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1 13: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一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思考]
(1)我国历史上“走西口”中人口的迁出地与迁入地分别是指哪里?
(2)“走西口”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迁出地主要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迁入地是指内蒙古高原。
(2)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该地的经济发展。
1.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按照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新大陆被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例如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3.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其特点:
①人口向城镇迁移。
②人口向东部迁移。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②⑤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判断是否是国际人口迁移关键看是否跨越国界 (1)P、Q表示两个国家,③④跨越国界线,由P国迁入Q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2)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农村迁入城市,读图可知为①②
信息②:人口迁移的类型
[尝试解答] (1)__C__ (2)__A__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为永久性或长期性;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如图所示:
2.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3.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地区 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变化原因
拉丁美洲 由迁入变为迁出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人口增长较快,但经济发展缓慢,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
欧洲、西亚和北非 由迁出变为迁入
北美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2)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特点 表现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战争、政治、宗教、种族、民族和灾荒等原因而被迫逃离家园的国际难民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发展中国家的专业人才迁移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
4.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迁移
改革开放后 从农村进入城镇;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人口向城镇迁移;人口向东部迁移
5.正确认识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1)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湖南、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类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我国“民工流”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②消极影响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下图,完成1~2题。
各省(区、市)迁出人口总量/×104人
1.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周边省(区、市) D.北方地区
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解析:1.C 2.B 第1题,从图上看,各省(区、市)迁往武汉市人口最多的省份有河南、湖南、四川等省,武汉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武汉周边的省份。第2题,安徽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迁出人口主要迁移到长三角沿海地区,河南与武汉距离较近,迁移到武汉人口较多。安徽与河南经济差异不大;人口迁出数量与迁入武汉人口多少关系不大;两省的开放程度差异不大。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3~4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示人口迁移主要为高素质专业人才
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解析:3.C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良好的经济待遇和科研条件,吸引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和中欧。第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亚洲。
探究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思考]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军事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3)经济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
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生态环境因素
(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此外,迁移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图示显示:永久迁移人数和务工迁移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1)根据图中信息,1990—2015年每五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无法判断是否持续增加;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人数一直为正值,故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1990—2015年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务工迁移人数增速可以看图中折线的斜率,斜率越高则增速越大,反之增速越小,1990—1995年的斜率比2005—2010年的小,故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2)国家“三农”政策利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外出务工人数减少;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且没有依据表明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量下降,外出务工人数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
信息②:图示得出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仍是上升的
信息③:务工迁移人数1990年到2010年上升,2010年后下降
信息④: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原因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经济形势等多角度思考
[尝试解答] (1)__D__ (2)__B__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取得美国国籍的留学人员
政治因素 政策 国家有关对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种族 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 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外出求学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较容易迁移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三峡移民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宜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140万。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①⑦ B.②④
C.④⑦ D.④⑧
2.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⑧ B.③⑤
C.⑧⑩ D.⑤⑧
解析:1.C 2.D 第1题,结合时间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C。第2题,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
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
3.该图中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有(  )
①务工经商 ②拆迁搬家 ③随迁家属 ④学习培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布局 B.人口密度
C.生态环境 D.耕地面积
解析:3.C 4.A 第3题,图中显示流动人口的两大高峰为青壮年人口和儿童,青壮年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务工和经商,而儿童的迁移主要是随父母流动。第4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人口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
教材活动 重难点拨
教材P13探索
由于元末连年战争和频发的自然灾害,明朝初年时中原人口稀少。山西十分安定,是人口稠密地区,因此明朝政府于洪武年间便实施了山西人口大迁移的政策。这促进了当时人口的均衡分布。
教材P14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出地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移民潮的特点:
(1)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3.接纳移民数量增加;沙特阿拉伯和英国进入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国家;乌克兰和法国退出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国家。
教材P15活动
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引起的移民是由于战争引起的;明朝从山西向全国各地移民的原因是政策;清末和民国时期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灾害、战争和政策等;抗日战争时期河南、陕西人口向西北迁移主要原因是战争和自然灾害等。
教材P17思考
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有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文化教育发达、医疗条件良好、政治安定、生态环境良好;影响人口迁出的因素有就业机会较少、经济收入较低、文化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战乱、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材P19思考
1.主要是为了改善迁入地和迁出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生态移民迁出区需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迁入区需要解决移民安置就业、发展经济、促进迁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教材P20作业题
1.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体现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经济性人口流动比重高;三是进入城市滞留时间普遍较长;四是进入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2.清代初年,四川因战乱人口锐减,清政府在大半个中国推行移民填川政策。
3.略
课时规范训练(二)
[基础达标]
2018年3月开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  )
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
C.安稳的生活 D.物质回报实惠
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保护生态环境
D.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B 2.D 第1题,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生活安稳,这些属于中小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而发展空间小则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推力,故选B。第2题,“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会提高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导致就业压力加大,难以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会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A、B、C错误。“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技术人才的迁入会增强迁入地的科技实力,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
近年来,历经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南欧及中东地区有成千上万的难民通过西巴尔干路线以及希腊东部的东地中海路线出境进入欧盟各国,人数持续增长,目的地大多为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下图为难民迁移路径图(箭头为迁移路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难民迁移(  )
A.方向都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C.以成建制的家庭整体迁移为主
D.大多以探亲、游学为目的
4.在科索沃战争前,南欧人口迁往西欧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教育
解析:3.C 4.A 第3题,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A错误;图示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错误;难民迁移往往是以成建制的家庭整体迁移为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C正确,D错误。第4题,西欧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南欧人口迁往西欧国家,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故选A。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和快速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是全国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区之一。据统计,在京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以初中为主,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要流出省份。下图为在京流动儿童占北京儿童(0~14岁)总数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京流动人口(  )
A.生育率明显提高
B.趋于以家庭为主流动
C.少年儿童成为主体
D.老人和儿童比重同步增加
6.河北、河南、山东成为在京流动人口主体流出地的原因是(  )
①教育资源较少 ②较其他省区和北京经济差距大 ③距离近且是人口大省 ④城镇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5.B 6.C 第5题,在京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上升,接近20%,呈现出流动人口以家庭为主的流动趋势;流动人口依然以青壮年为主体;老人大多喜欢落叶归根,加上迁移能力有限,跟随家庭迁移到北京的较少;故选B。第6题,河北、河南、山东都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劳动力多;教育资源少,大量失学青年加入流动人口行列,①③正确;城镇化水平高是降低人口外迁率的因素。故选C。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箭头中,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
(2)图中箭头A表示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这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B、C两个箭头中,可表示黑人奴隶贸易的是________,这些黑人主要来自________洲中部和西部;表示华工迁移路线的是________。
(4)二战前后迁往美国的国际人口来源地有何变化?
(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入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是是否跨越国界,故A表示国内人口迁移,B、C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由“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生态环境)。第(3)题,根据地理位置可知,C箭头跨越太平洋,表示我国华工的迁移;B箭头跨越大西洋,表示非洲黑人奴隶贸易。第(4)题,二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旧大陆(亚、非、欧)流向新大陆,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第(5)题,从经济、教育、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B C A
(2)气候(生态环境)
(3)B 非 C
(4)美国在二战前后一直是国际人口的迁入地。二战以前,人口迁移主要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二战以后,人口迁移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
(5)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美国教育产业发达,有利于子女教育;美国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相对短缺;美国生态环境优越等。
[能力提升]
“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会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受政策影响以及过度聚集的拥挤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进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2012—2017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数(万人)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穗深人口迁入2013年达最大值
B.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
C.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持续上升
D.2015—2016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9.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职能转变 B.加重城市社会负担
C.导致城市发展停滞 D.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解析:8.B 9.D 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B正确;穗深人口迁入2014年达最大值,A错误;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波动上升,C错误;2016—2017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D错误。第9题,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相互的交流和调配,促进城市协同发展,D正确。跟城市职能转变无关、不会加重城市社会负担、会促进城市发展,A、B、C错误。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海岸中部,由卡塔尔半岛及周边岛屿构成。1950年总人口2.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85万人。在卡塔尔迅速增长的人口中,国际迁入人口占了很大比重。2000年,卡塔尔的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60.7%,到2015年,这一比重上升至85%。下图示意卡塔尔移民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占总移民的比重。读图,完成10~11题。
10.导致卡塔尔移民数量前十国占总移民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候
C.人口基数和迁移阻力   D.政策
11.国际人口迁移对卡塔尔带来的影响是(  )
A.女性人口数量迅速增多
B.儿童比重快速增加
C.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少
D.本土文化丧失的风险提高
解析:10.C 11.D 第10题,移民数量前十国中,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且距离卡塔尔较近,迁移阻力较小。印度尼西亚也是人口大国,但距离卡塔尔较远,迁移阻力较大,故在前十国中占比相对较低。A、B、D错误,故选C。第11题,卡塔尔是(石油)资源国,迁入人口以男性为主,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过高,A错误。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明显提升青壮年人口比重,儿童比重则相对降低,B错误。为满足大量国际迁入人口的生活需求,卡塔尔政府需要增加教育、医疗服务、住房、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C错误。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高,本地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受冲击,本土文化丧失的风险提高。故选D。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深圳市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地。2018年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下图为深圳市常住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图中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人口的多少(第一圈层迁入人口最多)。
(1)指出图中人口迁移数量与迁入地空间距离的相关关系以及位于深圳市常住人口来源地第一圈层的省份。
(2)说明深圳市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有利条件。
(3)分析人口的大量迁入对深圳市的影响。
解析:第(1)题,人口迁移数量的多少主要和迁入地的空间距离密切相关,距离迁入地空间距离近,人口迁移数量较多,反之较少。由图可知,人口迁移数量与迁入地空间距离呈正相关;同时,可以看出深圳市常住人口来源地第一圈层的省份为广东省。第(2)题,主要从深圳市具有的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经济发展快,水平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迁入人口的就业;社会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拥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第(3)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从利弊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答案:(1)相关关系:正相关;省份:广东省。
(2)最早的经济特区,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
(3)有利影响:增加当地的人才和劳动力数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当地的生态环境压力;失业率提高;消费水平提升,资源消耗量增加,经济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