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3-12 20:39:38

文档简介

(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2.3绝对值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类型 新课 时间 第 3 周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难点是有理数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及运用,理解它是“数”和“形”的结合含义.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自学提示阅读课本P30-P31。第二环节,自学检测1,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________,也称这两个数__________.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______.2,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__________。例如+5的绝对值等于_______,记作________;-6的绝对值等于_________,记作_________。3,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_________。第三环节,讲授新课活动一:观察下列各数有什么特点?3,-3 5,-5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数吗?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尤其注意0的情况)活动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讨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讨论:若a表示有理数,那么|a|有几种情况?活动三:(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1.5, -3, -1, -5.(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你发现了什么 一、当堂练习相反数1,填空。-8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2,判断。(1)0没有相反数。 ( )符号不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数轴上的两个点可以表示同一有理数。( )绝对值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 , 0, -7.8 +21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5; 和-2.7; (3), , .3,计算(1) (2) (3) (4)4,思考题绝对值是 9 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 0 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小结
学生心得 教师心得课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1)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 周次:4
教型 一、二层次教学 时间 2014年 9月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准确地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2、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因此,我们就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如果两个数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_______,也称两个有理数______。例如,-3与互为倒数,正数的倒数是 ;负数的倒数是 ;0 倒数。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负因数有 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 .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第二环节:讲授新课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值。直接写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5×(—3) ; 2)(—4)×6 ; 3)(—7)×(—9); 4)0.9×8 ; 例1 计算:(- 4)×5; ( 2)(- 5) ×(-7); (3) (4)例2 计算(-4)×5×(-0.25) (2)当堂练习1,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2,计算(1) ; (2) ; (3). -4×(-7) (4)6×(-8) (5)-25×16 (6) -8×[―(―14)] 把表示成两个整数的积, 有多少种可能性 把它们全部写出来.4、探究与发现: 两数之间有时很默契,请你观察下面的一组等式:;;;……你能按此等式的规律,再写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两个等式吗 再用文字描述出你发现的规律。
学习心得体会一(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有理数加法(一)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类型 时间 第 二 周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1.复习提问:(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预习书本34-35页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算3+(-2),(-4)+4吗?2.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___ ___________。(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1.利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如果我们把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5米表示什么?向东走-5米表示什么?(1)一个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多少米?(2)一个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2.仔细观察比较上述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运算规律?同号两数相加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异号两数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一个数同零相加,_____。(三)验证明确结论: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 180 +(-10); (2) (-10)+(-1); (3)5+(-5); (4) 0+(-2)(四)运用巩固: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 (+4)+(+3);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4)+(-3); (3) (+4)+(-3); (4) (+3)+(-4);(5) (+4)+(-4); (6) (-3)+0; (7) 0+(+2); (8) 0+0.2.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 (2)(+2.7)+(-3); (3)(-1.1)+(-2.9);五、填空题1.m+0=_______,-m+0=_______,-m+m=_______.2.16+(-8)=_______,(-)+(-)=_______.3.若a=-b,则a+b=_______.4..用算式表示:温度-10℃上升了3℃达到_______.二、判断题1.若a>0,b<0,则a+b>0. ( )2.若a+b<0,则a,b两数可能有一个正数. ( )3.若x+y=0,则|x|=|y|. ( )4.有理数中所有的奇数之和大于0. ( )5.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 ( )三、选择题1.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为(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大于a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b>0,则a+b>0 B.若a<0,b<0,则a+b<0C.若a>0,b<0,则|a|>|b|,则a+b>0 D.若a<0,b>0,且|a|>|b|,则a+b>03.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4.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 )A.这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一个数为正,另一个为0C.两个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绝对值大 D.必属于上面三种之一能力提高1.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五)课堂小结:1. 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2.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3. 注意异号的情况(六)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 2.4 1、2、3. 2.问题解决 1、2.2014-2015[上] 初___一___年级 __数学_____科 编号___012_____
初一(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2.8有理数的除法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类型 先练后教,层级递进 时间 第 周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表达能力.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掌握多个数相除;商的符号判定方法.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学难点是:倒数的求法.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1)知识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 几个有理数相乘: (2)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请计算:⑴(-2)×3 = ⑵4×(-1/4)= ⑶(-7)×(-3)= ⑷ 6×(-8)= ⑸(-6)×(-8)= ⑹(-3)×0 =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要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什么运算进行计算呢?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1). 问题1:8÷4是什么运算?商等于多少?问题2:0÷4等于多少?问题3:(-12)÷(-3)是什么运算?商等于多少?由(-3) ×4=-12, 得(-12)÷(-3)= 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结合以上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分析讨论计算以下各题:⑴(-18)÷6=_____; ⑵5÷(-1÷5)=_____;⑶(-27)÷(-9)=____;⑷0÷(-2)=_ __(3)观察以上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 ; 0除以任何一个非0的数都得 。注意:0不能作 。第三环节:展示拓展例1:计算:⑴(-15)÷(-3); ⑵(-12)÷(-);⑶(-0.75)÷0.25 ; ⑷(-12)÷(-)÷(-100).当堂小练:⑴(-64)÷4; ⑵(-)÷(-3);⑶ 0÷(-16); ⑷(-15)÷(-)÷(-2).做一做,比较下列各组数的计算结果: 与 与与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 。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将除法运算转化为 。也可以写成 : ()例2 计算:(1)(-18)÷( ) (2)16÷()÷()巩固提高:1.计算:(1)(-18)÷6; (2)(-63)÷(-7);(3)(-36)÷6; (4)1÷(-9) (5)0÷(-8); (6)16÷(-3).第四环节:有效训练:1.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A. 1 B. C. 0 D. 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则这个数的倒数是     。3、若a·(-5)=,则a=    。4、计算下列各题:(1) 0÷(—5)÷100.(2).(—10)÷(—8)÷(—0. 25);(3). ; (4.)3.5÷( ;5、若有意义,则 ______;6、若>0,b<0,则_______0, _______0.7、(-4)÷___=-8 ; ____÷(-)=3. 8、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_______.9、 若互为倒数,互为相反数,则2c+2d-3=_______.
学生心得 教师心得课题名称: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 第五周
教型 一、二层次教学 时间 2014年 9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1、知识链接:(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 。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是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叫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为 ; -1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的倒数为 。从上面的回答中可以得出:正数的倒数是 ;负数的倒数是 ;(填正数或负数)3、填空:① 6 × (- 9)= ; ②(- 15)× = ; ③(- 6)×(- 1)= ;④(- 6)× 0= ; ⑤ (- 12) = ; ⑥-2= ;4、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他们的结果:①(-7)×8= ② 8×(-7)= = 通过比较上面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小学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 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并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③= ④= = = 通过比较上面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小学乘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并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⑤= ⑥= = = 通过比较上面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小学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并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例题 计算:① ② 练习:1、填空: ⑴ 0×(-)=  ; ⑵ 3×(-)= ; ⑶(-3)×0.3=  ; ⑷(-)×(-)= ;2、计算:⑴(-)×(-8);      ⑵30×[(-)-];⑶ (0.25-)×(-36); ⑷8×(-)×。(5) (6)(7)100初一(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2.2 数轴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类型 先练后教,层级递进 时间 第 3 周
学习目标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重点 难点: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一、自主检测1、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搭成,从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1) 图(2)2以下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新课导入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问题2:温度计上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知识归纳: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O(叫做 ),选取某一长度作为▁▁▁▁,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就得到了数轴。填一填:+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边3个单位的点表示,-4可以用数轴上位于原点左边▁个单位的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右边点表示▁▁,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点表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例1、指出数轴上 A, B, C, 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例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 -5, 0, 5, -4,,4议一议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边的总比▁▁▁边的大;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做一做:比较大小:⑴-2 ▁ +6;⑵0 ▁ -1.8;⑶ ▁ -4;(4)-3 ▁ 5; (5)0 ▁ -4 ;(6)-3 ▁ -2.5三、课堂小结: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四、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在1和3之间只有2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大于-4而小于4的整数有▁▁▁▁▁▁。(3)用“﹤”或“﹥”号填空 ①- 5▁▁-7 ② 0 ▁▁-2 ③ 0.01▁▁▁-0.1 五、课后练习:1、在数轴上把下列各数的相反数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7 , ,-3.5 ,0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 -10 ,-7 (2) -3.5,1 (3), (4) 3.8,-4.1,-3.93、 (1)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若将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在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此时终点所表示的是什么数 (2)B点所表示的数是A点开始时所表示数的相反数做同样的移动以后, B点表示什么数
学生心得 教师心得2014---2015[上] 初一年级 数学科 编号 审核人:初一数学备课组
课题名称:科学记数法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 周次:8
教型 一、二层次教学 时间 2014年 10月 日
学习目标 ①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②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复习回顾1、在-(—2),-|—2|,(—2)2,—22四个数中,负数有_________个2、如果x<0,且x2=25,那么x= _________3、若│χ+3∣+(y—2)=0,则 = 4、 ; .5、102= 103= 104= 105= 用10n的形式表示:100 000=__ 1 000 000=__; 1 000 000 000=__预习书本63页归纳: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 n是 ,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三、挑战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①32 000 ②384 000 000 ③94100.00 ④-810 000 ⑤10 000 000 ⑥-223 000挑战二: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①1×105 ②4×103 ③8.5×106 ④7.04×102 ⑤3.96×108 ⑥3.6×103挑战三:仔细观察找出下列错误的地方,并纠正: ① 90000=94②某县境内森林面积达1 000 000亩, 1 000 000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107亩;③ “神州七号”的入轨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1700千米. 217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17×104米; 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千米,149 000 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4.9×107平方千米;⑤陆地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海拔为-392米;-39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0.392×103米.归纳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方法五、拓展延伸1、填一填: 1)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________;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 3)绝对值不大于3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4)数a和b的绝对值分别为2和5,且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表示b的点左侧,则b的值为 .2计算(1)(-)+2.3+(-0.1)-2.2++3.5. (2)(--)×(-). ( 4)-3-[-5+(1-0.2×5)÷(-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技巧:(1)先确定a ,(a)是一个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它不小于1而小于10(2)然后10n 中的n是正整数,它的大小为整数位数减去1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还原为原数后,其整数位应是n+1,
学习心得体会(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有理数的乘方(二)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类型 时间 第 周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感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当底数大于1时,幂增大的很快;2、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2
2*2 8
第4次 2*2*2*2 16
第5次 2*2*2*2*2 32
第6次 2*2*2*2*2*2 64
第三环节:随堂演练,巩固乘方活动内容:教科书随堂练习。①-(3/2)2;②-(-3/2)2;③-53;④-4/32.(3)巩固练习:⒈ 填空(1)310的意义是 个3相乘.(2)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3) 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2003次幂是 .(4)(-2)6中指数是 ,底数是 .(5)平方等于1/64的数是 ,立方等于1/64 的数是 .2.计算:⑴ (-1/3 )3 ; ⑵ -32×23; ⑶ (-3)2×(-2)3⑷ -2×32; ⑸ (-2×3)2; ⑹ (-2)14×(-1/2)15;⑺ -(-2)4; ⑻ (-1)2001; ⑼ -23+(-3)2;⑽ (-2)2 · (-3)2.第四环节: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活动内容:1.讲述或阅读教科书第87页读一读栏目“棋盘上的学问”中的第一自然段后,提出问题:棋盘里的米有多少呢?2.解决问题:棋盘上的米究竟有多少 第2格有_______粒米,第3格有_______粒米,第4格有_______粒米,… … … …第64格有_______粒米,共有_______粒米.假设10000粒米为1斤,100斤为1袋,估计有-------袋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1.乘方的意义2.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得很快3.乘方的运算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教科书习题2.14 知识技能1计算,问题解决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可不必拘泥于教科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设计,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可把折纸活动设计成猜一猜,让学生先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指导学生用实践来验证,通过动手折纸找规律,寻找结论.例题的讲解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先去做,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着手解决问题,当学生做题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再来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让学生经历了错误过程的同时又经历了改正错误的过程,印象应该更深刻.本节课题的引入若能配上栩栩如生的动画,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王国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会更好.
学生心得 教师心得2014---2015[上] 数学科 编号 审核人:初一数学组
课题名称: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 周次:3
教型 一、二层次教学 时间 2014年 9月 24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熟练地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教案内容
一 、第一环节 :回顾旧知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全班背诵)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3、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4、计算(1) (2) (3) 第二环节:做游戏:游戏规则如下:(1)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灰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小丽抽到的4张卡片依次为:小彬抽到的4张卡片依次为:获胜的是谁?第三环节:讲授新课首先:根据同级运算 的顺序计算。其次:每两个数间的运算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例1、计算: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口算(1)2-7= (2)(-2)-7= (3)(-2)-(-7) = ;(4)2+(-7)= (5)(-2)+(-7)= (6)7-2= (7)(-2)+7= (8)2-(-7) = (9)(-7)-(-21)=_______2、计算:(1)12-(-18)+(-7)-13; (2)-40-28-(-40)+(-12);(3) (-7)-(-11)+(-13)+9; (4)一辆货车从货场A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批发部B,继续向东走1.5千米到达商场C,又向西走了9.5千米到达超市D,最后回到货场.(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以东为正方向,以货场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明货场A,批发部B,商场C,超市D的位置.(2)超市D距货场A多远?(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学习心得体会
(1)
(2)课题名称: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3)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 周次:4
教型 一、二层次教学 时间 2014年 9月日
学习目标 1.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1.知识链接:(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1)(-23)+(-46)= (2)(-47)+5= (3)(-530)+530= (2)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第二环节:自主预习 预习教材P47页,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作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作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图有:最高水位记作:_______米。平均水位记作:_______米。最低水位记作:_______米。课堂教学例题解读:完成P47例题1例2、 股民小杨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星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2.20+1.42-0.80-2.52+1.30星期三收盘时,该股票涨或跌了多少元?本周内该股票的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价是每股多少元?已知小杨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 ( http: / / www.21cnjy.com ),卖出时还需要付成交额的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小杨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则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2.变式训练:希望中学初一(2)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姓名小明小彬小丽小亮小颖小山身高159154165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1+20+3(2)谁最高?谁最矮?(3)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学习评价1.计算:-21.6+3-7.4+(-0.4)2.(2006.南京)某地今年1月1日至4日的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日期1月1日1月2日 1月3日1月4日最高气温5℃4℃0℃4℃最低气温0℃-2℃-4℃-3℃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1月1日 B. 1月2日 C. 1月3日 D. 1月4日星期一二三四五收缩压的变化与前一天比较升25单位降15单位升10单位升10单位降20单位3,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收缩压的变化情况。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收缩为150厘米。请算出星期五该病人的收缩压;(2)请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病人这5天的收缩压情况。
学习心得体会(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备课组
教学类型 时间 第 周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灵活运用有理数运算法则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3.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活动内容: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飞行的高度变化由表格给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题中的“高度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通过列式计算此时飞机的高度吗?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活动内容: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 ------- 运算第二环节:巩固练习计算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 做一做下表是某年某市汽油价格的调整情况:时间1月14日3月25日6月1日6月30日7月28日9月1日9月29日11月9日价格变化(元/吨)-140+290+400+600-220+300-190+480注:正号表示比前一次上调,负号表示比前一次下降。与上一年年底相比,11月9日汽油价格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元?练习1计算:(1) (-18)—12+(-15)+18+6+3(2)(-3.6)—(+2.7)+(-0.4)+—(+1.3)+()练习2计算:+15—(-18)练习3计算:(1) 练习4 计算:(1)(-201)+75——(-100);(2) 练习5 计算:练习6 (+1)+(-2)+(+3)+(-4)+……+(+99)+(-100)练习7计算: 1-3+5-7+9-11+……+97-99练习8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4 , +7 , -9 , +8 , +6 ,-4 , -3(1)求收工时离A地多远?(2)在哪次记录时距A地最远?(3)若每千米耗油0.3L,问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课后练习题1 . 4.1+2.计算: 3计算 4应用题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的行程是(单位千米):+15 , -3 , +14 , -11 , -12 , +4 , -15 , +16 , -18将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小李距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若汽四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________公升。5 一口水井,水面比井口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3m,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m后又往下滑了0.1m;第二次往上爬了0.42m,却又下滑了0.15m;第三次往上爬了0.7m,却又下滑了0.15m,第四次往上爬了0.75m,却下滑了0.1m;第五次往上爬了0.55m,没有下滑;第六次蜗牛又往上爬了0.48m,问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
学生心得 教师心得( )班,姓名: 学号: 小组中序号:
课题名称 有理数的减法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一级备课组
教学类型 先练后教层级递进教学 时间 第 4 周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案[课前预习引导练习-课堂递进训练-反馈测评] 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1 + 6 = (2)(–2)+(–8) =(3) (–9)+ 10 = ------- (4) 5 + (–9 =-------(5) (–2.2)+ 2.2 = ------- (6) 6 + 0 =-------(7) 0 + (–8) = ------- (8)7+(-3)=-------; (9) -3+(-7)=-------; (110) -10+(+3)=-------;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问题1:3-(-3)= 根据小学里讲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得3-(-3)的结果就是求什么数加上-3等于3?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2. 试一试:请根据提供的式子完成下列问题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4)-(-3)=+7 ( http: / / www.21cnjy.com ) (+4)+(+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4)-(-3)=(+4)+(+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2)=+3 (+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问题3:请同学们想一想,4十?=7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 http: / / www.21cnjy.com )3) = 7,用彩色粉笔在4-(-3)与4十(+3)处画出着重号.引导学生观察4+(+3)=7与4-(-3)=7,从而提出猜想“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 4-(-3)=4+(+3). 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 ------------------------. 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问题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a-b=a+-----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3 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1)(-2)-(-3)=(-2)+( );(2) 0 - (-4)= 0 +( );(3)(-6)- 3 =(-6)+( );(4) 1-(+39)= 1 +(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计算 :(1) (-3)-(-5); (2) 0 - 7
例2.计算(1) 7.2 - (-4.8) ; (2) (-3 -2 ) - 5 4 口算:(看谁算得快) (1)3 – 5 = ------- ; (2)3 – ( – 5)=-------; (3) – 3 – 5 =-------; (4)( – 3) –(- 5)=-------; (5)–6 –( –6)=-------; (6) – 7 – 0 =-------; (7)0 – ( –7)=------- ; (8 ) – 6 – 6 = ------- 例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4.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100150-400350-100(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一、填空题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2、①3.6-4.7= ②(-7)-12= ③(+13)-(-7)= ④5-(-3)=⑤0-15= ⑥0-(-8)= ⑦(-3.4)-0= ⑧(-1.24)-5.73 = ⑨(-4)-(-4.375)= ⑩2-(+5)= 3、(1)(-5)+( )= -8;(2) (-3)+( )=2(2)比2°C低8°C的温度是 ; 比-3°C低6°C的温度 ;(3)比0小4的数是 比0 小-4的数是 ;(4)7.4比8.3小 ; 7.4比8.3大 。 4、若m>0,n<0,则m-n 0; 若m<0,n>0, 则m-n 0。5.如果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和是-50,其中一个数比6的相反数小5,则另一个数是___________.6.若│a│=5,│b│=2,且a,b同号,则│a-b│=_________.7.存折中有3000元,取出1200元后,又存入800元,则存折中还有________元.二、选择题1、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A、a-b=(-a)+ b B、a-(-b)=(-a)+(-b) C、(-a)-(-b)=(-a)+(-b) D、a-(-b)=a+b 2、下列说法中下正确的是( )A.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若两个数的差为0,则这两数必相等 C、零减去一个数一定得负数 D、一个负数减去一个负数结果仍是负数3、设两个有理数的和为a,这两个有理数的差为b,则a、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 ab D、不能确定4.计算: 的结果为( ) A. 5 B. C.-5 D.- 5.若三个不等的有理数的代数和为0,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3个加数全为0 B.最少有2个加数是负数 C.至少有1个加数是负数 D.最少有2个加数是正数三.若用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0为原点如图所示.已知a0. 化简c+│a+b│+│c-b│-│c-a│.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活动目的: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渗透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律、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补充例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8848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目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教学要求与效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