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春游芳草地
冬吟白雪歌
夏赏绿池荷
秋饮黄花酒
情境导入
—— 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情境导入
你学习过哪些关于“春”的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朗 润 酝 酿
嘹亮 黄 晕 烘托
抖擞精神 蓑 涨 薄烟
rùn niàng
hōng
dǒusǒu
交流牢记学字词
yùn
zhǎng
báo
liáo
suō
多音字补充
涨
zhǎng 涨水
zhàng 涨破
散
sǎn 散文
sàn 散去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朗润
酝酿
一年之计在于春
盼春
思考:怎样朗读 情感?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殷切心情。(反复)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拟人手法,赋予春天感情和生命,写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总领全篇
3
4
5
6
7
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作者那如诗如画的语言。
第3-7自然段分写各种春景,请用恰当的词语为每一段加上一个标题。
春草图
思考: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情态(钻)
质地(嫩、软)
长势(满)
色彩(绿)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
草
图
“偷偷地”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摹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 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小草的质地和嫩绿的特点。同时,也让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春花图
讨论: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静:1、花朵多
2、花色艳
3、花味甜
动:蜂飞蝶舞
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春 花 图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欣赏“春花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联想到结果实
虚实结合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百花争先恐后盛开的样子。“满”字直接写出了花之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鲜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累累的果实,虚实结合,体现花之多。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作者是怎样通过感官角度来描绘春风的特征的
触觉——春风的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嗅觉——春风的芳香(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视觉、听觉——春风的和悦(鸟鸣、流水、短笛)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春
风
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用圈点评注的方法,体会下列句子的作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绵长、细密:正面描写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轻盈、润物: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相结合描写春雨
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比喻、排比、拟人
春
雨
图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力
新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组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不能。
这三个比喻从“娃娃”学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23
名称 特征 顺序(角度)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拟人、排比
由物到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比喻、
拟人、排比
春风图
和煦、
芳香、悦耳
触嗅视听觉
引用、
比喻、拟人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比喻、排比、拟人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选取了春天到来时那些最富有特点也最能体现春天的新鲜、美好、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用优美诗意的语言,描写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表现了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春》的主题
寄语:
把握人生的春天
创造美好的明天
你能仿照本文,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夏、秋、冬任一季节中的某一景物吗?
要求:1、运用修辞手法;
2、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