgNO3、Mg(NO3)2
D.K2SO4、MgCl2、KNO3、Ba(OH)2
18.(2021秋 鄞州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OH)2、NaNO3、Na2CO3、NH4Cl
B.AgNO3、NaCl、Mg(NO3)2、NaOH
C.NaCl、HCl、MgSO4、Cu(NO3)2
D.HCl、K2SO4、NaOH、NaNO3
19.(2022秋 宁波期中)张勇和高民两位同学在课外做中和反应探究实验时,用一种黄花汁作为酸碱指示剂滴入一些液体中,实验记录如下表,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实验物质 盐酸 水 氯化钠溶液 肥皂水 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红色 黄色 黄色 浅蓝色 蓝色
(1)张勇在盛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黄花汁,再用胶头滴管将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的溶液刚好变为黄色时,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   ,溶液显   性。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黄花汁,溶液变红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Ag+、Cu2+、OH﹣、CO32﹣五种离子中的   (填离子符号)。
(3)蚊子的口器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人被蚊子叮咬,在家里自我治疗时可选用上表实验物质中的   涂抹患处,可止痒、止痛、消肿。
20.(2021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NaCl、K2SO4、Na2CO3
第二次 BaCl2、K2SO4、Na2CO3
第三次 Na2SO4、NaCl、K2CO3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
五.酸、碱、盐的鉴别(共8小题)
21.(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HNO3
C.KNO3、HCl、NaOH、FeCl3
D.NH4Cl、KOH、Na2SO4、BaCl2
2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钾(石灰水)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醋酸、纯碱、食盐(酚酞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2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Ba(OH)2、K2CO3、HCl、H2SO4
B.CuCl2、K2CO3、HCl、H2SO4
C.FeCl3、K2CO3、HCl、H2SO4
D.Ba(OH)2、K2CO3、HCl、Ca(OH)2
24.(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FeCl3溶液 B.Cu(NO3)2溶液
C.NaCl溶液 D.CuCl2溶液
25.(2022秋 北仑区期中)用一种试剂分别滴入Ba(NO3)2、AgNO3、K2CO3三种溶液,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试剂是(  )
A.硫酸钾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2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利用CO2气体鉴别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利用稀硫酸鉴别KOH、Na2CO3和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27.(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现有A~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落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    (填化学式)溶液。
(4)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28.(2022秋 北仑区期中)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如下:
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CO3+H2O+CO2↑等。则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六.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共2小题)
29.(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实验室里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科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猜测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他想对猜想进行鉴定,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分的是(  )
A.无色酚酞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Ca(OH)2溶液
30.(2021秋 北仑区期中)对下列实验结果推测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Cl﹣
D.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不是酸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 盐的化学性质(解析版)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小王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称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
(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  不易溶解二氧化碳也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性质。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反应Ⅰ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  快 (选填“快”或“慢”),但差距不大。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解答】解:(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水反应,要根据排出液体的体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不易溶解二氧化碳也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
(3)由图丁的两条曲线可知,在0﹣300s内,反应I的曲线在反应Ⅱ的上方一点点,所以反应I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快,但差距不大。
二.酸碱盐的应用(共4小题)
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碳酸钡不溶于水 做肠胃X射线透视服用
B 氢氢化钠固体能潮解 干燥二氧化碳
C 稀硫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干燥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碳酸钡虽然不溶于水,但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因此碳酸钡不能做肠胃X射线透视服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不能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因此可用稀硫酸除铁锈,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故D正确。故选:D。
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 检验水的存在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答案】A
【解答】解:A、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色,因此可用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的存在,说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干燥氧气,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说法错误;
D、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故选:A。
4.(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根据下列物质的某些用途,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  HCl 。
(2)用于建筑材料的一种碱  Ca(OH)2 
(3)可作防腐剂和调味剂的一种盐  NaCl 。
【解答】解:(1)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
(2)氢氧化钙是用于建筑材料的一种碱,其化学式为Ca(OH)2。
(3)氯化钠可作防腐剂和调味剂的一种盐,其化学式为NaCl。
5.(2022秋 北仑区期中)按要求,从A.烧碱.B.盐酸.C.熟石灰.D.大理石.E.硫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入相应的横线上(用化学式表示)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HCl 。
(2)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Ca(OH)2 。
(3)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固体  NaOH 。
【解答】解:(1)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因此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熟石灰显碱性,与酸、二氧化碳均能反应,因此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3)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其是强烈的腐蚀性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三.盐的化学性质(共3小题)
6.(2022秋 慈溪市期中)《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
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
【答案】C
【解答】解:A、木头燃烧后生成灰,主要是碳酸钾,可以作为钾肥使用,选项A正确;
B、漂洗后的液体含有碱氢氧化钾,所以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选项B正确;
C、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C错误;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俗称为石灰,选项D正确;
故选:C。
7.(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往其中慢慢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如图四个图像能说明废液中有盐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答】解:①由图示可知,一开始滴加碳酸钠溶液就产生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盐酸,否则先与盐酸反应,不会一开始产生沉淀。
②由图示可知,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增加出现了三个过程,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能说明废液中有盐酸。
③若含有盐酸,一开始就产生气体,不会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才产生气体。
④由图示可知,一开始就产生气体,说明废液中有盐酸。
故②④图像能说明废液中有盐酸。故选:D。
8.(2021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酸 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NaCl+AgNO3═NaNO3+AgCl↓(合理即可) 。
【解答】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2)由盐的化学性质,盐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故X代表酸类物质。
(3)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合理即可)。
四.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共12小题)
9.(2022秋 海曙区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a2+、SO42﹣、Cl﹣、Na+ B.OH﹣、K+、NO3﹣、Ba2+
C.Mg2+、SO42﹣、Al3+、NO3﹣ D.Na+、CO32﹣、Ca2+、Cl﹣
【答案】C
【解答】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CO32﹣与Ca2+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H+与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2022秋 慈溪市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pH=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a2+、Cl﹣ B.、K+、
C.Cu2+、Cl﹣、 D.Ba2+、Al3+、
【答案】A
【解答】解:pH为4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D、Ba2+和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 Cu2+、NO3﹣
C.Cl﹣ K+、SO42﹣、Na+ D.Ca2+、Cl﹣、Na+、CO32﹣
【答案】C
【解答】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2022秋 北仑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HNO3、CaCl2 B.Ba(NO3)2、H2SO4、KNO3
C.K2SO4、CuCl2、HCl D.NaCl、K2CO3、KOH
【答案】D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不能共存,不合题意;
B、硝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能共存,不合题意;
C、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但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不合题意;
D、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
A.Fe3+、Mg2+、Cl﹣ B.K+、Na+、SO42﹣
C.Na+、NH4+、NO3﹣ D.H+、K+、Cl﹣
【答案】B
【解答】解: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Fe3+、Mg2+分别与碱性溶液中的OH﹣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铵根离子能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能与碱性溶液中的OH﹣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2022秋 鄞州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NH4NO3 CaCl2
【答案】B
【解答】解:A、pH=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三种物质之间以及和氢离子之间不会反应,可以共存,故B正确;
C、pH=1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pH=1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成氨气和水,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
15.(2022秋 海曙区期中)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答案】D
【解答】解:A、虽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FeCl3在水中为黄色,CuSO4在水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因BaCl2、Na2SO4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H+与Na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因CaCl2、AgNO3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H+与Na2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1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答案】C
【解答】解:A、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OH、K2CO3、NaCl、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HCl、NaNO3、H2SO4、K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故选:C。
17.(2021秋 象山县期中)在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一组物质是(  )
A.NaNO3、HCl、CuCl2、K2SO4
B.Ba(NO3)2、NaOH、KCl、KNO3
C.KCl、HNO3、AgNO3、Mg(NO3)2
D.K2SO4、MgCl2、KNO3、Ba(OH)2
【答案】B
【解答】解:A、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但CuCl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KCl、AgNO3在溶液中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K2SO4、MgCl2均能与Ba(OH)2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
18.(2021秋 鄞州区期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OH)2、NaNO3、Na2CO3、NH4Cl B.AgNO3、NaCl、Mg(NO3)2、NaOH
C.NaCl、HCl、MgSO4、Cu(NO3)2 D.HCl、K2SO4、NaOH、NaNO3
【答案】C
【解答】解:A、Ca(OH)2会与Na2CO3、NH4Cl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沉淀,产生氨气,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AgNO3、会与Na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Mg(NO3)2会与NaOH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Cl、HCl、MgSO4、Cu(NO3)2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Cl与NaOH会发生中和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19.(2022秋 宁波期中)张勇和高民两位同学在课外做中和反应探究实验时,用一种黄花汁作为酸碱指示剂滴入一些液体中,实验记录如下表,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实验物质 盐酸 水 氯化钠溶液 肥皂水 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红色 黄色 黄色 浅蓝色 蓝色
(1)张勇在盛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黄花汁,再用胶头滴管将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的溶液刚好变为黄色时,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 反应 ,溶液显 中 性。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黄花汁,溶液变红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Ag+、Cu2+、OH﹣、CO32﹣五种离子中的 Cu2+、OH﹣、CO32﹣ (填离子符号)。
(3)蚊子的口器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人被蚊子叮咬,在家里自我治疗时可选用上表实验物质中的 肥皂水 涂抹患处,可止痒、止痛、消肿。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盐酸为酸性物质,而氯化钠溶液和水为中性,所以在盛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黄花汁为蓝色,再用胶头滴管将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的溶液刚好变为黄色时,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为中性;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黄花汁,溶液变红色,说明此溶液为酸性,含有H+,由于Cu2+溶液为蓝色,OH﹣、CO32﹣会与H+反应,所以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OH﹣、CO32﹣;
(3)蚊子的口器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所以根据应该用碱性的物质来消耗蚁酸,考虑碱性不能太强,故应该用浓肥皂水来涂抹。
20.(2021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NaCl、K2SO4、Na2CO3
第二次 BaCl2、K2SO4、Na2CO3
第三次 Na2SO4、NaCl、K2CO3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二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  碳酸根离子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  Ba(NO3)2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填化学式)。
【解答】解:(1)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钾都能够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其它两组物质间互不反应,可以共存;
故答案为:二;
(2)要验证出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可取少量无色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既能够验证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又能够把碳酸根离子反应掉,防止对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过量(或足量)的Ba(NO3)2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离子;但不能先加硝酸银,因为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碳酸根离子;Ba(NO3)2;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AgNO3。
五.酸、碱、盐的鉴别(共8小题)
21.(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HNO3
C.KNO3、HCl、NaOH、FeCl3 D.NH4Cl、KOH、Na2SO4、BaCl2
【答案】C
【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硝酸,无法鉴别盐酸、硝酸,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FeCl3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SO4、BaCl2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NH4Cl、KOH混合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C。
2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钾(石灰水)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醋酸、纯碱、食盐(酚酞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答案】C
【解答】解:
A、用石灰水作试剂,石灰水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硝酸钾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不可选;
B、用稀盐酸作试剂,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可选;
C、用酚酞试液作溶剂,醋酸呈酸性,食盐呈中性,酚酞试液醋酸、食盐都不变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可选;
D、用碳酸钠溶液作试剂,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钾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可选;故选:C。
2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Ba(OH)2、K2CO3、HCl、H2SO4
B.CuCl2、K2CO3、HCl、H2SO4
C.FeCl3、K2CO3、HCl、H2SO4
D.Ba(OH)2、K2CO3、HCl、Ca(OH)2
【答案】A
【解答】解:A、将两种溶液两两混合,有一种物质既能产生沉淀,也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则该物质是碳酸钾,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的是硫酸,剩余的物质是盐酸,不加试剂可以鉴别,A正确;
B、观察颜色,蓝色的是氯化铜溶液,能与氯化铜混合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钾,剩余的盐酸和硫酸无法鉴别,B错误;
C、观察颜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与氯化铁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钾,盐酸和硫酸无法进一步鉴别,C错误;
D、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能够与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产生白色沉淀,但是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无法进一步鉴别,D错误;故选:A。
24.(2022秋 镇海期中)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FeCl3溶液 B.Cu(NO3)2溶液
C.NaCl溶液 D.CuCl2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FeCl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B、Cu(NO3)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AgNO3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Cl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CuCl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故选:D。
25.(2022秋 北仑区期中)用一种试剂分别滴入Ba(NO3)2、AgNO3、K2CO3三种溶液,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试剂是(  )
A.硫酸钾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B
【解答】解:A、硫酸钾与Ba(NO3)2、AgNO3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盐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B。
26.(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利用CO2气体鉴别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利用稀硫酸鉴别KOH、Na2CO3和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答案】D
【解答】解:甲:将酚酞试液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酚酞变红是碳酸钠溶液,不变色是氯化钠和稀硫酸,将这两种分别加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使红色消失的是硫酸,没有现象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正确;
乙: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没有现象,将产生的白色沉淀分为两份,分别加入另外两种溶液,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盐酸,另一种是氢氧化钠,可以鉴别,正确;
丙:将酚酞试液加入五种溶液中,酚酞变红的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变红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钠;另外三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盐酸和硝酸钾,将鉴别出来的是碳酸钠与此两种溶液混合,能产生气体的是盐酸,可以鉴别,正确;
丁: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和盐酸,剩余的两种是氯化钡和氯化钠,将产生气体的取出一种与这两种溶液分别混合,能产生沉淀,则取出的是碳酸钠,剩余的是盐酸,能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剩余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27.(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现有A~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落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硫酸铁溶液 。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  NaOH (填化学式)溶液。
(4)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解答】解:(1)F呈黄色,与硫酸铁溶液颜色一致,所以F为硫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
(2)A和D可以产生白色沉淀,C和D产生无色气体,澄清石灰水可与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D为碳酸钠溶液,A为澄清石灰水,C为盐酸溶液;A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D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氢氧化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氢氧化钾,因此等质量的B和E中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多,因此消耗硫酸多,而此时B先变为无色,说明B中氢氧根离子少,所以B为氢氧化钾溶液,E为氢氧化钠溶液;
28.(2022秋 北仑区期中)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如下:
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CO3+H2O+CO2↑等。则
①X的化学式为  NH4Cl 。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4:21 (写最简比)。
【解答】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A+B产生气体,因此A、B是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个,A+C、A+D都产生沉淀,因此A是碳酸钠,B是稀硫酸;B+C产生沉淀,因此C是氯化钡,D是氢氧化钙,那么剩余的是E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NaCl+H2O+NH3+CO2=NaHCO3↓+X中,X是氯化铵;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H2O+CO2的质量=10g﹣6.9g=3.1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2×84 18+44
x 3.1g
,x=8.4g;
因此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10g﹣8.4g=1.6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6g:8.4g=4:21;
六.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共2小题)
29.(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实验室里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科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猜测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他想对猜想进行鉴定,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分的是(  )
A.无色酚酞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Ca(OH)2溶液
【答案】A
【解答】解:A、碳酸钠、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A。
30.(2021秋 北仑区期中)对下列实验结果推测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Cl﹣
D.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不是酸溶液
【答案】AD
【解答】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O32﹣,可能含有碳酸氢根或是一种活泼金属,故A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故B错误;
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Cl﹣,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Cl﹣,故C错误;
D、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不是酸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