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奋进新征程,超越写荣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奋进新征程,超越写荣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13: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奋进新征程,超越写荣光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3年,央视举办首届春晚,让全国观众在除夕夜又多了一道精神大餐,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1993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北京—天津—塘沽高速公路”(简称“京津塘”高速)全线通车,标志着中国公路建设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
2003,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杨利伟实现了太空之旅,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后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4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展示出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
2023年,中国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自信的奋进,在各个领域开拓创新,实现更大的超越。
作为时代青年,你对2023年有怎样的憧憬?请以“奋进,超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路遥《平凡的世界》
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鲁迅
正是万千平凡人直面工作生活中困难、勇于奋斗拼搏圆梦的精神,才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奋进之光。
——《人民日报》编者
作为青年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近平主席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②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入山口上,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回溯历史,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中华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助我们“杀出一条血路”的,是亿万人民那一股子敢闯敢干的气势干劲,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便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奋斗始终是人生的主题;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都离不了砥砺奋进。置身新时代,奋斗更被“赋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超越中的升华与奋进
奋而前行,不断超越,是积极生存的奋进之路。
从1983到2023,四十年峥嵘岁月,我们见证着祖国的日益兴盛,从首届春晚的诞生到中国在航空、经贸领域的巨大飞越。如今,我们迎接2023年,中国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自信的奋进,在各个领域开拓创新,实现更大的超越,而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也需以奋斗的精神、超越的思维迎接祖国的繁荣!
超越,是回顾过往,从而更好的跨越。
回首眺望过去的历程,曲折而不平坦。洒满鲜血的征程上,每一个脚印记载着风雨与沧桑。两次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过往的血与泪应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只有回顾借鉴,才能不断超越。
超越,是气宇轩昂的誓言: 跨越2022,奋进2023!
大国泱泱,超越不止,不断去创造更磅礴的气象。正黄龙旗太萎靡,一场辛亥革命让旧中国归于尘土;青天白日太放肆,千万镰刀红星将新中国携向九州,中国的历史就是超越再超越的历史。中国从超越中走出来,也将向下一次超越走去,中华民族是向往超越的民族,也不是沉湎于历史的民族。嫦娥从神话中飞到月球,随后便有天和载人游绕地球;全面脱贫已然胜利,而后又将富足农民乡村振兴。中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写满了五千年的超越,那书写的笔墨不会干涸,十四亿的血肉与心灵还将写就下一次超越。超越,再超越,民族自伟岸豪气。
走在2023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闻到硕果飘香,吾辈青年共逢盛世,2023的中国必将由我们引领。且看量子计算器造福人类,天宫启航,蛟龙入海,一幅幅令人喜悦的成就都将在2023实现。我还欣喜地发现,2023的中国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我们也应顺应时代,真正做到对思维、思想进行超越。只有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自己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超越。
超越,是无数种形式不同而本质相同的升华与奋进,只有超越生活中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才能做到真正的超越,才会领悟到雨后彩虹的美丽,把握超越自我的见证。而民族的奋进与超越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只有不断奋进,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在超越中不断升华前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每十年为一个历史节点,从1983年起,分别列举了在这几个节点上中国取得的成就,包括文化、交通、科技、经济等领域。这些成就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中国在奋进中不断超越的时代气象。
由此看来,奋进、超越是一个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国家民族进步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方式。作为时代青年,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发扬拼搏奋斗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在实践行动方面,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根据写作任务,作为时代青年对2023年有怎样的憧憬,以“奋进,超越”为主题写作。构思时,可以从中国近年来发展的现实出发,通过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的分析,对2023年进行憧憬。表达可以运用充满自豪的语言,突出中国气象。写作内容上,需要回顾历史,联系现实,憧憬未来,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
立意:
1.奋进,超越,源于道路正确。
2.奋进,超越,源于中国自信。
3.奋进,超越,源于创新进取。
4.奋进,超越,源于青年奋斗。
5.在砥砺奋进中实现“新的超越”。
6.奋进新征程,超越写荣光。
2.例文:
奋斗的青春
破土而出的春草是为了看看阳光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涓涓细流是为了融入大海而勇敢之前。翱翔苍穹的雄鹰是为了遨游天际而展翅高飞。五四青年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全力以赴。
当红色的火炬在一个又一个青年手中传递,想起此情此景是否也会激起你心中那要燃气的激情。在这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青春应该是火红色的,而这种火红色应该由青年人澎湃的热情所渲染的。
你看那脚手架上闪烁的火花,炼钢炉旁奔腾的铁流,天安门前涌动的红旗……有人说,青春是翠绿色的,它象征着生命,孕育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不信,你看那画架下不倦的挥洒,钢琴旁执着的追求,运动场上矫健的腾跃……有人说,青春是雪白色的,它象征着青年人纯真的心灵,无私的品质,天真的幻想。不信,你看那河水中嬉戏的浪花,寒风中屹立的雪人,天空中穿梭的白云……
要我说,青春本无颜色,它是一张透明的画纸,等待你去描绘,任你走笔,任你着色。而梦想就是你的调色盘,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但是只有走过花季,走出雨季,付出汗水,奉献才智,努力为着梦想的希望而拼搏,青春才会呈现出各种绚丽的色彩!
一位哲人说过:“梦想是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花。”是的,有了梦想就有了奔头,就有了人生的航标。从小到大,我的梦想有过许多,梦想去翱翔、去当诗人、去当画家等等。千奇百怪,却都很美好。
我不在乎衣着打扮,也不在乎吃好喝足,只在乎梦想的希望。我愿和陶渊明去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和龚自珍去证实“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言天理;与李白共希冀“长风破浪会时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愿望;同苏东坡相守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
我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我陶醉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不惧怕失败,因为心是无暇的碧玉,即使碎了,那又何妨?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努力拼搏过,那结果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啊,奋斗是一个过程,我就是喜欢这个过程。虽然坎坷,有荆棘,有风浪,但人的力量永远是无敌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坚韧的步伐,我相信定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定会瞧见那天边的七色彩虹。对,那就是对成功者的嘉奖,那就是胜利的信号,那就是耕耘后的收获!
为了青春的梦想,让我们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像溪流一样勇往直前,像雄鹰一样蝉翅高飞吧……现在是我们奋斗的时刻,让我们乘载着梦想乘风远航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有三则材料。路遥的名言意思是:想象与现实有距离。要将想象变成现实,必须要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那就实践。鲁迅的名言意思是:我们有很多的力气,所以可以自力更生,把一切“荒芜”变成“茂林”。理想是关键,青年人更应该有理想。有了理解,又有干劲,我们遇到困难就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人民日报》编者的话指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了理想,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就可以汇聚成时代的奋进之光。三则材料共有的关键词是:理想,奋斗。
立意角度: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4)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素材准备:
1.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的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不料正在他着手编
写《史记》时祸从天降,遭“李陵之祸”的株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
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著——《史记》。
2. 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
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
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
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
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
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
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
一时“洛阳纸贵”。
3. 霍金,一位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人。命运对他是那么的残酷!17岁,霍金考取了牛津大学,而在21岁,他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遭到了严霜的打击。但霍金的人生并不因此而画上句号。他不怕困难,不
怕失败,一直在努摸索着人生光明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一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只要有拼搏精神,成功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习近平)
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结构设想: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立意要结合理想与奋斗。根据立意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题目。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也可以围绕论点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重点是选择论据材料,对论点进行论证。材料要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采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述时,事实部分要高度简洁,重点是事实之后的分析。论证过程中,需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时代青年的担当情怀,谈自己如何为理想而奋斗。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选自习近平主席的经典语录,这句话强调“奋进”,指的是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联系现实生活意在提醒我们正值应该奋斗的年龄,不应该沉溺于浅层次的娱乐中。在应该奋斗的年龄,不虚度年华蹉跎岁月,要有高远志向、强大的自控能力,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与工作上,为我们的时代而勇担责任甘于奉献,这样才不会在年华老去之后而惋惜不已。第二则材料,则出自于朱光潜先生《谈美》的最后一章。阿尔卑斯山的标语的有关内容是朱先生在谈到“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的时候所说的一个小故事。在我们的主观经验中,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它会被“拉长”,让我们感觉度日如年,有时却会被“压缩”,使人感慨时光飞逝。而决定这一变化的因素则是人的情绪感知和心理活动机能。而标语之所以强调“慢慢走,欣赏啊!”,就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通过慢慢赏玩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领略时光的美好。所以,该则材料的内涵指的是:人生道路上要懂得欣赏、享受生活,而不是以一颗浮躁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世界。
对此,写作时不能片面的肯定奋进否定“慢”,也不能一位肯定“慢慢走”而将奋进理解为浮躁,而是应结合二者综合考量。对此,可以结合当下现实生活,指出我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不能消极躺平、得过且过,而是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与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努力奋进。同时,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努力做生活的“源头活水”,不让自己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我们更要学会欣赏,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过有情趣的生活、完满和谐的生活。
立意:
1.低头欣赏,昂首前行。
2.为心中的风光前进。
3.前行途中慢慢走,留心人生的风景!
4.例文:
中国奋斗精神
人生而平凡,奋斗却为人生注入了不平凡的内容。中国梦的实现,更要由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将自己的奋斗融入时代浪潮与大国雄心之中,以“你怎样,中国便怎样”的方式为国奋斗,成就自我,成就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梦想,需要每个人响应奋斗号召,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入日常。城然,奋斗之于个人,是成就自身的必然选择,之于国家,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奋斗,是最实在的人生脚本。
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奋斗最伟大,岁月周而复始,奋斗却为时间注入了充实的收获。
我们身边不乏奋斗的景象,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子,为了大学目标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咖啡馆里的创业青年,一次又一次讨论创办公司的事宜;街头卖早餐的夫妻,忙完这阵就回家盖房。奋斗不分出身,只为激扬向上的蓬勃正气。同样,16年前时任福建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小乡村晋江,而此时的晋江,已闻名于发展当地渔业农业的“晋江之拼”,跻身全国“最富裕村”。人人奋斗,人人收获。
人往往活在微观而具体的场域中,但每个人的生活,都联系着时代的发展,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的心跳。中国的发展,与个人奋斗相伴相随。
最近,北大女生王心仪战胜贫穷、圆梦北大的故事令万千网友振奋。与此同时,在工地干活时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云南小伙崔庆涛的故事分外提气。他们皆是以梦想为指引,为奋斗铺就人生之路,更不用说人工智能“九歌”研发团队成员矣晓沅不被轮椅限制梦想;夏伯渝五登峰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假肢成功登顶的攀登者。奋斗是人生的协奏曲,激昂有力。
为国奋斗者,有国之重器,奋斗成之。
2018年中国科技成就为强国正名,嫦娥四号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站立在光辉成就背后的,是五日四夜不眠的林鸣,更是十余个甘于奉献担当的北斗人……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负重前行,守护着你我的岁月静好,实现着强健的“中国力度”和直抵人心的“中国温度”。
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相信奋斗的意义,全民奋斗,正在进行时。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新时代的奋斗精神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奋斗”,任何人的任何时期,都离不开奋斗。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奋斗,如何去奋斗,如何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等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无论是田野里辛勤耕作的农民,还是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是坚守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无论是怀揣“小目标”的创业者,还是日夜为生活奔波的工薪族……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主角。每一滴汗水,都会为梦想之花注入生机;每一次拼搏,都将为共和国基业增添新的光华。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积聚的洪荒伟力已经充分爆发出来。
参考立意:①奋斗,改变命运;②奋斗,实现人生价值;③奋斗,实现中国梦;④奋斗,是人生永恒的主题;⑤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⑥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⑧奋斗的青春最精彩。
行文结构: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生活需要奋斗”。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以梦为马,有奋斗便是最好的工具,而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岁月无言,唯石能语,一切的奋斗,终会得到收获;奋斗是中国活力的注脚;奋斗是中国创新的动力;奋斗是中国腾飞的希望等。如可以结合珠港澳大桥、“嫦娥四号”等事例分析。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我们永葆青春理想主义情怀,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只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中国将会更加美好;奋斗的人生最精彩等。
【素材】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虽然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在为梦想奋斗。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是个未知数,把握今天,努力奋斗吧!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绝望中来到了新东方,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永不满足是我向上的动力。
向好的方面学习,积极努力地奋斗,每一天都要进步。
努力是什么?不就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吗?但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都是难免的。可人们往往被起其打败。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是的,不能傻傻地站在那儿被它征服,要振作起来,和它战斗,和它搏击,相信吧,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有一天会成功,你将看到辉煌的明天。
所以我们面对坎坷的人生,要不断奋斗,要不怕艰苦、勇往直前,不要退缩,奋起拼搏,爱拼才会赢。要在青春年少时好好打造自我,把自身的亮点燃得更亮,让自己永葆青春。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以良好的品质要求自己,这样人生才更有意义,才更有价值。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每个人都会有理想追求,而理想的实现等不来,唯有靠不懈奋斗方能实现。古往今来,凡是成就一番伟业的杰出人士,无不以劳动为阶梯,一步一个脚印才最终攀上人生巅峰。
干事创业是快乐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就犹如一只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不知所向。而当我们坚定了人生的航程,并努力为之奋斗而胜利到达彼岸,结出累累硕果,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