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温度计专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温度计专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10:00: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第0章 温度计专题
一.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7小题)
1.(2022秋 海曙区期中)小明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38.4℃,那么(  )
A.小明的体温是38.4℃
B.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C.小明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4℃
D.小明的体温在38.4℃至39.1℃
2.(2022秋 北仑区期中)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先测乙后测丙),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3.(2022秋 鄞州区期中)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4.(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2℃和37.2℃,那么他的体温(  )
A.一定是39.2℃ B.一定是37.2℃
C.在37.2℃到39.2℃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2℃
5.(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人体温是39.5℃
6.(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分别是37℃和38℃.经消毒后,分别测量实际体温是36℃和39℃的两位患者的体温,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和39℃ B.37℃和38℃ C.36℃和38℃ D.37℃和39℃
7.(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7.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8.4℃
二.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共11小题)
8.(2022秋 慈溪市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
A.27℃ B.30℃ C.32℃ D.37℃
9.(2022秋 慈溪市期中)把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水银柱长20厘米,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水银柱40厘米,当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25厘米,此液体温度是多少(  )
A.15℃ B.20℃ C.25℃ D.30℃
10.(2022秋 北仑区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17℃,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A.17℃ B.20℃ C.23℃ D.19.2℃
1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
A.96毫米 B.100毫米 C.102毫米 D.104毫米
1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1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房间里的墙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3℃,最低读数为15℃,则这一天内房间里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出(  )
A.20℃ B.19℃ C.18℃ D.16.2℃
14.(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⑤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1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16.(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某温度计上四条刻度线,已知25℃与10℃两条刻度线A、B相距3cm,BD两条刻度线相距5cm,则D刻度线的温度值为    ℃。若当前温度示数为0℃,则BC相距    cm。
17.(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活动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一根塑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活动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不同温度下,活动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3)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5.5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4)活动小组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18.(2022秋 余姚市期中)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1)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示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有没有哪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有的话,示数是多少?
三.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共7小题)
19.(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20.(2022秋 慈溪市期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21.(2022秋 鄞州区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科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22.(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管液面    (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23.(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5 65 ?
乙 均匀 不准确 8 72 ﹣24
则当乙的示数为﹣24℃时,甲的示数为    ℃。
24.(2021秋 义乌市期末)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两只简易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吸管内液面离瓶口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 沸水
甲 低于瓶口1cm 高于瓶口40cm
乙 高于瓶口2cm 高于瓶口7cm
(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    ;
(2)若将乙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内液面高于瓶口5cm,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应位于    。
25.(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8 20 22 24 26 28
h/cm 27.5 22.3 17.2 12 6.9 1.8
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 5.2 5.1 5.2 5.1 5.1
试分析回答:
(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下到上越来越    (填“大”或“小”)。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第0章 01温度计专题(解析版)
一.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7小题)
1.(2022秋 海曙区期中)小明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38.4℃,那么(  )
A.小明的体温是38.4℃
B.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C.小明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4℃
D.小明的体温在38.4℃至39.1℃
【答案】C
【解答】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小明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8.4℃,故C正确。
故选:C。
2.(2022秋 北仑区期中)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先测乙后测丙),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答案】C
【解答】解:
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故本题中: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5℃,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7.5℃和38.5℃故选:C。
3.(2022秋 鄞州区期中)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不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原来的示数,所以现在测得体温是38℃,这个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是低于38℃,但不会高于38℃。故选:C。
4.(2022秋 海曙区校级期中)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2℃和37.2℃,那么他的体温(  )
A.一定是39.2℃ B.一定是37.2℃
C.在37.2℃到39.2℃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2℃
【答案】D
【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2℃。故选:D。
5.(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人体温是39.5℃
【答案】A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故A正确。
故选:A。
6.(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分别是37℃和38℃.经消毒后,分别测量实际体温是36℃和39℃的两位患者的体温,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和39℃ B.37℃和38℃ C.36℃和38℃ D.37℃和39℃
【答案】D
【解答】解:
用示数是37℃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6℃的病人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缩口很细,水银柱遇冷不能回到液泡中),则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7℃;
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9℃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上升到39℃。
故选:D。
7.(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7.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8.4℃
【答案】D
【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小明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3℃,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其他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3℃。
所以小英实际体温是37.1℃,测量的结果是37.3℃,小刚的体温是38.4℃,测量的结果是38.4℃。
故选:D。
二.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共11小题)
8.(2022秋 慈溪市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
A.27℃ B.30℃ C.32℃ D.37℃
【答案】B
【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教室的实际温度℃×(32﹣5)+0℃=30℃。故选:B。
9.(2022秋 慈溪市期中)把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水银柱长20厘米,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水银柱40厘米,当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25厘米,此液体温度是多少(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答】解:把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水银柱长20厘米,此时对应的温度为0℃,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水银柱40厘米,此时对应的温度为100℃,则1℃对应的水银柱长度为:

当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长25厘米,此液体温度是=25℃。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2022秋 北仑区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17℃,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A.17℃ B.20℃ C.23℃ D.19.2℃
【答案】B
【解答】解:此温度计第﹣5格对应的温度是0℃,第105格对应的温度是100℃。
所以1格代表的温度==℃;
用这支温度计测空气温度是17℃,相对与0℃上升17﹣(﹣5)=22格,
空气的实际温度是=22×℃=20℃。故选:B。
1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
A.96毫米 B.100毫米 C.102毫米 D.104毫米
【答案】D
【解答】解: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0.5℃。
50℃时对应的水银柱的示数为mm+4mm=104mm;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12.(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答案】A
【解答】解:当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4cm;测量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4cm,
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L=24cm﹣4cm=20cm,
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是=0.2cm;
当水温为40℃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40℃×0.2cm/℃=8cm,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4cm+8cm=12cm;故A正确。故选:A。
13.(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房间里的墙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3℃,最低读数为15℃,则这一天内房间里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出(  )
A.20℃ B.19℃ C.18℃ D.16.2℃
【答案】A
【解答】解: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温度计读数差值为100℃,
而这支温度计读数差值是96℃﹣6℃=90℃,
那么这支温度计的1℃相当于标准温度计的℃=℃,
那么这一天内房间里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出(33℃﹣15℃)×=20℃。
故选:A。
14.(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⑤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答案】C
【解答】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故选:C。
1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中)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答案】D
【解答】解:
A、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C、由图可知,读数时斜视了,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
D、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应该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进行读数,该选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6.(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某温度计上四条刻度线,已知25℃与10℃两条刻度线A、B相距3cm,BD两条刻度线相距5cm,则D刻度线的温度值为  ﹣15 ℃。若当前温度示数为0℃,则BC相距  2 cm。
【解答】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液柱的高度与温度成正比。已知25℃与10℃两条刻度线A、B相距3cm,所以1cm代表5℃,BD两条刻度线相距5cm,所以D点比B点的温度低25℃。又因为B点为10℃,所以10℃﹣25℃=﹣15℃。若当前温度示数为0℃,即C点为0℃,所以BC温度值只差为10℃,所以BC相距2cm。故答案为:﹣15;2。
17.(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活动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一根塑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活动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不同温度下,活动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小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3)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5.5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11℃ 。
(4)活动小组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使用不方便或测量范围小或温度示数容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7℃、19℃、21℃、23℃、25℃、27℃时,对应的水柱高度h分别为:30.0cm、24.9cm、19.7cm、14.6cm、9.4cm、4.2cm,可以得出水柱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由①可以得出,当水柱越低时,温度越高,因此从上往下看,温度值由小变大,故上面的数值要小。
(3)温度从21℃降低到19℃时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为5.2cm,则温度每降低1℃液柱升高2.6cm。水柱高为45.5厘米与水柱高30.0cm时的高度的差值为Δh=45.5cm﹣30.0cm=15.5cm,则降低的温度为:,则对应的温度:17℃﹣6℃=11℃。
(2)活动小组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方便或测量范围小或温度示数容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
18.(2022秋 余姚市期中)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1)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示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有没有哪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有的话,示数是多少?
【答案】(1)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25℃;
(2)有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示数是75℃。
【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5℃时,教室的实际温度℃×(35﹣15)+0℃=25℃;
(2)若这支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时,其示数与温水的实际温度相同,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X℃,则有 ℃×(X﹣15)+0℃=X℃,
解得:X=75,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75℃。
三.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共7小题)
19.(2022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A
【解答】解:
(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即甲中酒精的体积较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在甲温度计内径部分中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2)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即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故选:A。
20.(2022秋 慈溪市期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A
【解答】解:
(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故选:A。
21.(2022秋 鄞州区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小科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22.5℃ 。
【解答】解【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当L=7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22.5℃。
故答案为:(1)气体热胀冷缩;(2)22.5℃。
22.(2022秋 象山县校级期中)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管液面  降低 (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B (选填“A”或“B”)侧。
【解答】解:(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装的空气膨胀,玻璃管液面降低。
(2)小科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更换容积更大的瓶子,使液体的体积更大,也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气温升高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
23.(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5 65 ?
乙 均匀 不准确 8 72 ﹣24
则当乙的示数为﹣24℃时,甲的示数为  ﹣25 ℃。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知:甲、乙温度计刻度线都是均匀的,乙温度计标示8℃与标注72℃之间的格数为72﹣8=64;
乙上64格对应的真实温度差为65℃﹣5℃=60℃;
乙温度计每格代表的真实温度为;
乙温度计上标注﹣24℃刻度与8℃之间的格数为8﹣(﹣24)=32;
则标注﹣24℃刻度比标注8℃之间的真实温度低32×℃=30℃;
则标注﹣24℃刻度表示的真实温度为5℃﹣30℃=﹣25℃。
故答案为:﹣25。
24.(2021秋 义乌市期末)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两只简易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吸管内液面离瓶口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 沸水
甲 低于瓶口1cm 高于瓶口40cm
乙 高于瓶口2cm 高于瓶口7cm
(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性质 ;
(2)若将乙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内液面高于瓶口5cm,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应位于  23.6cm 。
【解答】解:(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和100℃水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为0℃,它们之间相差100℃,
乙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分别为2cm和7cm,相差7cm﹣2cm=5cm,
则分度值为:=20℃/cm,
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为5cm,比冰水混合物上升5cm﹣2cm=3cm,
则温度升高:3cm×20℃/cm=60℃,
该液体的温度为:60℃+0℃=60℃,
甲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分别为1cm和40cm,相差40cm+1cm=41cm,
则分度值为:≈2.44℃/cm,
玻璃管内液面升高=24.6cm,
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高度为24.6cm﹣1cm=23.6cm。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的性质;(2)23.6cm。
25.(2022秋 海曙区期中)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8 20 22 24 26 28
h/cm 27.5 22.3 17.2 12 6.9 1.8
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 5.2 5.1 5.2 5.1 5.1
试分析回答:
(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  升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下到上越来越  小 (填“大”或“小”)。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8.1 ℃。
【解答】解:(1)观察表格可知,当温度由28℃下降到18℃时,水柱高度h由1.8cm升高为27.5cm,因此得到:h值随温度的降低升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玻璃管的刻度越向上,水柱的高度越大,对应的温度越低,因此温度的数值从下往上越来越小;
(3)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由18℃到20℃时,温度升高2℃时,高度下降5.15cm,那么温度每升高(或隆低)1℃水柱高度下降(或升高)2.575cm;
当h的值为53cm时,水柱高度增大了:53cm﹣22.3cm=30.7cm,
那么温度下降:Δt=≈11.9℃,
则此时的温度为:t=t1﹣Δt=20℃﹣11.9℃=8.1℃。
这时的温度为故答置为:(1)升高:(2)小:(3)8.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