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大胆想象”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胆想象”整体学习任务设计一、学习主题和内容(一)学习主题神奇想象师(二)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习作《奇妙的想象》。二、学习目标和课时安排(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词,会写本单元生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大胆和神奇的想象,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内容。3.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4.能借助多种方法展开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并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二)课时安排8课时。三、学习情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想象的世界跟现实世界的通道随时都可以被打通,不可思议的想象随时都可以发生。整个单元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去探秘这个不可思议的想象世界。首先,从漫游宇宙的另一边开始,然后去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去想象奇异的经历在自己身上发生。再跟着那支铅笔迅速变小,飞到抽屉里,飞到猫的尾巴旁,看看他们身上发生哪些神奇有趣的故事。最后,同学要充分地利用在前面几篇课文学习到的想象和习作的本领,展开想象,做一个神奇想象师。四、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表1 三下第五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任务 子任务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神奇想象师 任务一:我学大师来想象 活动1 学习《宇宙的另一边》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小时候,我们经常会仰望星空。有一个小朋友,他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这个秘密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找一找:星光告诉“我”一个什么秘密?(3)说一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2.疏通字词。流淌 秘密 一栋房子 思绪 气喘吁吁 一篇文章抽生读,正音。提示:“淌、栋”是后鼻音,“篇”是前鼻音。“绪”和“吁”声调不同。3.交流“秘密”,理解星光告诉“我”的秘密。(1)“秘密”是什么意思?你有秘密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预设:秘密是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告诉别人。(2)课文中的星光告诉了“我”一个什么秘密呢?明确答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①引导发现:在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是哪个词?(一样)②启发思考:为什么这个词语会反复多次出现呢?(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③小结:因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所以很多东西都 是“一样”的,这就是“我”知道的秘密。④讨论:星空告诉“我”的这个秘密,是不是真实的?(板书:想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1)引导梳理: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预设:宇宙另一边和地球上的事情常常是相反的。(2)启发与讨论: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神奇?和同学交流。板块三 指导书写1.出示本课写字,学生观察字形。2.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相机指导。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板块四 回顾课文,说清秘密1.交流讨论:什么叫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明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2.出示第三自然段,师示范表述。放学回家,我气喘吁吁地往楼上跑。我忽然想起: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我往楼上跑的时候,另一个的我是不是在往楼下跑呢?是不是也气喘吁吁呢?一回到家,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做作业。那么,另一个我呢?是和我一样做作业,还是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想着,想着,我放下作业本,走向窗台。浩瀚的星空啊!另一个我在哪一颗星星上呢?此时,他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趴在窗台前,望着浩瀚的星空呢?我们的眼睛虽然看不到那么远,可是,我们目光的方向是不是会相遇?3.启发思考:你发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什么秘诀呢?预设: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调整顺序,加上自己的想象,重新组织语言。4.学生练说。(1)引导:课文中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其他秘密,请选择一个,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学生同桌练说。(2)指名说给大家听,师生评价。板块五 想象交流,猜想秘密1.当“我”把自己的想象分享给我的同学们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能帮“我”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吗?2.问题启发,拓宽思路。(1)可以围绕“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展开想象。(2)可以脱离课文的情境,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3.创设情境,捕捉灵感。(1)播放轻松活泼的轻音乐,学生闭着眼睛想象,把自己想到的组织成语言,变成一段话。(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3)集体汇报,每人说一个自己想象的情景,师生相互评。活动2 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如果把人当作树来写,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假如自己变成了树,会怎么做?怎么想呢?(PPT展示:假如我变成了一棵树,我会……)揭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的名称)学生根据课题提问。(在学生提问后PPT可展示引入性的预设提问: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我怎么变成一棵树的?这棵树上有什么?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板块二 梳理故事,整体感知(一)梳理故事情节,发现并欣赏想象构思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画出表示“我”的心情或者想法的句子,想一想:“我”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如果我是英英,我想说什么?(这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比能力。)2.小组合作,讨论反馈:课文写了什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这部分旨在考查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概括能力。)第1-4自然段:“我”不想回家吃饭,变成了一棵树。第5-20自然段:“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趣事。第21-23自然段:妈妈知道了“我”的秘密。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构思: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在想象中解决问题,回到现实存有美好念想,鼓励学生将这样的构思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二)回归母爱主题,感知和体会真挚情感1.思考:一开始英英说妈妈不知道她变成了树,最后却说妈妈早就知道她变成了一棵树,妈妈是什么时候知道英英的秘密的呢?(这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2.讨论并交流:妈妈早就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为什么拿来食物分给小动物们馋我呢?(妈妈的目的是为了让英英自己感觉到饿了,主动回家吃饭,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妈妈。)3.从“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中,你读懂了什么?(这部分旨在考查学生联系前文,关注母爱主题。)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最终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同时也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自己、最懂自己、最疼自己的人是最亲爱的妈妈。板块三 聚焦“有趣”,感受想象1.“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部分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鸟窝里住着动物朋友;妈妈也住进鸟窝里;妈妈把食物分给小动物们,并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动物们讨论水滴的来源。2.默读课文,找出哪些想象很有意思,然后和同学交流。(同步完成课后第1题)(讲解时PPT上展示对应的文段)(1)“我”变成了一棵树有意思;(2)鸟窝的形状有意思;(结合插图,想象各种鸟窝在枝头跳舞的情景:风一吹,三角形的鸟窝 ,正方形、长方形的鸟窝 ,圆形、椭圆形的鸟窝 ,菱形的鸟窝 ,它们在枝头跳起了舞。)(3)鸟窝里的住户有意思。(4)住进鸟窝的方式有意思。(这是一棵神奇的树,可以自己弯腰或者轻轻垂下一些树枝,让住户更加方便入住,住进鸟窝是极其容易的事情。)(5)妈妈也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6)树的肚子可以咕噜噜地叫有意思。(“我”的食欲被眼前的动物们的美餐撩动起来,饥肠辘辘,虽然“我”变成了一棵树,但肚子忍不住“咕噜噜”直叫。因肚子饿发出的“咕噜噜”,学生读后与英英感同身受,由声及情,充满了想象力。)(7)树流口水有意思。(“我”看着小动物吃得津津有味,口水不禁直流。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英英由此产生“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8)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有意思。板块四 品味想象,引发思考1.再次与英英一起踏上想象之旅,体会想象的精妙。不想吃饭的“我”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各种形状的鸟窝,在形状各异的鸟窝里,不仅住着小刺猬、小松鼠,还住着小兔、小狐狸,甚至还有小鸭子和小鳄鱼,还吸引来了“我”妈妈。这些小动物一起住在鸟窝里,一起享受美食,还一起讨论水滴的来源。2.思考想象与生活的联系。“我”变成了一棵树,树上有形状各样的窝,是小动物们的家,“我”自己玩耍后也要回家。“我”因不想吃饭变成一棵树,但树上的小动物们却因为妈妈的食物分享饱享美味,惹得“我”愈加饥肠辘辘,口水直流,而小动物们却不知道“我”在流口水。妈妈看穿“我”想回家吃饭的心思,“我”因此得以回家饱餐一顿。小结:英英不但会想,而且很会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想得很具体,和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事物有联系,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相信。并且想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读后就好像看到电影一样,很真实。3.头脑风暴,自由畅言:还有什么动物会住在鸟窝里?小动物们会一起在树上做什么?4.讨论大胆想象带来的好处,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由想象变为现实的事例。(莱特兄弟从让人飞的梦想到发明飞机,《海底两万里》描写的水下船只——潜水艇被发明了出来,中国的探月计划使古人奔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等。)5.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写想象的内容,还可以写自己的语言和心里话。(讲解时PPT上展示文本,内心独白、自由畅想的部分画线或为红色字体,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大胆运用。)板块五 课堂练笔,发挥想象1.你觉得变成了一棵树有意思吗?你知道作者写作的小秘诀是什么吗?(回顾学习的内容:大胆想象,合理表达)学生汇报交流。总结:把人当作树来写,让树具有像人一样的想法和心情,在想象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多么富有想象力。2.请你和作者的创意比一比,看谁的创意更精彩。除了变成一棵树,还能变成什么呢?大胆想象,先说一说,最后写下来。(同步完成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借助“故事山”和第一课时学习的想象类故事构思方法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①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②故事中有哪些人物?③变成了之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④写完之后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打开想象的思路,丰富故事内容。板块六 推荐阅读,拓展研学拓展研学,出示王一梅《书本里的蚂蚁》片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奇妙的想象,师生共同鉴赏。 4课时
任务二:小试牛刀我想象 板块一 引入名言,激发兴趣导语: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想象的世界里,无所不能,无奇不有,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创造奇妙的想象世界。板块二 回顾课文,梳理总结1.回顾课文:本单元我们学了两篇课文,作者有哪些大胆的想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给同桌听。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时引导学生重温课文中想象的奇特有趣。3.启发思考,全班交流: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交流后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5.学生交流,梳理总结:想象的世界真奇妙,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可以拥有奇异的经历……板块三 尝试想象,初试身手1.创作手指画,激发想象。(1)出示“初试身手”中的手指画,指名说说绘画者把手指印想象成了什么。相机提示:可以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联想。(2)学生自由想象,把手指印画成想象中的事物。(3)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说说把手指印想象成了什么,评一评谁的想象最新奇。2.故事接龙,放飞想象。(1)出示故事开头一,启发提问,拓宽故事接龙的思路。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评价标准:★根据故事开头提示的信息去想象;★根据瞌睡虫的特点去想象;★想象的故事大胆有趣。(2)出示故事开头二,启发提问,拓宽续编故事的思路。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作前指导:①可以根据事物特点大胆想象。如:颠倒村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出示“颠倒屋”照片,引导学生想象。②可以借助民间歌谣,想象颠倒村还可能有什么奇妙景象。出示中国民间歌谣《颠倒歌》,激发学生想象。3.小组合作接龙,全班共同评议。(1)小组合作接龙编故事。(2)师生共同评议“最佳故事龙”。评价标准:★根据故事开头提示的信息去想象;★根据事物的特点去想象;★想象的故事大胆有趣。 2课时
任务三:我是神奇想象师 第一课时板块一 出示题目,体验想象1.导入: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在宇宙的另一边,我会变成风,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我会变成一棵树,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想象的世界里,瞌睡虫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小牧童被风吹到了颠倒村……2.想象的世界里还会发生什么呢?请看这些有趣的故事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本上的故事题目:《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3.你还想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题目呢?4.明确习作要求:读一读,看看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交流总结:(1)可以从教材中选一个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2)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板块二 故事引导,拓展思路1.大胆想象,实现美好愿望。(1)引导:怎样大胆想象呢?请看一支小铅笔的梦想故事。学生默读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炼梳理故事内容。小结:小铅笔大胆想象,实现了自己的五个梦想。板书:大胆想象——实现愿望(2)关注作者怎样想象:铅笔为什么 把自己想象成花朵、伞、豆角、丝瓜、船篙、木筏、撑竿、标枪呢?(3)启发思考:作者是怎样讲述故事的?提示:运用反复结构编故事。(4)创编故事。出示作文题目《小树的心思》《一本有魔法的书》,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和同桌一起编故事。提示一:小树的心思是什么?心思实现了没有?怎样实现的?提示二:这本书有什么魔法?它能帮谁实现什么愿望?怎样实现的?(5)请学生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师生一起评一评:想象是否大胆,故事是否有趣。2.大胆想象,拥有奇妙经历。(1)故事引路:有一颗小土豆,它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终于不用待在泥土里,而是被装在菜篮子里,它可以滚来滚去了。想象它会怎样滚呢?(2)启发思路:在《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故事里,小白兔、小刺猬、小狐狸等动物都住到“我”变的那棵树上,妈妈也爬上树坐在三角形的鸟窝里,他们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实现愿望后的奇妙经历。板书:奇妙经历(3)想象一下,小土豆滚来滚去,会遇到谁,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3.大胆想象,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1)出示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标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尾巴为什么会有一只猫?(2)读一读尾巴的想法:“我就是有一只猫。我跟着它跑是因为我乐意。你看看小孩子,个个当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他们跑。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交流小结:像这样反方向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板书:创造事物或景象(3)出示作文题目《手罢工啦》《假如人类可以冬眠》,提示:这些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是却在想象的界里发生了,试着说说故事中“手”的想法,“人类”的想法。(4)引导:如果这些景象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组合作说一说。小组展示,师生一起评一评:哪一组的想象最奇妙,故事最有趣。板块三 选择题目,创编故事1.布置习作任务:从本次习作要求中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第二课时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目标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胆想象,写下了奇妙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交流习作,评改习作,让我们的想象更大胆、故事更奇妙。板块二 对比阅读,感受奇妙1.出示学生习作的题目,全班交流最想读哪个故事。2.请学生根据题目预测故事的内容。3.引导对比想象:看看自己的预测得对不对,说说同学习作中的哪些内容最有趣。板块三 同题对比,体会方法1.出示《一本有魔法的书》的同题习作片段,引导学生对比几个片段中不同的想象。(素材来源:汤素兰《小老鼠的魔法书》)2.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同题故事片段,说说阅读感受和作者展开想象的方法,还可以提出修改建议。板块四 修改故事,想象奇妙1.学生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2.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修改童话故事,争取写得更清楚,想象更奇妙。3.组织学生评议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说说对自己想象故事有什么启发。4.组内阅读交流习作,互相评议修改后的习作。5.学生认真誉写习作。板块五 选想象师,飞向想象岛1.小组推荐“童话小达人”,向全班讲述自己的童话故事。2.挑选学生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墙报上的“想象岛”。 2课时
五、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如表2所示。表2 三下第五单元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
评价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任务一:我学大师来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我”大胆和神奇的想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说出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想象的乐趣;通过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英英、体会英英的情感变化,抓住变成树后有趣的情节,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通过梳理故事构思,学习想象类文章的写作思路,通过了解何为想象,寻找想象的思维方向,知道与生活中真实的事物有联系的想象更让人相信、更真实。
任务二:小试牛刀我想象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奇妙的想象故事,交流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根据手指印的特点画出想象中的事物;根据故事幵头接龙编故事。
任务三:我是神奇想象师 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互阅习作,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单元测评 写一个想象故事,体现想象的丰富与神奇。
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长大以后做什么》《种一片树叶》《书本里的蚂蚁》《红蜡烛》(二)工具任务单、词句采集卡、过程性评价表、单元测评卡。七、设计说明这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些就是属于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品位审美;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