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 第5-8章综合测试卷A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 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 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B.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C. 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减少 D. 全国分布基本均衡
3、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石油工人钻井采油
4、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5、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 地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等
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
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
(第8题图) (第9题图)
9、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11、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
B.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
C.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D.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1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
A.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 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13、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
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
C.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只有在太阳活动强时出现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气体斑块,有时人们用遮光方法可看到太阳黑子
14、从我们放暑假开始到结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方向变化是 (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D.北半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15、用如图所示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 )
A.应从左向右拨动球体 B.需绕假想太阳旋转
C.需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D.能观察到昼夜长短变化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17、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所示为我市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 B.②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C.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自转有关 D.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
19、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同学甲的居住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同学乙的居住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且两地恰好位于同一经线。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早上上学之时,正是乙同学下午放学之时
B.甲同学居住地处于夏季时,乙同学居住地也处于夏季
C.某天晚上甲同学看到上弦月,乙同学看到的也是上弦月
D.某日甲同学看到日食现象,而乙同学在那日晚上可看到月食现象
21、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天体与地球都是等距离的
B.除地球外,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均属天体
C.各种天体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D.天体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气体和尘埃不能算作天体
22、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①图的内容比②图简略 D.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间的实际距离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2021年5月21日早晨,杭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下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是( )
A.“”形 B.“○”形 C.“△”形 D.“”形
24、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沉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沉的方位?下图是台湾地区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的轨迹图。台湾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落日方位均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冬天的落日方位每天都不相同,故无法与夏天比较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2023年6月5日(农历四月十八)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2~3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其含义是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还有 和 两种;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则其在该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 。
27、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控,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二学期结束时,我们所处的季节是 季;此时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 (选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
28、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是由于 的原因造成的。
(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29、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
(1)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
(3)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宁波市的白昼将变_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0、如图所示是光明社区的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地图方向的方法 法。
(2)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
(3)明明家在信用社的 方向。
(第30题图) (第31题图)
31、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以上分析表明地球 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32、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1)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因为太阳 。
A.能发光发热 B.体积大 C.质量大 D.具有能源
(2)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填字母)。
(第32题图) (第33题图)
33、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1)若如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杆影朝______方向(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若上图表示中纬某地区在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杆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正午的太阳高度具有夏小冬大的规律 B.正午的杆影具有夏短冬长的特点
C.太阳高度越大则杆影就越长 D.太阳高度越小则杆影就越短
34、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 A处位于 (结构名称)。
(2)地震发发生位于 板块的边缘;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参劾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 )
A. 视频电话连线现象,精确指挥救灾 B. 随时定位个人行踪,监视人们出行
C. 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 气象卫星监测预警,防御气象灾害
E. 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情况
35、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岩石圈板块运动 B.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C. 动植物蓬勃生长 D. 波浪和洋流的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各地的昼夜也就不断________。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________(填“先”或“后”)看到日出,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3)A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约________小时。
(4)图中A、B两点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点。图示时刻,A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________。
A. 看日落 B.工作 C.看日出 D.午休
(第36题图) (第37题图)
37、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了坑洞,这种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 (选填“深”或“浅”)。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38、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天共分为________个星座。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星座或恒星名称:
A ,B ,C 。
(2)图中D为________方向。
(3)小明观测到A和C两个星座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方向是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第39题图) (第40题图)
40、(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高度是 米,B点的高度是 米,A点大致在B点的 方;
(2)D点比C点高出 米,这是指D点对C点的 ;
(3)E处表示的地形是 ,F处表示的地形是 ;
(4)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如果C点的气温为21.5℃,则A点的气温应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 第5-8章综合测试A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 ;
; ; ;
27、 ; ; ;
28、(1) ;(2) ;(3) ;
29、(1) ;(2) ;(3) ; ;
30、(1) ;(2) ;(3) ;
31、(1) ; ;(2) ;
32、(1) ;② ; ;
(2) ;
34、(1) ;(2) ;
(3) ;
(4) ;
35、(1) ;(2) 。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1) ;(2) ;(3) ;
(4) ; ;
37、(1) ;(2) ;(3) ;
(4) ;
38、(1) ;
(2) ;
(3) 。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1) ; ; ; ;
(2) ;(3) ;
40、(1) ; ; ;
(2) ; ;
(3) ; ;
(4)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 第5-8章综合测试卷A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 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 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解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答案]B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B.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C. 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减少 D. 全国分布基本均衡
[解析]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所以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或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特点。
[答案]A
3、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石油工人钻井采油
[解析]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煤是有大量的植物沉积地下经过千百万年时间形成,极地地区发现煤田,说明极地原来处于较低纬度,有茂密的植被;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这些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石油工人钻井采油,是机械操作,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4、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解析] 北京的纬度40°N,位于北半球,且位于30 N-60 N之间,属于中纬度;北京的经度116°E,位于20 W-0 -160 E之范围内,属于东半球,所以北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答案]C
5、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 地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等
[解析]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选项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解析]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处跑,A不正确;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B正确;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C正确;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D正确。
[答案]A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解析] A、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故A正确;B、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故B错误;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C正确;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正确。
[答案]B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
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
[解析]地球绕日自西向东公转,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处于夏至,图中的a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处于冬至,图中c位置,而b位置是北半球的秋分,d位置是北半球的春分,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第8题图) (第9题图)
9、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金星“满月”时应与月球满月相似,即太阳地球和金星处于一直线,且地球位于中间位置,故金星位置图中甲位置时,出现金星“满月”现象。
[答案]A
10、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解析] A.甲、乙、丙、丁中,表示甲地表示盆地,A不正确;B.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陡崖有两条等高线重叠,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B正确;C.丙所在的位置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地面的坡度应是较大的,C不正确;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山谷,而丁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D不正确。
[答案]B
11、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
B.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
C.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D.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解析]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月相的形成不是由于太阳的阻挡,而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光最亮的部分,AB不正确,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不同而形成月相变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
A.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 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解析] 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的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由此可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3、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
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
C.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只有在太阳活动强时出现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气体斑块,有时人们用遮光方法可看到太阳黑子
[解析]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但太阳外部发出可见光的层次还有色球层和日冕层,A不正确;B.光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B不正确;C.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在太阳活动强时出现的极光更加炫丽,C不正确;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气体斑块,有时人们用遮光方法可看到太阳黑子,正确。
[答案]D
14、从我们放暑假开始到结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方向变化是 (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D.北半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解析]暑假一般七月初开始持续到八月底,七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半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赤道移动,9月1日前,太阳直射点还未到达赤道(9月23日左右才到达赤道),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5、用如图所示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 )
A.应从左向右拨动球体 B.需绕假想太阳旋转
C.需保持地轴竖直状态 D.能观察到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应从左向右拨动球体,A符合题意。
[答案]A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解析] A.当探测器和月球位于C点时,根据月球的旋转方向可知,这时正处于阳光照射的白天,肯定比黑夜着陆难度要小的多,A符合题意。 B.月球上根本没有水,因此探测器没必要作防水设计,B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会摩擦生热,C不符合题意。 D.当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时,地球被月球挡住,因此无法拍到地球的照片,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7、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解析]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答案]A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所示为我市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 B.②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C.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自转有关 D.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
[解析] AB、结合图示来看,图中①表示此地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所以①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图中②太阳高度居中,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故AB错误。CD、不同节气太阳高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的,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19、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开普勒—452b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新发现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题意。
[答案]D
20、同学甲的居住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同学乙的居住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且两地恰好位于同一经线。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早上上学之时,正是乙同学下午放学之时
B.甲同学居住地处于夏季时,乙同学居住地也处于夏季
C.某天晚上甲同学看到上弦月,乙同学看到的也是上弦月
D.某日甲同学看到日食现象,而乙同学在那日晚上可看到月食现象
[解析] 同一经线同一时区,时间都一样,故A错误;甲同学处于夏季时乙同学处于冬季,故B不正确;月亮的盈亏和经纬度没有关系,在北半球看到的和南半球的一样,只不过形状相反而已,故C正确;学日食是由于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产生的,月食是地球挡在月球和太阳之间产生的,两个不可能同时发生;故D错误;
[答案]C
21、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天体与地球都是等距离的
B.除地球外,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均属天体
C.各种天体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D.天体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气体和尘埃不能算作天体
[解析] 宇宙中存在的物质都是天体,地球应该属于天体,各种天体离地球的距离相差特别达,如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而最远的在目前条件下可达到150亿光年,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只是天体的极少部分,各种天体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
[答案]C
22、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①图的内容比②图简略 D.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间的实际距离
[解析] A.①图中等高线向低处突出,表示山脊地形,A不正确;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B不正确;C.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①图的内容比②图简略,C正确;D.甲乙与柄 丁图上距离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实际距离也不同,图①比例尺小于图②,则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间的实际距离。故 C符合题意。
[答案]C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2021年5月21日早晨,杭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下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是( )
A.“”形 B.“○”形 C.“△”形 D.“”形
[解析] 当太阳光通过纸板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因此,根据日偏食缺口的方向可知,只有选项D符合实际。
[答案]D
24、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沉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沉的方位?下图是台湾地区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的轨迹图。台湾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落日方位均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冬天的落日方位每天都不相同,故无法与夏天比较
[解析] 由图可知,台湾的冬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答案] C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2023年6月5日(农历四月十八)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之间 B.2~3之间 C.5~6之间 D.7~8之间
[解析] 读图可知,今天是 2019年6月19日,同时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答案]C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其含义是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还有 和 两种;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则其在该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 。
[解析]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其含义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20千米。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等;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则其在该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60千米÷20千米/厘米=3厘米。
[答案] 图上的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20千米;文字式;线段式; 3厘米
27、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控,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二学期结束时,我们所处的季节是 季;此时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 (选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
[解析]第二学期结束一般为为7月初,处于夏至与秋分之间,我们所处的季节是夏季,此时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长,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日公转。
[答案]夏;长;公转
28、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是由于 的原因造成的。
(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 (1)火山和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图甲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丙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甲是火山喷发,是内力作用,乙是喀斯特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丙是褶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3)乙和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 (1)地壳运动 (2)D; (3)C;
29、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
(1)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
(3)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宁波市的白昼将变_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解析] (1) 当太阳直射A点时,此时太阳直射点恰好位于北回归线上;甲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丁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2)甲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丁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因为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所以甲位置时北半球是夏至,乙位置时是秋分,丙位置时是冬至,丁位置时是春分,所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秋季。(3)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此时处于北半球的绍兴白昼将变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增加。
[答案] (1)甲 (2)秋 (3)长;增加
30、如图所示是光明社区的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地图方向的方法 法。
(2)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
(3)明明家在信用社的 方向。
[解析](1)地图中的定向方法一般有:经纬网定方位、指向标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法定方向等。本平面示意图中,有指向标,则按指向标(箭头指北)方法定方向;(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图例和注记;本图缺少的是图例和注记;(3)根据指向标,明明家在信用社的东南方向。
[答案] (1)指向标定向;(2)图例与注记;(3)东南;
(第30题图) (第31题图)
31、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以上分析表明地球 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解析]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耀斑,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2)由图可知,凡是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多。
[答案] (1)光球;耀斑 (2)降水(气候)
32、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1)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因为太阳 。
A.能发光发热 B.体积大 C.质量大 D.具有能源
(2)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填字母)。
[解析] (1)太阳称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巨大,太阳的质量巨大,它对周围天体产生很强的引力作用,其它行星、流星体等围绕它运转,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自内向外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D。
[答案] (1)C (2)D
(第32题图) (第33题图)
33、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1)若如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杆影朝______方向(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若上图表示中纬某地区在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杆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正午的太阳高度具有夏小冬大的规律 B.正午的杆影具有夏短冬长的特点
C.太阳高度越大则杆影就越长 D.太阳高度越小则杆影就越短
[解析](1)一天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日光与立杆处角度发生变化;从图中可看出, 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短,影子朝正北方向; (2)一年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变化规律是:太阳高度角冬小夏大,正午的杆影具有夏短冬长的特点。
[答案](1)①地球自转 ②短;正北 (2)B
34、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 A处位于 (结构名称)。
(2)地震发发生位于 板块的边缘;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参劾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 )
A. 视频电话连线现象,精确指挥救灾 B. 随时定位个人行踪,监视人们出行
C. 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 气象卫星监测预警,防御气象灾害
E. 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情况
[解析](1)A处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地震是地壳剧烈运动的表现;(2)地震处四川泸县位于亚欧板块的边缘;(3)因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4)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A. 视频电话连线现象,精确指挥救灾;D. 气象卫星监测预警,防御气象灾害;E. 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情况。
[答案](1)地壳 (2)亚欧 (3)四川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4)ADE
35、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岩石圈板块运动 B.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C. 动植物蓬勃生长 D. 波浪和洋流的运动
[解析] (1)“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增多的说法错误,①错;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对。故选B。(20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
[答案](1)B (2)A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各地的昼夜也就不断________。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________(填“先”或“后”)看到日出,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3)A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约________小时。
(4)图中A、B两点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点。图示时刻,A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________。
A. 看日落 B.工作 C.看日出 D.午休
[解析] (1)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各地的昼夜也就不断交替。(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就出现了时间差异。(3)A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一天,约24小时。(4)图中A、B两点先看到日出的是B点。图示时刻,A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看日出。
[答案] (1) 交替 (2)先 (3)一天 (4)B; C
(第36题图) (第37题图)
37、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了坑洞,这种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 (选填“深”或“浅”)。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解析] (1)从前三组数据可得,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因此“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2)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3)从实验3、4、5中可得,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4)由于地球和月球表面的材质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可能还和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
[答案] (1)下落高度(2)3、6、7(3)浅(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38、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解析](1)由数据可知,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的过程中,光源的高度逐渐增大,故此同学想要验证影子的长度是否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2)点光源的高度每增加10 m,影子长度的变化是15 cm、5 cm、2.5 cm、1.5 cm,故影子长度的变化量越来越小;(3)要验证影子的长度与光源到短木条距离的关系,需控制点光源的位置、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答案](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天共分为________个星座。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星座或恒星名称:
A ,B ,C 。
(2)图中D为________方向。
(3)小明观测到A和C两个星座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方向是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解析] (1)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其中A为大熊星座,B为北极星,C仙后座。(2)图中小明观察到北极星,所以其前面是北,根据逆时针判断,D为西F为东。(3)小明观测到A和C两个星座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方向是逆时针。
[答案] (1)88;大熊星座; 北极星; 仙后座 (2)西 (3)逆时针
(第39题图) (第40题图)
40、(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高度是 米,B点的高度是 米,A点大致在B点的 方;
(2)D点比C点高出 米,这是指D点对C点的 ;
(3)E处表示的地形是 ,F处表示的地形是 ;
(4)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如果C点的气温为21.5℃,则A点的气温应为 ℃。
[解析] (1)山顶A的海拔高度是300米,B的海拔高度是100米,按照指向标判定方法,A点大致在B点的南方;(2)D点比C点高出 150米,这是指D点对C点的两点间的相对高度;(3)E处表示的地形是山脊,F处表示的地形是山谷;(4)C点海拔为50米,A点海拔300米,两地相差250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算得气温下降了1.5℃,C点的温度为21.5℃,A点气温=21.5-1.5=20℃;(5)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图中地形海拔高,相对高度大,起伏不平,可以判定为山地。
[答案] (1)300;100;南;(2)150;相对高度;(3)山脊;山谷;(4)50;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