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课件 20张PPT+视频+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课件 20张PPT+视频+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19:27: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第1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电路并动手探究物质的导电能力,来比较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让学生能从微观上解释金属导电的原因。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2 电磁相互作用
⑧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创设情境
我们为什么用金属铜做导线,而用塑料或橡胶做金属导线的外套呢?为什么不能用湿手去操作开关呢?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
金属铜和湿手容易导电,而塑料或橡胶不容易导电。
电路中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闭合开关,灯发光: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物质的导电性呢?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金属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碳棒)、粉笔、硬币等物质。你认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在右框中画出方案的电路图。
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
活动
待测物体
待测
物体
这种方法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吗?
探究实践
待测
物体
将灯泡换成电流表来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吗?
根据电流表示数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
这种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的方法有缺陷吗?
短路,电流表损坏。
待测物体
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探究实践
将灯泡与电流表串联,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导电能力吗?
待测
物体
待测物体
实验检测,结果记录 :
易导电物质有 ;
不易导电物质有 。
金属片、铅笔芯(碳棒)、硬币
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
探究实践
容易导电物质。
金属、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硬币、人体、大地等。
不容易导电物质。
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瓷、牙签、硬纸片、橡皮、棉线、食用油、干木头、干燥的空气等物质。
导 体:
绝缘体: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体分成两类:
物体
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被烧红时会导电吗?
玻璃被烧红时会导电,由绝缘体变成导体。
探究实践
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1)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
烧红的玻璃能导电
潮湿的空气能导电
用湿手触摸电器易触电
纯净水是绝缘体,但某些物质的水溶液是导体。
探究实践
(2)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甚至不导电。
被氧化或腐蚀的导线连接头
例如,人造卫星电路的接触点表面一般都会镀上金,以防止腐蚀,确保电路导电的可靠性。
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人造卫星
探究实践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子工业或IT( 信息技术)产品,人们常说的“硅谷)”意指电子产品基地。


笔记本电脑芯片上集中了
20亿个以上的半导体元件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带负电的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金属是良导体。那么,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金属内部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原子核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1.在家庭电路中,所有导线都是用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包裹着,这是为什么?
因为塑料和橡胶是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漏电。
2.用金属导电的原理,你能否解释玻璃烧红后能导电的原因?
常温下玻璃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是绝缘体;
高温下玻璃内有足够多的自由电子,能导电。
3.在检测物体的导电能力实验中,硬币、铅笔芯(碳棒)和食盐水的导电能力一样吗?
探究实践
为了描述物体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引入电阻的概念。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能力越强,其电阻值就越大。
绝缘体的
电阻非常大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电流不容易通过
导体的
电阻非常小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
电流很容易通过
硬币
橡皮
探究实践
R
2.电阻的单位是什么 符号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
欧姆(Ω)。
千欧(kΩ)、兆欧(MΩ)。
1兆欧=103千欧=106欧
1.电阻用什么字母表示?元件符号是什么?
兆欧>千欧>欧
迁移应用
1.连接电路的导线是铜丝外加塑料皮,铜丝属于 ,塑料属于 。
导体
绝缘体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A.因为导体都是固体 B.因为导体中含有电荷
C.因为导体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D.因为导体通了电
C
3.一段金属丝的电阻为20000Ω= kΩ= MΩ
20
0.02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因为物质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因为物质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例:硅和锗等
分类
二、电阻
1.描述物质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R;
3.单位:
欧姆(Ω)。
千欧(kΩ)、兆欧(MΩ)。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
考试这样考
题型一 物质的导电能力
角度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述
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D.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角度2:导体和绝缘体的判断
2.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在 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
列物体时,闭合开关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塑料直尺 B.铅笔芯 C.钢制小刀 D.铜制钥匙
角度3:半导体
3.关于半导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B.碳、硅是半导体材料
C.半导体可以制成光敏、压敏、热敏等元件 D.半导体可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
题型二 电阻
角度1:电阻的概述
4.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B.电阻用字母R表示,元件符号是
C.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就没有电阻 D.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角度2: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于零 B.自由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仍受阻碍
C.绝缘体接在电路中仍有极微小电流通过 D.电阻值大的为绝缘体,电阻值小的为导体
角度3:电阻单位换算
6.下列关于电阻单位的换算中,正确的是()
A.400Ω=4×10-6MΩ B.5.6MΩ=5.6×103Ω C.800kΩ=8MΩ D.5kΩ=5000Ω
题型三 学科综合
7.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用酒精灯对着取自白炽灯的玻璃芯柱
加热,灯泡L会慢慢亮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芯柱和灯泡L是并联的
B.通过灯泡L的电流逐渐变大
C.通过灯泡的电流要比通过玻璃芯柱的电流大
D.加热过程中,玻璃芯柱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题型四 拓展创新
8.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 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
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甲、
乙、丙、丁溶液中所示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 来判断。
(2)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填序号),为了探究猜
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 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4)这个实验用到了科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能力提升训练
1.手电筒用久了,由于装在后盖里的弹簧弹性变差,会造成电池与弹簧接触不良。为了排除这个故障,可在弹簧与电池之间插入 (   )
A.小铁片 B.硬纸片 C.塑料片 D.橡胶片
2.如图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半导体( )
A.良好的导电特性
B.良好的绝缘特性
C.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3.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中,老师要同学们设计电路,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很快测定了铜丝、不锈钢直尺是导电的,塑料三角板、干木头是不导电的。但在测量铅笔芯和河水时小灯泡不亮。后来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乙的方法,证实铅笔芯和河水都是 。小明又想对甲图进行改进,直接用电流表替换小灯泡,在组内讨论时,大家都反对,这是因为 。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A 2.A 3.B 4.C 5.D 6.D 7.B
8.(1)电流表示数大小(2) ① 甲、丙 (3)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4)控制变量法
能力提升训练
1.A 2.C 3.导体;电流表电阻很小,当接导体时会造成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流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