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其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知识回顾】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主要国家
扩张地区
扩张方式
结果
①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葡、荷、英、法等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大多在非洲、美洲沿海地区
全球扩张,深入内地
全球扩张,深入内地
探究一: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思考1:阅读教材P38,概括美洲人口结构改变的表现及其原因。
1.族群的变化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此期间,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在安第斯山地区的印第安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估计至少有900万人,殖民者入侵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P38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黑人数量激增
白人数量大增
思考2:这一时期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哪些后果?
2.变化的结果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黑人数量激增
白人数量大增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原有社会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非洲社会发展;
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得到发展
建立殖民统治;确立欧洲文化的强势地位
表现
后果
3.变化的影响
(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2)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思考3:从人口结构角度归纳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对美洲的影响?
殖民政策不同
印第安人族群地理位置差异
(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讨论】读表,分析美洲“人口结构”的分布状态及其产生原因?
①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北美的殖民政策:
①英国人屠杀、驱赶印第安人;
②鼓励欧洲移民建立资本主义社会;③引进黑奴进入南方种植园
(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拉美的殖民政策:
①西班牙、葡萄牙本国人口较少,
不鼓励移民、限制其他欧洲人来拉美
②不禁止不同族群的通婚
①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最大族群。
②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半数。
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学思之窗】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2)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①打断了美洲文化独立的发展进程;
②欧洲宗主国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同时,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
③美洲出现以欧洲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
美国文化认同
↑美国19世纪的淘金热
→美国当代族群分布
拉丁美洲文化认同
根源于非洲土著宗教仪式性舞蹈,与拉丁文化混合的桑巴舞
文化种类 文化认同
语言 英语
宗教 基督教
文化种类 文化认同
语言 拉丁语系(西语、葡语)
宗教 天主教
探究二:英国人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的影响?
1642-1643,
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当时岛上约有5000人,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是澳大利亚土著的一支。塔斯马尼亚岛民当时可能是世界上工艺技术最原始的族群,只会制造几种简单的石器与木器。他们与澳大利亚土著一样,没有金属、农业、牲口、陶器与弓箭。
原住民发展水平低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1.英国人的殖民活动
掠夺土地
建立牧场
原料产地
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
工业革命时期
1851年
殖民者初到
罪犯流放地
发现金矿
采矿业发展
驱赶、
屠杀
原住民
英国罪犯为主
英国自由移民增多,罪犯比例下降
“淘金热”吸引英国、欧洲、印度、中国移民;1868年英国停止输送罪犯
殖民扩张加剧
最后一位塔斯马尼亚男人
威廉·兰纳,死于1869年
1869年威廉·兰纳死亡后,引起了几方人马争夺尸体,反复挖开他的墓,切下“标本”。皇家外科医学院的克劳瑟医师切下了头,塔斯马尼亚皇家学会的斯托克尔医师得到了手、脚,双方还大玩“谍对谍”的游戏,互相偷取“战利品”。另外还有人插手,“收集”了耳朵与鼻子。斯托克尔医师还割下尸身的皮,做了一个烟草袋。
1828年4月,澳大利亚总督阿瑟为了阻止冲突继续加剧,下令所有塔斯马尼亚岛民离开有欧洲人屯垦的地区。为了确定命令生效,政府支持的“清乡队”四处巡查,采用捕捉原住民做奴隶、毒杀、设陷阱,以狗追猎手段。11月,澳大利亚总督颁布戒严令,军人有权见到岛民就开枪,不问情由。然后,政府悬赏捕捉岛民:活口成人5镑、孩童2镑。
知识链接
特鲁加尼尼的塔斯马尼亚女子一直在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协调。特鲁加尼尼的丈夫死后,她只好嫁给威廉。威廉去世后被解剖展览,目睹这一切的特鲁加尼尼痛苦万分,1876年她也去世了,临终前,她请求不要让那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她死后2年还被挖出来,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了72年。
最后一位塔斯马尼亚女性特鲁加尼尼
知识链接
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
白人成为主要居民(19世纪中叶)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殖民扩张
(屠杀、传染病、牧场、采矿)
欧洲移民增多
2.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变化
【思考点】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替代性变化
探究三:亚洲华工出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两汉
方向:西向丝绸之路,东向日本、南洋
群体:商人为主
唐朝
宋朝
明朝
原因:对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繁荣
群体:商人、学者
清朝
清末
方向:东南亚为主
群体:商人(广东、福建居多)
1860年《北京条约》后,华工贸易合法化
(从经济文化水平的优势地位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材料一:“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明史·真腊传》
材料二:“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 1740年《大清律例》
材料三:“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古代至近代的移民趋势:
闭关锁国,限制移民
从主动移居到被动招募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纵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苦役生活。一战结束后,贩运华工出洋仍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一度出现回潮现象。至20世纪30年代,华工作为苦力被贩出洋的情况方告结束。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华工史话》
思考1:请根据材料归纳历史上华工演变历程的主要特点?
特点:
以歧视性苦力贸易为主;与西方殖民侵略有关;
规模大;范围广;生活悲惨。
1.背景
思考2: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及流动方式。
国内: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北京条约》签订使华工贸易合法化);②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③殖民者的诱骗、绑架。
流动方式:签署契约+诱骗、绑架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纵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苦役生活。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华工史话》
“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处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国际:19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启蒙思想;自由贸易;废奴运动;降低成本
黑奴贸易的废除及工业革命发展对大量劳动力的需要。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2.概况
贡献 开发 美洲 ①美国:华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②拉丁美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开发 大洋洲 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____________。
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____________________辛勤劳动。
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
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
开采金矿
种植园和矿山
契约华工是由华工与招工国(人)签订一份合同,标明去到的地方,劳动时间及待遇,他们往往要签订一分终身为奴的契约。赊单工是由招工人代理垫付华工出国船票及生活费,到达目的地后以工资还清债务。在债务未还清前要听从债权人的驱使,不能自由行动。他们没有公民权,不能出庭作证,也不受法律保护。
华工契约合同
载满背井离乡华工的“浮动地狱”
华工移民的方式与悲惨命运
没有一名华工的太平洋铁路通车典礼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
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2000磅(约合907.2公斤)的华工尸骨。
1842年,美国决定兴建横贯北美大陆长达三千公里的太平洋铁路
材料一: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加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摘编自(美)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
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人……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
——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
3.近代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思考3:华工的流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古巴哈瓦那华区“唐人街”
受《排华法案》和传统落叶归根思想影响,大部分华工选择回国。,留下来的华工在共同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聚集区。
纽约皇后区法拉盛地区春节大游行
200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70周年的时美国华人博物馆展览
3.近代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拓展】华工对世界发展和本国进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贡献?
材料1: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①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2:“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 “华侨是革命之母”
——孙中山《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
材料3: 宋庆龄在抗日期间曾指出:“海外各地的华侨,在其居留地政府统治下,久已深切体会到被压迫民族之待遇与痛苦,所以,更加能够了解祖国之兴衰存亡,关系与华侨之福利更大,俱有国家观念,勇于抗战救。
②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材料4:一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就伤病、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促进中欧经济文化交流,有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拔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19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政府鼓励移民,由于美国西部淘金热,华人成为美国受欢迎的移民。1815—1882年是美国移民史上的自由开放时期。这一时期,以华人为主的亚洲移民到美国人数高达28万。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由来已久的排外种族主义再掀高潮,华人受到美国各个阶层的歧视,限制华人移民被提上美国议会议程。二战期间,由于中国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反法西斯的重要地位,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大批美国华人移民加入到二战中来。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美国的排华宣传漫画
【探究思考】根据近当代的原住民与非白人移民政策,分析近代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改变人口结构
大
洋洲
罪犯流放地
原料产地
金矿发现
18世纪
中后期开始
①原住民锐减②白人、欧洲文化主导
美洲
非洲
印第安↓白人黑人↑
美国、加拿大
海地等西海岸
拉丁美洲
自留地、秘鲁
新美洲,新认同
“三角贸易”
奴隶贸易
背景
①19世纪奴隶贸易受限,寻找新劳动力;
②清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沿海存在生活困苦的民众
①苦力贸易②强迫诱拐
【美】金矿;
加勒比群岛、秘鲁与古巴
金矿、
传播了中华文化【唐人街】;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亚洲
(华工)
太平洋铁路工地
种植园
殖民扩张
人口严重损失
驱动劳工迁移
迁徙动因
替代性变化
变化与分布
文化影响
白人为主
黑人为主
混血人种
印第安人
工业革命时期
1851年
背景
流动形式
迁移方向
影响
美洲
大洋洲
;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