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1 10: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人地协调观:从资源安全的角度,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区域认知:以某资源为例,分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特别提示?
自然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这就决定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二是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
2.作用: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能量和空间。
3.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4.分类
划分角度 主要类型
自然属性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 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
战略性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
金属矿产 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
非金属矿产 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特别提示?
矿产资源并不是绝对非可再生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漫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微思考] 南极冰川与小麦都是自然资源吗?
提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南极冰川尚未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小麦的生长离不开人的管理,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故二者都不是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
布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的数量
含义 指自然资源的蓄积量或可利用量,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可开发和可利用规模
特征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矿产资源的种类、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
②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3)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影响
①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产种类较为齐全的国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我国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某些矿产短缺,一些矿产需要大量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4)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2.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的质量
①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
②衡量指标:既需要进行综合指标评价,又需要有所侧重。
(2)案例——土地资源的质量
①含义:土地资源的质量就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土地平整状况、土地区位条件等方面。
②体现: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土地质量主要是指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在工业、交通、城镇等非农业建设中,土地质量主要是指土地区位条件的优劣。
③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
土地资源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农耕文明早期 土地资源质量对人类活动约束作用较大,人们通常选择在土地质量优良的平原地区居住和生产。同时,土地资源的质量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土地质量对人类活动的约束作用逐渐弱化,而人类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却在不断增强。一方面,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土地质量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微思考]  什么因素使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弱?
提示:科技。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南方地区利用充沛的水源发展了水田农业;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旱作农业;西北地区主要发展了畜牧业、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对我国人口、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也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西部非季风区受水资源限制,人口稀疏,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应对措施 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微思考]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为什么要因地制宜?
提示: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因此开发利用时要因地制宜。
三、维护资源安全
1.资源安全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状态。
(2)核心: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
(3)地位:是国家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安全又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2.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1)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
(2)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4)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5)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探究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
材料 2022年河北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总结了2021年河北省自然资源工作,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两统一”管理体系加快构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更加有效,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安全稳定基础不断夯实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深化巩固,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河北省自然资源工作“十四五”良好开局。
[探究]
1.如何判断某一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提示:存在于自然界,人们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经过人们加工而来的物质或能量不能称为自然资源;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物质与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源。
2.焦炭、铁矿石、蔬菜,哪些是自然资源?
提示:铁矿石是自然资源。
3.能源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吗?
提示:有些能源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资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火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提示:根据自然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能源之间的联系
(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
(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于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总之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2.理解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和非可再生的方法
可再生资源既是有条件的,又是相对而言的,应以合理利用、不被破坏或污染为条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是相对的。如土地可循环利用,但若利用不当,导致表土流失、肥力丧失,也就非可再生了,这种非可再生是从人类历史尺度来看的,水土流失后地表若经过成土过程恢复了表土,又是可以再生的;基因资源本身是可再生的,若物种灭绝,就永远非可再生。
?方法技巧?
自然资源的“三看”判断方法
(1)看来源哪里。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以自然的方式存在。我们用于生产生活的电能,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还有小麦、棉花等人工种植的一些农产品,也不属于自然资源。
(2)看有没有用。自然资源关键是要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不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如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子,目前不能够被人们利用,不属于自然资源,而东部地区的河沙被广泛用于建筑等生产领域,所以就是自然资源。
(3)看能不能用。在现有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下,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人类能不能使用。如闪电中的电能,我们目前还不能够收集利用,所以闪电就不是自然资源。 
3.主要的自然资源类型
资源类型 含义
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红海新城(位置如图)是沙特阿拉伯政府兴建的一座新城市,占地2.8万平方千米,又被称为“新一代的城市”,是世界上第一个融合多能源互补系统的城市,未来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红海新城储能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储能设施,储电量高达1300兆瓦时。据此完成(1)~(2)题。
(1)红海新城未来城市电力来源最可能是(  )
A.石油、太阳能    B.太阳能、风能
C.太阳能、水能 D.太阳能、核能
(2)在红海新城建设电池储能设施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能源供电不稳定 B.常规能源充足
C.科技力量雄厚 D.能源需求量大
[思维路径]
信息获取 1.文本信息。红海新城未来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储蓄设施。2.图示信息。红海新城纬度低,临海,气候干旱,植被少。
整合信息 (1)首先明确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进一步判断各选项列举的能源中只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属于新能源;其次,结合图文信息深入分析。红海新城未来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该区域新能源丰富;红海新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缺乏,临近海洋→风能资源丰富。(2)建设电池储蓄设施,说明新能源的供应具有时段性、不稳定性,结合太阳能、风能的时间分配特点可判断出,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会影响正常的供电需求。再结合沙特阿拉伯的能源状况,该国石油资源丰富,不需要电池储蓄设施进行调节,完全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未来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石油是传统能源,A错误。沙特阿拉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地表缺少植被,临近海洋,风力作用强劲,风能资源丰富,B正确。此处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水能资源缺乏,且水能不属于新能源,C错误。核能的成本很高,且可能带来核污染,应该优先选择其他能源,D错误。第(2)题,由于新城供电主要依赖新能源,建设电池储能设施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时段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A正确。红海新城所在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能源充足,但这些常规能源可直接利用,不用建设电池储能设施,B错误。红海新城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不一定要通过建设电池储能设施来展示,C错误。能源需求量大,可以有多种直接供给能源的解决途径,不是建设电池储能设施的主要原因,D错误。
答案:(1)B (2)A
探究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材料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自2017年开始全球稀土资源储量较为稳定,2020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为12 000万吨,与2019年持平。稀土元素分布过于散乱,通常都是参差成矿,再加上各元素特性比较类似,因此挖掘、分离和剖析它们非常困难。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也较低,现今确实能够使用的稀土矿数量仍不多,在全球各国中的集散程度也不是非常协调,全球稀土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越南和泰国,近年来,随着稀土开采开发技术以及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全球稀土产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劲头,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达24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2万吨,同比增长9.09%。下图是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结构图。
[探究]
1.从稀土资源的产区推测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提示:空间分布不均匀。
2.从稀土资源的产量总结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及其产生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提示:自然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
3.怎样理解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自然资源的质量对开发利用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的质量具有高低优劣之分,可用一定的指标进行划分。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影响其用途和开发利用成本。
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多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认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最好不要轻易进行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给今后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问题 水土资源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惊人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对策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建设与保护 贯彻《矿产资源法》;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3.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社会
资源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主要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方法技巧?
图示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变。下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煤炭综合利用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  )
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
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 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思维路径]
信息获取 1.文本信息。(1)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用煤炭的方式改变。(2)图名: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2.图示信息。(1)煤炭气化的产品:煤气、二氧化硫等、煤灰、煤渣。(2)煤炭气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综合利用。
整合信息 (1)分析图文信息可知,煤炭利用方式改变的基础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图中显示,煤炭气化后的多种产品又进一步进行了综合利用,这都是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2)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煤炭的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煤炭气化产物的综合利用实质是提高煤炭的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通过图中对煤炭气化产物的综合利用,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又拓展了煤炭的利用深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升。煤炭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其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该种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煤炭气化,然后对煤炭气化后的产物进行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既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又避免了对环境的压力,这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第(2)题,传统燃煤污染严重,产生的废弃物多。 图示中通过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拓展了资源的利用深度;图示只是煤炭的气化利用,并没有增强对煤炭的依赖。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
答案:(1)D (2)A
探究点三 维护资源安全
材料 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资源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下图是国家安全体系16种安全示意图。
[探究]
1.指出资源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
2.分析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提示: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资源作为战略保障,是国家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安全又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3.分析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
提示: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1.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素 含义 表现
资源禀赋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3.资源安全的保障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思维路径]
信息获取 镍矿地位和我国储销情况。印度尼西亚镍矿开发条件。我国在印度尼西亚镍矿投资情况。读图:中国镍矿进口量总体上先上升后下降,镍矿进口量极大值出现在 2013年;2006—2015 年从印度尼西亚镍矿进口量占中国镍矿进口量之比总体先上升后下降,2015年后,从印度尼西亚镍矿进口量为 0;2006—2016 年从菲律宾镍矿进口量占中国镍矿进口量之比总体先下降后上升。
整合信息 图文信息→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镍矿。印度尼西亚禁止镍矿出口→我国无法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矿石→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重要风险点。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解析: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统计图分析题主要的思路是先总体描述,再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关注极值点出现的时间。第(2)题,由材料可知,中国镍矿资源储量少, 而消费量大,中国镍矿资源供不应求;由图可知,中国镍矿资源进口主要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来源较单一,对外依存度高,因而受国际市场中镍矿价格影响较大;我国镍矿开采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镍矿开采程度较低。第(3)题,考查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措施。分析保障我国镍矿资源安全的措施要从我国镍矿面临的主要问题来分析。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知识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
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2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1中,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B 2.B 第1题,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应看它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图中甲具备自然属性但不具备经济属性,因而不是自然资源;丙、丁具备经济属性但不具备自然属性,因而不是自然资源;乙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为自然资源。故选B。第2题,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汽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①④错误;森林和梯田(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②③正确。故选B。
石油植物是指能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后能生产燃料油的植物总称,其生产的燃料油可称为生物石油,初步查明我国石油植物有1500多种。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石油植物属于(  )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4.制约我国当前对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  )
①原料 ②市场需求 ③生产成本 ④科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3.B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石油植物是植物,植物按自然属性划分属于生物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第4题,当前我国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可知,我国石油植物种类多,原料丰富;制约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高和科技水平较低。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我国以占世界约23%的稀土资源储量承担了世界约90%的市场供应。近几年,我国除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外,稀土工业产品也日趋丰富。下图为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区及其稀土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是轻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区
B.分布广且相对集中,中部多北部少
C.我国三大自然区均有稀土资源分布
D.长江三角洲地区没有稀土资源分布
6.下列关于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大力开采稀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B.优化稀土工业结构,提高深加工能力
C.不断增加稀土的出口量和创汇量
D.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解析:5.C 6.B 第5题,据图可知,北方的内蒙古和山东为轻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区,A错误;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中部少,南部和北部多,B错误;我国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由图可知,三大自然区均有稀土资源分布,C正确;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有稀土资源分布,D错误。第6题,大力开采稀土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应合理开采稀土资源,防止生态破坏,A错误;为促进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稀土资源,优化稀土工业结构,提高稀土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B正确;稀土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不断增加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量,会使我国的稀土资源逐渐枯竭,C错误;禁止开发稀土资源不符合实际发展情况,D错误。
下图为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7~8题。
7.经济上有开采价值铜矿的品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的枯竭 B.需求量减少
C.科技的发展 D.代替品出现
8.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铜产品的品质不断下降
B.铜生产的生态成本更高
C.铜产品循环利用量降低
D.铜代替品的生产率提高
解析:7.C 8.B 第7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资源开采技术越来越先进,对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因此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的品位不断下降。故选C。第8题,低品位铜矿的特征是开采成本较高,开采难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铜生产的生态成本会更高。故选B。
知识点三 维护资源安全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历经30余年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使我国四代核电得到进一步发展。铀具有天然放射性,目前99%用于核电站发电。我国铀产量仅占世界铀产量的4%,目前主要依赖从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进口。其中哈萨克斯坦铀矿储量丰富,生产的铀全部用于出口,铀矿开采成本为全球最低。据此完成9~10题。
9.哈萨克斯坦铀矿开采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廉价
B.铀矿开采技术水平高
C.铀储量丰富
D.铀矿水文地质条件好
10.“华龙一号”的研发成功有利于(  )
A.改善水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
B.减少煤炭资源开发,维护资源安全
C.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维护能源安全
D.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解析:9.D 10.C 第9题,哈萨克斯坦劳动力廉价,但铀矿开采需要的劳动力少,劳动力成本占开采成本比例低,不是铀矿开采成本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哈萨克斯坦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铀矿开采技术水平并不高,B错误;铀储量与开采成本无直接联系,C错误;铀矿水文地质条件好,利于提高铀矿开采的安全性,延长矿井生产年限,从而降低开采成本,D正确。第10题,核电生产需要冷却水,因而发展核电不能改善水环境,A错误;当今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核能作为能源的优点是能量密集,积极发展核电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维护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对减少煤炭资源开发,维护资源安全影响较小,B错误,C正确;发展核电对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影响较小,D错误。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完成11~12题。
11.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总量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已构成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现实意义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解析:11.C 12.B 第11题,相比世界水资源需求量,世界水资源总储量是较为丰富的;但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部分地区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出现水质型缺水问题;加上世界人口激增,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世界水资源问题。第12题,由材料“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可知,缺水国家不是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而水资源密集型的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课堂小结
本节核心要点 宏观把控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范畴。2.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意义。3.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资源安全的概念及意义。5.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途径。
分析方向 分析思路 举例
类型 主要从自然属性、增殖性和用途等方面分析该自然资源所属类型 耕地属于土地资源、可再生资源和农业资源
“数质” 主要根据图表、文字等相关资料分析自然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些自然资源虽然蕴藏量大,但质量差也会限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石油的含硫量越低,油质越好,使用时产生的硫氧化物越少,越有利于环境保护
构成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计算某种资源的比例 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占比约为14%
分布 读图分析自然资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资源分布集中,利于大规模开发,但有时需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分布区交通发达或接近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优先开发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后通过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给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开发利用 主要分析利用技术状况、使用时间和环境影响等 以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为例,从技术角度看,我国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从使用时间角度看,一些城市面临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枯竭的危机;从环境影响角度看,一些城市在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面下沉、矿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和污染水源等问题
2001年方城县发现了世界级规模的金红石矿(钛金属矿),却至今没有开采。钛具有强度高、低密度、抗腐蚀、超导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和“全能金属”。目前我国钛资源较丰富,但高品质钛精矿十分依赖进口,且进口主要集中在7个国家。攀枝花是著名的钒钛之都,目前主要生产钛白粉等初级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方城县金红石矿尚未开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有限     B.市场小
C.交通不便 D.环境污染大
2.下列措施中哪些能降低我国钛资源供应的安全风险(  )
①提升采选技术 ②进口多元化 ③禁止开采,转为战略储备 ④提升矿产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能促进攀枝花钛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
B.扩大钛白粉出口,拓展海外市场
C.大力整治环境
D.发展新型服务业
解析:1.A 2.A 3.A 第1题,方城县金红石矿尚未开采最可能是开采技术难度高,目前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导致开采成本高,A正确;我国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交通和环境问题都能克服,B、C、D错误。第2题,提升采选技术、进口多元化可以增加我国钛资源的安全性,降低钛资源供应安全风险,①②正确;可以有部分矿产转为战略储备但不能禁止开采,且我国目前对钛的需求量大,③错误;矿产品位是该地区矿物的自然属性,无法提升,④错误。第3题,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钛产业的升级,A正确;钛白粉是初级产品,扩大出口对产业升级影响不大,B错误;大力整治环境也不是钛产业升级的关键措施,C错误;不能脱离原有的产业基础而发展新型服务业,D错误。
课时规范训练(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基础自测]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完成1~3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2.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3.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B 2.A 3.D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第2题,据图中信息可知,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各大洲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第3题,修筑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人工增雨是增加降水量的措施;①③属于“开源”措施。在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水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因此要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④属于“节流”措施。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A.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能源
C.生物资源 地热资源
D.动力资源 科技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A.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大
解析:4.B 5.A 第4题,由图可知,甲、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因此应为矿产资源和能源。故选B。第5题,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小,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小。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故选A。
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煤炭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生物质制氢等。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石油资源、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2018年白城市着手发展氢能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氢谷”。下图为白城市区位示意简图。据此完成6~8题。
6.与石油相比,氢能的突出优势为(  )
A.清洁无污染 B.再生周期短
C.可用管道运输 D.普及程度高
7.白城市氢能开发最可能采取的制氢技术为(  )
A.煤炭制氢
B.电解水制氢
C.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
D.生物质制氢
8.白城市打造“中国北方氢谷”能够(  )
①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彻底解决东北地区风电外送和消纳问题 ③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形成成熟城市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6.A 7.B 8.C 第6题,与石油相比,氢能属于新能源,清洁无污染,A正确;制取氢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属于二次能源,石油是直接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加工生产的,氢能再生周期较长,B错误;石油可以使用管道运输,C错误;氢能目前普及程度低,D错误。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石油资源、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且当地有河流,水源丰富,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电解水制氢的可能性较大,B正确;当地没有丰富的煤炭,且煤炭制氢易产生各种废弃物,因此煤炭制氢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通过生物质制氢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白城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生物质制氢的可能性较小,D错误;本地区石油资源、风力和太阳能丰富,工业副产氢不丰富,C错误。第8题,白城市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开发零污染物排放的氢能,可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①正确;氢能的开发无法彻底解决东北地区风电外送和消纳问题,②错误;可以借助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带动制氢、储运氢、用氢全产业链条,③正确;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可以带动城市发展,但不能形成成熟的城市群,④错误。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天津市地面沉降、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及
塘沽海平面变化关系图
(1)简述1950—1980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趋势,并指出由此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面沉降量进入减缓期,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针对天津市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非工程措施 。
(3)根据塘沽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分析说明该变化对天津市土地资源造成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地下水埋深线,可以描述1950—1980年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趋势:1950年到1980年地下水位埋深越来越深。读图可知,地下水位埋深越来越深,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读图可知,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趋势基本呈正相关,因此会导致地面沉降;天津是滨海城市,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海水倒灌,使水质变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第(2)题,读图可知,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为正相关,故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面沉降量进入减缓期的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减少。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非工程措施有: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等。第(3)题,读图可知,塘沽海平面呈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会引起海洋动力作用增强、淹没低滩,加剧了海岸侵蚀灾害;加剧了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引起海水倒灌,影响水质;淹没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导致气候的变化,台风、飓风等恶劣的海洋气旋会大幅增加;导致沿海陆地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长期累积效应加剧了海洋灾害。其中海平面上升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影响有淹没沿海低地、加剧海岸侵蚀灾害、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等。
答案:(1)变化趋势:地下水位埋深越来越深。
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坏;生态环境恶化等。
(2)原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适度提高水价;利用价格杠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3)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沿海土地盐渍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强。
[能力提升]
调查发现,我国的稀土、石墨、萤石、重晶石、锑、钒、钼、锗、镓、铯、碲、砷等矿产资源,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都具有全球优势地位,其中多种资源被我国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但在与美国、欧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比时发现(下图),像重晶石、砷等部分资源并未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据此完成10~11题。
10.稀土、石墨、萤石资源被中、美、欧盟均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共同因素是(  )
A.资源储量 B.空间分布
C.应用功能 D.对外依存度
11.对重晶石、砷等资源,我国在开发、贸易的过程中应(  )
A.立足国内市场,禁止原矿出口
B.建立战略储备,应对贸易风险
C.采富弃贫,重点开发高品位矿
D.政策扶持,进行原材料深加工
解析:10.C 11.D 第10题,战略性矿产资源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它反映在国家危急时期的战略需要;也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时期减少潜在发展危机的战略需要上。故稀土、石墨、萤石资源被中、美、欧盟均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共同因素是应用功能,C正确。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对外依存度不是其评判标准,A、B、D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禁止原矿出口错误,建立战略储备错误,采富弃贫,重点开发高品位矿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A、B、C错误。重晶石、砷资源丰富且不属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在政策的扶持下,进行原材料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D正确。
水、能源、粮食联系紧密、相互制约、空间分布不协调的问题备受关注,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被称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EFNexus)。下图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水、能源、粮食之间联系紧密,一种资源的生产或开采往往需要消耗另外两种资源。上图中展示了全球范围内三者的消耗关系。下列关于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①能源的开采和消费过程消耗了8%的水资源 ②水资源在提取、处理、运输过程中也消耗了15%的能源 ③粮食也可以作为生物质能使用 ④粮食生产需要投入的水资源最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就我国现状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及黄淮海两大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较为充裕
B.西部地区能源基地水资源禀赋也较好
C.南方能源及粮食生产匹配度较好
D.任一种资源的不当调控可能会使得其他系统遭到破坏
解析:12.B 13.D 第12题,根据题意并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能源的产生需要15%的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使用只需要消耗8%能源,①②错误;图中显示粮食可以转化成为能源使用,虽然只有1%,③正确;图中粮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70%的水资源,因此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最多,④正确。第13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作为粮食生产主产区,水资源较为充裕,但是黄淮海区域,由于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并不充裕,A错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水资源缺乏,B错误;南方地区我国商品粮基地众多,粮食生产量大,由图可知,粮食生产需要消耗30%能源,但是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南方能源及粮食生产匹配度较差,C错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各种资源紧密联系、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任一种资源的不当调控可能会使得其他系统遭到破坏,D正确。
下图为1995—2013年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95—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
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15.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解析:14.D 15.B 第14题,读图可知,2000—2001年期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是下降的,A错误;图中显示的是依赖度,是进口所占的用量的比重,我国铁矿石的用量很大,远远超过铜矿石,尽管图中铁矿石的依赖度较低,但需求量大,B错误;2006年铜矿石比2001年依赖度低,但2006年总用量增加很多,C错误;2008年原油进口依赖度超过50%,即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而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D正确。第15题,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会进一步增加依赖度,而不能降低我国的资源进口依赖度。
稀土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它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下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据此完成16~17题。
16.赣州稀土开采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缩影,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17.下列有关赣州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B.持续加大开采规模
C.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D.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
解析:16.B 17.B 第16题,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是矿产资源问题,但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错误;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是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B正确;我国地质条件复杂,仅仅是部分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但我国技术较发达,这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运输负担的增加是矿产资源运输过程中的问题,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D错误。第17题,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断加大开采规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错误;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C、D正确。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B。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铁矿石的平均品位约为49%,而中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只有34%,贫铁矿约占总储量的95%,大多都深埋地下,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排名世界前五位,却是世界上第一大进口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平均品位为55%~60%,占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近70%。位于非洲几内亚东南部西芒杜山区的西芒杜铁矿,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00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为65%,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2019年由我国两家企业参与的“赢联盟”企业联合体对该铁矿进行开发,将新建一条650千米长的铁路线,连通西芒杜和大西洋,并在大西洋海岸新建一座大型深水港。下图为西芒杜铁矿位置图和澳大利亚铁矿石分布图。
图1  
图2    
(1)分析中国需要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原因。
(2)分析我国参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的主要原因。
(3)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开发西芒杜铁矿可能遇到的困难。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排名世界前五位”,但大多都深埋地下,开采成本高;“中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只有34%”,铁矿石品位低,贫矿比重大,冶炼环节多,成本高,产生的废弃物多,环境污染严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澳大利亚铁矿石产能巨大,并且“平均品位为55%~60%”,铁矿石品位高,有利于降低冶炼成本;由图可知,澳大利亚铁矿多位于西北沿海地区,便于运输,可大量节约时间成本和供应链成本;澳大利亚铁矿石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成本低;相对于其他铁矿石出口地,澳大利亚铁矿石输出港口距中国更近,时效性好。第(2)题,我国参与几内亚开发铁矿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材料从我国的国情(铁矿石需求量大、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西芒杜铁矿石开发价值高(储量丰富、埋藏浅、品位高)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钢铁需求量大,铁矿石的需求量(进口量)大;参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发,可以减少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拓宽我国铁矿石的进口渠道;相对国内的铁矿,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开发价值高;当地经济技术条件落后,中国与几内亚合作开发的互补性强。第(3)题,注意限定词社会经济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因该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市场方面问题不大,可从资金投入、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文化差异等方面作答。依据材料信息,“将新建一条650千米长的铁路线,连通西芒杜和大西洋,并在大西洋海岸新建一座大型深水港”,据此可推测几内亚交通设施落后,建设资金投入较大;由图1可知,几内亚铁矿地处非洲内陆深山区,推测其工业基础薄弱,协作条件差;几内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需要先期培训;另外地域文化差异大,沟通交流不便等。
答案:(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建规模大,对钢铁需求量大;中国铁矿石埋藏深,开采成本高;中国铁矿石品位低,冶炼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澳大利亚铁矿石产能巨大,铁矿石品位高,冶炼成本低;澳大利亚铁矿多位于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低,大量节约时间成本和供应链成本;澳大利亚铁矿石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相对于其他产矿地,澳大利亚更靠近中国。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铁矿石的需求量(进口量)大;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拓宽我国铁矿石的进口渠道;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储量大、埋藏浅,开发成本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品位高,开发价值高;当地经济技术条件落后,与我国合作的互补性强。
(3)几内亚铁路、港口等设施落后,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工业基础薄弱,协作条件差;劳动力素质较低,需要先期培训;文化差异大,沟通交流不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